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批新聞傳播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難嗎?

2020-12-27 1905電影網

2020年進入倒計時,備受新聞傳播研究者關注的2020年新聞傳播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全部揭曉。

相關統計顯示,2020年國家社科共接受申報項目32103項,最終得以立項的有4625項(統計對象僅為年度項目),平均立項率為14.4%。

具體到新聞傳播學科,在包含「年度項目」和「西部項目」在內的5121個項目中,新聞學與傳播學共178個項目立項,佔總立項比3.48%。如果再統計上最後揭曉的「重大項目」,在全年共計5459個立項項目中,新聞傳播類共獲得199項,佔比3.65%。由此可以看出,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很難,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新聞傳播類項目更難。

本文通過可視化方式,聚焦2020年新聞傳播類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項目,探索其究竟有何魅力。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是什麼?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被視為目前國內「社會科學領域級別最高、最具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我國社會科學在相關領域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方向。它面向全國,重點資助具有良好研究條件、研究實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中的研究人員。

國家社科項目主要分為6項,包括重大項目、年度項目、特別委託項目、後期資助項目、西部項目、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等。本文主要關注的是獲批數量最多、影響最大的3項——重大項目、年度項目和西部項目。其中年度項目分為一般、青年、重點三個類別。在這三種項目類別中,一般項目最為普遍。

自1997年被確立為一級學科以來,新聞學與傳播學因其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成為了我國學科體系完備、門類健全多樣的高等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新聞傳播學學科地位的提升,國家社科基金的資助力度也在逐年增大。

2020年9月9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公示了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包含年度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重點項目)和西部項目在內的立項名單,共5121個項目立項。其中,新聞學與傳播學有178個項目獲得立項。12月3日,「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出爐,目前公布立項課題為338項,其中「新聞學與傳播學類」共獲得立項21項。

那麼,2020年成功獲批的新聞傳播類項目究竟都有什麼特色?又呈現了本學科的什麼發展趨勢呢?

單個立項數目提升,整體差距依然明顯

從整體上看,2020年度新聞傳播類國家社科項目立項情況較之2019年又有了穩步提升,其中一般項目、西部項目、重大項目均在去年基礎上有了增長,一般項目增長5.83%,重大項目增長16.67%。僅有青年項目較之去年有所下降。

放眼今年全國總立項數目,我們可以看出,新聞傳播類項目仍是眾多社科項目中一個較小的類別。在總共3184個立項的一般項目中,127項新聞傳播類項目僅佔3.99%。由此可見,較之其他具有更長期辦學歷史和堅實基礎的學科來說,新聞傳播學科未來的發展任務仍然任重道遠。

梳理2020年9月獲批的178個新聞傳播類國家社科課題,其中一般項目共有127個,佔比71.35%;青年項目32個,佔據總數17.98%;重點項目獲批10個,佔據總數5.62%;而於2004年設立的旨在資助西部地區社科研究工作者的西部項目本年度獲批9項,佔比5.06%。

在12月3日公布的338項重大項目立項名單中,新聞傳播類佔比達6.21%。較之於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黨史·黨建、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和文學等學科的重大項目立項數目來說仍然相對較少。

從高頻詞彙看研究思路變化

每年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均反映了該年度中新聞傳播學科所關注的重點話題和內容。通過對2020年國家社科立項的年度項目和西部項目進行關鍵詞分析可以看出,「傳播」「中國」「媒體」「治理」等是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分別出現64次、39次、37次、28次。

除此之外,包括「網絡」「社會」「引導」等關鍵詞也頻頻出現。這些高頻詞彙的出現,反映出本年度國家社科新聞傳播類立項項目的一個鮮明特點,那就是立足本土、突出前沿、關注實際問題。

這也反映了近年來新聞傳播類課題項目在申請和立項過程中表現出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思路上的一個變化:以往更加關注基礎史論研究,如今逐步增加對現實議題的觀察。新聞傳播學科越來越貼近前沿、貼近實際、貼近社會需求的發展趨勢。

視角多元,新媒體課題廣受歡迎

在對178個年度課題和西部課題的梳理過程中,我們根據選題類型的異同將其大致分為涉及到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實踐研究的14個類別:新媒體類、對外傳播類、新聞史類、傳播學類、網絡輿情類、政治傳播類、廣播電視類、新聞業務類、媒介融合類、編輯出版類、廣告學類、公共關係類、傳播心理類及少數民族類等。

