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綻放。高三的弟弟妹妹們,那個約定的日子近在眼前,你們準備好了嗎?
其實梅爾知道,高考和人生中的每一件大事一樣,是永遠都準備不好的。然而號角吹響時,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披掛上陣。
十來歲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然而無論我們怎樣選擇,又都註定會對其他的道路想入非非,最終陷入迷茫之中。
沒關係,今天梅爾就來為大家介紹一部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
電影中,女主角林天驕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成績拔尖、聽話穩重,自覺隔絕了與學習無關的一切。她愛好天文,卻因為父母口中金融系優越的前途而勵志考上清華大學的經管系。
而男主角高翔卻是一個坐在教室最後一排,對學習打不起精神來的小混混。他夢想著去校園外面的世界闖蕩,但他的生活卻因為入獄的父親、失明的爺爺而充滿了牽絆。
這樣的兩個人看似天差地別,其實他們的青春總結起來,都不外乎是「忍受」和「迷茫」兩個關鍵詞。
「忍受」意味著羈絆太多,不能隨心所欲;而迷茫則意味著,如果有一天,對未來的決定權可以完全交到我們自己手上,我們能保證自己當下的決定是正確的嗎?
現實告訴我們,沒有人可以預知未來,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行雲流水。所以當每一個改變未來的機會擺在眼前時,我們都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爭取。
電影中,學霸林天驕在高翔的鼓勵下決定放下負擔,追逐自己的天文夢想;而高翔選擇了退學,獨自推著失明的爺爺遠走他鄉。
多年以後的他們一個在大城市仰望星空,一個已經漂泊到了遙遠的非洲。青春歲月雖然告一段落,但迷茫卻始終存在於他們的生活之中。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個與迷茫和諧共生的世界。
相對於十八歲生日,高考更像是中國學生進入成人世界的入場券。它教給我們的人生道理是:努力不一定會有好結果,但不努力就註定會被世界拋棄。
你做的每個決定都不再有回頭的機會,你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成為未來的伏筆——我們的確掌握不了自己全部的未來,但只要是目光及的每個部分,都要奮不顧身、勇往直前。
年少時期,我們總是把面子看做是頭等大事,認為承認自己拼盡全力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
其實,那只不過是我們害怕拼盡全力之後仍然不能得償所願,所以給自己找來掩飾失落的藉口。
也許有些話你們已經聽到耳朵起繭,比如「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再比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它們可能會讓你鬥志昂揚,也很可能會讓你感到煩躁、恐慌。
小編還記得,我自己的高三也是被做不完的習題、記不完的知識點、考不完的測驗包圍著的。
那時候,我最害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提高一分,幹掉千人」,因為這句話會讓我在腦海中迅速勾勒出一個正被「幹掉」的自己,而不是我正在「幹掉別人」。這時,我的心中就會陡然升起無數的恐懼。
可是我心裡明白,無論我是否畏懼競爭,無論我是否害怕失敗,無論我的心態是否崩潰,世界都不會為我而停留。
高考是一場比拼耐力的馬拉松,它總有一個遙遙呼應的終點線始終在原地等待著你。
現在已經是無限接近於終點的時候了,所有人其實都已經筋疲力竭。這時候最重要的事情是咬緊牙關,逼自己再向前邁一步。
行百裡者半九十,現在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也是曙光即將到來的時刻。這一刻,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煎熬的人才能迎來光明的未來。
也許你會說,我的命運不由高考決定,我要自由地尋找自己的未來,所以高考對我來說還重要嗎?
成功或失敗都不是由一次考試決定的,或許人生本來就不能用成功與失敗來衡量。
的確,我也不認為一次高考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但是它能夠證明一個人有完成一件事情、戰勝一切艱苦的品格。
但是,經歷過那些在教室坐到全身酸脹的疼痛,經歷過無數努力過後成績不升反降的瓶頸,經歷過令人窒息的寂寞和疲憊,這些為理想而奮鬥的日子會變成深駐在我們心底的精神力量。
每當生活的磨難出現在眼前時,我們可以問自己一句:「連高考我都扛過來了,還有什麼困難是我不行的?」
「盡人事,聽天命」,或許這就是我們面對迷茫青春的最好方式。經歷過高考千錘百鍊的我們,一定會活得更加堅強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