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後回復關鍵詞「目錄」,獲取300篇攝影乾貨教程
在中巴邊境的喀喇崑崙山脈,密集地孕育了4座8000米級雪山和數條世界級冰川。
讓我們通過90後攝影師Ayu的視頻,和職業旅行者Thomas的文章,一起去了解這片神秘的風景吧!
短片:巔峰The Zenith of K2
短片拍攝&製作:Ayu 阿裕
微博ID:@AyuPhoto
高清連結:http://u6.gg/g3zg5
BGM:The Hero's Journey
拍攝設備
相機:a7r2+a7s2
鏡頭:fe70-200mm/f4、老蛙12mm/f2.8、適馬35mm/f1.4
穩定器:智雲crane3 lab、rider- m
無人機:Phantom 4 Pro
軌道:Syrp大精靈
遊記:喀喇崑崙發現之旅
圖片&文字:Thomas看看世界
編輯&校正:《環球人文地理》雜誌社
首發:《環球人文地理》
那是在2013年,偶然間,我發現喜馬拉雅山之外,巴基斯坦境內的喀喇崑崙山脈竟孕育了4座8000米級的雪山和無數6、7千米以上的巨峰,甚至幾條世界級的非極地冰川也雲集於此。這讓酷愛拍攝雪山的我熱血沸騰,從此將巴基斯坦列在我夢想清單的首頁。
可惜瑣事纏繞,直到2016年開始,我才和隊友前往巴基斯坦,一起完成嚮往已久的「K2大本營徒步」。
K2又稱「K2」,高度僅次於珠穆朗瑪峰,但多變的天氣和陡峭的外形,卻讓它的攀登難度遠高於珠峰,獲得「野蠻巨峰」的評價。
即便步履維艱,但之後我又兩次重返這裡。這讓我的朋友充滿好奇,巴基斯坦究竟有何魅力,吸引我再三前往拍攝?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裡有世界上最蒼莽的雪山、最宏偉的冰川和最變化多端的雲霧天氣。一切的形容詞,在喀喇崑崙山脈面前,都無比蒼白。
每年重返這裡,我都能找到新的機位,發現新的構圖,產生新的靈感。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不僅是登山家和徒步者的樂園,更是風光攝影師的天堂。
拜訪斯卡杜白沙漠
河谷穿行遇路軟
不同於尼泊爾的徒步,沿途都是旅館、村莊,十分方便補給和住宿,也完全不需要嚮導以及背夫,但K2大本營徒步整條路線都在河谷、冰川中,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區,所有的物資、補給都需要人力運輸進去,嚮導也必不可少。
此外,由於徒步路線位於巴基斯坦與中國、印度交界的敏感地帶,需要辦理各種複雜的手續,因此我們聯繫了當地一家徒步公司,幫我們安排行程,並組織嚮導和背夫隊伍。
我們從烏魯木齊飛往巴基斯坦的伊斯蘭瑪巴德,然後前往該國北部重鎮斯卡杜。儘管斯卡杜位於乾旱的峽谷中,但卻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綠洲,周邊群山環繞,河水清澈蜿蜒,呈現出不一樣的荒漠風情。在這裡,一般需要休整1-2天,等待軍方和當地旅遊局辦理徒步手續。
休整期間,我們拜訪了斯卡杜有名的白沙漠。拍攝白沙漠最好的時機是在下午有側逆光的時候,因為這樣拍起來更富有立體感和層次感。
夕陽西下,火霞金暉,沙丘層層起伏,荒漠綿延疊嶂,蒼茫的峽谷披上了一層輕雲似的薄紗,也許是沙霧瀰漫,也許是昏黃餘輝,明滅之間,透出日薄西山的蒼涼之意。
辦完手續,招募完背夫,我們的巔峰行攝正式開始。
第一天徒步全長21公裡,我們一直在河谷中穿行。老天迫不及待地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儘管山峰巍峨蒼涼,但難抵乾燥炎熱的天氣,氣溫一直高居30度以上。
一路上雖然沒有十分陡峭的大坡,然而許多路段都是河谷衝刷留下的細沙,稍有徒步經驗的人都明白,不怕路長就怕路軟,穿著徒步鞋走在沙地上,腿使不上勁,走起來深一腳淺一腳,讓人極易崩潰。
此外,沙地裡還混有許多亂石,我們行走必須集中注意力,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崴腳,在這個地方崴腳,就意味著整個旅程都將報廢。
還好徒步2個小時後,我們看到了巴基斯坦版的「巴塔哥尼亞」,給了我們極大的安慰:遠處群峰傲立,有的峰頂掛著厚厚的冰川,有的峰身如刀削斧鑿般粗獷,險峻的山勢和大幅度的坡形,讓人望而生畏。
中午,我們在一片小樹林裡路餐,我把金槍魚拌在水果罐頭裡,獨特的吃法給我的隊友史飛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後來我將奶粉撒在巴基斯坦大餅上一併吃下的做法也令他瞠目結舌,這也算是此次行程中的趣聞之一了。
相比上午的暴曬難耐,下午徒步更加虐人。我們眼睜睜地看著目的地近在眼前,卻不得不翻山越嶺,繞開眾多高高低低的小山峰,繞圈、爬坡,無窮無盡,讓人身心俱疲。
傍晚到了Jula營地,我們卻沒有閒下來,仍然到處搜索尋找前景,嘗試取入花草、河流、巖石等,映襯遠處形狀如大拇指的Bakhordas峰。
徒步第二天,我們沿著乾燥的河谷繼續向上,來到巴基斯坦第四長的巴爾託洛(Baltoro)冰川面前。
在露營的Paiju營地,我們可以看見遠處的Paiju峰、大川口塔峰、教堂峰、烏利巴霍塔群峰等依次排開,雄偉險峻,野性荒蠻,在夕陽下顯得格外壯闊!
