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豆瓣用戶ahaha給電影《唐人街探案2》的影評
原標題:「深淵」是誰? ——如果秦風看到的並不是真相
憑著對《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的好感,大年初一晚上來為《唐人街探案2》貢獻票房。拋開導演的人品不談,第一部是真的精彩,無論是喜劇設置還是推理環節,都行雲流水般流暢;結尾反轉精彩,被張子楓小妹妹最後一幕的眼神嚇得好幾天睡不著覺,稱得上一部誠意滿滿且才華外溢的作品,因此也非常期待這部電影能夠成為中國的偵探IP系列電影。但看完第二部之後,總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
作為春節檔的合家歡電影,《唐2》增加了更多的喜劇元素,部分笑點略顯低俗,但這都可以理解。反而bug是出在推理部分,秦風最後的推理並不足以完全說服我,留下了很多漏洞。
這些漏洞的存在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製作方的江郎才盡,而這對抱有將「唐人街」作成系列偵探電影的陳思誠而言,無疑是危險的;或者根本就是秦風的推理出現了問題,也就是秦風所看到的並非是真相,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製作方的野心就太大了。接下來我就從第二個可能性出發,來嘗試填補這些電影中留下的漏洞。
一、宋義: 「順風車」殺人?or合謀殺人?
關於宋義與醫生合謀殺人的假設並非是我提出,在知乎上已經有人作出分析,但我非常同意這種觀點。在我的觀影過程中,有兩個劇情安排讓我略有不適。
第一個地方是秦風與日本偵探回放案發地點監控錄像時所拍攝到的宋義顯得與其他圍觀群眾格格不入,其他人大多背對或側對攝像頭,只有宋義本人當時正在直視攝像頭,仿佛就是為了被拍到。如果不是導演的疏忽,那麼就是劇情有意為之。
第二個地方是最後偵探三人組——秦風、唐仁和宋義與嫌疑人(醫生)進行搏鬥時,醫生一下子就把秦風甩出了窗戶,足見其兇狠。但當宋義伸手抓住秦風之後,這位醫生反倒沒有了後續的動作,還放任唐仁去幫忙。這段情節看得我尷尬至極,試想如果我是醫生,當時在二人防守最薄弱的情境下一定會將二人都推下窗戶,再單獨解決掉唐仁。因為在醫生的信念裡,完成最後的儀式就可以修道成仙,警察來了又如何?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難道又是主角光環在作祟?
直到我看到知乎上的分析中提到的幾個情節,所有看似bug的內容仿佛就都能夠說得通了。第一,在醫院三人扮作護士女裝闖進醫生的辦公室時,只有宋義一人與醫生有一個正面的接觸。作為醫院的院長,對自己的員工大多都應該是熟知的,看到自己辦公室中出現了陌生的面孔,並沒有表現出疑問或驚訝;而作為一位連環殺人魔,其性格該十分謹慎警惕,但他看到了宋義之後並沒有也沒有做出過多的反應。那麼,有一個極大地可能性就是,二者原本就是相識的。
第二,偵探app中排名第三的日本偵探野田浩,在電影開始之初大放光彩,與秦風幾乎不相上下,怎會在斷定兇手是宋義後就草率地回了日本,是否太失水準?如果宋義確實是前兩起案件的真正兇手,或者至少是其中一起案件的兇手,那就能夠說得通了。因此,也許秦風從一開始就被宋義誤導,沒有看到這起連環殺人案的全貌。而反倒是早早退出的野田浩看到了案件的真相。宋義之所以一開始就故意在監控攝像中露臉,目的就是為了深度介入案件並影響案件走向。
讓我們按照前面的假設重新梳理案情。正如電影中介紹的,宋義的妹妹宋倩一年前神秘失蹤。而宋倩失蹤的原因,極有可能是被陸國富販賣到了南美後遭遇不測。在陸國富的蛇頭買賣中,七叔的孫子應該也參與其中。這就能夠說明為什麼七叔長期知道陸國富背地裡的不法勾當卻聽之任之,但在自己的孫子死後惱羞成怒。
