你有沒有被一張圖嚇到過,甚至驚出一身冷汗?並且這張圖還很正常,不存在恐怖、懸疑等等心理因素。然而,下面這張很正常很正常的圖是真嚇到我了……
01我們的賺錢時間有多少?
如果一個人的壽命是78歲,那可用於工作賺錢的時間只有10.5年。之所以嚇到我,是因為即使再拼,我們又能夠節省出多少可供出售的時間,即我們能花在賺錢上的時間有多少?
李笑來從24歲開始給自己理髮,因為他嫌去理髮店太浪費時間了。路上需要時間,理需要時間,等著理更需要時間,而他自己搞定只需要三五分鐘。10年下來,他節省的理髮時間也就只比別人多了7.5天可供售出。
這還沒完,自從李笑來發現「不過法定節假日不犯法,即法定節假日限定的是企業而非個人」後,他就沒過過節假日了。很多書都是他在節假日整理完成的,比如《定投改變命運》。就這樣,24年過去了,他可供出售的時間也只比「同樣很拼的人」多了1.26年。
工作時間10.8年,「不過節假日」多出的1.26年翻不了倍,自己理髮的7.5天就更不行了。即使把可供我們自由支配的9年時間(花在社交、娛樂等事情上)拿出來出售,同樣翻不了倍……這令人很絕望,而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李笑來這種「時間就是我的命」的拼命三郎。
02嚇到我的原因
弗蘭克·奈特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說:「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投胎到個好人家並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事兒,且大多數人的出身都稱不上好;運氣更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連我們剩下的能夠得著的「努力」都成了「最微不足道的」了。這是嚇到我的原因。
當然,這並不是說努力就無用了。本來可供出售的時間就少,不努力豈不是更少了?除此之外,相對成功需要努力,但要取得巨大成功、打破階層固化得靠運氣。
03我幸運的地方
我幸運的地方在於,一出象牙塔就找到了一條解決這個問題的路,且一出門就遇上了對的人,沒走彎路,就像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一樣。這條路叫做:投資——讓錢為我工作。之所以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是因為一句話:金錢永不眠。
讓錢動起來,為我們工作,這真的是一件無比讓人愉悅和感到足夠安全感的事兒。錢需要理髮嗎?需要過法定節假日嗎?需要看電視、刷抖音嗎?不需要,它可以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為我們工作。
在這方面,沃倫·巴菲特最具有發言權。他11歲就買了人生的第一隻股票,這一年是1941年。到今天,錢已經為它晝夜不停地工作了79年,這是多少個人可供出售的時間?7.5個人左右。也可以說,巴菲特用投資擁有了別人7.5輩子的可出售時間。
04正確的前提
當然,投資可以讓錢為我們工作,但也很有可能讓錢為「別人」工作。區別在於賺與虧,而這取決於你對投資的認知有多深。每個人只能夠過自己認知內的生活,也只能賺到自己認知內的財富。
超出自己認知內的財富,反而不是個好事兒。比如大連打工仔張長順買彩票中了1013萬元。如果讓你花,你多長時間能花完?張長順用了8個月。不僅把獎金揮霍一空,被捕時身無分文不說,反而還欠債236.5萬,判刑12年。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拆遷暴富的麻將村……所以比別人多活「幾輩子」的前提是:正確地投資。沒有這個前提,投資還是不要搞為好。放在銀行定存,總比瞎折騰把錢虧光了好,對不?
05誰算的帳
其實這筆關於投資的帳不是我算的,是李笑來算的。我只是讀了他寫的《讓時間陪你慢慢變富》這本書,才寫下了這些感悟。因為我要把這種投資的觀念紮根到自己腦海裡,畢竟這可是實現人生無限升級打怪的終極神器。
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標題是《定投改變命運》。我最開始接觸投資的時候,就是從定投開始的,但只是傻傻地定投,沒有理解這麼深。讀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投資的帳還可以這麼算。刷新認知的同時,也讓我更加堅定讓「投資成為人生加速器」的決心。
花幾年時間,好好學習投資,讓錢為我們多拼「幾輩子」。幾年時間換來「幾輩子」的時間長度,想想就覺得很興奮啊。無限風光在險峰,願與諸君共享投資盛宴。
#李笑來錄音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