踏上冰川狂拍群峰
蠻荒之地搜索藍色妖姬
第三天的徒步非常艱難,不僅路程達到24公裡,行程最長,而且我們也第一次踏上冰川,在「之」字形的碎石路上徒步。
在許多人眼裡,所謂冰川徒步就是穿著冰爪在純淨的冰雪上行進,但在喀喇崑崙山脈卻不一樣:這裡大部分冰川被黃灰色的亂石覆蓋,只有小部分露出了白中透藍的本色。
要想穿越,不僅得在碎石路上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還需要跳過大石塊,跨越大大小小的冰裂縫。許多裂縫深不見底,丟塊石頭下去,十秒多了還能聽到霹靂啪啦的響聲。
雖然舉步維艱,但沿途峰巒起伏、雲升霧騰的極致景色卻給了我們不少安慰。一路上,大家走走停停,瘋狂地按著快門,我也不例外。
當時,遠處的川口塔群峰山脈清晰,山脊硬朗分明,峰頂和峰背四周圍繞著一大團雲塊,畫面清新壯觀,令人心曠神怡。但在二維的照片中,我們無法直觀地體會到雪山的雄偉,因此我讓一名穿著紅色衝鋒衣的隊友,爬上高坡,作為川口塔群峰的參照物。有了具體的大小對比,讀者透過照片就能直接感受到雪山的雄大。
為了進一步強化畫面衝擊力,我選擇了3張廣角照片進行全景接片,每張照片重合50%,後期進一步降低照片的飽和度和亮度,突出了川口塔群峰的蒼涼和壯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川口塔群峰的主峰——大川口塔峰,擁有6286米的高度和近乎垂直的大巖壁,因此成為世界頂級攀登者想要徵服的高峰之一。
這一天,我們徒步到下午4點才到達新的營地。白天,黃沙碎石上的帳篷看起來頗有些荒涼,但到了晚上,明亮的帳篷搖身一變,升級為10星級超豪華酒店:天空湛藍、純淨,繁星點點閃爍,還有冰川做床,雪山為被,十分適合暢談人生!
不過,我沒有休息,仍然不知疲倦地四處探索取景。我選擇了一座山峰重點拍攝:天空黑雲沉沉,高聳的山峰如出鞘利刃,壁身卻有數不清的黃黑色裂縫,斂去了山峰的鋒芒,深沉且高不可攀。
和第三天相比,第四天的徒步可以說非常輕鬆,我們兩個小時就走完了長達8公裡的路程,到達了我們公認的最美營地烏都卡斯(Urdukas)。
烏都卡斯在一片綠洲之下,冰川湖之上,四周鮮花熱烈綻放,讓眼前的無人之地仿若世外桃源。
紮營後,我隨即在附近的亂石坡上仔細搜索,找了半天,終於發現一大簇克什米爾翠雀野花,其花瓣妖異的藍色仿佛跳躍著的「火焰」,驚心動魄的美和蓬勃的生命,讓人心生歡喜。
我架好低機位三腳架,將鏡頭湊近花叢,大約距離只有20多釐米,我先拍攝了5張景深合成照片,記錄下從前到後的全部清晰畫面,接著我又對天空降低曝光,記錄下天光從雲層傾瀉、撒遍山峰的細節,最後在後期軟體中將所有照片合併到一起,才獲得了頗受歡迎的照片《藍色妖姬》。
烏都卡斯營地曾發生過嚴重的落石事故,造成數人傷亡。我們在營地附近看到了許多從山上滾落下來的巨石,心裡祈願不要發生意外。心裡揣著這種忐忑的情緒,我站在巨石之上,感到自己距離K2又近了一步。
深入冰川腹地發現冰河秘境
高山埡口驚險翻越
前幾天的露營都在河谷或者冰川的邊緣,而第五天我們跨過冰川溪流,經過冰塔林,直接來到位於巴爾託洛冰川腹地的營地。
在強烈日光的照射下,冰川融化後的雪水和著雪塊漱漱地落下,仿佛下雨一般,使得冰塔林下的純白秘境更加令人心動。
由於薄薄的亂石下面就是厚達上百米的冰層,即使在帳篷裡,我們也能直接感受到帳篷下萬年深冰散發出的迫人寒氣。不過想到與我們一起入眠的,有千姿百態的冰塔林、野性荒莽的雪山和數不盡的繁星,倒也獨有意境。
橫穿過巨石和冰冷的冰川,我們繼續徒步7小時,來到著名營地——肯考迪亞(Concordia)。
