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一般來說,五帝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
帝嚳在五帝中排位第三。由於歷史久遠,帝嚳的事跡總的來說比較模糊,作為黃帝的曾孫,甚至比曾祖輩炎黃的事跡還隱約衝淡。
什麼原因呢?
不外有二:
◎一是帝嚳時代,屬於承平時期,不需要開創更大的局面,天下沒有什麼大的爭端,總體上太平祥和;
◎二是帝嚳承襲黃老之治,不與民爭利,以百姓心為心,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稱得上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了。
帝嚳事跡和名氣雖然不算顯揚,但是有幾個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十五歲就幫叔父管理國家
自古英雄出少年,帝嚳自小異常聰慧,據說生而能言,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帝嚳有些「少年老成」,十五歲就成為大人的助手了,而且是幫助叔父顓頊管理國家。
帝嚳以其仁者仁心、聰明能幹,在30歲就繼承了帝位,成為新的天下共主,因為曾經立功於辛,封地於辛,且辛地地勢比較高,號高辛氏。帝嚳總共在位69年,享壽100多歲。傳說帝嚳執政時期,在仙樂繚繞之際,有鳳來儀,繞著帝嚳飛翔。而歷史文化典籍記載,只有聖賢出世,才會有鳳來儀。
用后羿「射下九個太陽」
帝嚳深刻認識天時地利人和,積極探索自然規律,順應天時,創立節氣,大力發展農業;急民之所急,遷都高處,避防洪水,惠澤百姓;仁慈誠信,平等待人,修身於己,能夠明察秋毫;平時生活簡樸,德高望重,為兆民信服擁戴。
此外,帝嚳知人善任,充分發揮人才和群眾的作用,所用之人名氣甚至比自己大多了,後世耳熟能詳后羿就是帝嚳的重臣。傳說后羿為了解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毅然射下了九個太陽,這雖然是神話,但也說明,帝嚳重用后羿,使之發揮出如同「射下了九個太陽」的重要作用。
歷史記載,后羿不僅善射,武藝高強,而且很有軍事才能,成功幫助帝嚳平定了周邊的反叛。帝嚳還重視文化藝術,重用音樂家,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幹,創作了《九韶》這樣流傳千古的傑出作品。
四個妃子生出四個王朝
我們知道,夏商周實際上都是黃帝的血脈,都是黃帝的道脈。
而帝嚳承上啟下,他不僅是聖賢之王,而且是王者之父。其四個妃子生出了四個王朝,頗為傳奇。
帝嚳的四個妃子分別生下了后稷、契、摯、堯,多是感孕而生的王者或聖賢,由此誕生了四個王朝,包括:
◎后稷被譽為是農業之神,是周的祖先;
◎契是商的祖先;
◎堯是一代聖王;
◎摯亦為帝王,禪讓於堯。
其中后稷和契的出生頗具神話色彩。據史記記載,帝嚳的元妃姜嫄踩到巨人的腳印而感孕,後來生下了后稷(棄之三次而不死,故又名棄)。
次妃簡狄玩耍之時,見燕子留下燕卵一枚,吞食而懷孕,後來生下了契。《詩經》記述為「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這顯然凸顯了古代神話傳說的樣貌,有人類童話時期的色彩,所謂無奇不傳,非常生動。現實當中顯然不大可能,當代人也可以把它們作為夢來解讀,將之視為夢感或夢兆,或許更為合理一些。
象日月一般照耀天下
帝嚳時期,四海承平,一統天下。史記稱,「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史記並沒有具體描述當時中國疆域,但帝嚳承接炎黃、顓頊,國土情況應該變化不大,應該與顓頊時期大致相同,即略同於「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見《史記·五帝本紀》),翻譯成白話就是:北到今東北,南到今越南,西到沙漠地帶,東至東海海域。
曹植在《帝嚳贊》中給予其崇高的評價:「教訖四海,明並日月」。
————————————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