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原文及翻譯 春望賞析

2021-01-18 高考網

春望原文及翻譯 春望賞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下面有途網小編帶大家賞析一下杜甫的《春望》,歡迎閱讀。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次年元月,京城長安淪陷。不久杜甫聽到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報國心切,隻身投奔靈武,不幸中途被叛軍俘虜,解送到長安。所幸他還有一點行動自由,便來到街頭放眼望去。本詩就是他在長安的所見所聞所感。詩中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思家的感情,充滿愛國情懷。

春望:在春天遠望。破:破敗、破碎。感時:感嘆時局,即想起國家殘破不全的景象。烽火:指古代邊疆遇到敵情用來報警而升起的煙火。在這裡指戰爭。抵:值。搔:用手指輕抓。渾欲:渾,簡直。欲,要。不勝:受不住、不能。

國家已經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裡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雖然春花盛開,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讓人流淚,覺得花好像也在流淚;雖然到處是春鳥和鳴,但心裡由於和家人離別而憂傷,聽了鳥鳴,不僅不高興,還讓人驚心。戰亂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家裡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萬兩黃金那麼寶貴。由於憂傷煩惱,頭上的白髮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住了。

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嘆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戰火連綿,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痛苦中我的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春望——作品賞析
    踏莎行.春望/柏秀娟寒柳初柔,空山欲幕。蒼雲老雪翻如舞。春望——作品賞析/董桂傑柏老師的《踏莎行 春望》,是繼《卜算子 尋春》之後,又一篇佳作問世 。此詞與《尋春》在思想上同屬姊妹篇,但在寫法上卻大不相同。
  • 山水詩:杭州春望
    《杭州春望》原文  望海樓明照曙霞,  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  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  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  草綠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鑑賞  前兩聯主要是寫自然景色,下一聯則把重點轉到風物人情上。「紅袖」指織綾女子。「柿蒂」指綾的花紋。詩人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語意雙關。詩人原註:「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趁梨花」是指正好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此聯上句寫遊人沽飲,下句寫婦女織綾。
  • 幼兒學唐詩之杜甫:春望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的詩意/春望的意思  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長安城春天滿目悽涼,到處草木叢生。  傷感時對花落淚,聽鳥鳴時也感到驚心。  戰火長久不息,一封家書都極其珍貴。  愁白了的頭髮越搔越稀少,頭髮也少得簡直綰不起來了。  為春花似在流淚,飛鳥也心存恐懼。
  • 中考語文古詩文知識點:《春望》
    中考語文古詩文知識點:《春望》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言明春望所見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5、「破」、「深」寫出了怎樣悽慘的景象?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1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描寫西湖的詩句:杭州春望
    《杭州春望》原文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杭州春望》鑑賞  首句寫登樓遠望海天瑰麗的景色,有統領全篇之勢。次句護江堤指杭州東南錢塘江岸築以防備海潮的長堤。清晨登望海樓,縱目遠眺,旭日東升,霞光萬丈,錢塘江水,奔騰入海,護江長堤,閃著銀光。此聯將城外東南的景色,繪得極其雄偉壯麗。  次聯詩人將目光轉入城內。
  • 唐詩鑑賞 :杜甫 · 春望
    胡婷婷唱古文:杜甫·春望春望杜甫·五言律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愛上古詩:杜甫·春望小帆課堂:杜甫·春望杜甫:春望(楊雨簡短點評)
  • 「唐詩欣賞」春望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作者簡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最擅長古體詩和律詩。
  • ——以《春望》為例
