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韻
在演藝界,有位老戲骨,文武雙全、業精於勤,更是圈內公認的「拼命三郎」。
出道40年,塑造了近百部的人物形象,只要接戲,每部都堪稱傑作。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執著、專注的事情,作為演員,演好一部戲不難。
難的是一輩子演好戲,演出彩,這不僅需要有兢兢業業的精神,更要有全神貫注的態度,並為之奮鬥。
陳寶國的一生只就專注一件事一一演好戲。
2019年熱播的電視劇《老酒館》,劇中的老掌柜陳懷海,從始至終,他的話語、神情到骨子裡透出的堅韌、果敢、正義都彰顯出他的「禮智仁義信」的精神。
也正如他無論做人做事都拿捏到位,有理有面,這也是現實中的陳寶國,也一同如他的專注,專注於每個細節,每句臺詞,每個動作!
1986年,陳寶國在電影《神鞭》裡,把一個小混混,「玻璃花」的假眼和跛腳形象、一身紈絝之氣刻畫得惟妙惟肖。
在這部影片裡,為求假眼的效果更加逼真,陳寶國簡直拼了。
他把紐扣打磨成類似於隱形眼鏡的薄片嵌入眼框裡,強忍疼痛,堅持完成了拍攝。
幾個月下來導致視力嚴重下降,角膜炎發作,陳寶國的眼睛險些失明。
為了把地痞流氓塑造得更加生動,陳寶國和當地的小混混做起了朋友,每天進進出出一起生活,最後就連警察都把他當成流氓抓進了局子。
2007年,電視劇《越王勾踐》中,陳寶國為求越王的受辱形象更加逼真,他用韁繩把自己捆綁住,和馬一起拉車。
誰知當馬跑起來時,陳寶國根本控制不了速度,剛跑出不遠就摔倒在地,十幾隻馬在他身邊左右碾壓,險些喪命。
當時劇組人員全部嚇傻,趕忙叫停,衝上前去把他從車底下拽了出來,拉出來的陳寶國胳膊、背部全部磨爛,露出了骨頭。
陳寶國後來講述這段經歷時,還心有餘悸。
2010年,陳寶國出演了電視劇《茶館》,劇中飾演掌柜王利發。
從中年演到老年再到青年,每天超強度工作,他瘦了整整十六斤。
當時正值冬末春初,高強度的工作加上身體弱,陳寶國高燒不退,但他擔心製片人李功達換掉他,沒敢告訴劇組,每天仍堅持拍戲,戲後再偷偷摸摸去打吊瓶
這一切,完美地詮釋了他對張國立說的一句話:我們都是拿戲當生命的人!
在以後的拍戲中,人們記住了這個能吃苦、處處謙遜的年輕人。
但也許大家並不知道,陳寶國的從影之路,純屬偶然.。
1956年,陳寶國出生於北京。
小時候的陳寶國,每天都要去什剎海遊泳,一遊就是幾個小時。
他長在胡同,每天在胡同裡躥來躥去,逮蛐蛐、上樹擼槐花是他的強項。
1974年,在工廠工作兩年的陳寶國,一次偶然機會看見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信息,於是他萌生了想當演員的想法。
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比較傳統,認為戲子是被人唾棄的觀念還是很根深蒂固。
當陳寶國把想當演員的想法告訴父母時,父母不但不反對還鼓勵他好好學。
1974 年,陳寶國如願以償地拿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這一年,考入中戲的還有一位女同學趙奎娥。
這次美麗的「邂逅」,成就了他們一生的情感佳話。
趙奎娥溫柔清秀,努力上進,出演了幾部電影而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
那時的陳寶國一心只在學習上,對女生從不留意。
有一次排演話劇《雷雨之前》時,為了解放軍小戰士這個角色,趙奎娥毅然決然地剪掉了留了十年的長辮子。
這一舉動讓陳寶國很是欽佩和驚訝,於是開始注意起了這個女生。
陳寶國開始主動接近趙奎娥,趙奎娥對這個濃眉大眼的男生也心生好感,慢慢地,兩人的心越走越近,他們在一起討論劇情、切磋技藝,共同進步。
因他們都喜歡體育運動,還一起遊泳和打桌球,漸漸地,愛情之花越開越豔。
那個年代,學校是不允許談戀愛的,但由於兩人相貌出眾、精於鑽研、人品好、人緣好,頗得老師們的喜愛,所以老師們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1978年畢業,陳寶國被分配到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做演員,趙奎娥因在校上了兩年深造班,被留在中央戲劇學院任教。
雖然各處兩地,但兩人的感情依舊燦爛綻放。
陳寶國和趙奎娥都是視事業如生命的人,戀愛中的他們並沒有馬上結婚,而是努力打拼,鑽研業務,他們互相鼓勵,互相扶持。
1979年,剛畢業一年的陳寶國終於等來了一個演戲的機會,首部話劇《報童》。
1981年陳寶國參演了首部電影《大渡河》,雖然只是一個配角,但小荷已露尖尖角。