具體對其中各類別數量進行統計可以看到,新媒體類立項課題共34個,新聞史類25個,傳播學類23個,對外傳播類21個,網絡輿情類16個,涉及少數民族研究的13個,此外還有包括媒介融合類5個,新聞業務類8個,編輯出版類9個,廣告學類5個,政治傳播類8個,廣播電視類6個,傳播心理類2個以及公共關係類3個等。

從上述不同課題分類情況可以看出,面對日新月異的媒介技術變革和傳媒市場迭代,諸如短視頻等新媒體已經成為新聞傳播領域研究的熱點。同時,傳統史論研究依然保持著較強的生命力,諸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報業經營史(1949—1956)》《中國圖像傳播史研究》《中國廣播百年發展史研究》等課題的立項,表明學界在追求前沿創新的同時,仍不忘夯實學科基礎。

面對後疫情時期複雜多元的國內外環境,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加強國際話語權建構便更顯現出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因此,在本年度國家社科立項項目中,可以看到20餘個涉及對外傳播/跨文化傳播方面的課題。諸如《境外中國形象的網絡重構與傳播效果研究》《中國影視海外傳播塑造國家形象研究》等課題均反映了這種趨勢。

較之年度項目更加突出對於前沿性研究的關注,剛剛頒布不久的重大項目明顯呈現出對於學科基礎的重視。這也與重大項目的特點有著密切關係,重大項目一般包括基礎理論研究、應用對策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且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

因此相關新聞史類項目立項數量達到8項,佔比最高。同時,在本年度的新聞傳播類重大項目中,諸如《百年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話語的歷史建構與實踐研究》《百年中國共產黨對外傳播研究》《百年中共黨報黨刊史(多卷本)》等關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新聞傳播活動的項目亦頗受重視。

除了關注基礎研究的新聞史類項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貧困治理對外話語體系的建構與傳播研究》《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博弈的中國主張與話語權研究》《健全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與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等突出前沿應用性的對外傳播研究和關注新媒體及新聞政策等領域的研究也分別獲得多項立項,表明了重大項目對於應用對策類研究的愈發重視。

項目獲批單位地域分布:北上廣數量高

在對2020年國家社科項目進行了關鍵詞和研究對象的劃分後,我們又針對各獲批單位所在地域進行了區分研究。從可視化圖表中可以看出,在新聞傳播類年度項目和西部項目總計111個獲批單位中,沿海地區優勢明顯,而隨著逐步向中部和西部地區深入,立項數量逐漸下降。

從具體的城市和地區來看,眾多立項單位中有17個來自北京、10個來自浙江、9個來自江蘇、8個來自上海、7個來自廣東。這與這些地區的高校研究力量基本上成正比,北京、江浙滬和廣東的高校在今年社科項目的競爭中依舊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

重大項目立項結果也呈現出了與年度項目相類似的情形。坐標北京的幾所高校和研究單位獲批9項重大項目;上海和湖北各有4項;而先前在年度項目中未有斬獲的天津研究單位也獲批3項。

高校頭銜不是唯一標準,百花齊放更顯生機

在本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和西部項目的111所單位之中,高校仍佔據絕大多數。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眾多獲批立項的高校中擁有985院校20所及211院校29所,但有多達56所雙非院校也獲得了項目立項。

從立項課題數量來看,全國985院校共有39個課題獲得立項;211院校共得到立項課題51個;雙非院校共獲得立項的課題數量達到79個。可見,學校類別的不同並非課題項目能否獲得通過的決定性因素,選題角度、課題重要程度以及申報書寫作的優劣等眾多要素對於課題能否立項均有影響。

獲得重大項目立項的高校也呈現出類似情況,雖然其中不乏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但更多雙非高校的上榜也表明新聞傳播類社科基金項目正在走向百花齊放。

立項高校類型多元,綜合類大學佔優

在總共13個大類的高校劃分中,綜合類大學數量最多,共46所,而他們所獲得的項目立項也最多,達到了82項。其次是理工類院校和師範類院校,前者有17所獲批22個年度項目,後者有11所高校獲批24個年度項目。除此之外,財經類、政法類、語言類、藝術類等高校也均有所斬獲。另外,全國7家非高校性質的科研院所也得到了10個項目的立項獲批。

