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思園
從製作班底來看,《Unnatural》(非自然死亡)無疑是1月日劇中的優等生。編劇野木亞紀子已經為TBS貢獻了幾部口碑收視俱佳的改編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重版出來!》《飛翔情報室》),本季首次挑戰原創劇本,她表示並不特別擔心:畢竟製作人、導演和其他工作人員都是《為了N》的班底;團隊中還有警察、法醫顧問,替劇中案件把關;主題曲請來人氣正旺的米津玄師;當然還有主演——2017年沒有主演新劇,卻依舊人氣不減的日劇帶貨女王——石原裡美。
石原裡美出演法醫角色,有人稱其為「轉型」,但如果記憶沒有錯誤的話,早在2009年的月九劇《Voice~亡者之聲》裡,她就已經演過法醫學學生;在2011年的《暴走醫生》裡,石原還演過一個碰到案件就要求司法解剖的刑警。但那些作品都沒有給人留下太深的印象。儘管法醫劇是兩大經典類型醫療劇和警察劇的綜合,但想要拍出新鮮感並不容易——跟死亡打交道,基調不能設定得太明快;45分鐘的周播電視劇又承受不住太黑暗的東西,最後總是要回到亂煽情的套路上去。
法醫劇往往都會有一項呼籲:不論有什麼忌諱,解剖屍體是件有益的事情。尤其對於死因不明的案例,即便不能直接揭開謎底,也會對未來的研究或偵破有所幫助。《Unnatural》也不例外,甚至創造出了一個「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簡稱「UDI」),每年接受來自警察、自治體、個人委託約400例死因分析工作。
在乍看老套的設定之下,《Unnatural》的劇本是令人驚喜的,對話設計細微精巧,案例的技術成分充足,又不至於普通觀眾消化不掉。
三澄美琴(石原裡美 飾)演一個擁有著1500個解剖案例的女法醫,中堂系(井浦新 飾)的經驗更是她的兩倍之多,而推理劇中常見的門外漢角色——代替觀眾接受常識科普——則由打工的醫學生久部六郎(窪田正孝 飾)擔任。
第一集《無名之毒》中可以發現,不經意的臺詞也在反覆「點題」。三澄美琴與同事東林海夕子(市川實日子 飾)在開場有這樣一段對話:
夕子:「異性間交流會。」
美琴:「什麼,不就是聯誼嗎。」
夕子:「問題是名字。」
美琴:「名字?」
夕子:「對,名字才是關鍵。」
這段對話為後面經歷了兩次反轉的「尋找無名之毒」做了鋪墊,同時也暗示了主人公美琴繞口令一般的名字(日語中三澄美琴「misumi mikoto」的發音拗口)背後的身份之謎。不但埋下伏筆,還極其簡潔利落地交代了主角身份,甚至戀情狀態。
訂閱編劇野木亞紀子的推特,可以讀到她對本劇的實時解說。野木在推文中對日劇中登場的法醫在設定上的區別進行了標註:《法醫物語》(1998,深津繪裡主演)= 監察醫務院;《暴走醫生》(2011,江角真紀子主演)= 法醫學教室;《零之真實:監察醫松本真央》(2014,武井咲主演)= 監察醫務院;《臨場》(2009~2010,內野聖陽主演)= 隸屬警察的檢視官,無解剖資格;《Border》(2014,小慄旬、波瑠主演)= 模仿國外解剖制度的法醫 (虛構);以及此次的《Unnatural》= 「UDI實驗室」非自然死亡研究所(虛構)。
既然純屬虛構,就不用追究調查規程是否允許,把對真實性的質疑放到一邊。《Unnatural》不是一部本本分分的法醫職業劇,UDI的工作人員被定義為「法醫學者」,但他們表現得更像私人偵探。第二集裡不單揶揄了隸屬警察系統的「科搜研之女」澤口靖子,石原裡美還把一口咬定「自殺」的警察拋在一邊,越俎代庖做起了調查案件、拯救被害人的工作。這種上天入地的大手筆(雖然沒真的上天入地,但卡車載著石原掉進了湖裡),以毫不拖泥帶水的節奏快速展開,至少觀賞起來還是過癮的。
目前看來,編劇野木亞紀子並沒有創造另一個大門未知子的意圖,不過TBS臺在企劃階段對她的唯一要求,就是寫一部女主角的戲。戀愛線上,《Unnatural》為石原裡美提供了年上(井浦新)年下(窪田正孝)的標準雙選項。最終在一臉冷漠的傲嬌前輩或一臉純真的學生小弟之間選擇哪個,並不是關鍵。儘管貼著甜美系的標籤、儘管沒有煉成「我是不會失敗的」這種金句,石原裡美卻無疑已經是個不需要男主角幫襯的大女主了。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