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福建的南拳裡,大多是以姓、名為拳的,比如洪、劉、蔡、李、莫、詠春等,這些都是以創始人的姓為拳名。而這其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應該算是俠拳或者說俠家拳了吧!
俠拳的創始人是四川的大俠李鬍子(李原),號金鉤禪師。有資料說李鬍子是清末農民起義領袖,由於起義失敗,才逃亡到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的,也有的說李鬍子是一個豪俠仗義、嫉惡如仇的江湖人士,達摩派一流高手,所說莫衷一是。李鬍子掛單慶雲寺後看寺僧王隱林(王飛龍)天資聰穎,隨後收其為徒,將畢生絕藝盡傳於王隱林。後來王隱林還俗,改名王飛龍,成為了與黃麒英、鐵橋三齊名的「廣東十虎」。民國年間,王隱林在黃沙全善大街設館收徒,為了紀念金鉤禪師,所以將拳名命名為俠拳。
俠拳在廣東知名度較高,與洪、劉、蔡、李、莫、客家拳、佛家拳、白眉拳等並稱廣東十三名拳。其內容分為初級:天罡拳,中級:地煞拳,高級:神武拳。其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拳腳並用,長橋大馬,善於長距離發力。俠拳動作舒展,大開大合,創始人雖是四川人,卻接近北少林拳風格。
二:講究搶佔先機,先發制人。俠拳在放長擊遠的基礎上,主動掌握擊打節奏,從而達到制人而不制於人的目的。
三:取勢較高,善於反背發力。俠拳很少下沉姿勢,在擊打時拳動腳隨,並且在攻擊時善於運用反背拳擊打,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四:講究敵進我進,善於閃打。和一般拳種不同,俠拳的擊打策略在於壓縮擊打節奏,以進為防,快速制敵。
五:注重手部和腰部力量的訓練。力量訓練是實戰的關鍵部分,俠拳有著獨有的訓練方式,石耳牌和木單陀。
六:剛柔相濟,虛實相合。俠家拳有綿裡針的練法和套路,使其在富於技擊的同時也有了極好的健身效果。
俠家拳動作優美,其技擊思路簡潔而多變,真正詮釋了中國武術的部分技擊精華。
(作者:馬婉姝)
馬婉姝,縛溶拳第一代傳人,幼承家學,對各派系拳種薄有涉獵,通技擊,任職於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濱州市詩詞學會會員,師從李紅雲、過乃勝二位老師;曾在各類武術比賽中獲得過拳術、器械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