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中國風和漢服的男生,或許都喜歡古人的飄逸長發。身穿潔淨淡雅的古代服飾,手持摺扇,在湖邊涼亭吟詩作對,當真是一件雅事情。尤其是長發束冠,冠上鑲一顆玉石,風吹秀髮時的優雅風姿,堪稱翩翩濁世佳公子。
古代男生之所以不留短髮,並非是沒有理髮店,而是遵循「身體髮膚受於父母,不可丟棄」的思想。那麼問題來了,古人留長髮,多久才洗一次呢?
「勤快」的秦漢百姓。
洗頭作為個人主觀意願的事情,即便是封建朝代,也無法強制規定百姓洗頭的頻率。但朝廷會規定官員每隔幾日便要洗頭,長此以往,百姓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洗頭規律。據一些史料記載,秦朝和漢朝幾乎每隔三天便要洗頭,最多不會超過五天。
《海錄碎事》中記載「漢律,五日一次休沐」。官員工作五天後,會有一天假期專門洗頭沐浴。不得不說秦漢時期的百姓愛乾淨。平時我們也大都是3天左右便要洗頭,當然了,我們洗頭沒有古人那般麻煩。
「懶惰」的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將頹廢的「喪文化」發揚光大,很多人打著「避世」的旗號放浪形骸,豪放不羈。尤其是著名的「竹林七賢」,經常在竹林中喝酒、唱歌、上演著「消極頹廢」的戲碼。如此醉生夢死的生活,又怎麼會經常洗頭呢?
他們的「領袖」嵇康,被稱為魏晉時期的美男子,而他本人在介紹自己生活地《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卻寫道: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澡,不打悶癢,不能沐也。半個月或一個月才洗頭,頭髮得髒成何種模樣?
守孝三個月不能洗頭的唐朝。
唐朝規定官員每隔十天便要洗一次頭,古人能忍,我們忍不得。一個月洗三次頭,對於現代人來說簡直是酷刑般的存在。然而唐朝還有一個「奇葩」的規定,便是在守孝期間三個月,不得洗頭,否則便被視為不孝。
試想一下,在炎熱的夏季,某個唐代百姓家中有親人去世。守孝3個月無法洗頭,是何種感受?不知道亂做一團的頭髮會不會「變質」呢?
清朝辮子「味道重」。
長發如果被炸成麻花辮,而且一個月不洗,想必會有刺鼻的氣味,這便是清朝百姓的生活。清朝的皇家貴族,幾乎每隔一個月便要洗頭,而且過程較為複雜。生活較為清苦的平民百姓,恐怕半年或是一年才能洗一次頭。
清朝人辮子的「味道」到底有多刺鼻呢?當時有位英國的女記者回憶說,眼前的一位清朝人將辮子解開時,我聞到好似下水道一般腥臭味,甚至想要嘔吐,一整天都沒有胃口吃飯。
當然了,清朝的頭髮和其餘朝代略微不同,紮成辮子之後,反覆拆解過於麻煩。再者,習慣了半年不洗頭,自然也就不會養成勤洗頭的習慣。很多朋友當時看了各種清宮愛情劇,都幻想著穿越回清朝,但看到他們的洗頭頻率後,你還願意「穿越」嗎?
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風俗習慣,或許在他們看來,經常洗頭便是對父母的不孝。從某種層面上講,是洗去父母賜予的生命和恩惠。
為什麼之後要減去長發呢?自然是為了和封建社會和思想完全脫離。也有的朋友調侃,說是因為無法忍受長期不洗頭的味道和瘙癢。留短髮之後,是否洗頭只在一念之間,隨時打開水龍頭便可以清洗,一天洗三次都不會有人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