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歷史老師問你:「你知道最早的日本關東軍是怎麼來到中國東北地區的嗎?」
對這個歷史問題,絕大多數中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當然是日本軍隊侵略中國,才導致關東軍來到中國的。」
那如果接著又問:「日本關東軍是開著軍艦,開著大炮強行在東北地區登陸的嗎?怎麼在清朝從來沒有聽說過抵抗日本入侵東北地區的事情呢?中國為什麼現在紀念「九一八事變」和「七七盧溝橋事變」,怎麼從來不提日本關東軍第一次侵略中國的問題呢?」
按理說,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地區登陸的那一天屬於中國一個著名的歷史恥辱紀念日,可是不管是清朝還是民國,甚至是新中國,為什麼從來不提這個日子?
還有日本關東軍是在清朝哪一年、哪一天在中國東北地區登陸的?
這些問題的答案要從1900年的晚清時期說起。
1900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奧八國借著保護自己國家僑民的藉口,悍然入侵中國,以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為首的清廷再次逃跑,八國聯軍一路高歌猛進,最後佔領了北京城,沙俄帝國一看清廷已經開始亂了,就乘機出兵,沙俄遠東地區的軍隊佔領了中國東北全境,想要趁機把東北地區劃入到沙俄帝國的版圖。
當時的清廷自己內部焦頭難額,東南地區又發生東南互保運動,全國上下一片混亂,再說了以清朝的實力,打仗肯定打不贏沙俄,但是和沙俄談判,沙俄又哪裡肯因為談判就把到嘴的肥肉還回來,於是清廷想了一個餿主意,那就是向日本請求幫助。
日本在經過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得到莫大好處,實力大大增加,但是畢竟消化時間還短,它有心拿下中國東北地區,但是受到美英法和日本自己胃口的限制。
這次沙俄入侵中國東北地區,日本也很憂慮,因為日本知道東北地區在清朝手裡還有希望以後入侵,要是在強大的沙俄手裡,那以後入侵的難度將呈現幾何倍數增長。
這次清廷請日本救援,日本高層欣喜若狂,立即答應清廷的請求。
日本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與世界強國相對抗,所以日本對這次抗擊沙俄的戰爭十分重視,幾乎調集了全國所有的精銳軍隊來中國東北地區。
1904年,日本正式向沙俄開戰,日俄戰爭正式在中國東北地區爆發。
日本前前後後派出30多萬軍隊到中國東北地區和沙俄軍隊作戰,以犧牲14萬日軍的昂貴代價,徹底打敗了沙俄軍隊,把東北地區從沙俄手中奪回來。
後來,清廷通過與日本高層的交涉,日本將中國東北地區近99%的土地,歸還給了清朝。
日本為什麼要這樣做?日本難道真的是義務替清朝打仗?日本人是這樣的人嗎?
原因還是因為受到美英法和日本自己胃口的限制。美英法等西方列強既不希望中國東北地區落到沙俄手上,也不希望落到日本手上,加上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戰爭紅利還未全部消化吸收,不宜再次侵佔中國東北地區。
所以日本雖然歸還了東北地區,但是日本也要再一次對清朝進行敲詐。
於是出現了這麼一幕:清朝為了感謝日本的熱心和無私的「幫助」,決定把滿洲鐵路及沿線地區以及旅順、大連等地方劃歸日本管理,允許日本在東北地區移民屯田開墾,並允許日本在東北進行大規模駐軍,以防範沙俄的再次侵略,這些也得到美英法等列強的認可。
所以到了1905年,戰爭一停,日本就迫不及待的約了清廷,經過在北京一個多月的「和平」談判之後,清、日兩國籤訂了一份著名的不平等條約——《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在這個附約裡面,清朝必須割讓給了日本以下幾項主要的主權,以作為日本從中國東北地區撤軍的條件,在日本方面,則視為此次出兵抗擊沙俄的報酬:1、割讓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2、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3、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
依據這個不平等條約,日本沒有給清朝任何反應時間,直接派人去東北地區接管南滿鐵路、大規模移民到旅順、大連,並且派了一支全副武裝的軍隊進駐南滿鐵路兩側,這支部隊,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關東軍」,而這支軍隊駐紮的依據就是不平等條約《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理由是「保護日僑」。
這就是日本關東軍最初到中國東北地區的真正原因。
換言之,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已經在中國東北地區,駐紮了整整26年,而且在這26年當中,關東軍無論與張作霖張學良父子,還是與東北地區的中國百姓,都是不可忽視的「鄰居」。
那份不平等條約籤訂之後,國人大譁,指責清廷又一次「賣國」。
然而事實上,當年東北地區全部被沙俄侵佔的糟糕情況下,清廷只有以下的幾項無奈的選擇:
咱們冷靜思考一下,可以發現:事實上,真實發生的那段歷史,是清廷在當年所能選擇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歷史條件下、符合當時清朝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
其他三個選擇,都比這個選擇更壞。
這就是為什麼清廷甘願籤署不平等條約《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向日本割讓小部分土地主權的根本原因。
因為,當時只能這樣辦,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這段歷史現在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但是我們國人不應該遺忘這段歷史,因為它的存在再次告訴我們:落後不僅僅挨打,可能連自主選擇權都沒有,只有壞的選項和更壞的選項。
就像1905年的東北地區,兩個國家在中國領土打仗,然後不管誰贏誰輸,清朝的選項中只有主權全部割讓和主權部分割讓的兩個無可奈何的選項,無論怎麼選,都是一個糟糕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