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那些讀《金剛經》、《楞嚴經》、《心經》的人

2021-01-13 了了讀書

人們常說:「《金剛經》破色相,《楞嚴經》破空相,方顯《心經》。」在佛教的語境裡,「色」指代世間一切存在的實體,「空」指真空的本體,也指幻象,「相」的含義更宏大,指人心中的執念。所以,《金剛經》看世界,《楞嚴經》看自己。那這幾部經書又都是誰寫的,怎麼流傳進中國的呢?

《楞嚴經》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其盛名先至。因在隋朝(581—617年)時,有位梵僧見智者大師(天台宗的創始人)所立三觀,認為與天竺的《楞嚴經》意旨極相符合,於是智者即日日向西遙拜,祈求此經能早日傳來中國,不料一拜便是十八年,始終無緣得遇。一百多年後,此經終於在唐朝時傳入中國。

原來這部《楞嚴經》當時在天竺是屬於國寶,是龍樹菩薩到龍宮去取出來的一部經典,所以視作稀世奇珍,禁傳國外。本經的譯者般剌密諦法師後來曾想把它流傳到外國去,尤其是具有高深文化的中國,但初次被邊關官員查獲,帶不出來;隨後他想出另一個辦法,就是用最柔細的白氈,把經寫好,用蠟封妥,割臂潛藏皮下,及創口平復,再攜出國,等到到達中國廣東省,才和被貶的丞相房融相遇,接下來就被房相請到寺中,翻譯這部經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這部經書流入過程不困難,可是本經有六種譯本,其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心經》的傳入據說就是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師,在閱讀經書時,對有些語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經。後來在四川成都掛單,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癩,人不敢近,唯有年輕的玄奘法師,以一顆同情心侍奉他,為他洗膿血、塗藥。不久,這老和尚的疥癩病痊癒,為感謝他調治之恩,無以為報,唯有一部經書,可以口傳給他,就是這一部心經,一共260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師便記在心內,後來把它譯出來。現在教界流傳最廣的,便是玄奘法師的譯本。

那位老和尚又是什麼人呢?有人說他是觀音菩薩,也有人說是鳥窠和尚。為什麼叫鳥窠呢?他在樹上搭個小篷,像鳥窩一樣,住在樹上,生活多簡單!那時白居易是杭州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遇到鳥窠和尚,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教?鳥窠和尚回答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哈哈大笑,這些話三歲小孩都會說。鳥窠和尚回答:「三歲小孩雖能說,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聽了之後,想想很有道理。

現在都在說我們處於的時代就是末法年代,人們開始不懂真正的佛法,不相信佛法,信仰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我們也要相信,只要堅持,「信、解、行、證」,即使無佛出世,我們也能心中有佛。

佛法精深,需要常年累積不斷開悟,才能有所得,如果您對《金剛經》、《楞嚴經》、《心經》感興趣,可以試試閱讀這套《圖說金剛經》、《圖說楞嚴經》、《圖說心經》,先從字面學習,再結合自己自身體會,願你有所提升,活得更加通透、自在。