因此,宋義對七叔的孫子和陸國富兩人恨之入骨,希望能夠為自己的妹妹報仇。剛好,他通過自己中文老師的身份以及醫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藉由修道成仙的理由教唆醫生按照五行的規律搜集人的臟器,並巧妙的將七叔的孫子和陸國富安排在其中。而兩人都是左撇子,根本就不是巧合,恰恰是宋義有意選擇了和自己同為左撇子的醫生。
第一起案子是女銷售員之死,這起案件具體是宋義還是醫生所為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但種種跡象表明宋義作案的可能性更大。首先,在第一起案件中,兇手沒有掌握好麻藥的劑量 ,導致被害人清醒後仍有力氣爬行,這不像是一個醫院院長可能犯下的失誤。
其次,在第三起案件中,警察看到被害人後紛紛嘔吐,證明場面極其血腥,即使是一直承辦案件,看到過前兩起兇案被害人的陳警官也受不了,這可能暗示了第三起案件的解剖手法與前兩起有差別。
第二起案件的受害人是七叔的孫子,作案人也是宋義。隨後,七叔召集各路偵探齊聚紐約唐人街,重金懸賞捉拿兇手。宋義此時作為頭號嫌疑人被追捕,在秦風和唐仁的見證之下共同目睹了第三起兇案的發生,從而洗清了自己的嫌疑,取得了秦風的信任。
接著,宋義將秦風和唐仁引到醫生醫院的辦公室,讓秦風注意到辦公桌的擺設,從而提醒秦風醫生是左撇子,暗示醫生才是前幾起兇案的真兇。當秦風和唐仁開始把精力轉移到醫生身上的時候,宋義就失蹤了。
他失蹤之後做了兩件事情,一個是悄悄聯繫陸國富,告知秦唐二人的下落,導致二人被陸國富的手下關了起來;緊接著就找機會在廢舊糖廠親手殺了陸國富。
原本到這裡宋義就可以全身而退,但沒有想到秦唐二人被kiko解救,提前趕到糖廠。宋義因此被一併抓入警局,後來參與到了解救陳警官的行動中。
最後,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宋義抓住秦風千鈞一髮的時候,醫生為什麼沒有從背後下手解決二人。並不是因為秦風的主角光環,而是因為醫生與宋義根本就認識,並且宋義對於醫生而言可能是類似宗教導師一樣的存在。
那麼醫生為什麼自殺呢?此時他對於修道成仙已經達到了信仰與痴迷的程度。前四個臟器祭品已經得到,只剩下最後一步,也許對於醫生而言,自殺是自身的獻祭,最終也能夠得到長生不死的成仙結果。聽上去似乎荒誕,但對於被邪教洗腦的人而言,他們可能確實是這麼想的。
所以,秦風和野田浩一開始的推斷才是真實的,後面的推理結果或多或少受到了宋義的誤導。當他們目睹第三起兇案時,就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前兩起兇案的兇手,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二、Q:莫裡亞蒂?or 工藤優作?
看完這部電影,幾乎所有的觀眾都在探討一個終極問題:Q是誰?從電影結尾提供的信息來看,排除了宋義是Q的可能性。那麼,還有什麼人能夠在千裡之外實時洞察案件信息,並影響著所有人的舉動?
電影一開頭就提及並且貫穿全場的「偵探PPT」的英文名為Crimaster,其實應該是Crime(犯罪)和master(大師)的簡寫。換言之,這個所謂的偵探app,真實的名稱是「犯罪大師」。因此,在這款app中排名第一的Q,是名偵探還是高智商罪犯,是神還是獸,是存在疑問的。通過劇情的展開,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知乎分析中提出了以下幾種可能性:(1)宋義的妹妹宋倩;(2)秦風的父親;(3)唐仁。
我首先將第一和第三種可能性排除。排除宋倩的理由在於,如果宋倩真的智商超群,又怎麼會被陸國富販賣到南美去?很難解釋地通。
而排除唐仁的理由就更簡單了,如果陳思誠真的打算把唐仁秦風這對組合打造成中國的偵探IP,那麼主角徹底黑化就算是自斷生路。但是,無論Q的身份如何,我總覺得ta應當是與唐仁和秦風都有淵源的人。
知乎上有人在分析唐仁是Q時提到了一個細節,為什麼七叔邀請了「偵探ppt」中排名前十的名偵探,但卻沒有邀請秦風?秦風反而是被唐仁以參加婚禮為名騙去美國。那麼,如果唐仁不是Q,他是如何得知此信息的?
