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活/遠方
1月15日,小紅莓主唱(The Cranberries)主唱桃樂絲(Dolores O'Riordan),驚傳在倫敦猝逝,享年46歲。小紅莓樂與U2、Sinead O』Connor、Enya等一樣,都是帶領愛爾蘭音樂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十年前,我第一次聽到卡百利的歌,驚為天人。
那時我上大一,剛剛開始做兼職的電臺主播,從小聽了大量華語流行音樂的我,想要去尋找更多的音樂養分,不知道從哪裡知道了卡百利,於是從那以後,我聽歌的品味便開始從流行轉向獨立、搖滾和民謠,再也沒有擺脫。
一晃那麼多年過去了,前幾天,當我偶然拾起大學時聽得最多的這個樂隊,一張專輯接一張專輯地聽過去,才發現,天哪,每首歌旋律都那麼迷人,每一首歌都有亮點,我竟然遺漏了好多好歌。
比如這首《Animal instinct》,歌名直譯叫做《動物本能》,在MV裡面,翻譯成了《母親的愛》。
這首歌來自於卡百利樂隊1999年發行的專輯《Bury The Hatchet》(冰釋前嫌)
MV講述的是一位單身母親,因為失業,法院判定她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因此她的孩子送進兒童收容所。這位絕望的母親偷偷混入收容所,搶回孩子,開始了到處流浪的生活。
聽起來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但是MV的色調非常的溫暖,呈現的細節,也都是一些母子間溫暖的互動。比如母親駕駛汽車行駛在北方空曠的田野間,後座是相互嬉笑打鬧著的孩子,像是家庭旅行;比如餐廳裡,母親摸摸空空如也的口袋,但看著孩子開心地吃著,她還是綻放出了最欣慰的笑容。MV最後,車子拋錨了,母親帶著孩子們攔了一輛大巴車,踏上了去往南方的路途。而這南方的路標,象徵著更寬鬆的法律,和更美好的未來。
其實這首歌是表達了對現實的詰責,對法律或制度的不滿,但卡百利樂隊用一種輕鬆的節奏和溫暖的調性,以母愛的角度去實現一些嚴肅的理想。
The Cranberries-Animal Instinct MV
1990年,卡百利樂隊在愛爾蘭成立,這是一支四人樂隊,樂隊成員包括主唱桃樂絲,貝斯手諾埃爾和Mike兩兄弟,鼓手弗加爾。其實桃樂絲不是最早的樂隊主唱,她是在樂隊成立半年之後進來的。她高亢有力的嗓音及其特有的愛爾蘭花腔,讓他們的音樂充滿著自由灑脫和率真,很大氣,很有力量。而這種獨特的咽音發聲方式,讓很多女歌手相繼模仿,其中就包括天后王菲。
1993 年,卡百利樂隊發行了他們的首張專輯《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 So Why Can’t We?》(每個人都可以做,我們又有什麼不可以?)。
前衛的英倫搖滾,加上主唱桃樂絲高亢空靈的嗓音,讓這支樂隊很快風靡全球。
1994年9月27日,他(她)們又發行了第二張專輯《No Need To Argue》(勿需爭辯),大獲成功,一年內專輯銷量達到一千兩百萬張,這也讓他們躋身世界一流樂隊的行列。
從1993年發表了第一張專輯,到2001年,卡百利幾乎保持著每兩年一張專輯的速度,2003年,隨著樂隊成員們紛紛宣布單飛,卡百利一度沉寂了六年。這期間,桃樂絲曾經發行過兩張個人專輯。2009年,桃樂絲公開宣布樂隊將重組並舉辦世界巡演, 「卡百利」這個名字終於重新回歸大眾視野。
卡百利樂隊主唱桃樂絲
算起來,卡百利只出過五張錄音室專輯,但是卡百利的每一張專輯的每一首歌,都值得反覆聆聽和品味。
