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習俗與禁忌

2021-02-09 大師勵志語錄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大師勵志語錄,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圖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想要的未來,是看得到...安。。。。。。。。。。。。。。。。。。。。。。。。......。。。。。。。。。。。。。。。。。全。。。。。。。。。。。。。。。 






初二迎婿日 姊妹相聚會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佔先。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可以睡個大懶覺,民俗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回家時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一定不要空手,要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否則那可是對娘家的不在乎啊。

這一天,兒女們都在家,所以,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平時忙碌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閒下來、敘敘舊、話話家常。

大年初二,這一天孩子們格外喜慶,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

河南大年初二是去看望舅舅,到初四才是女兒回門,這個風俗在不少地方是這樣堅持,這和初二回娘家其實是一個概念,媽媽年齡大了,那麼就由下一代代表爸爸媽媽去了。

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拜年時的一種習俗。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被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素果。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供品用素果菜。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位於福建省東北部的福安,有「初二不逛門」的民俗。大年初二,福安人基本上不去親朋好友家逛門,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報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

許多外地的朋友不知道這個民俗,如果冒昧在初二這一天前往福安朋友的家裡,雖不至於吃閉門羹,但是主人臉上卻少了過年應有的熱情和福安人好客的本性(閩東六縣二市二區中僅有福安如此,全國其他地方更未聽說)。這個民俗已存在四五百年!

在福安,大年初二,除了親朋好友互不逛門外,還有一些習俗:一是各家各戶不燃放鞭炮;二是不點香火;三是不奏禮樂;四是商家關門歇業等等,古代「國喪」的一切禮儀,在大年初二日均得到完整的體現。

而且,歷經四百多年的演繹,在各類通書上(福安的街面上也能買到各種版本的通書,大部分是外地風水、陰陽先生所著),和大部分正月的日子一樣,雖然大年初二屬於好日子,「宜辦諸事」。

但是福安人均視而不見地把大年初二列為一等一的忌日,「諸事不宜」,不僅喜事、大事均與此日無緣,而且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閉門不出。

在福安,從除夕夜到大年初一,和全國各地一樣貼春聯、舞龍舞獅、張燈結彩、大放鞭炮、大宴親朋,但到了初二這一日,卻全城寂靜,宛若另一個世界。初一的喧囂與熱鬧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家家戶戶都窩在家中看電視、打麻將,絕少出門。到初三日,全城則又恢復了初一的年味。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習俗,完整的傳說是:明朝年間,倭寇作亂,屢犯閩浙海疆,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關人民過年,疏於防範之際,裡應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殺戮,死傷慘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

因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習俗本應該熱熱鬧鬧的過年,可家裡死了人要辦喪事,怎麼辦呢?大家相約,第二天(初一)先把喪事擱在一邊,等過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辦喪事。

於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舊按往常一樣,到親朋家逛門拜年,第二天(大年初二)就閉門辦喪事,家中沒有喪事的也不出門,以免衝撞。

三天後,也就是大年初五,屍體收斂,法事作畢,就上山埋葬。因此大年初二、初五福安人不互相逛門拜年的習俗就這樣形成並嚴格遵守下來了。「福安的初二」可說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日寇侵華民俗紀念日。

1、忌回門禮為單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2、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3、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4、倒汙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這就是為什麼過年的碗筷都堆著不洗!  

