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圈兩大「戰役」之形制:改良的漢服還是漢服嗎?

2021-01-12 老向沐浴國風

漢服是民族的,怎麼能說是一個圈呢?因為它還沒有完全普及,暫時還是個小眾服飾。更何況,漢服無圈人有圈啊,人以類聚嘛。只是很多人並不喜歡「圈」這個字,以為它是貶義的。其實,某個圈子會給人們什麼印象是人決定的,而不是名字!很多人不喜歡漢服圈,是因為一部分人把名聲搞臭了。

漢服是華美、優雅的衣裳,為何會爆發「戰役」呢?因為漢服同袍們並不是團結一體的,不同觀點的人各成一派,水火不容、互相攻擊。別的不說,就比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漢服、仙服之爭,相信不少人都大跌眼鏡了吧!

沒有實物出土,就不是漢服?

漢服?仙服?歸根結底還是形制之爭!形制特徵符合古制的便是漢服,存疑或者有些不同的就只能稱為仙服了。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素紗襌衣(曲裾)大家還記得嗎?它肯定是漢服,可是為什麼這幾年幾乎看不到有人穿曲裾呢?

因為除了這一款之外,其他的款式即使有陶俑記載也不能算是漢服,因為內部結構不清楚,多少參雜著商家的臆想,於是就被踢出去了。同樣的還有二片式齊胸襦裙、魏晉風等,爭議非常大,以至於很多人不敢穿。

改良了,就不是漢服了?

壁畫、陶俑上記載的有,但沒有出土實物證明的都不算漢服了,更何況是改良的呢?哪怕只是裙子改短一點、袖子改小一點!所以,影樓裝、漢元素、改良漢服這些形制不對的都不是漢服!

這部分人被稱為古墓派,因為他們覺得漢服已經很完美了,不需要改良。漢服從黃帝時期傳承到明朝的這幾千年來,形制基本都是穩定的,這就證明一切了。何況,如果允許改良,市面上肯定會出現各種拙劣、奇怪的「漢服」出來,這是在褻瀆我們的傳統文化!

而支持改良的人原因也很簡單,漢服不改良就難以適應現代社會。漢服雖美,但是它不方便也是事實,畢竟褒衣博帶。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那麼快,誰還有這種閒情逸緻呢?就好像和服,也是穿起來很麻煩的傳統服飾,但人家也有簡單的啊,比如浴衣。

更何況,自古以來每次朝代更替,新的王朝便會制定自己的服飾。比如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就宣布恢復漢唐衣冠以去除元朝服飾的影響,後來明朝也出現了很多有自己特色的漢服,比如明制襖裙、披風、道袍等。為什麼今天的人就不能創新只能尊古呢?難道說古人就一定比今人優秀?

老向有話說:

漢服的考據自然是重要的,它能還原漢服的本色,不至於以訛傳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款式都有實物出土的,這時候就只能靠壁畫、陶俑等資料來復原了。這其中難免會有今人的想像,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了,總不能說沒有原型出土就不能嘗試了吧?

漢服的改良其實是沒什麼好說的,事物發展的規律不可阻擋,只有小部分人堅定地守古而已。大多數反對改良的人,是反對改良之後還自稱為「漢服」。老向覺得,如果核心特徵還在而人們也認可的話,稱之為漢服也沒什麼不可以的。復興不是復古,新的時代可以有新的漢服!

