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12月12日,盛大的「大山音樂節」在泰國呵叻府考艾山腳下舉辦。
「考艾」是泰國中部第一大山脈,是這個國家中部與東北部的地理分界線,歷來以山林風光,以及神出鬼沒的「殺人野象」而聞名。
在泰語中,「考艾」就是「大山」的意思,因此在這裡舉辦的音樂會,直接就叫「大山音樂會」,歷年參與人數多達十萬人,號稱整個泰國,乃至整個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露天音樂盛會。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主辦方將人數上限,定在五萬人。
但是,還是沒能逃脫厄運。
周六,一名從清邁前去參加音樂節的女子,突然出現疑似症狀。
這下大家都恐慌了——泰國清邁是緬甸「偷渡病例」的首選落腳地,此前在緬甸大其力夜場工作的確診泰國女子,就是在清邁大逛三天,險些釀成大禍。
直到現在,很多泰國人仍然不相信泰北疫情控制住了,而是認為疫情早已在泰北清邁、清萊一帶流傳開來,只不過官方沒有如實呈報而已。
因此,儘管後來證實這名「清邁疑似病例」女子是陰性,但當地疾控部門還是不放心。
與此同時,現場傳出的視頻與圖片顯示,數萬人的音樂會,防疫措施很糟糕。
人們不戴口罩,擠成一團,高歌狂舞,談不上什麼「社交距離」,臺上唱歌的樂隊歌手,自然更是沒有一個戴口罩的。
於是,在音樂會的第二天,呵叻府府尹(省長)下達命令,取消活動。
然而,當全泰國的媒體紛紛報導「大山音樂節」的死亡時,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音樂節,居然還是照常舉辦了!
府尹發布禁令之後,主辦方提出上訴,但是被駁回。
13日當地時間15:45,大山音樂節主辦方卻毫無顧忌,直接宣布13日當晚的活動「照常舉行」!
當地時間17:20,呵叻府尹再次發布命令,要求主辦方取消大山音樂節一切活動。
然而,音樂節還是如常舉辦,並且直至深夜,其中沒有受到來自官方的任何幹擾。
直到當地時間22:00,主辦方宣布結束當天的音樂節,並取消之後的相關活動。
同時,主辦方向所有參加音樂節的觀眾表達了誠摯的歉意,並表示在12月18日將公布退款相關通告,自2021年1月22日起組織退款。
自始至終,主辦方都沒有理會呵叻府尹的指令,而是大搖大擺地宣布繼續活動。
即便事後「道歉」,也是對買票入場的觀眾道歉,而不是對被徹底無視的地方政府道歉。
這個音樂節的主辦方,這麼生猛的嗎?
堂堂「泰國官方」說的話這麼不管用的嗎?
更神奇的是,泰國衛生部和疾控中心的表態。
在呵叻府尹下令取消大山音樂節的幾個小時後,泰國衛生部長阿努廷在個人Facebook上發布信息。
這條內藏玄機的帖子,用了大部分的篇幅去「譴責和警告」音樂節的主辦方,狗血淋頭地罵了一大通之後,卻又筆鋒一轉,「允許大山音樂節在加強防禦措施的前提下,繼續照常進行」。
阿努廷甚至還寫道:「由於泰國沒有爆發疫情,因此音樂節這樣的活動是可以進行的……」
於是,半是有恃無恐,半是得蒙大赦,音樂節在遭遇「官方叫停」之後,竟然硬著頭皮辦了下去。
唯一的讓步是——原本要鬧到凌晨兩點的音樂節,在深夜十點鐘,就提前結束了。
到了星期一,全泰國都知道「大山音樂節」頂風作案的壯舉。
顏面掃地的呵叻府尹,行事詭異的衛生部長,以及死也不吭氣的音樂會主辦方,紛紛出面善後。
先是府尹維仟。
作為地方主政官員,自己的政令沒人遵循,說話被人當成空氣,實在是很憋屈。
周一,憋屈而憤怒的府尹,對媒體吐槽:我的「取消音樂會」禁令從來沒有取消過,13日就已經下發了政府文件,黑紙白字叫停音樂會。
至於音樂會為何「竟敢不聽」,府尹沒有回應,只是說「違規舉辦活動的人,會受到警方的招呼,一切後果由他們自行承擔。」
至於被視作「與府尹唱反調」,為大山音樂節網開一面的衛生部長阿努廷,則急忙擺脫干係。
他先是表態「下令停辦活動,屬於呵叻府地方長官的職權」,然後又突然闢謠起來,表示「停辦大山音樂節並非是政治事件,不是為了抵制與政府政見不和的歌手藝人,而是為了預防新冠肺炎……」
從頭到尾,阿努廷都迴避了「為何發布與府尹命令相悖的信息」這一關鍵問題。
最後,這位剛剛誓言「一切以新冠防控為優先」的衛生部長,竟故伎重演,再次大度地表示:「新年倒計時活動都不會被禁止,任何民眾和機構都可以舉辦,也可以參與——只要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洗手、量體溫就行了……」