片中,陳寶國努力挖掘人物的特徵魅力,把趙劍鋒這個角色賦予了重新定位,演繹得栩栩生動。於是,導演王扶林看中了這個才華橫溢的帥小夥。
1982年,陳寶國主演了王扶林執導的電視劇《赤橙黃綠青藍紫》,成功地飾演了一個玩世不恭的叛逆男青年劉思佳。
雖然這部劇只有三集,但陳寶國高大帥氣的形象成為那個時代年輕人追捧的偶像。
也正因為這部劇,陳寶國一夜成名,榮獲了第一屆金鷹獎最佳男演員。
這一年,經過了8年的愛情長跑的有情人終於喜結連理,佳偶天成。
第二年,趙奎娥誕下一子,一邊相夫教子,一邊在大學裡任教、演戲。
那時的陳寶國很能吃苦,除了演戲外還兼劇務,劇中所有的道具都由他負責,每天搬進搬出,從不叫累。
嶄露頭角後,陳寶國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外地拍戲,妻子趙奎娥則當起了賢內助。
除偶爾拍戲外,她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家庭上。
尤其在陳寶國的父親病重後,她更是忙裡忙外地服侍老人。
1997年,由郭寶昌執導的《大宅門》終於啟動,男一號白景琦正是由陳寶國出演。
當病重的父親得知這個消息後,又興奮又擔心,多次囑咐兒子務必把戲演好。
有一次,老爺子迫不及待地想看劇本,趙奎娥二話不說,因不敢驚動忙於拍戲的陳寶國,便跑到攝影棚,不耐其煩地一張張地把劇本複印好,再跑回去拿給老爺子看。
老爺子看後,連連說這個人物值得演,必須演好,一定要多活幾年看到白景琦「上場」的那一天。
《大宅門》是郭寶昌導演的巔峰之作,直至拍攝,這部劇百折千回,可謂歷經坎坷。
《大宅門》以同仁堂為背景,郭寶昌筆下的李天意正是他小時候的原型,而白景琦正是他的養父。
郭寶昌的養母得知兒子要以此為素材,不希望讓盡人皆知,況且家醜不可外揚,便一氣之下燒了郭寶昌的劇本。
1955年,郭寶昌心意未改,又拾筆重寫,結果動亂中劇本又被燒毀。
第三次創作的時候,因婚變,手稿被妻子殘忍的燒掉。
郭寶昌從16歲開始創作《大宅門》,經歷了40年的風風雨雨。
1994年,經過八個月的閉門創作後,40集《大宅門》終於橫空出世。
1995年,郭寶昌開始執導《大宅門》,當時有不少演員爭演白景琦這個角色,郭寶昌物色一圈後,最終相中了陳寶國。
郭寶昌拉著陳寶國聊了足足一個星期劇情,陳寶國一邊銘記郭導的諄諄教誨,一邊認真揣摩角色,各個動作拿捏的非常到位,最後郭寶昌拍板說:「爺們,就你了。」
誰承想,1996年剛拍到第3集,投資方忽然撤資,還要換導演,郭寶昌因此負債纍纍,劇組被迫停產。
為了這事兒,陳寶國特意找到投資方,說:「導演不是郭寶昌我不拍。」
但投資方還是推遲了三年,而陳寶國更是做出了一個決定,三年內不接戲!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沒有收入。
那段時間,陳寶國為了生計,為了許下的承諾,毅然地賣掉了房子。
郭寶昌回憶說,當時還擔心給陳寶國的片酬少,誰知陳寶國卻說,不給錢都幹。
這就是一個好演員,一個拿戲當命的好演員。
2000年,《大宅門》重新開拍。
這部戲,凝聚了郭寶昌太多的心血和艱辛、陳寶國的堅守和執著。
可以說,郭寶昌成就了《大宅門》,而《大宅門》成就了陳寶國。
至今,陳寶國回憶起這段往事仍歷歷在目,不忘感謝郭寶昌導演的信任。稱郭寶昌是自己一生中最難得的貴人。
陳寶國和趙奎娥相濡以沫、恩愛如初的愛情讓圈內人驚羨不已,稱兩人是模範夫妻。
婚後的38年,兩人從未有過緋聞,平淡中盡顯真情。
一次飛天獎頒獎典禮上,陳寶國深深地給了老婆一個擁抱,並大聲說,我愛你!,
兒子陳月末現已37歲,比老爸年輕時還要帥氣,如今也是一名演員。
雖然大多數只是演些配角,但陳寶國一直看好兒子,時刻激勵、告誡他要憑自身努力去贏得屬於自己的天空,這樣的品質與教誨不得不讓人佩服!
2012年,一家三口出演了電視劇《正者無敵》,夫妻倆主動給兒子搭戲。
雖然陳月末現在依舊不溫不火,但父母希望他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凡事盡力就好。看著幸福美滿的一家三口 ,著實令人羨慕!
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正面人物還是反面形象,陳寶國都刻畫得栩栩如生,不愧是「千面戲骨」。
他的作品,扣人心弦,耐人回味!屢屢拿獎也是實至名歸。
他規矩做人,紮實演戲,崇尚中庸之道。
他拒絕遲到,敬畏工作,拒絕「腳踏兩隻船」的片場來回跑。
他堅持做自己,不隨波逐流,這就是陳寶國一生的恪守。
64歲的陳寶國雖已過花甲之年,但仍是我們心目中的不老「男神」。
圖片均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