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名貴珠寶飾品,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鑽石。在商場的珠寶櫃檯中,稍微大點的鑽戒往往萬元起步。不過,記者了解到,在回收市場上,鑽戒的身價卻大打折扣,原價基礎上打二三折是常態。
■融媒體記者 王舒
●出了商場大幅貶值
市民王女士結婚時和老公購買了一對某知名品牌的鑽戒,近日她來到該珠寶品牌店,重新加錢置換了一個8000多元的鑽戒。該鑽戒雖然製作精美,但鑽石只有23分。置換後,王女士越想越覺得虧。
那麼在回收市場上,這枚鑽戒究竟能值多少錢呢?「20分左右的裸鑽,切工、顏色、淨度都可以的話,回收價只有大幾百元,如果是品牌鑽戒,價格會稍微高些,可以有一千多塊錢。」 蘇北市場附近一家金銀首飾回收店老闆吳禮華表示,在他們行內,黃金最保值,鑽石、彩金往往「水頭」較大,基本上是出了商場就貶值,一旦流入回收市場,在原價的基礎上打二三折是常態。
●20分以下不單獨計價
吳禮華還補充道,在回收市場,20分的鑽石是最低門檻,低於這個標準的,他們基本就不報價了,而是只稱整個鑽戒的重量,然後根據戒託使用的貴金屬行情標價。他解釋說,按照國際慣例,珠寶商一般只會為單顆在30分以上的鑽石出具4C分級證書,而我們國家是以國標為標準,規定20分以上的鑽石出具4C分級證書。一些碎鑽鑲嵌的鑽石首飾,一般沒有鑽石分級證書,只是標明了鑽石的總重量,因此這樣的鑽石價格幾乎可以忽略。
不過,吳禮華同時表示,隨著重量的增加,鑽石的價格會呈現幾何級增長。「舉個例子,20分的如果賣幾百元的話,30分的就能有4000元,50分的可能到七八千,1克拉的則能賣到兩三萬。」
對於購買鑽戒的消費者,吳禮華建議,這種飾品的象徵意義和裝飾效果很高,但保值性較差,如果不是錢緊的情況,以配戴為主,輕易不要出售,否則損失較大。如果考慮保值性,則最好購買小品牌、鑽石較大的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