       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回娘家!這些習俗與禁忌你都知道嗎?
    大年初二回娘家 女婿拜年「法定日」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嶽父嶽母拜年,所以俗稱「姑爺節」、「迎婿日」。這一天,姑爺要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嶽父嶽母。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回娘家」這個習俗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來的。當年,朱元璋是怎麼想到要規定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二這天回娘家的呢?原來,朱元璋坐天下以後,他剛出嫁的小女兒——安慶公主嫌婆家寒酸,大年三十非要在宮中與父皇母后一道過年。馬皇后辛辛苦苦勸說之後,安慶公主才回到公婆家。沒想到,大年初一一大早,安慶公主就又來拜年了。
  • 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習俗有哪些 有什麼禁忌 這些事情最好別做 大年初二, 按照中國春節的習俗, 這一天中國各地漢族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 夫婿要同行,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歲時風俗。
  • 大年初二,這些習俗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二的三大習俗!一、祭財神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三、回娘家
  • 大年初二的習俗與禁忌(參考)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兒女們都在家,所以,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平時忙碌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閒下來、敘敘舊、話話家常。大年初二,這一天孩子們格外喜慶,都會提著鯉魚燈去討個好意頭。
  • 大年初二習俗與禁忌,不得不知!
    初二迎婿日 姊妹相聚會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大年初一為四時之始,人們以早為貴,早有所成,一切佔先。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可以睡個大懶覺,民俗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法。
  • 大年初二習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回家時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一定不要空手,要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否則那可是對娘家的不在乎啊。
  • 【風俗】大年初二的習俗,回娘家、吃麵、拜財神:
    大年初二習俗與禁忌
  • 正月初三習俗與禁忌,您知道嗎?
    正月初三的習俗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穀子生日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 結婚與喪葬的民間習俗禁忌
    結婚與喪葬的民間習俗禁忌,哪怕開車路過也要注意!
  •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由於在大年初二的時候,女人回娘家必須要與夫婿同行,所以這一天又俗稱「迎婿日」。回娘家的女人不能兩手空手,否則就會違背這一習俗的實質。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需要,攜帶一些小禮品和紅包。回到家中之後要將禮品和紅包,分發給娘家親屬所生的小孩。娘家人一定要提前備好飯菜,並且需要吃午餐和晚餐,然後才能與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趕回家中。
  • 重陽節的五大禁忌習俗!萬用萬靈
    4.忌行房事男女交合必以時,才能達到陰陽調和。否則,陰陽不調,不利於後代的繁衍,還會生出許多禍患。「重九"是陽數之巔峰,過後則轉為陰數,所以禁忌一切冒失的行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                                                                                                    5、忌煮飯過去傳說「重陽不蒸粑,老虎要咬媽」。
  • 你是不是犯了這樣的禁忌?
    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從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 大年初一,這些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一,這些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那麼大年初一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節日習俗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 清明節的禁忌和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清明節的禁忌和習俗,你都知道哪些?時間:2020-04-03 06:54   來源:今日頭條 窮哥在重慶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禁忌和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貳】大年初二,回門是喜,團聚是福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按好多地方的老習俗,今兒是走親訪友拜年的日子。豐子愷先生在文章《過年》裡就寫道:「初二開始,鎮上的親友來往拜年。我父親戴著紅纓帽子,穿著外套,帶著跟班出門。同時也有穿禮服的到我家拜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除了拜年,年初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回娘家。
  • 二月二的習俗和禁忌,母親用歌謠為我講述
    二月二的習俗和禁忌,母親用歌謠為我講述時間:2020-02-23 21: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的習俗和禁忌,母親用歌謠為我講述 馬上就到二月二了,二月二,龍抬頭,這個被稱之為龍頭節或春龍節的日子,有很多古老的習俗和禁忌,最有意思的是,這些習俗和禁忌都是用歌謠吟唱出來的
  • 臘月二十三「小年」:習俗和禁忌知道嗎?
    小年習俗糖瓜祭灶「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祭灶王」等民謠裡都說到了「糖瓜祭灶」,祭灶是傳統小年的重要節俗。灶神俗稱灶王爺、灶公、司命,是中國民間在年節中特別崇拜的神靈。民間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子時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和惡行,用以督促這家人的日常行為自律。
  • 婚禮習俗,西式婚禮習俗和禁忌,備婚新人須知
    結婚是人生大事,無論是西式婚禮還是中式婚禮,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習俗和禁忌。那麼西式婚禮習俗都有哪些?今天跟小編一起來看看~~西式婚禮習俗:「有舊、有新、有借、有藍」的西式婚禮習俗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它們都有哪些寓意~~有舊:新娘可以穿著或佩戴一樣舊物來象徵她和她娘家及過去生活之間的歷史紐帶。
  • 過年:九種習俗,九種禁忌
    正月初二,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這一天也叫「迎婿日」,嫁出去的女兒們,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相傳這一天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打擾老鼠娶親。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時間:2020-01-26 09: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你知道還有哪些風俗與禁忌嗎? 大年初二是正月裡農曆新年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