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和《極限挑戰》的導演嚴敏聯合開了個新節目——《德雲鬥笑社》。
郭德綱九個親生的徒弟在節目中PK,Battle出一名「新德雲一哥」,等待郭德綱的欽點和眷顧。
首發陣容是欒雲平、燒餅(朱雲峰)、張鶴倫、孟鶴堂、尚九熙、周九良、王九龍、張九齡、秦霄賢。
「雲鶴九霄」四字輩的徒弟齊全。除了受負面影響的張雲雷和李鶴彪,有點名氣的德雲弟子悉數上場。
▲節目中毫不掩飾郭德綱的地位和作用,他的徒弟閻鶴祥以說書人的身份點名題旨:郭德綱是金手指,捧誰誰火。郭德綱在另一個欄目接受採訪時也說,捧誰不捧誰都是有意識的。一種「捧你時你是杯子,不捧你時你是渣子」的霸氣撲面而來,看誰敢不聽話?但是他忘了他捧燒餅怎麼捧都捧不火之後的改口。
當然,這不是個純競技類節目,比賽之前加了很多真人秀的內容,這些略帶搞笑的項目將會決定著九位徒弟的出場順序和搭檔的選擇。
之所以說是「將會」,是因為這這是一種理論上的措辭,實際上並不按前面的遊戲結果來判定結果,關於這個,接下來詳談。
看嶽雲鵬和九位師兄弟插科打諢哪怕耍賴的日常,還蠻有意思的。但是當郭德綱一出場,氣氛陡然一凜。
節目一開始,郭德綱賜給嶽雲鵬一把巨大的扇子,上書「如我親臨」。除了古代的皇帝,我不知道還有誰會傳口諭和賜尚方寶劍,公開指使另一個人去「狐假虎威」。
等到徒弟們都落座完畢,郭德綱邁著四方步登場了,後邊一左一右跟著于謙和高峰。節目組配合地從下到上搖了慢鏡頭,旁邊的徒弟噤若寒蟬。有人辯解,你見領導不也那樣嗎?但是當你看過動圖之後就會發現微妙的差異。見了領導只是本能的緊張,而郭德綱的小徒弟是天威震懾下的懼怕。
▲蔡振華算不算是張繼科的領導?中間隔了一代劉國梁。但是張繼科有那麼小心翼翼嗎?
徒弟們聊得正興起,郭德綱突然駕臨,徒弟們爭先恐後讓出座位,環繞一側。可能見了領導你也會客氣地起立打招呼,但遠不是這樣諂媚和爭先恐後。
還有人拿郭德綱「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說事。
臺上,郭德綱臺上沒少埋汰徒弟們,徒弟們頂多敢說郭德綱偏心,卻不敢有別的怨言。
▲第四期秦霄賢和王九龍吐槽郭德綱反差大。人前是玉樹臨風、風流倜儻,人後其實是個萌呆呆的人。我聽後只想給他三個字:呵呵噠。
這種「吐槽」正中郭德綱的下懷,間接說明郭德綱有「生殺予奪」的權力,「明貶實褒」。
臺下,徒弟們都儘量恪守著規矩,郭德綱超然於規則之上。
第一期,郭德綱請幾位徒弟吃麵。
每個徒弟面前都有一碗黑暗料理的滷子,碗蓋上寫著幾位徒弟存在的問題「上節目太多,業務水平明顯下降」「可以聽但笑不出來」「整天蹦迪機場走秀,整得像個愛豆一樣「……形式分為自己認領和別人「檢舉揭發」,認定完畢後,從嶽雲鵬那裡領一勺相應的黑暗料理。先吃完的可以先上樓選大褂和搭檔。
▲這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更高形式高華總結為:封閉的學習文件→組織群體對個體進行批評與攻擊→自我羞辱式的檢查與「交心」→必要時的懲罰甚至暴力懲罰→糾偏階段受害者的感激涕零。
但是,誰先吃完,可是郭德綱說了算。
愛徒欒雲平還沒等下筷呢,郭德綱說好了,欒雲平吃完了,可以上去了。欒雲平一臉懵,但迅速地領會精神,上樓挑大褂去了。
等到表演結束,觀眾們都投完了票,郭德綱提議給欒雲平再加一票,什麼也不為,就為自己喜歡。同時敲打的票最多的秦霄賢這一行業藝術沒關係。
▲我並不喜歡秦霄賢,基本功一般,長得和小鮮肉也有差距。但是既然設立了觀眾投票環節就得認,否則只設立專家投票得了。
第二期,按照事先宣布的比賽規則,排名最後的張九齡被淘汰。
張九齡發表完離場感言,孤零零地悵然半天了,郭德綱從天而降,說節目其實是三期一淘汰,下一期再決定誰淘汰誰不淘汰。
節目組適時地打出字幕:本節目規則最終解釋權歸郭老師所有。
一時間,張九齡感激涕零,郭德綱顯示了他「浩蕩的皇恩」。
粉絲們可以為郭德綱辯解說,都是鬧著玩的綜藝節目,何必上綱上線?但是得承認,再有劇本的真人秀也是某種無意識的反映,至少是某個人願意呈現的樣子。
前兩期還可以說郭德綱這些操作沒有影響實質結果,但是第三期,郭德綱已經出手推翻規則了。
節目中的規則如同無物,郭德綱說改就改,徒弟們直接聽命於師父。
第三期本來的設定是每個徒弟賣藝掙錢,交了考試費之後兩兩PK,從而取得選搭檔和挑選競演順序的資格。
PK的項目從「白沙撒字」「柳活」到「貫口」不一而足。如果表現得好,也能讓觀眾領略傳統相聲的魅力。但這些項目無一完成,唱了一首流行歌曲就算糊弄過去了。郭德綱生生把這個節目變成了一場「策反」的鬧劇,郭家於家兵合一處將打一家。
