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的美,就是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溫潤和從容。
美人往事
Goddess
林青霞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是在前陣子的賭王葬禮上,
即便一身黑衣,戴著口罩,
女神的氣度依舊無人能比。
連帶著身邊的閨蜜施南生也火出圈,
網友紛紛留言:
三分鐘之內我要這個女人的全部資料!
兩位年近70歲的女神都是姐圈的傳奇人物,今年6月1日,《南方周末》就刊登了一篇林青霞寫施南生的專欄文章,名字就叫《閨蜜》。
且毫不掩飾地寫下了自己對施南生的崇拜:
她就是無敵超級女金剛,腰杆筆直,服裝件件有型,就像從雜誌中走出來的人。
林青霞六十歲生日與施南生合影
每次約會施南生時,林青霞都得特意打扮一番,但無論怎麼打扮,只要見到施南生,她就會覺得「是自己輸了」。
為證明這一點,林青霞還寫上了與施南生同去日本時,當地人都將施南生當成「大明星」,其強大魅力連張叔平和王家衛太太都為之折服。
施南生不算是美女,但是她的出現總會讓人眼前一亮,光芒蓋過周邊的大明星大美女。
張叔平說得傳神,某次日本影展,張叔平和王家衛導演的太太正在吃早餐,施南生推門進來,她戴一副黑色太陽眼鏡,一身新潮打扮有型有格,徑直走到一張桌旁坐下,悠然地拿起一支煙點上,兩隻手指夾著煙,手肘支在餐桌上,微微地揚起下巴,剎那間張大師和大導演太太都感覺自己好渺小。
也可見林青霞寫女人,本身是完全沒有「明星架子」和「美人自知」的。
在不同的「美色」面前,她表達著對她們充分的「喜愛和欣賞」。
林青霞、施南生與徐克
作為演藝圈中最有資歷的演員,林青霞寫的都是圈外人「鮮為人知」的事。
外人看施南生,那是叱吒江湖的「俠女」,而林青霞看施南生,卻是個「會以眼淚表達悲傷」女人。
她寫1985年,施南生因不能與徐克共度紀念日而暗自神傷;
也寫2003年,得知梅豔芳去世後,施南生在電話裡嚎啕大哭。
在林青霞的筆下,「大女人」施南生卸下了鎧甲,露出了一個普通女人的柔軟,而「林美人」也變成了一個小迷妹。在文章最後,林青霞還寫了她對施南生的期望:
我真希望她能退下火線,輕輕鬆鬆過她喜歡過的日子。
林青霞是把自己的心剖開去寫文章的,字句之間,全是她的真情實感。
除了施南生,林青霞還寫過很多人,張國榮,李菁,鄧麗君,三毛……每篇幾千餘字,很少濃墨重彩,卻細膩溫暖,讓人為之動容。
如果說「演戲」給了林青霞一生的榮光,那「寫作」就成了她餘生最好的陪伴。
林青霞的「寫作之路」與她的 「演戲之路」其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她的人生,似乎總是充滿了巧妙。
1972年在臺北西門町「被星探發掘」時,她還一度以為對方是騙子。直到星探第二次找到她,才去試了鏡。
高中時期的林青霞
一般沒有底子的新人,都會從配角開始演,但林青霞的起點之高,一出道就是「女一號」。
1973年,她主演了由瓊瑤長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窗外》,劇裡的她稚氣又純真,完全是本色出演。
上映後立即爆紅,觀眾們紛紛稱她為「東南亞第一美女」和「永遠的夢中情人」。
而「寫作方面」,高中畢業的林青霞,並沒有受過任何訓練,只是偶爾會用文字抒發感情。
但看過她文字的人,都給予過她賞識。
2004年,林青霞在董橋家碰到當時任《明報》編輯的馬家輝。在對方的鼓勵和邀約下,她終於發表了自己的成名作,是為紀念黃霑寫的一篇《滄海一聲笑》。
行雲流水的文筆,加上細緻入微的人物描寫,讓她受到業內一致認可,聲名大噪,兩岸三地的專欄紛紛開始邀請她寫稿。
有些起點高或背景好的藝人、文人,骨子裡都帶著一股傲氣,心氣兒特別高。
可出生普通家庭,沒有顯赫家世和優質學歷的林青霞,站在高起點之上,她的內心一直是謙卑的。
這是林青霞最迷人的地方,人走在高處,卻沒有高姿態,永遠柔和,也永遠親切。
她沒有因為自己很美和能寫就自傲,反而像觀眾迷她那樣,迷著其他人。
李菁就是林青霞最痴迷的演員之一。
在林青霞為李菁的專欄文章《高跟鞋與平底鞋》中, 一開篇,她就寫了第一次見李菁時的興奮和膽怯。
18歲那年,林青霞到越南做慈善義演,那是她倆的初次見面。
但她沒敢正眼看自己的偶像,畢竟對方是被萬人追捧的娃娃影后,林青霞實在抬不起頭。
林青霞與李菁
1975年,林青霞到香港宣傳《八百壯士》,晚宴上第二次見到打扮新潮,穿著一雙高跟鞋的李菁,她依舊怯生。
