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0年9月20日,最後一批本式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俗稱「臺胞證」)將到期失效,持本式臺胞證的臺灣居民須換領電子卡式臺胞證或申辦一次有效臺胞證來往大陸。這意味著卡式臺胞證將取代本式臺胞證全面登場,在便利臺胞往來大陸,促進兩岸融合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卡式臺胞式將取代本式,全面登場。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臺胞證是籤發給臺灣居民來往大陸的法定旅行證件,持該證可入出境大陸、在大陸合法停居留。自1992年5月啟用以來,臺胞證經歷3次升級改版。為方便臺胞來往兩岸,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2015年7月1日起全面取消臺胞籤註政策,臺胞持有有效臺胞證即可來往大陸並在大陸停居留。為進一步提高證件安全性和口岸查驗效率,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於2015年9月全面啟用卡式電子臺胞證。2015年至2019年,臺灣居民來大陸累計達2937萬人次,平均每天在大陸旅遊、工作、學習、生活的臺灣居民接近35萬人。
廈門臺研院副院長張文生教授表示,本式臺胞證退出歷史舞臺,是信息技術及出入境發展客觀需要的結果。卡式臺胞證在利用電子技術存儲相關信息以及通關手續方面都有相當多的便利,這是當今出入境證件發展的方向。把本式臺胞證換成卡式臺胞證,既是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也方便臺胞往來兩岸。
手持卡式臺胞證,「滴」一聲即完成自助通關,省錢省時,非常便利讓臺胞讚不絕口。(資料圖片來源於中新網)
島內中國文化大學龐建國教授表示,大陸方面推出卡式臺胞證已經有相當一段時日了,大多數的臺灣同胞來往兩岸時,應該都已經持用卡式臺胞證。配合5G時代到臨,大陸信息化應用普及深入,「全面採用卡式臺胞證的時機已經成熟」。龐建國教授認為,卡式臺胞證不僅在入出大陸海關時方便,也能夠和大陸為臺胞提供的公共服務與生活便利結合,可以說是與時俱進,一舉數得。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臺灣致公黨主席陳柏光表示,相較之前的本式臺胞證,卡式臺胞證在互聯互通、電子信息化等方面都有很大改進,「證件的變遷讓在大陸發展的臺胞越來越有歸屬感」。國民黨中央委員孫健萍則表示,卡式臺胞證可以節省臺胞往來大陸的成本,有利於兩岸人民的交流,是讓臺灣民眾最「有感」的一項便民措施。臺資深媒體人黃智賢,相信隨著電子科技時代進步,卡式臺胞證會不斷優化功能,為臺胞往返兩岸、臺青到大陸就學就業,提供更多便捷服務。
2015年7月6日,大陸公安機關籤發首張電子臺胞證,臺胞盧月香(左)成為首位卡式證獲得者。資料圖片來源於網絡
五年前獲發了大陸首張電子臺胞證,臺胞盧月香表示,免籤注雪中送炭,卡式臺胞證錦上添花,自助通關、便於攜帶、網上購票,讓「兩岸一家親」更加切實可感。「我的卡式臺胞證今年7月6日正好五周年到期,因為擔心影響到銀行業務等關係,6月時我就已經提早在福州換證。」盧月香表示,她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隨著申領卡式臺胞證的民眾增多,如今去大陸鄉下的小賓館也都很方便,大家都很認可。
經常需要往來兩岸的福州工程學院臺灣教授呂英志表示,「如今,我第一次換發的卡式臺胞證也即將到期,要換第二張了。」卡式臺胞證的輕巧體積和自助通關功能,的確是一大福利。「本式證件無法用讀卡機讀取,只能刷條碼或人工錄入,在住宿時尤其不便,而卡式臺胞證攜帶方便,讀寫快速,應用面廣,防偽技術高,這是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
配合5G時代,卡式臺胞證也將被賦予更多強大的功能。
北大臺灣博士王裕慶表示,在「刷卡」科技盛行的情況下,臺胞的確需要卡式臺胞證來幫助他們融入大陸科技化的生活。卡式臺胞證是科技進步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對臺胞免籤註、實施卡證,充分體現了大陸官方為臺胞辦好事、辦實事的誠意和善意。
國民黨孫文學校北院院長林定芃相信,大陸會繼續推動兩岸民間各領域、兩岸同胞的交流合作,非常樂見大陸官方未來能夠推出臺胞證的2.0電子版,將為未來電子化訊息的銜接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只要臺胞在服務內容上提出申請,就可以再增加臺胞證2.0電子版的功能,其中功能可以不斷擴大提升,「這對於兩岸未來融合會有加分效應」。(編輯策劃:李欣)
本式臺胞證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從本式到卡式,30年見證兩岸血脈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