相關焦點

  • 圖說佛門三大經典 | 開悟楞嚴、般若心經、金剛經
    《楞嚴經》是佛的真身,《楞嚴經》是佛的舍利,《楞嚴經》是佛的塔廟。所有的佛教徒,必須拿出力量,拿出血汗來擁護這部《楞嚴經》。藕益大師在《閱藏知津》中寫道:「此經為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虛雲大師說:「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 《金剛經》解釋:讀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
    讀誦金剛經和心經可以幫助我們清理內心深處的陰鬱和雜念,也可以讓我們懂得修行心靈的方法和作用,而且無論是讀誦金剛經還是心經都是能夠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讀誦金剛經和讀誦心經的好處是不一樣的。那麼讀誦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是什麼呢?
  • 每日讀誦金剛經的好處
    如果每天都讀誦金剛經,大家知道有哪些好處嗎?其實金剛經可以平息一些人不好心情的時候大家知道讀金剛經到底有哪些好處嗎?
  • 楞嚴經講記 第1集
    現在諸位用的這個本子是第三次、第四次開始講的,這個本子現在所剩下來的只有一百七十本,所以希望同修們聽完經之後,本子保存在道場,不要帶回去,因為只有一百七十本,如果經本再缺少,以後聽經的人多了,怕經本不夠用,這是請同學們特別原諒的。第三次我們曾經印過一個合訂本,就是《楞嚴經》、《金剛經》、《法華經》精裝的小冊子。
  • 念金剛經的好處與禁忌
    念《金剛經》的禁忌  經書的第一頁上一般都有保寧勇禪師寫的《警策文》,告訴大家應該以什麼樣的心和身口意來學習佛經,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當經書不用的時候應當放在乾燥潔淨的地方,結手敬拜。  千萬不要小看這部《金剛經》。佛陀判定為:「此經為大乘者說,為最上乘者說」是「第一希有」之法。「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
  • 學佛人需要讀楞嚴經,可以讓我們開悟,並獲得智慧和功德
    楞嚴經全稱,又叫大佛頂首楞嚴經,我們可以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此部經書的重要性,尤其對於學佛人來講,可以悟道開悟,獲得智慧,還有殊勝功德。首先學佛必然是要信佛,信佛不是迷信佛,許多人把佛法當成是一種精神的治療或者是在運氣很差的時候,相信一下佛法,改變一下運氣。
  • 楞嚴經16 五十陰魔 01
    我的講經不喜歡重複,譬如說這一場大的演講,邀請師父演講,我不喜歡說在另外一場它一直在重複。所以,你聽師父的講課,聽十片、一百片,是完全不同的。講《金剛經》就是《金剛經》,講《心經》就是《心經》,不會有一些.因為很多人他講經不準備,他就一直重複.師父不會這樣子的,所有的例子全部都是新的,所有的話題也不會重複;但是,不會離開正法。好!所以我是覺得值得去啦,而且免費,對不對?免費,哪有這麼好的師父?
  • 讀《金剛經》,看人生無常
    《金剛經》四句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佛家的觀念裡,人間一切現象都生滅相,是個成住壞空的過程,緣合則有,緣散則滅,《楞嚴經》上則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既幻且短暫。
  • 學佛解謎讀佛經《心經》不能去讀,這麼多年很多人都弄錯了!
    即便是不學佛的人也都知道《心經》,似乎《心經》不僅是佛法般若智慧的承載,還是許多人以佛為師的「敲門磚」,想要穩一穩自己的心,那就讀讀《心經》,跟著師父做功德,讀讀《心經》也能讓回向的果報上達天聽。那麼,你真的會讀《心經》嗎?
  • 佛教電影《首楞嚴演義》(佛教百科全書」《楞嚴經》)
    宋法常首座辭世詞   弘一演音敬書宋●遇安撣師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是福州人。從天台宗得法,經年誦讀《楞嚴經》不輟。有一次誦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遇安禪師不小心破句讀成:「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因此大徹大悟。後來他每次讀《楞嚴經》時都這樣讀,有人對遇安禪師說:「破句了也。」
  • 心想生:《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剛才何老師也講了,包括趙院長他剛才分享,說進入傳統文化浩如煙海,三藏十二部佛經,咱不用說別的,就六百卷的《大般若經》,您根本就讀不過來,您窮其一生,您都讀不完,更不用說怎麼去活出來了。而且您要吃透它,吃透每一部經裡面講的那個義,那這一生您皓首窮經也做不到。但是呢,有一個很簡單的,就是《心經》。《心經》呢,就是三藏十二部佛經的心髓、就是它的精華。