我一個從鄉下來的小女生,看她這樣閃爍的大眼睛,就像看天一樣。
其實那時候,林青霞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瓊瑤女郎。並且與林鳳嬌,秦漢,秦林祥開啟了臺灣影視劇的二秦二林時代。
當時只要有他們四人在,一部劇就可以直接開拍,收視和票房絕對穩妥。
年輕時的李菁
1976年,林青霞還憑藉《八百壯士》獲得了第22屆亞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獎。
但在人才輩出的時代,毫無背景,又孤身闖入影壇的林青霞,對於自己的出生,相貌和演技,她始終覺得還不夠。
《八百壯士》劇照
後來,林青霞又見了李菁兩次。
但那兩次,她看到的是一代影后的極度悲涼。
當年,李菁因男友和母親接連病故而退出娛樂圈。
幾年後,有新聞報導說她沉迷於股票,把家產敗光,連房子都租不起。
然而,只有林青霞寫出了李菁身患乳癌,花光積蓄,不得不找人借錢的事。
家中沒有發生變故前,總愛為自己挑一雙漂亮高跟鞋的李菁,穿上了普通的平底鞋。她告訴林青霞:
有錢就穿高跟鞋,沒錢就穿平底鞋了。
這話始終扎在林青霞的心裡,久久不能釋懷。
在她與李菁最後一次的見面中,曾經的美人更是不復存在,出現在她眼前的是那個孤苦無依,面容憔悴許多的老人。
由於身患乳癌,讓李菁整個人看起來都是腫的,走路時必須杵著拐杖,走起來也搖搖晃晃,身體就像散了架一樣。
林青霞絞盡腦汁的想幫助李菁,不好直接給現金,就以「寫稿子」的理由,約了她見面,還想在春節後帶她去吃最愛的蝦子海參。
但年還沒過完,李菁就已離世,暴斃出租屋,屍骨都無人收。
那讓當時在維加斯的林青霞感到毛骨悚然,內心一顫,無法相信那是真的。
林青霞寫李菁,或許也有著隱隱的物傷其類。
她們同為影后,林青霞太清楚處於浮華之地,很多事難以說清的那些無奈了。
林青霞就像是一個真誠的記錄者,她把生活、拍戲、與人結緣、相聚又離別的每一個細節都通過文字呈現了出來。
在《明報》發表專欄文章後,她就一直筆耕不輟,出過兩本書,《窗裡窗外》和《雲來雲去》。
她的筆下,沒有風起雲湧的江湖,卻有一段段交織著珍貴情誼的人生。
她在影壇22年,有過數百部作品,1990年因出演三毛此生唯一的影視劇作《滾滾紅塵》奪得2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2018年還獲得了第20屆遠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滾滾紅塵》劇照
她也是被周星馳形容為穿起女裝時,在我眼裡就是最美的女人。穿起男裝時,那就是最靚的男人的人。
無論是《刀馬旦》裡的短髮亮相,還是史上最經典的東方不敗,林青霞都是驚鴻一瞥的一代女神。
但相比於演戲和外界給她的榮耀,她更在乎生活本身,她對生命、對人與人之間的相知相遇充滿了感恩與深情。
林青霞的記憶非常好,她可以記住每個人不同的穿衣特點,也能還原與大家見面時的場景。
這就是一個深情又認真的人,自帶的記憶功能,「因為珍惜,所以記得」。
林青霞與鄧麗君交往不算深,不像與施南生那樣,時常約會,時常聊天。
但林青霞寫鄧麗君,依然深刻。
1980年,鄧麗君從洛杉磯到舊金山開車去見她,她們一見如故,彼此欣賞。她說:
對鄧麗君的欣賞程度是,男友移情別戀,我也不會介意。
1990年,林青霞到巴黎旅行,就再次找到鄧麗君。
那時,她倆盡情在香榭裡大道逛街,又穿著小禮服去到法國餐廳吃飯。
那天,她對鄧麗君自信到不穿胸衣的事大為讚嘆,還特意寫了鄧麗君對所有服務生都彬彬有禮,給高昂小費的事。
那一年的林青霞與鄧麗君
在巴黎的最美時光
但去到鄧麗君住的那套單身豪華公寓時,林青霞也想到了自己曾經的境遇,倍感孤獨。
1984年,為拍《君子好逑》,她隻身到香港,那一待就是整整十年,生活不停地忙碌,她卻始終沒有歸屬感。
在香港的日子大多是苦的,拍《警察故事》通常天亮才收工;
拍《東邪西毒》,為了一場山洞裡的戲,林青霞快被王家衛折磨到瘋了;
拍《笑傲江湖》時,還跟鴿子鬥智鬥勇,鴿子不就位,就得再重拍。
那年的香港電影,質量都不低。在一部部「經典」作品的背後,都是導演和演員們做到極致的辛苦。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旦把自己榨乾,快樂就會越來越難。
所以,林青霞問鄧麗君,」孤身在外,你不感到寂寞麼?」
鄧麗君回答的很是巧妙,「算命的說我命中注定要離鄉,這樣對我比較好」。
一起裸泳的歲月
忙碌不代表內心充實,被光環籠罩,也不一定會快樂。
