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位13歲的獨臂少年打籃球的視頻火爆了全網,視頻中只見球場的周圍圍成了人海,隨著這位少年華麗的運球操作,引來眾人陣陣歡呼。
籃球場內的一位身材瘦小的獨臂少年正與一位專業的籃球運動員進行1v1的對決。短短的幾十秒內,這位少年眼花繚亂的運球和行雲流水的變向驚呆了眾人,贏得陣陣掌聲。面對強大的對手,少年毫無怯色,最後更是以投入9球贏下了比賽。
NBA著名球星史蒂芬·庫裡看到視頻後,更是驚呼:這個少年是誰?快幫我到他。
後來人們知道了他的名字——張家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少年加倍的努力,又哪裡會有這般驚豔眾人的時刻呢?
張家城在舞勺之年就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在籃球方面的天賦,並且沒有因為自己的獨臂和別人的流言而放棄自己的愛好,這份韌性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而言是難能可貴的。
大多數家長驚嘆於張家城的清醒的自我認知之餘,把目光轉向自己身邊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時,卻深感焦慮。看著他們迷茫的年華,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幫助他們。
很多家長向青欖君傾訴,孩子正處在青春期,大部分時候想管,卻又不知道該怎麼管:
「怎麼說呢,就感覺上初中之後,他突然就變得……高冷起來了。」
「幾乎一天一個樣,思想在變,身體也在長,我能明顯感覺到她有很多迷惑——對自己的身體、對課堂、對周圍的人,我想幫,但始終像是隔了一層,她又不主動問我。」
身體瘋長、智力最活躍的少年們,急於找到自己的定位,又要面臨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世上為什麼有我?為什麼要有考試,要有高考?為什麼我有時候這麼驕傲,有時候又這麼自卑?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這樣想嗎?為什麼只有我會長痘?為什麼我不開心?那誰真的也把我當好朋友嗎?……
這些困惑在課本上翻不到答案,在課堂上老師也不講,更極少向父母開口討教,自然而然,少年們的目光就轉向了課堂之外、手機之上……
所以家長們都特別想找到一些好的少年讀物,陪伴家裡的那位少年一起閱讀,一起探索這些問題。
這本國內首套針對8歲+的青少年進行人文思維啟蒙的原創雜誌——《少年》出現得正當時,你一定不要錯過!
我幾乎一口氣讀完了整本雜誌,確定這就是我一直尋找的少年讀物——選題廣泛全面,不局限在文學,而是涉及政治、心理、歷史、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還有一個教孩子逛博物館的專題,每篇文章深入淺出、文辭優美。看得出,編輯們絲毫沒有吝惜氣力,真心想做出一本好的少年讀物。
▲《少年》宣傳視頻
建議WIFI條件下觀看
《少年》由《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原創,引導少年獨立面對真實的世界,學習批判性和探索自我,找到與朋友相處,與世界相處的最舒服的方式,直至心智成長以及人生觀的養成。
單看封面就頗有深意:
孤單的男孩,獨自面對茫茫大海上掀起的巨大風浪……
面對廣闊的世界,少年們難免好奇、興奮、有一點不安,有一點害怕,但更多的是焦躁和迫不及待。
腳下的礁石告訴少年:人生遠不止眼前的這一刻,還有很多神奇、經歷、未知,等你去體驗,你是歲月、歷史與人類代際中的一環,和父母一樣,你對自己,對這個世界都負有責任。
雜誌的主體內容分為八大板塊,以其中一期為例:
僅看標題,就已經非常讓人期待了,內容新鮮而有深度,同時又能親近少年,人文底蘊深厚。
本次訂閱周期:2020年6-12月,《少年》雜誌為雙月刊,共4本,原價80元,首發團價76元包郵(偏遠除外),共寄送4次。
01
精心策劃的主題和專欄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少年》刊的內容被切分為八大主題:「思考」、「博物館專題」、「想法」、「專欄」、「文摘」、「小說」、「書訊」、「寫作」。
各個獨立板塊根據對應的主題,給出了相應的多個知識點,讓孩子全面了解他們不知道的領域,培養他們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
比如第一版塊「思考」的第一篇文章《什麼是權力?》,就讓我眼前一亮。
▲比如什麼是權力?
