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校園愛情,是攜手並進,一起披荊斬棘,收穫成長。在北京交通大學,就有這樣一對情侶:他們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均獲評校三好學生,推免成績分別位列專業第三和第六;他們銳意進取,追求創新,主持一項國家級大創,斬獲國家級賽事一等獎;他們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分任學院團委組織部主席與團委宣傳部主席,兩次獲評校優秀學生幹部和優秀團幹部榮譽稱號;他們自力更生,投身實踐,獎學金與競賽獲獎、校內兼職收入累計6萬餘元……他們就是交通運輸專業2017級本科生劉鉦可和禚思雨,分別推免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
爭先創優 奮進是他們的態度
從升入大學的第一天起,他們就深知大學的主旋律,專注、認真地對待每一門課程,不斷夯實基礎。
三年來,劉鉦可成績穩定,推免績點3.83,位居專業第三;連續三年獲評校三好學生,交通專業核心課全部滿績,順利推免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相比之下,禚思雨在大一時重心不穩,大二開始奮起直追,大三時成績繼續突飛猛進,多次位於專業前五,三年來績點穩步提升,推免績點3.68,位居專業第六;獲評校三好學生,順利推免至本校攻讀碩士學位。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互相幫助,為對方答疑解惑,力爭共同進步。「知識是枯燥的,但兩人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的過程總是幸福和快樂的,我們是彼此的老師,彼此互補,互相成就。"劉鉦可說。疫情期間,兩人也絲毫沒有放鬆,每天都通過線上騰訊會議的方式,溫習當天剛學的知識點。禚思雨分享道,「平時,劉鉦可喜歡講,我喜歡反駁和質疑,我們總是在不停的辯論中學習新的知識,這種學習模式高效又雙贏。"
格物致知 求真是他們的追求
從大二學年開始,他們便組隊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從數學建模校賽,到美賽,再到國賽,他們攜手度過了艱辛與快樂並存的建模時光,見過數次凌晨四點的北京,更在無數次思想碰撞與磕磕絆絆中,培養出了一個眼神交換就知道彼此想法的默契。
機緣巧合之下,他們與運輸系的商攀老師相識,在商老師的指導下,從交科賽三等獎,到國家級大創,從金士宣杯第一名,到全國交通運輸科技大賽一等獎……三年來,兩人攜手斬獲了國家級獎項3項,市級獎項2項,校級獎項5項。
競賽之路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他們經歷過很多次失敗,也有很多次沮喪,但他們總會互相加油鼓勁,並在老師的指導下及時進行方向調整,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禚思雨說,「被質疑的時候真的很難過,不過還好我們沒有放棄,還好有彼此的相互鼓勵。人生也是如此吧,遇到困難的時候再堅持一下,說不定下一秒就迎來了轉機。"
勇於擔當 服務是他們的初心
除了學習、競賽,他們還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學生工作和社會實踐中。從大一到大三,從理事、部長,到主席,從暑期社會實踐到寒假招生宣講,他們一步步成長,也見證著彼此的蛻變。
作為團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的劉鉦可,工作高效務實、一絲不苟,在職期間負責過學院暑期社會實踐、110周年院慶物資協調、學院第一次團代會準備、院"先鋒杯"團支部等級評估及答辯等諸多團工作並處理得井井有條。
作為團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的禚思雨,連續三年參與學院迎新,院慶、團代會都有她的身影。三年來,先後運營過學院團委"天地交而萬物通"、北京交通大學黨校等公眾號,目前仍是本專業公眾號的主要運營者之一,累計發表原創推文30餘篇,閱讀量10萬+。大三學年,她同時擔任運輸1914班班主任助理,作為班助負責人獲評優秀班助。
此外,他們還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用自己所學反哺社會。劉鉦可赴昌平區石頭園村調研考察,鄉村振興,青年作為,榮獲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禚思雨赴福建五市走訪,尋訪悠遠海絲文化和文明家風民風,感悟客家底蘊,所在實踐團在校微視頻記錄大賽中獲評三等獎。
「革命友誼」 紅色是他們的信仰
大一伊始,他們便一同提交了入黨申請書,順利通過網課後,繼續一同聆聽面授黨課,一起學習黨的基本理論,互相提問,加深理解,最終雙雙成為運輸學院2017級本科生第一批入黨的同學,並在入黨過程和平時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誼"。
大二大三學年,他們經常在課下互相提問學到的知識,並將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分析時事政治來加深記憶,最終所有思政課程均取得A-及以上的成績。此外,他們還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黨員初心。在國慶70周年慶祝活動中,劉鉦可加入了群眾遊行方陣的後勤保障隊伍,無數次披星戴月,他用自己的汗水保障了遊行任務的順利完成。疫情期間,禚思雨指導撰寫了宣傳抗疫事跡的推送若干,他們自發向疫情重災區捐款,獻出力所能及的愛心。「她讓我感受到信仰是可觸摸的,理想是有溫度的,我願做浪漫的理想主義者。"劉鉦可如是說。
三年來,他們互相陪伴,共同成長,用努力奮鬥的青春詮釋了新時代下愛情的模樣。大學生活即將畫上句點,他們也將開啟下一段旅程。談到對未來的規劃與期待,劉鉦可說,「不同於本科,研究生階段的重心要慢慢轉移。面向未來,期待以後繼續為共同目標奮鬥的日子,也期待著寫出的論文就是共同財產的日子。"
素材來源北京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