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的創新之路——中關村70年從無名之地變創新之源

2021-01-11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題:一個「村」的創新之路——中關村70年從無名之地變創新之源

新華社記者蓋博銘

如果只把中關村當作地名,已很難理解它的本質……從70年前的京郊荒野到如今的國家「名片」,一個「村」的敢為人先、風雨兼程,見證了一個奮鬥的時代、創新的時代。

2018年,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2萬家,總收入超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企業新申請專利8.6萬件,同比增長17%……一系列數據背後是中關村乘勢而為、務實創新的生動實踐。

(小標題)「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

改革開放把中關村推上了歷史舞臺。1988年5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999年6月,國務院批覆要求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2009年3月,國務院批覆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要求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中關村走過的每一步,都承載著國家戰略的強勁支持,打上了國家戰略的『符號』。」北京市海澱區委書記於軍說。

中關村經歷了技工貿時代、電子大賣場時代、「雙創」時代,一臺臺「386電腦」、一間間電子商品店鋪、一杯杯創投咖啡廳裡的咖啡,中關村始終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航道中「踏浪」前行。

聯想、百度、小米,柳傳志、李彥宏、雷軍……2.2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250餘萬從業人口支撐起了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這裡不僅聚集了人才、技術、資本等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建立了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而且活躍著500多家產業聯盟、協會商會等。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表示,中關村精神體現在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產業報國的奉獻精神。

(小標題)中關村從不缺少創新的故事

手機對著作業題目拍照,不到幾秒鐘時間,解題思路、知識點講解便可自動生成。「利用高精度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結合8000萬月活用戶的海量數據,教育科技的創新正在豐富教學形式,也在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作業幫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總裁蘇靜介紹。

這家2015年成立的企業,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為目前的4000多人,從北京一處辦公地點到七處辦公地點,時間只不過4年。

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中關村也正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人工智慧晶片、骨科手術機器人、近場語音識別系統……北京北四環西路67號,中關村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內,一批前沿技術產品讓人耳目一新。

據介紹,2018年中關村管委會聯合教育部、中科院制定相關方案,建立了12家高校院所技術轉移辦公室,支持他們推動校企合作項目1500餘個,技術轉移項目411項,孵化科技企業40家。

張正濤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同時也是中科慧遠視覺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團隊研發了全球領先的電子光學玻璃印刷全自動AOI智能檢測設備,攻克了困擾電子光學玻璃印刷行業長達30多年的印刷品質在線檢測關卡。

近年來,中科院自動化所平均每年孵化、培育近10個高科技企業、產業化項目,創業公司整體估值近40億元,推動人工智慧研究與醫療、安防、先進位造等領域應用深度融合。

(小標題)不做中國「矽谷」 要做世界「中關村」

斯洛伐克投資和貿易發展局顧問託馬斯·布切克2日下午來到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為一家來自其祖國的創業團隊對接中關村創業資源。

「中關村創業資源豐富,前沿科技在這裡有機會快速投入市場。」託馬斯說。

據介紹,中關村外籍工作人員有1萬多人,海外歸國的人才有4萬多人。在一系列出入境與居住政策和創業投融資政策鼓勵下,中關村已經成為外籍人士來華創業的首選站。

面向世界,中關村也在「播撒種子」。由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發起的「藤蔓計劃」,是服務高新技術企業及機構與國際青年創新創業相對接的項目。自2017年啟動以來,「藤蔓計劃」已吸引8000餘名國際留學生和500多家中國企業參與,超過1000名國際留學生獲得在華實習機會。

來自印度的庫馬此前通過「藤蔓計劃」對接會找到了去網易公司實習的機會,並順利成為網易的正式員工。

如今,中關村已經成為全球創新資源聚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一批國際科技資源加速集聚並取得快速發展。英特爾實驗室、Plug&Play等一批國際知名孵化器入駐中關村。

在引進來的同時,中關村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斷加快。

——同方威視安檢設備在「一帶一路」沿線5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戶,以尖端科技為世界提供實實在在的安全感。