在重大項目方面,綜合類大學依然顯現出強勁實力,13所綜合類大學囊括了21個立項課題中的12個,佔據立項總數的57.14%。此外藝術類院校也獲批4項。

具體到獲批單位層面,在眾多獲得年度項目、西部項目和重大項目立項的單位中,中國傳媒大學遙遙領先,獲立項目數為8項,在全國獲批單位獲立項目數量中排名第一。同時獲立4項項目的單位10家,它們分別是:廣西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江西師範大學、南昌大學、深圳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11個單位之中,大多屬於學科分類較全、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大學。

「副高」學者熱情滿滿,重大項目「神仙打架」

2020年新聞學與傳播學年度項目和西部項目共有178位項目負責人,他們均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等機構中具有中級、副高或高級職稱。我們通過對這178位負責人所在單位官網進行查閱分析顯示,在這些項目負責人中,具有副高級職稱的負責人數量在三者中最多,共有67位;高級職稱獲得者數量排名第二,共有58位;而具有中級職稱的負責人數量相對較少,共53位。

在查閱負責人所在單位官網的同時,我們還在中國知網上查詢了178位項目負責人的論文發表情況。根據知網數據顯示,在所有年度項目和西部項目負責人中,發表論文數量在100篇以上的有7人;51-100篇的有14人;31-50篇的有26人;10-30篇的有63人;10篇以下的有68人。在發文量100篇以上的人數中,獲得高級職稱的負責人數量最多。

也可看出,國家社科項目立項與否,雖與相關研究成果有著一定的關係,但其也並非決定性因素。文章發表數量的多少也與項目質量的優劣並無太大關係。

擁有高級職稱的教授或研究員一般深耕新聞傳播領域多年,有著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他們之中的很多人會將重心放到對重大項目的申報和研究之中,這一點也可以從今年重大項目立項名單之中管窺一二。在21項課題的27位首席專家中,擁有高級職稱的負責人共26人,而副高級專家僅1人。由此可見,重大項目的競爭更為激烈,用「神仙打架」來形容可謂毫不過分。

經過對2020年新聞傳播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情況的梳理分析,我們終於對這項一年一度的「科研盛宴」有了一定了解。相信通過上文對研究關鍵詞、研究主題、立項地區、立項單位以及項目負責人等信息的呈現,「金字塔上的明珠」究竟有多麼珍貴已經毋庸贅言。難度再大,每年仍有眾多學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希望他們都能順利完成研究項目,探索到知識真正的價值。

