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這條熱搜的時候,感覺很扎心。
這條討論之所以能上熱搜,是因為它背後反映出來的是另萬千女性頭疼不已的婆媳問題。
之所以說帝後人設崩塌,表面上是指責帝後,在對待徽柔被虐待的問題上不作為,實際上是女性在面對婚後婆媳問題深深的無力感。
在虛擬的故事裡,投入的是我們最真的情緒。
觀眾希望帝後利用手中的權利和地位為徽柔出氣,滿足她的要求,最好還讓惡婆婆自食其果,媽寶男丈夫悽慘無比。
抱歉,如果真是那樣,就不是現實,而是魔幻劇了。
電視劇《清平樂》最新的劇情:徽柔出嫁後,婆婆和丈夫的一系列神操作,讓她憤怒不已,所以夜闖宮門向父母求救。
其實,除去徽柔公主的身份,來看這件事,像不像一個新嫁娘在婆家受了委屈就跑回娘家求救,希望仗著父母的地位權勢為自己撐腰出氣的畫面呢?
回宮之後的公主大失所望,一向疼愛她的皇后不僅沒有替她說話,還一反常態,一臉鎮定的勸公主和駙馬回府。
只看這點,當真是大型人設崩塌現場。
觀眾搬出張妼晗的那句話諷刺曹皇后也不奇怪了,「娘娘果然是沒有當過母親。」
當真是皇后的人設崩塌了嗎?
我們喜歡看瑪麗蘇劇,不就是喜歡看清純美好的女子被保護,被拯救,被善待的故事嗎,可現實生活中誰又能被保護一輩子呢?
只有自己才能保護自己。
所以,公主在婆家受委屈這件事的解決方案並不在帝後那裡,而在公主身上。
作為公主,權勢地位既是她的優勢,也是她的劣勢,她最應該掌握的技能就是如何發揮優勢,同時規避劣勢,面對婆婆和丈夫,她完全指使下人把楊氏吊起來打一頓出氣,反正她也不在乎丈夫的態度,再不濟也能拿婆婆身邊的下人出氣,再或者,聯合李瑋父親的正妻,排擠楊氏,過後她完全可以推脫自己不知情。
她所受的懲罰再大也不會丟了命,最多也只是罰俸和思過。
可徽柔呢,受了委屈只會向娘家人哭訴。
整件事情也就壞在這裡。
公主對公婆動手是洩私憤,皇帝或者皇后動手那就是國事,兩者性質完全不一樣。就像一個老闆想開除員工,大多是讓人力資源或者部門領導出面,這其中的關鍵就是退路二字,下面人出面,即使談崩還有緩和的餘地。
都是小孩/手下人不懂事嘛,擺在嘴邊上的一句話。
雖然兩者相差很大,但處理起來的邏輯其實是一樣的。公主行事再怎麼過分,到皇帝這裡,最多罵兩句或者給一些不痛不癢的處罰,鬧大了,皇帝作為父親代表兒女道個歉就完事了,李家再不甘心也得接受,這就是身份地位上的先天優勢。
結合徽柔的行為再看看公主回宮這件事,錯的是李家人,可承受指責的卻是徽柔。李瑋自知行為不對,先向皇帝道歉,這就堵住了徽柔的後路,即使宋仁宗貴為皇帝也不能說什麼,因為這事說到底,就是兩個孩子剛進入婚姻的磨合罷了。
李瑋都可以先打人,後道歉,不用受什麼懲罰,徽柔為什麼不可以呢?
指責帝後人設崩塌,我覺得有一半的道理,是因為帝後把唯一的女兒保護的太好了,讓她像溫室裡的花朵,禁不起風吹雨打。
父母在孩子的事上表現的太強大,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親子關係從它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是為了分離做準備的,教會他生存的本事才是對他最大的愛。
再來分析一下皇后的人設吧。
怎麼說呢,皇后這個人給我的感覺更像是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來了。
當初曹皇后能進宮,是因為群臣力薦,皇帝不得已娶了她,她也明白,皇帝並不喜歡她當妻子,可皇帝卻不反對一個能夠管理後宮的臣子。
無子卻能多年坐穩皇后寶座,曹皇后依靠的可不僅僅是擁有開國之功的曹家,還有她的聰明才智以及完全符合當時主流價值觀的行為表現。張妼晗去世封后,都不用她開口,群臣自然會替她說話。
這就是她的成功經驗,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喜歡的事。
和所有的事情一樣,既然有正面也會有反面。
賢良淑德讓她能坐穩定皇后的位置,自然也會沉澱在她的潛意識中,讓她遇到任何事都按照禮教的標準說話,行事,久而久之,這就成了她的新性格,也是她的保護傘。
徽柔闖宮回家這件事也一樣。
有一個細節,曹皇后說的很對。
徽柔喜歡懷吉,讓懷吉穿著文人的服飾跟著她外出遊玩,被官員看見,遭到彈劾,導致懷吉被宋仁宗從徽柔身邊調走,徽柔崩潰,曹皇后便問她:懷吉是否穿了文人服飾,還被人看見,更可怕的是還被周圍的人誤會懷吉是駙馬。
徽柔回答:是
曹皇后很生氣的說了一句:你這是早早地把利刃遞給別人來傷害你。
曹皇后做事,理智大於感情,徽柔正好相反,她的一切喜好都寫在臉上,表現在行動上。
其實世人對於權利都有一個誤解,以為尊貴如公主,她的人生應該是自由自在的,其實並不是,身處高位的人反而有更多的掣肘和犧牲。
同理,皇帝也是一樣。他為什麼那麼寵愛張妼晗?不就是因為張妼晗肆無忌憚,任性乖張的性子嗎,她說了,做了皇帝不敢說,不敢做的事。說白了,宋仁宗一直在利用張妼晗宣洩他的情緒。
在於徽柔闖宮,和駙馬鬧矛盾這件事上,趙禎和曹皇后首先是帝後,然後才是父母,處理起事情來,首先要考慮影響,然後才能考慮孩子的喜好。
皇帝和皇后首先是一個官職,他們受當時的主流教育影響多年,先國後家的概念已經深入骨髓。
作為皇帝皇后,他們不喜歡李瑋的行為,也不能強留下新婚不久的公主在宮裡,作為最高統治者,任何動作都會成為表率。
所以曹皇后只能小心謹慎的按照主流價值觀勸公主回去。
就像我們現在對劣跡藝人零容忍的態度一樣。普通人犯錯,影響力有限,而藝人犯錯,會影響很多人。苗心禾可以開口留下女兒,皇帝和皇后卻不行,因為兩者的影響力不同。
皇帝和言官朝臣是互相制衡的關係,趙禎終其一生尋求的就是他的名聲。
從這一點上來說,皇帝和皇后的人設沒崩,他們愛的都是他們自己。
徽柔作為公主,享受十多年的榮華富貴和萬民供養,她的婚姻也必然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這就是她作為公主的代價。
前半生被過度保護,沒有面對挫折和風雨的能力,她只能在悔恨和憂鬱中度過餘生。
真是一個可憐的女子。
END
文/曲水流觴不醉人
☆原創不易,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