——利亞德集團製造的LED屏幕已為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操控中心等機構提供顯示服務。

——升哲科技的「消防物聯網」正「遠遊」東南亞,幫助當地國家搭建文物古建築的防火「金鐘罩」。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認為,面向未來,中關村應從全球視野、國家戰略高度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角度來謀劃和推動示範區的創新發展,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數十年實踐證明,中關村改革發展的腳步未停歇;相信未來數十年間,中關村創新發展的成果終可期。(完)

相關焦點

  • 從無名之地到創新之源,這裡是新中國自主創新示範區
    中關村,從新中國成立前一個不起眼的京西小村莊,成為如今家喻戶曉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我國創新發展的旗幟和世界知名的「創新名片」,它的成長及發展歷程,生動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推進科教興國、創新發展的歷史軌跡。
  • 組建創新命運共同體!2020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年度創新論壇構築創新...
    與2020年揮手再見,與「十四五」開局之年迎面相逢。(時代集團總裁、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小蘭做《不斷創新的中關村精神》演講)為什麼中國第一家民營科技企業會誕生在中關村,為什麼代表創新的電子一條街會出現在中關村?
  • 高亢:創新驅動是中國中車品牌動力之源
    2020年12月20日上午,「2020中國品牌年會暨中國品牌創刊15年系列活動」在北京湖南大廈隆重舉行。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工作中心主任高亢帶來經驗分享。戰略牽引是中車品牌成長之基,創新驅動是中車品牌動力之源,品質求精是中車品牌取勝之要,造福人類是中車品牌求勝之願。戰略牽引是中車品牌的成長之機。
  • 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明日啟幕
    來源標題: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即將啟幕 分享智慧,論道創新  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即將啟幕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將於
  • 創新應用成為2020信用北京暨信用中關村高峰論壇的突出亮點
    ,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舉措來推動首都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兩區」建設、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下一步,將圍繞首都「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緊抓創建中關村科創金融試驗區的重要契機,不斷優化中關村科技金融生態,更好地發揮中關村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宣鴻稱,中關村發展集團承擔著助推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特殊使命,構建「4+2」業務體系,為創新創業主體提供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集成服務。
  • 八十餘項創新科研儀器集中亮相中關村
    在近日中關村管委會會同北京市財政局、市教委共同主辦的「中關村創新科研儀器供需對接會」上,80餘項中關村創新科研儀器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需求方集中推介亮相。據初步統計,中關村聚集了科研儀器相關領域企業約450家,湧現了分析儀器、光學儀器、通信儀器、醫學儀器等一批代表性企業。
  • 地鐵3號線+商場(杉杉奧特萊斯)+產業(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200萬...
    那麼,未來板塊供地節奏是否會加快?^截圖來源於瀋陽政府網2020年鐵西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法城累計騰遷土地200萬平方米。以此來看,中法城板塊土地存量充足,未來土地供應或井噴。日前,筆者走訪發現,中法城板塊渾河四街附近有大體量「淨地」尚未開發。
  • 2020中關村科學城國際智能網聯汽車前沿技術創新大賽圓滿收官
    12月8日,由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中關村管委會共同指導,由實創股份、翠湖網聯公司聯合奧迪中國、中關村科學城創新服務平臺公司等單位主辦,2020中關村科學城國際智能網聯汽車前沿技術創新大賽總決賽在中關村環保園眾展空間成功舉辦。
  • 中關村論壇今日開幕 全球創新力量聚焦北京「觸摸未來」
    原標題:全球創新力量聚焦北京「觸摸未來」 合作創新,共迎挑戰,2020中關村論壇於今日至9月20日在京舉行,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企業家、國際機構負責人共聚一堂,研判疫情考驗中全球經濟復甦的科創新動能,探求打破國界深度合作的科創新模式。
  • 中關村軟體園創新服務驛站啟動並首批引入科技金融集成產品
