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有許多香港導演來到內地發展事業,這已經成為了常態,在內地事業發展穩定的導演有許多,比如徐克、陳可辛等人。之後又出現了類似《烈火英雄》、《中國機長》的優秀國產影片,像陳國星、劉偉強導演也成為了在內地發展不錯的香港導演。
有的導演一帆風順,而有的導演則是挫折不斷,從暑假到國慶這段期間,真正被觀眾認可的作品屈指可數,其他的電影都是些擺設罷了,甚至被網友吐槽不斷。這裡就有一部是某香港導演執導的影片。
這部影片僅僅上映了22天就宣布下架,票房僅為97萬元,網友稱其「消費愛國情懷」……該影片正是呂小龍導演執導的《楊靖宇》,據說裡面的特效就花費了上億元。
該影片主要圍繞東北抗日聯軍的其中一位領導者楊靖宇所經歷的故事,主要講述在他生命中最後六天的經歷,在惡劣嚴寒的環境下、缺乏彈藥的情況下,他隻身一人與敵人周旋,英勇犧牲,年僅35歲。
呂小龍曾表示可以通過這部影片,讓國人了解歷史,特別是年輕人,能夠真正地了解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顯然影片的題材是非常優秀的,有很大的優勢,但讓人尷尬的是,影片播出後卻慘遭差評,網友吐槽不斷,真是讓人感到無語。
「這部片子真的是太差了,不僅從劇本、畫面構成,還是場景切換,再到人物表現都是讓人感到無語!」
「請導演不要再利用民族英雄賺錢了,但凡對他們尊重一些就不要利用他們的身份拍這種片子,真的讓人看不下去了!」
呂小龍為了增強整部影片真實的歷史感,特地來到類似歷史現場的實地取景拍攝,並且有些情節是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條件下拍攝的。為了提高觀賞性,給觀眾呈現更好的效果,影片還加了類似雪崩、東北虎等場景。
雖然該做的工作都做了,但整部影片還是存在許多漏洞的
僅僅用兩發子彈就造成了雪崩,未免太誇張了吧!
一個彈夾打出好幾十槍,這難道是高科技在作秀嗎?
楊靖宇中彈居然能憋足底氣怒吼!
因此從宏觀上來看整個故事毫無亮點,劇情過於狗血,雖然運用了蒙太奇手法,但呈現的效果很混亂,《楊靖宇》被網友吐槽與那些正常的抗日神劇沒什麼區別。
影片的好壞可能與導演的執導能力有關,然而呂小龍在路演中弄的那些德綁架實在讓人氣憤不已。
「記得導演曾經做過一次演講,語氣很衝,總結就是一句話『只有愛國的人才會看這部電影,這樣才是對那些保家衛國的戰士的尊敬!」
估計大家都能看得出,一個再好的題材交給一個不專業的團隊來製作作品,顯然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影片中楊靖宇一直被主角光環保護,明明是一位抗日英雄,卻被拍出了一種比較滑稽的形象。
只有通過幾部作品之間的比較才能看得出這部作品的好壞!顯然憑藉武打演員出身的呂小龍與徐克導演的作品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水平。
《智取威虎山》是八大樣板戲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楊子榮巧用計策深入匪穴殲滅土匪的故事在當時是家喻戶曉,他的偉大英雄形象是無法取代的。因此想要把這個老掉牙的情節翻拍成經典影片,無疑是一個挑戰。
徐克導演不負眾望,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結果:整個故事情節沒有太多改變,兩股勢頭在影片中展現的十分鮮明。徐克刪掉了原故事意識形態的環節,而是加入了他所擅長的江湖色彩。
徐克尊重了原著,對其深有研究,不僅充分地把現代影片含有的元素確確地加入到裡面,而且觀眾都能感受到裡面沒有太多誇張的劇情,沒有虛假的成分,讓人身臨其境。
徐克導演好比一個講故事的人,把整個情節描述地栩栩如生、淋漓盡致。獲得許多好評。
對於年輕人而言,這個故事都是小時候聽爺爺講的,但是現在是在屏幕前看到了真實的英雄形象。如此生動、如此逼真。
徐克事業上的成功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對待電影踏實的態度,不搞雷人誇張的東西,影片中的特效也是根據情節來決定的;另一個是努力給觀眾呈現一種真實的感覺,而不會讓人覺得一切都是虛幻的。
老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這才是做一部好電影該做的事。
擅長表演的人其實是適合做導演的,這一結論在娛樂圈中已經司空見慣,可並不意味著都能轉型成功。呂小龍曾經特別擅長武打,可是要轉型為導演,卻效果一般,《楊靖宇》則是最好的例子。
其實有的題材即便是大導演也不能駕馭,對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拍。如今觀眾的欣賞力和以前截然不同。如果單憑消費愛國情懷讓大家買票看電影,後果無非就是一陣罵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