  • 南懷瑾說:《金剛經》說的無非就是三句話,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
    大家有看過《金剛經》嗎?如果有看過,你們看完以後有什麼想法那,過去的不可得,未來的也不可得。小時候不明白什麼是順其自然,長大後稍微懂了它的字面意思,現在,就更加的明白了,人是越老越明白,順其自然其中的意境,但是你即便過得順其自然,最後也照樣逃不過世俗間的紛紛擾擾。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就連那些佛教徒或者哲人聖賢們所追求的智慧都已經不復存在了,那麼,還有什麼得與失的概念呢?佛祖在《金剛經》中一再強調說,他在燃燈佛所於無上正等正覺大法一無所得,原因就是他站在了佛的角度來看的。正因為在他們的眼裡,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可能得到,也不必去得到,而且也沒有得到。沒有得到的人,也沒有被得到的對象,更沒有得到的過程,自然那相對的失也就不存在了。
  •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佛畫
    緣   起《楞嚴經》中記載,阿難受到摩登伽女邪咒的誘惑,差點破戒……阿難非常悔恨,他在佛前悲傷啜泣
  • 讀經有什麼好處?應該怎樣去讀經?
    也因此想到一個現象,現在很多人雖然喜歡經典,但卻不會讀誦經典,心浮氣躁,很難得到真實的利益。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讀經心得,以供大家參考。一,讀經有什麼好處?最近幾年掀起一股讀經熱,忽然發現周圍很多人都開始讀誦經典了,網上解釋經典的文章也很多,尤其關於《心經》、《金剛經》、《道德經》等等的文章非常火熱,看的人很多。
  • 佛教:常誦《心經》,有什麼好處?
    學佛的人都知道,《心經》的全名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之中,最經典的佛經之一,也是一部文字最短少,卻能夠把佛法的深奧微妙詮釋得最清楚的書,實在不可多得。三、《心經》的宇宙觀,能讓常誦念的人,慢慢感染到宇宙的本質與真相,也就是念誦的人可以從此獲得宇宙的智慧,並真正地了解到宇宙萬物的真相,也徹底的明了了人生的真相,即這個身體不是我,我並不在這個身體內,那個永恆不變的「真我」另有所屬,由此而打通往另一個世界門。
  •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祖師大德如何講的呢?
    北宋.戒環大師云:「論三經大致,無非為一大事因緣,而必先藉《般若》發明,次由《楞嚴》修證,終至《法華》印可,然後盡諸佛能事序固如是也。然則,導達禪乘決擇正見,莫尚《楞嚴》矣。」——《新續高僧傳.卷三》。明朝憨山大師:「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悲心。不讀《楞嚴》,不知眾生迷悟之關鍵。」
  • 讀誦金剛經的人不可小視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金剛經》的十大威力依《金剛般若經旨贊》開示:略顯此經有『十威力』,猶如金剛,故得此名。何等為十?(一)【最勝威力】。最上第一稀有之法,所在之處皆應敬故,如彼金剛勝諸寶物,故《涅槃經》云:「如諸寶中金剛最勝,隨彼寶膜,成彼寶故。」(二)【難見威力】。
  • 【金剛經淺釋】48. 「一合相」就是個真性(宣化上人 講述)
    「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啊,可是一般的凡夫的人哪,就都執著這個是有的,那個是空的,這個是實的,那個是虛的,貪著這個事情。他為什麼貪著?就因為,他執著他八識田這個見分。他所看見這個見分和相分,他認為這個就是真的了,其實這完全都是虛妄的!這個《金剛經》,就要講完了,大約下個禮拜可以講完。那講完呢,這還有《心經》。
  • 《金剛經說什麼》:為何叫金剛經
    我們大家慣念的二百六十個字的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常常有人把它稱為「多心經」,因為西遊記上,把這兩個字與上面切斷了,變成多心經。現在我們講的這一本經,如果照含意來說明經名,就是:能斷一切法,能破一切煩惱,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脫離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經典。如果我們照舊式廟子裡的講經方法,這個經的題目,一天講兩個鐘頭,連續講一個月也講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