    「中關村軟體園創新服務驛站」正式啟動  「中關村軟體園創新服務驛站」將打造成企業綜合服務平臺,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訴求,成為科技型企業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創新服務驛站」的設立是中關村軟體園優化產業生態、大力培育新動能的戰略舉措,對於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發展產業服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創新服務驛站先期落地於中關村軟體園孵化器,伴隨著園區服務體系的延伸,將通過空間拓展來推廣更大範圍的創新服務,助力產業升級、企業發展,實現服務機構的合作共贏。  中關村發展集團是北京市政府匯聚創新資源、服務創新生態的市場化平臺。
  • 2020中關村論壇之全球科技青年論壇
    傳承科技之光 凝聚青年力量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也是未來科技隊伍的中堅力量 2020中關村論壇 全球科技青年論壇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TR35青年創新獎將重磅發布 還有眾多青年創業者 共話科技夢想與前沿未來
  • 高品質生活、「上海之門」、體制創新……今天的發布會聚焦青浦的...
    「一廳」是大家一直在講的江南水鄉客廳,處於青浦、吳江、嘉善三地交界地,大概在35平方公裡,目前在進行國際方案的徵集。這個區域今後的目標是要打造成為具有江南韻味水鄉特色創新集聚的人居環境的典範,相信這個項目明年會有一個初步的顯示度。「一中心」就是西岑科創中心的建設,就是華為研發中心所在區域,很多媒體做了報導,華為研發中心有好消息,9月29日全面開工,也是大家翹首以盼的。
  • 2020「創世技」顛覆性創新榜發布[圖]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劉印春,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朱建武,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任鄭浩峻,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恩全,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林劍華等領導出席,主、承辦代表,企業代表,創新創業者代表和環京津冀地區雙創示範基地代表約150餘人見證。
  • 商業向善,社會創新 | Global MBA "技術與社會創新模塊"之下篇...
    長江商學院一直積極倡導企業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首創性地將「社會創新」引入MBA學位項目課程,希望為解決全球重大經濟發展與社會問題貢獻源自中國的智慧與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10月28日-30日,MBA 2019級同學來到廣州佛山順德區。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原始創新 科技創新 國之重器先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十三五」期間,一批大科學裝置相繼建成運行,正在有力支撐中國基礎研究,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 吉祥航空的另類創新之路 「膽大包天」之舉
    吉祥航空從包機業務中萌芽,在行業變局中起飛,在強化服務上加速,飛出了一條獨具創新特色的民企跨越式發展之路。1991年7月28日,一架從湖南飛來的「安-24」銀鷹,穩穩降落在溫州永強機場,來自溫州小漁村的王均瑤、王均金、王均豪三兄弟開創了國內民營企業包機的先河。當時的媒體將這一創舉稱作「農民兄弟,膽大包天」。從20世紀80年代,三兄弟就開始了創業之路。
  • 李陵申:厚積薄發,堅定不移地走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之路
    李陵申:厚積薄發,堅定不移地走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之路 2020-12-25 15:51:55 來源:中產協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 《中國電影守正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強影之路2019》重磅發布:乘風破浪...
    今日(6月17日)下午,由每日經濟新聞與上海電影集團、萬達電影聯合出品的《中國電影守正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強影之路2019》白皮書(以下簡稱《強影之路2019》),在電影大咖雲集的「第三屆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正式發布。
  • HBCC48港京百人創客路演大賽圓滿落幕〡「新老京港人」團聚 圓京港協同創新之夢
    「HBCC48港京百人創客路演大賽」經過48小時車輪戰,終于于11月27日在TGN啟迪環球網絡(觀塘)成功落下帷幕,冠軍團隊「茄子科技"突圍成功,贏得了HBCC港京共創基金百萬港幣的投資,拿到了入駐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
  • ...開拓創新發展之路|記長春微紀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偉平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前夕,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秦偉平教授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秦偉平不僅是一名教師,更是一位科研工作者,2010年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1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6年獲得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主持並完成各類科研項目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