相關焦點

  • 魏晉漢服形制有哪些講究?詳解晉制漢服形制
    魏晉漢服形制有哪些講究?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都城南遷,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帶去了北方先進的耕地種植技術,促進了南北方經濟大融合,江南經濟達到短暫繁榮。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儒道中落,玄術風行,魏晉風骨登上歷史舞臺。
  • 改良漢服為什麼這麼受歡迎?經過改良的漢服與傳統漢服差別大嗎?
    大家在穿著漢服的同時,也開始對漢服進行一些改良,這樣的服飾也叫作改良版漢服。那麼,什麼是改良?改良版漢服和傳統漢服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為大家答疑解惑~ 1. 服飾細節不同首先,改良漢服和傳統漢服的服飾細節是大大不同的。區別在哪呢?
  • 南笙九歌漢服加盟:漢服形制簡介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由於我國歷史悠久,經歷的朝代和時間較多。每個時代的文化不同,審美不同,漢服也是個傳承與發展的過程。現在流傳的漢服按照朝代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幾大類:周制,漢制,晉制,唐制,宋制和明制。明末清初,清代的衣服多不被認可為漢服。
  • 漢服大使徐嬌,被指把漢服穿出了「和服」的味道,改良還是變形?
    相信說到徐嬌很多人都還是會想到《長江七號》裡面那個雌雄莫辨的小男孩,但其實徐嬌已經長成了一個高挑漂亮的小姑娘,還上過由謝娜、劉嘉玲等著名女明星參與的綜藝節目《我們來了》。綜藝中的徐嬌穿多許許多多漂亮的傳統服飾,為宣揚漢服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漢服出圈,你入坑沒?
    對一套漢服來說,圈內人最看重的就是「形制」,在歷史典籍、出土文物中是否真實存在過的款式成為了兩大門派之爭的焦點。前者認為,如果一套漢服形制不正確只能稱為具有漢服元素或者中國風。在聽孫宇翔給我普及漢服圈江湖時,我不禁感嘆,原來穿一件漢服還有這麼多說法。事實上,漢服圈裡的「講究」和「規矩」遠沒有那麼簡單。「堅持傳統出處」和「是否改良」之爭還算是正統的漢服門派所為,如果你把影樓裝和戲服穿出街,那可是會被兩大正統門派一起「追殺」的「旁門左道」,大有光明頂幾大門派圍剿明教的意思。如果你把交領右衽不小心穿成左衽(古時表示喪服或囚服),那麼你完了,基本上在起跑線就翻了跟頭。
  • 傳統漢服與現代漢服,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漢服?
    但其實,當我們在辯論傳統漢服和現代漢服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漢服之時,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傳統漢服與現代漢服的區別在哪裡:1.形制區分:作為中國最傳統的服裝,漢服在兩千年的發展過程當中在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套服裝形制,以交領右衽,寬袍大袖,系帶隱扣
  • 改良漢服很日常:此生無悔入華夏
    大家都知道,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傳統服飾,比如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那麼我們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自然也有漢服了,其實漢服的意思並不是漢朝時期的服裝,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裝」,囊括了黃帝即位到明末清初這一整個時期,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思想的載體
  • 改良漢服:它會是漢服的創新發展的一個體現嗎?你怎麼看?
    我看了共青團中央在b站上的直播,看到了有改良漢服的展現。我也記得中國華服日倡議書中有這麼一點:要在華服作品和產品中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那漢服的發展道路該如何走得更遠?怎麼樣才算是創新發展?再說說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新型」服飾——改良漢服。為何叫改良漢服?它與漢服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的呢?既然叫改良,那它到底能否算是漢服的創新發展呢?
  • 評「漢服熱」與漢服復興:莫把漢服小眾化、符號化、飯圈化!
    "漢服"一詞,最早見於《漢書·西域傳》:"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遼史·儀衛志·輿服》載:"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少數民族政權開始明確用"漢服"指漢民族服飾。從功能上來講,有禮服、常服、戎裝等;從形制上講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糯裙"制等,又因其形制多種多樣,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款式,所以種類多樣。今天的漢服熱活動中,愛好者們主要穿的是直禍、曲禍深衣、橘裙等,在祭的場合也穿玄端,取消、淡化等級制度和朝代的印記,強調漢服形制的基本特點,注重漢服作為傳統的文化符號的含義。
  • 《改良漢服》製作過程解析