第一張專輯的驚豔,第二張專輯的流行,第三張專輯的深刻,第四張專輯的溫暖,第五張專輯的輕靈,無論是對戰爭的控訴,還是對真善美的歌頌,卡百利的音樂都有其自成一體的創作內核,冷靜細緻,溫暖堅定。
他們的音樂裡有搖滾的憤怒,也有民謠的溫柔。
卡百利的歌裡有暴行、死亡這些壓抑的字眼,也有愛、家庭、成長這些溫暖的詞彙。戰爭,貧窮,年輕,夢想,交織成卡百利樂隊豐富而深刻的音樂內涵。
這些都提醒著我們要好好審視自己的生命,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總有一些東西超越國界和語言為我們所感知,而那些具有某種共通性和代表性的意象,不僅給歌者帶來了啟發,也給聽者帶來了力量。
卡百利誕生於90年代初,這個年代是大量獨立另類樂隊進入主流視野,另類搖滾代替金屬成為滾圈新寵的時代,而卡百利是這個另類獨立浪潮中的一員。
比如《Zombie》的這首歌,即興重複段的演奏方式,更像是垃圾搖滾或者另類金屬的演奏,讓整首歌散發出迷人的90年代風味。
《Zombie》是卡百利於1994年發行的專輯No need to Argue中的一首單曲,由樂隊主唱桃樂絲所寫,是一首著名的抗議歌曲。歌詞寫的正是1993年惠靈頓爆炸案中造成兩名孩子身亡的事情。
「又一顆頭顱低垂,孩子漸已熬幹生命的燈油
狂暴怎會帶來如此的靜謐
而我們之中誰又是罪魁禍首?
你也看到我本善良,我的家人也跟我一樣
在你的頭腦之中,人們卻在手足相殘
用他們的坦克大炮
用他們的鋼槍銅彈!
在你的頭腦之中,人們在哭喊
在你的頭腦之中,在你的頭腦之中,無生氣的人,無生氣的人!
在你的頭腦之中,究竟有怎樣的邪惡,無生氣的人!
又一位母親的心已破碎,你把她的靈魂奪走
當暴行引致死一般的沉寂
我們全都是罪魁禍首」
從這樣的歌詞裡,你可以看出,這首歌也不簡單地是一首歌,卡百利已經不只是一個樂隊了。他們的歌裡充滿著對人類的悲憫,以及對戰爭的反思。
他們還專門用了整整一張專輯,去做反戰主題。那是1996發行的專輯《To the faithful departed》,這是卡百利樂隊的第四張專輯,在這張專輯裡他們關注不幸,指責戰爭,呼喚和平。
愛爾蘭是一片音樂的沃土,這裡出過影響了許巍的偉大樂隊U2,擁有著魔幻嗓音的Enya,還有今天給你聽的,影響了王菲的卡百利。
而卡百利又被稱為愛爾蘭憂傷的藍眼睛,他們會唱在戰爭中死去的孩子,會唱強姦小女孩的暴行,他們唱個人,唱家庭,也唱國家。卡百利的意義在於通過這些音樂,讓更多人來關注這些問題,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命運。
在他們的歌裡,政治、文化、愛情等等都有體現,作品中的包容、大局觀、和整體性,使得卡百利的作品呈現出史詩般的效果,也讓全世界的聽者都能得到共鳴。
而我最喜歡的是那首《dying in the sun》,這也是我最早認識卡百利的一首歌,而以後的每一次聆聽,都覺得心靈得到了淨化。
卡百利用天籟般的歌聲告訴我,我們可以看到陽光,卻不能忘記仍然有人坐在黑暗裡哭泣。
上帝想聽歌了。
作者:易小婉
- END -
徵稿需求
投稿郵箱:tougao@minyaoyushi.com
期待你的作品,每天都會看哦
合作案例
合作請加微信:china1554
添加註明來意
人文/生活/遠方
理想的下午:餘秀華精華版
就是被食指批評的那個視頻
民謠與詩 x 網易蝸牛讀書 聯合呈現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民謠與詩生活館選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