泰國衛生部,則顯得有些心虛——或者說謹慎。
衛生部的發文表示,12月12日,大山音樂節現場出現疑似症狀,截至13日仍未出現確診患者,但12日參加音樂節的觀眾要注意觀察個人健康狀況。
如出現咳嗽、喉痛、流鼻涕、呼吸困難、嗅覺味覺喪失等症狀,應戴好口罩、與他人保持距離、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並前往附近醫院檢查,上報個人近期出行史。
至於未出現新冠疑似症狀的人,仍需按要求防疫,戴口罩、勤洗手、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並注意觀察健康狀況14天。
一個國家,各部門之間意見不一,司空見慣。
但是,區區一個音樂節,受到地方首長禁令之後,依舊能夠持續進行,並且事後沒有受到懲處,反而得到了上級衛生部門的背書,這還是很不可思議。
往常,地方希望提振經濟,開展活動,而與來自曼谷的衛生機構發生衝突,這可以理解;但是這次卻恰恰相反,是地方長官要求停止活動,反而曼谷的衛生部長卻說「活動可以進行」。
出現這樣「拿錯劇本」的奇觀,較為合理的解釋是:呵叻府尹叫停音樂節之後,泰國政府高層受到了音樂節主辦方的請託,因此有恃無恐。
音樂節後臺是誰,找到了誰去兜底,我們不得而知。
只能說,真硬。
對於「大山音樂節」的風波,還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故事。
在音樂節上,部分歌手和樂隊在現場煽動「反政府情緒」,並用歌詞和道具諷刺官方暗殺泰國流亡的異見人士,將音樂節變成了「造反文藝大匯演」。
許多網民認為,這,才是官方突然對音樂節痛下殺手的原因。
對於這一種解釋,老漢表示有些懷疑。
大山音樂節是一個盛大的商業演出,其中雖的確有歌手會「放飛自我」,登高一呼,但是整體上音樂節還是以普通商演為主。不應該為了個別樂隊的出格,而對整個音樂節實施封閉。
而且,如果因為這個原因而封鎖音樂節,那麼主辦方還要頭鐵,那就更加不可思議。除非大山音樂節的幕後金主是他信,不然任何頂風作案的大型商演主辦方,都無異於自殺。
因此,我還是更傾向於另一種解釋:官方為了防疫而取消活動,主辦方自恃上頭有人而拒絕執行。
中國抗擊疫情,是自上而下的決策;西方疫情控制,則是自下而上的抵制。
泰國,似乎不屬於其中的任何一種。一個機構發布的指令,會被另一個機構的幹預所抵消。
上層委派的地方首長的指令,在自己名義上的轄區之內無法有效通行;
被治理的對象,常常手眼通天,迅速地通過更高層庇護者的幹預,去平息監管者為自己帶來的麻煩。
這不是自上而下的權力意志,也不是自下而上的群眾訴求,而是「上頭有人」的地方勢力,通過對政府高層特定派系的贖買,來實現對規則的無視。是《西遊記》當中那種「大聖,對我的坐騎手下留情」,一種泰國式的重演。
而這,是泰國的特色,也是泰國的弱點。
當初軍方開設的「侖披尼拳館」在疫情爆發之際,不受政府管轄,堅持開賽,造成第一波疫情爆發,癥結就是國家意志與法律體系,無法對實權庇護之下的利益死角進行管束。
而今,同樣的故事,依舊在泰國上演。
一個音樂會,尚且無可奈何,下一個「侖披尼拳館」的出現,只怕是遲早的事情。
國家,是由人組成的。
所謂「國家意志」,實際上是統御國家的精英集團,內部不同派系的意志相互博弈和妥協之後的結果。
當我們討論一個國家,有沒有能力去實現一個目標時,我們實際上在討論的是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在多大程度上將其視為自身的利益所在。
泰國,是否能夠戰勝「第二輪疫情爆發」的風險?從硬體上來看,問題不大。
能否排除來自四面八方的請託與幹擾,在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之中,堅持既定的戰略並將其落實到底,這才是泰國真正的挑戰所在。
希望泰國,能有足夠的好運。
因為,病毒可不是你「上頭有人」,就能對你網開一面的。
如果,最後證明是老漢想錯了,大山音樂節是一次過把癮就死的「音樂示威」,是為自由表達對泰國統治者的反叛,而進行的一場「自殺性快樂衝塔」——
那麼,我還是要說,希望這些衝塔的泰國朋友們,好自為之。
因為,病毒同樣有自己的邏輯。
病毒不會對權貴的交易網開一面,同樣也不會因為你的意識形態更為「先進」,而對你高抬貴手。
疫情時代,大家都小心點吧。
別管是上頭有人,還是背後有山,在近在咫尺的病毒面前,最好別太嘚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