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是詩人屈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都希望能夠展現給別人自己光彩靚麗的一面,然而在中國有這樣一位表演藝術家,她一生都致力於塑造"母親"這種老婦人的人物形象,哪怕本人正處於妙齡時期,也是如此。
這位"不走尋常路"的傳奇人物就是八一廠著名表演藝術家——曲雲。
一 演員夢的萌芽
1942年,14歲的曲雲開始了她人生的第一次表演,豆蔻年華的她在舞臺上扮演了一個滿臉皺紋,上了年紀的小老太,雖然是第一次表演,但是曲雲也贏得了滿堂喝彩。
從此曲雲在扮演大娘,母親等一系列老婦人形象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1946年,18歲的曲雲獨自一人,趕了一百多裡的路,終於追上了解放軍的部隊,只為了能夠加入文工團,跟隨隊伍到前線給戰士們表演節目,鼓舞士氣。
慢慢地,曲雲愛上了表演,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文藝工作者的種子埋在了她的心中。
1956年,八一廠成立了劇團,懷揣著演員夢的曲雲報考後被錄取,從此曲雲的演藝生涯正式拉開帷幕。
二 甘當"綠葉"的影視人
1958年到1988年,曲雲在這30年中陸續出演了《英雄虎膽》《烈火真金》《林海雪原》等多部優秀的影視劇,差不多平均每年一部。2003年,75歲的曲雲榮獲了金鳳凰獎。
有趣的是,在這些影視劇中,曲雲飾演的角色都是40歲以上的母親或者大娘,所以說曲雲用一生紅顏扮老太毫不為過,在大眾的眼中她似乎從未年輕過。
對於女演員來說,絕大多數人都喜愛飾演青春洋溢的年輕姑娘,都希望熒幕裡的自己是美麗動人的。
在現在的一些偶像劇中,有些演員更是把她們的臉蛋磨皮磨到完美無瑕,看起來很不真實。
甚至有些女演員說如果自己到了只能飾演母親這一角色的年齡的時候,那麼她就會退出影視圈;還有些女演員在得知自己接到的角色是類似於上了年紀的母親這種老婦人形象,無論劇本再好,都不會出演。
在我看來,這些演員都不是好演員,真正的好演員應該如曲雲一樣,不過分地在乎自己的形象,即使是正處於如花似玉的年紀,只要是角色需要,都會毫不遲疑地在臉上化出滿是皺紋的"老年妝",邁出老人一樣步履蹣跚的步伐。
曲雲一生就是如此,甘當"綠葉",給光彩照人的年輕女主角作配角,據統計,曲雲這一生大概塑造過近百個風格迥異的"母親",這是中國影視史上從未有過的,在人們心中,曲雲就是"母親專業戶"。
不過曲云為塑造角色付出的遠不止這些,她在《苦菜花》中飾演的苦情角色——馮大娘,令無數人為之動容。
人們被她的演技驚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曲云為了能夠將馮大娘作為母親的悲與痛完美地演繹出來,傳達給觀眾,她強迫自己過了數月的悲慘生活,只為了可以感同身受,做到演員與角色的高度融合。
在《苦菜花》播出後,曲雲因為高超的演技被更多人熟知,迎來了事業高峰。
出名後,陸續有很多廣告商想要找曲雲拍攝廣告,可是曲雲當時的做法與現在的明星們可以說是大相逕庭。
現在的很多演員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爆火,是因為希望能夠藉此機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從而可以接到更多的廣告資源,甚至是雜誌資源,能夠賺更多的錢,有更多的曝光度。
這也是為什麼,某個電影或電視劇中的男女演員在爆紅後,會經常出現在個各大廣告中。
而一心都在表演上的曲雲,擔心自己接到的廣告會影響塑造的母親形象,也擔心廣告中會有虛假信息,會誤導觀眾,於是她將這些廣告邀請都一一拒絕了,曲雲把表演事業和大眾的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前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敬佩。
在曲雲的心中,最令她驕傲自豪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年輕人的時候,他們能夠準確地說出她所出演的作品的名字或者角色名。
正是因為曲雲把一顆心都交付給演藝事業,所以她扮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恰到好處,更是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角色。
曲雲在1960年《奇襲》中飾演的慈祥的"阿瑪尼"這一角色深入人心。
5年後,一個名叫樸金哲的朝鮮青年在北京偶遇曲雲後,激動得淚流滿面,堅持要認曲雲做自己的媽媽,因為他覺得曲雲真的和為掩護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而犧牲掉的母親一模一樣。
由此可見,曲雲將有著自己從未有過的經歷的人物塑造的十分成功。
後來,曲雲的名字還被載入到《中國電影藝術家詞典》中,這足以見得曲雲在中國影視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三 曲雲藝術的晚年生活
19世紀80年代,曲雲不幸患有糖尿病,從八一廠退休後,曲雲將事業重心由演戲轉移到練習書法、作畫,為此她還報名參加了國學繪畫班,這一學又是幾十年。
今橫跨了兩個世紀,見證了中國影視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影的變化,讓後人敬仰的藝術家曲雲去世了,享年92歲。
92歲的曲雲不僅在中國的影視史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通過退休後的不斷學習,在書法、繪畫上也頗有造詣,作為藝術家,她當之無愧。
回首這位學無止境的、敬業的中國表演藝術家的一生,我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人們稱讚將一生都獻給演藝事業和藝術創作的曲雲是"絕佳熒幕母親",曲雲對演戲的熱愛值得所有影視人學習,而她"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