「權力」和「權利」是語文考試裡最常見的易混詞,很多成年人一輩子也沒分清,其實,用詞混淆背後是觀念的模糊。
家長們會擔心,這個話題是不是太深奧了?
於是,作者換了一種表達方式,先從繪本《綿羊國王路易一世》的故事引入,讓少年對「權力」先有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畫面感;然後才慢慢轉入抽象說理,引用TED 演講解釋「權力」是「讓他人按你意願做事的能力」,再進一步總結權力的六種形式,由淺入深,讀來毫不費力。
再比如《聰明人為什麼會做傻事?》,這篇簡直深得我心!心理學是少年讀物裡最不應該缺失的內容。用心理學分析聰明人反而容易落入的思維陷阱,教導孩子跳出思維定式,開拓新路徑。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傻事?
「博物館專題」的設置則更加別出心裁,選題角度新奇特別,像「蒙娜麗莎到底有什麼了不起?」、「怎麼像福爾摩斯一樣欣賞一幅畫?」、「策展人的一天」是咋過的?等等,孩子們好奇卻說不了的話題都在這裡了。
和孩子一起看的時候,孩子也感嘆:「媽呀,這問題我想問很久了!」
▲博物館背後的知識
所有主題的內容經過細緻的描寫,讓少年了解到歷史、社會背後的冷知識,貼近少年的心理世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02
系統介紹科學、文化、idea、人物
全面拓展知識面,探尋世界的真理
少年們身處的當下,所要面臨的新問題,我們可能也沒有現成答案,比如:手機這麼好玩,視頻這麼好看,為什麼還要費力讀書?家在北京這麼多房,我不努力也能活得很好,為什麼不能啃老?為什麼科學家還沒搞定新冠病毒?……
▲新冠疫苗為什麼還不來?
看到這題目,別說孩子了,連我都想知道答案。
「想法」版塊將相應的知識講述得清晰易懂,又能惹人深思,讓少年們有所領悟,有所思考。
▲你今天感覺怎麼樣?
但這個專題則的詳細解答,把家長力所不能及的問題,非常專業地介紹給孩子,清楚地讓孩子透過問題看本質。
03
直擊少年心理
解答孩子的疑難困惑
9-16歲是人生中的裡程碑階段,各種困惑會撲面而來,孩子的心智發展不足以解答越來越多的困惑,很難完全通過獨立思考,獲得解決困惑的有效路徑和方法。
他們不了解自己身處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而這些問題,也正是他們迫切想要知道的,「專欄」部分設立的意義就是帶領孩子探尋未知。
比如那些還沒有答案的科學問題:暗物質、地外生命、神秘生物……簡直是孩子們最喜歡探知的話題了。
▲暗物質之謎
再比如,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愛美,特別在意自己的外表,我們家的「後浪」臉上冒出了一兩個痘痘的時候,瞬間崩潰到了極點。有一期「專欄」部分就以「誰的青春不長痘?」展開探討。
▲誰的青春不長痘
「專欄」能夠很好的解答孩子們在這個時期產生的困惑,讓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建立自己獨立的思維判斷體系,在不斷的思索中,探尋人生的方向和意義。
04
優秀的創作團隊
絕無僅有的原創型人文雜誌
「藉助這本雜誌希望減少家長們的擔憂,哪怕一點也好」。《少年》刊的執行主編陳賽如是說道。
陳賽是《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負責心理、教育、藝術領域的專題的編輯和寫作。
《少年》特邀國內外知名的教育、心理專家、人文學者為雜誌撰稿,保證內容的高質量和高品質——
如此優秀的團隊,一定會夠給孩子帶來專業的講解和疑難解答。
家裡的少年已經從無憂無慮的童年走出,慢慢面對成人世界,這是個非常關鍵的成長階段。對於這個世界,少年們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這套雜誌卻能帶來許多少年們從未接觸的知識,全面開拓視野,解開青春期各種的迷惑,學習探索自我,養成正確的人生觀,為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找尋到正確的方向。
自己走過的彎路,我們當然不希望家裡那位少年再走一遍。
我想向家有少年的朋友們推薦《少年》,它應該能幫你陪孩子更好應對這個世界。
系統介紹科學、文化、idea、人物
全面拓展知識面,探尋世界的真理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直擊少年心理
解答孩子的疑難困惑
《少年》(雙月刊,共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