    今天小樓就在精讀杜甫經典五律《春望》的基礎上,分析什麼是「沉鬱頓挫」,以及杜甫的詩是怎樣體現「沉鬱頓挫」的。通釋《春望》一切分析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的深刻理解上,所以小樓先通釋《春望》全詩。春望詩意圖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的這首《春望》,寫於至德二年(757)三月。
  •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2015年12月10日14:0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 詩詞方舟總1121期】同題詩166期《春望》精選91首
    【西江月】春望璐瑤 裁段白雲揮墨,折枝細柳塗鴉。揚帆瀚海走天涯,夢筆春秋冬夏。【西江月】春望乾峰 爆竹禮花辭舊,鐘聲清醒迎新。霓虹焰火若星辰。歲月牛耕豐潤。【調笑令】春望金榮(湖北) 春望,春望,柳綠桃紅水漾。牛來鼠去人忙,花紅種播鳥翔。翔鳥,翔鳥,籠內娛翁問好。
  • 解讀杜甫《春望》:雖然一輩子沒怎麼當官,卻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
    #春望公元757年春天,杜甫面對淪陷的長安城,感慨萬千,寫了一首世代流傳的《春望》。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首《春望》,幾乎不用翻譯也能讀得懂,但簡練的詞語中,用語又極其恰當深刻,比如「國破山河在」的「破」字,把都城淪陷,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描述的極其準確。第三、四句中的「濺」、「恨」、「驚」,都是感情色彩極其強烈的詞語,把詩人內心中的傷懷毫不掩飾地呈現到讀者眼前。
  • 白居易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杭州春望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潔酒趁梨花。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鑑賞:此詩大約作於長慶三年(823)或四年春,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 解讀杜甫《春望》:因為第一句中的一個字,這首詩歷代相傳
    公元757年春天,杜甫面對淪陷的長安城,感慨萬千,寫了一首世代流傳的《春望》。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 古詩鑑賞與寫作:從《春望》學作文
    再次熟讀《春望》一詩,於寫作上,竟有茅塞頓開之意。春望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題為「春望」,所寫之景是春天之美嗎?詩人又是怎麼體現京國之特點的?看!「國破」對「城春」,一個殘敗,一個富有生機,到底是敗還是榮,一結合背景就知,必為敗景,此是一比而已;再看!「國破」後卻說「山河在」?為何,因為除去這空蕩蕩的山河外,再無它物啊!更加說明敗景,此又是一比;再看!「城春」後接「草木深」,本應春機盎然,詩人只著眼於「深深草木」,為何?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八年級上冊《春望》倒背如流
    《春望》 唐·杜甫《繪圖必看》首先我們來讀一遍這首詩:【《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讀完課文之後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背景是長安城。
  • 杜甫《春望》中的悲情四重奏: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詩作書法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三月某天,此時的杜甫仍被困於長安城內,長安城內的諸多悲慘狀況,讓杜甫感慨莫名,由此寫下流傳千載的五律名詩《春望》。《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題目為「春望」,春天所觀望的。春為四季之首,一年之啟,生命之源,亦正是希望之所在處。題雖曰「春望」,下筆卻直言「國破」,然後道盡「離殤」、「思親」、「身老」之悲情,合一而為「黍離之悲」。既然如此,何不曰「春悲」、曰「春恨」、曰「春傷」?若這般,則陷下下手段。以春日之盛景,襯心頭之感恨悲苦,實乃老杜妙傳真諦也。一、破國之悲——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以詩解詩,體會杜甫《春望》的意境
    你在曲江之南作別了關山的月草木零落間,一個朝代染上了鏽跡夢裡盤旋著悽哀的晚風,訴說著三別三吏你是幽居空谷的佳人,在暮靄裡低回沉吟秋風捲起茅屋,在一個雨季一行白鷺嵌在了青天之上,和了一曲登樓的人在白帝城拂動琴弦唱起了江南曾經的風景,黃鸝鳴叫,依然孤寂落花時節,我想和你相遇,卻發現,錯過了一個世紀杜甫春望
  • 2019滬教版初三語文春望重點字詞
    2019滬教版初三語文春望重點字詞 字詞解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 《春望》寫什麼歷史事件
    春望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譯文及注釋】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 李商隱寫詩誇讚這位神童,一首詩跟杜甫《春望》比肩,一起來欣賞
    韓偓確實很有詩才,他的一首詩,被認為跟杜甫的《春望》比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詩吧。水自潺湲日自斜,盡無雞犬有鳴鴉。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從沙縣到龍溪縣的沿路所見。讀了這首詩,很多人會不期然地想起杜甫的《春望》來,確實,這兩首詩所寫內容是相近的,可以說是同一題材。杜甫寫「國破」,韓偓寫「村破」,都寫出了軍閥戰爭中農村人煙滅絕的荒涼、悽慘和蕭條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