    想必喜好漢服的各位同袍多少幻想過自己穿上漢服的樣子。可是低調內斂的我們,有時礙於漢服過於特殊,又不便穿出門。改良漢服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改良漢服日常化,成了我的小目標。下面來看看我是怎麼設計製作改良漢服。漢服這麼美,這麼有逼格,就該穿出門!!!來試試吧。
  • 穿漢服就不能穿涼鞋、披頭髮,漢服圈裡的規矩你能接受嗎?
    雖然說是中國傳統服飾,但其實漢服在今天也只是相對來說比較小眾的服飾文化之一。近幾年漢服圈的名聲越開越差,很多人都表示喜歡漢服可以,但不要混圈。這是為什麼呢?漢服圈裡的人特別重視漢服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意義,覺得這是需要我們現代人去傳承和延續的東西,因此對形制、布料、禮儀等方面都有要求。穿漢服就不能穿涼鞋、披頭髮,漢服圈裡的規矩你能接受嗎?
  • 宋制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女裝宋制漢服科普
    宋制漢服的形制有哪些?女裝宋制漢服包含哪些?本文將介紹典型的宋制漢服款式,適合漢服萌新入門學習。 唐朝時風氣開放,服裝上吸收了很多胡服的特點,但到了宋代,人們轉而崇尚儉樸清雅,比較輕便,也比較日常風。
  • 漢服【款式圖&結構紙樣】合集!(附漢服通用詞彙百科)
    上衣下裳制(衣裳類):漢族服飾經典款式,「上曰衣,下曰裳。」「裳」在最初,只是將布裁成兩片圍在身上,到了漢代,開始把前後兩片連起來,成為筒狀,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裙」。也就是說這種服飾在很多人眼裡不能算是漢服,所以就叫「魏晉風」。馬面裙,又叫做馬面褶裙。馬面裙始於明代,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馬面裙一共有四個裙門,側面打褶,中間的光面即稱為馬面,除開前後的光面,即馬面不打褶外,其餘的部分都是有打褶的。馬面裙的制式為「四裙面、兩片式」為主,這裡的兩片式不是襦裙的兩片式,而是兩兩重疊,裙頭連成一片。
  • 絕美漢服
    >除了精彩劇情之外服裝造型也是一大助力參照盛唐時期漢服設計的楊貴妃華裳穿著北宋時期對襟褙子改良版的明蘭還有身著明代飛魚服帥氣逼人的陸大人都讓人忍不住想要尖叫「這也太美/帥了吧!」而這些服裝造型所參考的款式紋樣都是來自最熟悉的傳統服裝——漢服真正的傳統漢服之美美在國風,美在文化,美在底蘊在襦裙紋樣裡留下的文化傳承才是眾多中華兒女喜歡漢服的原因之前一檔大熱綜藝《了不起的匠人》讓醉心漢服的服裝匠人鍾毅被眾人熟知
  • 漢服和「漢元素」服裝,誰才是正統漢服?
    在漢服界,始終有一個問題不能得到大家的共識,到底什麼才是正統的漢服?而目前市面上廣泛存在的漢服有三類:傳統漢服、改良漢服、漢元素漢服。辨別漢服是否正統,可以觀察服裝的交領款式是否為左衽。此外,看裙是否為短裙,以及後領是否是大幅度敞開的。
  • 改良版漢服由何而來,款式如何?你知道嗎?
    >加我請備註「漢服群」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比如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那麼,我們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自然也有自己的漢服了。其實,相信大家也知道了,「漢服」的意思並不是漢朝時期的服裝,它的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思想的載體,也表現了我們國家的傑出工藝和美學。但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漢服時,可能會覺得有些不方便。那麼,大家不妨嘗試一下改良版漢服呀!
  • 漢服中經久不衰的經典款——唐制漢服,究竟因何能流行千年?
    現如今,漢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變得越來越常見了。大家在穿著漢服、體會漢服的美麗的同時,是不是也想要了解漢服的特點呢?但是,漢服歷經的朝代那麼多,所以大家肯定是要一點一點,分朝代的去進行了解的。相信大家也都知道,齊胸襦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算是穿著度比較高的漢服了。
  • 是不是平時想穿漢服卻不好意思?穿上宋制漢服逛街毫無違和感!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傳統文化的回溯,漢服文化作為日常生活中「穿衣」的一部分,尤其具有代表性,所以一方面漢服復興運動轟轟烈烈,咱們周圍也出現了一大批以復興漢服為己任的年輕人——他們互稱「同袍」,同時,也有很多想穿漢服的觀望者,他們非常想嘗試在日常生活中穿漢服,然而有些漢服的繁複、誇張讓人不太好意思直接上街
  • 「鬼新娘」高價漢服引眾人爭議,這究竟是漢服還是「清裝」?
    但是也有網友表示這件衣服過於的的繁瑣,完全沒有漢服的美感,更像是出演清朝恐怖片的。那麼這種漢服它的存在當真沒有意義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清朝服裝以及清漢女服裝與漢服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花紋樣式的繁瑣,它們會在衣襟和下擺的地方鑲著多重的花邊,甚至一整件衣服都是非常花哨的,很難看到像漢服這樣如此樸素的設計款式,並且有著十八鑲滾之說。
  • 漢服火出圈,還有人對漢服和服傻傻分不清楚?
    ▲李子柒衣帽間裡滿滿的漢服▲抖音大唐不夜城爆紅不倒翁美女馮佳晨▲幾十億的漢服話題閱讀量隨著抖音、B站、微博、淘寶的推波助瀾,今年漢服火出圈,漢服文化已成為一種新風潮。事實上,日本江戶時代的《裝束要領抄》曾記載過這樣一句話:「廄戶皇子始定冠位十二階大寶以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