相關焦點

  • 西南政法大學獲批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西南政法大學獲批4項,取得年度重大項目立項數實現歷史性突破。      西南政法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   據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系現階段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層次最高、資助力度最大、權威性最強的國家級基金資助項目
  • 西北師大獲批1項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
    西北師大獲批1項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每日甘肅網12月18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近日發布了2020年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信息,以西北師大文學院趙逵夫教授為首席專家所做的「出土文獻與上古文學關係研究」獲批立項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盤點,華東師大再創佳績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最近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共有338個項目獲批。華東師範大學中標11項,居全國並列第四,上海並列第一,總立項數連續三年突破兩位數。 在稍早公布的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單列學科教育學重大項目立項名單中,共有6個項目獲批。其中,華東師大中標2項,居全國第一,首席專家均來自教育學部。
  •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戲曲歷史題材創作研究》在我校...
    10月30日上午,由我校伏滌修教授擔任首席專家、浙江傳媒學院作為責任單位的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戲曲歷史題材創作研究》開題論證會在下沙校區舉行。達昱岐指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研究中層次最高、資助力度最大、權威性最高的項目類別,主要資助我國文化藝術和旅遊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研究,資助對藝術科學發展起關鍵作用的重大基礎理論問題研究。
  • 北京大學「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日前,「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此前,北大在相關領域已有2項特別委託課題獲得立項,至此北大圍繞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共立項11項,這是繼去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首次突破50大關、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12項全國第一之後,北大縱向項目取得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
    2020年8月15日上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專家座談會在青海西寧宏覺寺舉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專家座談會在青海西寧宏覺寺舉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與藏傳佛教發展研究」課題立項於2017年,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幹事、西南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鄭堆研究員擔任首席專家,該項目是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西南民族大學繼聯合申報民族學博士點、為西部地區培養高層次人才後的又一次重大項目合作
  • 哈爾濱師範大學獲批20項文科國家級科研項目!
    日前,哈爾濱師範大學2020年度文科國家級科研項目再獲重大突破,獲批文科國家級科研項目20項。其中,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位居全省第一;在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上實現「零」的突破;獲批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2項、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項目1項,數量位居全省第一;獲批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10項(含教育學1項)、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暨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專項1項和國家委託項目1項。立項經費共638萬元。
  • ...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俄羅斯《語言學大百科詞典》翻譯...
    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網站(http://www.nopss.gov.cn/)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科研創新服務管理平臺於2020年12月10日公布的結果: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由張家驊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俄羅斯《語言學大百科詞典》翻譯工程」(11&
  • 我校吳文清老師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優秀等級結項
    本站訊(通訊員 李君怡)近日,我校管理與經濟學部吳文清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創業孵化內外部網絡協同及跨層次治理研究》(項目號:17BGL025),經過專家匿名評審鑑定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審批順利完成結題,評定等級為「優秀」,這是我校首個獲得優秀結項等級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該課題系統研究了孵化器內部網絡、外部網絡以及內外部網絡協同的治理問題。
  • 山大九課題獲2020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列全國高校第七
    12月3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山東大學九項課題獲準立項,立項數居全國高校第七位。本次獲批項目學科分布為:經濟學5項、社會學2項、考古學1項、體育學1項,其中經濟學院2項、管理學院1項、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1項、商學院1項、體育學院1項、儒學高等研究院1項、經濟研究院1項、文化遺產研究院1項。具體包括:「『兩業』融合推動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研究」項目。
  • 北大經院馮科副教授獲得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立項
    近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評審結果正式公布,我院在此次項目評審中再次收穫頗豐。在學院日常科研管理方面,學院設立了中青年教師種子基金,支持中青年科研骨幹潛心開展原創性基礎理論研究。學院還定期舉辦學術午餐會、工作坊和其他科研交流會,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平臺,助力科研水平全面提升。
  • 程奇立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三禮學通史》即將出版
    由孔子研究院主辦的「三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 9月19日至20日在曲阜舉行,記者從這次學術研討會上了解到,著名三禮學研究專家、山東師範大學教授程奇立(丁鼎)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三禮學通史》已經付梓,即將與讀者見面。
  • 華北電力大學首次獲批國家自科基金重大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通知,華北電力大學楊勇平教授作為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多能源互補的分布式能源系統基礎研究"獲批立項,總經費超過2100萬元。這是學校首次獲批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不僅標誌著學校在能源基礎研究領域邁入國內先進行列,更是學校雙一流建設取得的歷史性突破!楊勇平,1967年4月生,山西柳林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學術人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古近代漢語同形字考釋與研究」獲結...
    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中古近代漢語同形字考釋與研究 項目類別: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 河南師範大學江智勇教授獲批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映象網訊(通訊員 曾婷 唐宗文)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正式公布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名單,河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江智勇教授入選,這是今年我省獲批的唯一一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自1994年設立以來經過25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風向標式的高端科技人才資助項目。
  • 關於發布《2011年度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立項...
    12月9日,廣電總局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電局,總局機關各司局、直屬各單位,各相關單位發出《關於發布<2011年度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立項名單>的通知》,通知說,按照《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廣辦發辦字〔2007〕51號),總局辦公廳組織專家進行了2011
  • 湖北大學2020十大新聞人物評選,由你來定!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獲獎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江暢至此,江暢教授先後獲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月,江暢教授著作《西方德性思想史》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 南藝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 「跨門類藝術史學理論與...
    10月18日上午,由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夏燕靖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跨門類藝術史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批准編號:20ZD25)開題論證會在研究院報告廳召開。整個課題研究突出一個「跨」字,明確將門類與跨門類藝術史學進行有機整合,體現項目研究的三大特點:其一,強調不局限於門類藝術史及藝術史學研究的局域,明確個別與一般的辯證關係,將過往比較強化的門類藝術史學與本課題主張的跨門類藝術史學聯繫起來加以深入探究;其二,各位子課題負責人在項目的設計上,本著體現跨門類藝術史及藝術史學的融合研究立場,以各自門類領域藝術史研究為起點,實現多學科、多領域的跨界融合
  • 2020年6月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結項情況
    2020年6月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結項情況 2020-07-04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4月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結項情況
    2020年4月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結項情況 2020-05-02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