答案可能是Q抓住了秦風淡漠和唐仁貪財的性格,故意通過某種方式透露給唐仁,再通過唐仁來將秦風騙至美國,其目的就是為了和秦風來場battle,看秦風能否查明案件的實情,了解自己的手法。而被Q牽著鼻子走的秦風,總是慢了一步。當然,這對於少年偵探而言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其思維和心智總會慢慢成熟。
那麼,既對秦風充滿好奇,又對唐仁有足夠了解的人會是誰呢?我覺得可能性最大的有兩個人:一是秦風的父親;二是第一部裡的張子楓小妹妹飾演的小女孩。
從第一部裡,我們可以看到,秦風的父親是一個罪犯,而受父親的影響,秦風在面試時說自己想要完成一次完美的犯罪。Q可以理解為「秦」的拼音首字母。那麼,秦風的父親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入獄,對秦風有何影響,這些可能都是編劇埋下的伏筆。
而第二種可能性,Q的真身是第一部裡的小姑娘。第一部影片結尾秦風雖然猜到了真相,但沒有證據,從這一點上講,小姑娘已經完成了秦風所期待的「完美的犯罪」。由此可以判斷小姑娘的智商應當是在秦風之上的,或至少兩人不相伯仲。換言之,如果不是秦風的出現,這個小姑娘的謀劃基本上可以稱之為是「完美的犯罪」。
天才都有偏執的地方,小姑娘也是天才,面對最終秦風發現了自己的犯罪手法,她並沒有表現出驚恐或者害怕,而是感到有趣。她發現了能夠與自己相抗衡的對手,進而希望能夠繼續與之較量。
擺脫了養父的她,繼續在泰國接受教育,表面上過著正常的生活。但是卻開發了一款名為「犯罪大師」的app,作為上傳案件並分析犯罪細節的平臺。在其中,一部分人是為尋找真相,而另一部分人是為完美犯罪。
小姑娘由於過人的智商,一直位於排行榜首位,並且關注著排行榜第二位的秦風。直到有一天,她在平臺的聊天框中接到了排名1998名的宋義發來的求助信息,希望她能夠幫助尋找自己失蹤妹妹的下落。當他們發現了陸國富等人的勾當之後,悲憤的宋義再次向Q求助,希望Q能夠幫助其報仇。
相比於陸國富和七叔的孫子,宋義兄妹是美國社會最底層的弱者,這引起了小姑娘的同情心,她開始指導宋義著手開展一系列的案件布局。與此同時,她也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再與秦風進行一場對決,看秦風能否再次識破自己的籌劃。
因此,當秦風和唐仁第一次找到宋義時,宋義告知是Q讓他在事後出現在兩次案發現場,其實講的是真話。Q希望通過宋義將秦風引入案情,但又對其進行誤導。所以,宋義在第一次發現秦風和唐仁找他時就明白他們的目的,及時隱瞞自己左撇子的事實。
在案件的最後,宋義對秦風說,「當你在凝望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望你」。這裡的「深淵」其實指的並不是獸性,而是指Q。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當你在迷霧中尋找真相的時候,迷霧中的那雙眼睛其實就是在針對你。
如果這一分析成立的話,也許在第三部東京篇中,同樣講述的是弱者復仇的故事,同樣會有Q的身影。看似每次秦風都捉到了兇手,但事實上Q總是領先一步。到這裡,其實劇情邏輯就已經很清晰了,Q與秦風的相愛相殺非常類似於《神探夏洛克》中福爾摩斯與莫裡亞蒂之間的精彩對決。他們都代表著天才善與惡的對立,作為主角的福爾摩斯與秦風因為內心仍有道德律的束縛,雖渴望完美犯罪,但卻以此為尋找真相的動機;而Q與莫裡亞蒂則更加自負與陰暗,由於自己智商超群而習慣站在上帝視角裁判眾生。
電影的結尾處,當唐仁問秦風他與宋義說了什麼時,光打在秦風臉上,顯出明暗兩面,我覺得這是導演有意為之。秦風的童年經歷決定了他並不是一個單純無憂的少年,內心深處的陰暗面在不停地刺痛他的靈魂,但他內心深處仍然有對善的堅守。但沒有人是至善或至惡之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不在做著選擇,有人選擇為善,有人選擇為惡。
-END-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