這種即便位居頂流巨星也無法排解的孤獨感,林青霞在張國榮那裡也深刻感受過。
當年,林青霞在香港拍戲時,常常半夜回到獨居的公寓,每次看著窗外,泛起波光的海景,她都深感孤寂。
那會兒是張國榮安慰她,對她說,「我會對你好的」,才讓她在陌生的繁華都市中感到有了依靠。
2003年非典前夕,她還與國榮在麗晶酒店打了牌,那天張國榮「衝了」很大一把。
後來,林青霞從朋友那說張國榮的情況很不好,本想帶他到內地找一位醫生看看。
但因為非典就耽擱了,想著後面再去。
只是沒想到,國榮就突然沒了。
張國榮去世後,林青霞總是會迴避香港文華酒店裡那條二人曾徹夜談心的長廊。
一走進那裡,她的記憶就會蜂擁而至,眼淚也止不住的流。
張國榮與林青霞
林青霞常在文章中寫到要「珍惜當下」,正是因為她經歷了太多生死別離。
她沒來得及帶李菁吃海參,也沒來得及帶國榮去求醫,而面對後來自殺的「三毛」,她更是有一生都抹不去的遺憾。
在《三夢三毛》的文章裡,林青霞最記得三毛可愛的一面。
她說三毛喜歡吃鳳梨酥,偶爾會故意將整齊的書架打亂順序;
兩人總共見面不超過10次,卻總愛煲電話粥;
三毛摔斷肋骨,卻依舊嘔心瀝血寫下《滾滾紅塵》劇本。
她對三毛格外感恩,因為若沒有《滾滾紅塵》的劇本,也就沒有林青霞的「金馬影后」了。
可惜的是當年她獲得「金馬獎影后」時,林青霞本想請三毛上臺與自己一同分享,結果她沒付諸行動。
此事,便成了她一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左三林青霞,右一三毛
三毛結束自己生命的當晚,林青霞還有跟她打電話,只是很久無人接聽。
第二天,她就接到了三毛已故的消息。
之後,林青霞夢見過三毛三次,有一次深夜起床接電話,聽到對方叫「青霞」,她一度以為那聲音就是三毛。
她很思念那些離開的故人,會跑去夢裡見他們,也將他們寫進了書裡。
林青霞寫《雲來雲去》的時候已經六十歲,那本書是她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自己的,那天是她生命裡最快樂的一天。
她說過,六十歲以後才是真正的」黃金歲月」。
林青霞的魅力從未消失,2019年,她過六十五歲生日時,一身黑色連衫裙,配上大紅唇,氣質依舊。
林青霞65歲生日現場
前段時間,她出現賭王何鴻燊出殯現場時,狀態也是極好,讓人想起2003年,她去送哥哥一程的樣子,歲月仿佛從不敗美人!
林青霞的美,就是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溫潤和從容。
所有的雲淡風輕,都是歷經歲月熬出來的,也是她自己修來的。
在觀眾看來,1994年退出熒幕,實在可惜。但其實林青霞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續寫繁華。
從20歲一躍成名,30歲贏得影壇天后,40歲成為妻子與母親,50歲開始筆耕不輟,林青霞一直成長著。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她都有不同的人生體驗,比起一生榮光,她更想要一段可以細水長流,溫暖又快樂幸福的人生。
她曾是港臺影視黃金時代的「一顆硃砂痣」,也是無人可取代的「螢屏女俠」,可時代終有落幕時,江湖也總有更迭時。
沒了鄧麗君,張國榮,李菁,三毛,黃霑,林燕妮的江湖,早已不是當年的「笑傲江湖」了。
見過太多生死,也看過太多生命的無常,林青霞把該放下的都放下了。
無論是演藝事業還是當年的摯愛,她通通選擇釋懷。然後把自己還給平凡世界,去像平凡人一樣,感知生命的溫度。
林青霞所寫《雲來雲去》封面
她和普通人家的妻子一樣去菜場買菜,陪伴著女兒,看她們長成亭亭玉立的姑娘。
想朋友們了,她就隨性的在深夜裡伏案提筆,將思念寄託於文字。
她褪去光環,走下被浮雲堆砌的神壇,像風一樣擁抱了自由,然後尋得了快樂。
她讀萬卷書,也行萬裡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餘生,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所以她才說:
走下熒幕後,我的人生有了圓滿。
一個人來到這世間,終其一生,不就是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快樂的日子麼,真正聰明的人,就是懂得讓自己快樂的人。
比起「影后」林青霞,如今的「作家」林青霞,才是真正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