作為喀喇崑崙山脈的核心地帶,肯考迪亞不僅是5條世界級冰川的交匯點,方圓15公裡之內,更林立著41座超過6500米的山峰,其中就包括K2在內的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因此肯考迪亞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雪山大觀園,冰川徒步和登山家的天堂。
此外,肯考迪亞的日落也出奇地壯觀和震撼:或是像火焰一樣在天邊燃燒,或是穿透厚重的雲層如聖光一般灑在蒼莽峰頂,又或是光芒萬丈、霞輝暈染……無論是哪種,在這個荒莽之地,都足以令人喜出望外和感動。
我們在營地附近探索,尋找各種構圖前景和拍攝角度。為了能將遠景的銀河,中景的世界第十二和第十七高峰,以及前景的喀喇崑崙冰河同時取景,我和史飛在裂縫密布的冰川腹地搜索了一下午,最終在冰河的一個拐彎處找到一處河灘。
為了下到谷底去拍攝,我們頭戴照明燈,藉助繩索和冰爪,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降落在河灘上,只見河裡雪水湍急,兩側冰壁陡峭,就在這樣寒冷的黑暗中,我們靜靜等候《冰封銀河谷》畫面的到來:天空越來越靜謐,群星由暗到明如同溪流,慢慢在鈷藍色的簾幕中匯聚,我對著地景曝光了5分鐘,讓水流和雲霧完全霧化,透出攝人心魄的幽藍,讓人頓起敬畏之心。
從加舒爾布魯姆I號峰和II號峰共同的大本營回來,我們的行程已經過半。回去一共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原路返回,雖然簡單,但需耗時6至7天;一條是翻越海拔為5700米的Gondogoro La埡口,進入另外一個山口,徒步3-4天到達Hushe小鎮,然後再乘車返回斯卡杜。
2016年,由於軍方管控,埡口並未開放,直到次年我們重走「K2」路線,才有機會翻過危險與震撼並存的埡口。
翻越埡口尤其艱難,除了長時間的體力消耗,還有高海拔攀登的危險。為了趕上埡口的日出,半夜12點我們就從營地出發,攀登600多米後,總算站在埡口之上,欣賞到壯觀的「K2」日出。
埡口寬廣遼闊,四周群峰堅挺傲立,幾乎都有如刀尖般的峰頂,而它們黑沉沉的峰體則覆蓋著堅硬的冰層;遠處,日光投射到部分峰頂,呈現出金與白兩種色彩,那少許幾抹充滿希望的明亮與近處暗沉的大氣磅礴相照應,大自然的雄奇力量震撼人心。
上山不易,下山更難。面對接近60度的陡坡,我們藉助了繩索和安全帶,戰戰兢兢地通過數段頻繁的落石區,其中,隊友史飛差點發生滑墜,把我們嚇出一身冷汗。下降1千多米後,我們到達埡口後的高山草場營地(即Khuspang營地)。
喀喇崑崙山脈素以蒼涼、巍峨著稱,但營地卻仿佛世外桃源,鮮花遍地、綠草如茵、溪水潺潺。我將鏡頭再次貼近地面,以遠處刀鋒般的Laila峰為背景,再加上金黃色的山脊、覆蓋其上的冰川以及蓬勃向上的無名花兒,讓鏡頭下的這一切仿若油畫,頗有點梵谷的向日葵之意。
最後一天,大家開啟狂奔模式,走完了原本需要2-3天的路程。我們趕回小鎮斯卡杜,終於又能夠好好的洗個澡了!
短片作者:Ayu 阿裕
阿裕,一名90後,8KRAW籤約攝影師,Getty Images China籤約攝影師、供稿人,從買相機到籤約Getty Images China,他只用了半年。著有作品《藏地 The Tibetan Areas》、《Snowy Northeast 東北雪》、《遇見你廣西》等。
圖文作者:Thomas看看世界
Thomas 看看世界,90後職業風光攝影師、環球旅行者,暢銷攝影教材《風光攝影后期基礎》作者,索尼、哈蘇、海大籤約攝影師,大疆MavicAir、華為P20樣片攝影師,極影AdventureX團隊成員。
歡迎關注@Thomas看看世界,
每周學會一個攝影技能。
點擊「閱讀原文」,參加風光攝影后期調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