既然沒有完成比拼遊戲,挑選搭檔和表演順序也無從談起。耍單崩的王九龍按理來說就應該表演個單口相聲。
郭德綱突然發言,我給王九龍量活。然後把自己和王九龍排在了黃金的第三組。如果王九龍是郭的親外甥,他這一選擇很難不讓人想歪。
順手,郭德綱又把張九齡排在了第一個。和張九齡搭檔的尚九熙立刻撅嘴抗議,但敢怒不敢言,而剛從淘汰邊緣拉回的張九齡當時眼淚就快下來了,45度角望天才沒讓眼淚掉下來。
▲第一順位演出是競選者想極力繞開的,否則《脫口秀大會》中,周奇墨主動選了第一位,不會讓李雪琴這麼「感恩戴德」。所有人想繞開的第二個坑是單口,單口不好砸掛和互動。郭德綱輕鬆幫外甥避開了這個坑。
結果是張九齡再次被淘汰,他的這次被淘汰可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機會給了,結果沒變。如果淘汰的是別人,不知道那個倒黴蛋會不會怪師父橫插一槓子。
▲郭德綱業務能力沒的說,王九龍嘴瓢將「攝像大哥」說成了「攝像大機」,郭德綱拿著口誤現砸了好幾個掛。但別忘了,歷史上能力越強的人越專制。沒有郭德綱的鑽研、刻薄、睚眥必報、逞口舌之快可能也就沒有郭德綱現在在相聲界的地位。
到了第四期就更有意思了。徒弟們去團建漂流,規則規定,到達終點離嶽雲鵬最近的獲勝。張鶴倫是第一個,王九龍是第二個,郭德綱說,第一名其實是最後一名,下面由王九龍開始選。what?即便按照「雞條」「輸就是贏,贏就是輸」的邏輯,王九龍不應該是倒數第二個嗎?
在曹雲金叛出師門後,郭德綱更加看重「品行」而非「能力」。他在各種場合祥林嫂般聲討著曹雲金的「欺師滅祖」又聲明著自己選徒弟的規則:忠誠,以此來樹立權威、懾服動亂。
真懷疑郭德綱現在的所作所為是在用這些小事來測試徒弟們的忠貞指數。
口條不順的徒弟李鶴彪幫助他打了北京臺前來調查違規佔地的記者,他發微博管李鶴彪叫民族英雄。
誰承想口音頗重的李鶴彪,另闢蹊徑走進了郭德綱的心坎上。其他徒弟只怕要更加努力。
老郭有意無意傳遞這樣的價值觀:自己的喜好是凌駕於規則之上的,他有絕對的權力和支配力。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徒弟們會忽略節目中的規則,急於討他歡心,且只討他歡心。
而「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詭異標準,恰恰是人治最顯著的特徵。將自己置於法律之上,是古代皇帝最愛幹的事。
霸道和專制下,下面的人特別容易呈現出兩副面孔:對上是諂媚,對下是踐踏。
第一期中,欒雲平和孟鶴堂聽說有採訪,趿拉著拖鞋、拎著扇子就來了。看到採訪人是郭德綱,趕緊找補,「不知道採訪的是您」。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是其他工作人員,這一套裝束是合理的——尊重不該出於對對方身份的考量。
徒弟們所謂的規矩,說到底是對秩序和等級的維護。
師父的每一次勝利,是由徒弟們推波助瀾的。
節目中,郭德綱另一個讓觀眾很煩棄的點是祥林嫂一般地訓徒。觀眾看節目是圖樂呵的,而不是受訓的。
正應了宋雲海在《中國皇權文化〉中的那句話:在新的皇權誕生以後,總是要極力提倡道德的生活,表現出對於道德的渴望和要求。真是缺什麼補什麼,這與其自身都不道德是一種悖論。
郭德綱批評徒弟們紅了之後膨脹了,映射曹雲金是叛徒,講道理觀眾是演員的衣食父母。
話是不錯,但說飄,在德雲社說他第二,誰又敢說第一呢?臺下口口聲聲將父母供著,臺上卻說觀眾嘴甜是因為我有糖尿病的是誰呢?和自己的師父楊志剛鬧上法庭,另投侯門的又是誰?
他口口聲聲要徒弟們講規矩,自己恰是最不講究規矩的人。
要想立規矩,就應該儘量減少個人權威。——權威和規矩不能並行不悖。
他就像古代的皇帝一樣,以道德為大旗,來呼喚和達到他們的政治目的。打著道德反道德。
如果是封建社會的師徒傳承,郭德綱的做法還有道理,但是大清早亡了,德雲社也轉型成了公司,進入德雲社要招考和交學費。這種情況下,郭德綱一方面要求徒弟遵循舊時梨園行的規矩,要求徒弟跟兒子一樣孝順聽話忠心,另一方面又籤訂合同,要求徒弟支付巨額賠償金,比皇帝還狠啊。
德雲社在相聲界的壟斷,不是他的相聲多麼好笑,而是其他相聲更不成氣候。
觀眾都看到了郭德綱管理的弊端,而他自己還沉浸在皇帝隻手遮天的美夢中。長此以往,更猛烈的應該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