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年7月221日法國外科醫生和解剖學家、近代病理組織學創立者畢夏逝世,他的一生短暫但輝煌。
1771年11月11日畢夏(X.Bichat ,1771.11.11-1802.7.21)出生在法國,他的父親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外科醫生。
畢夏天資聰慧,很小時即在父親的引導下先學會了拉丁文,然後開始學習醫學。他不到20歲時即考入裡昂大學醫科,學習三年後又轉到巴黎繼續學習醫學。在巴黎學習時,他遇到著名的外科教授德索,德索對於這個勤奮好學,做事認真,以及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年輕人發自內心的喜歡,並把畢生所學無私地教授給他。
後來德索去世,留下妻兒,畢夏一直照顧這個家庭。畢業後,畢夏辦了一所學校,由他親自授課專門講授生理學、解剖學和外科手術。他白天授課,夜晚進行醫學研究,逐漸取得成果。他先後發表了論文《四肢通論》,之後又發表了《生死的生理探討》。1800年,他到烏坦爾帝醫院行醫,用一個冬天的時間治癒了六百多個重病患者,一時間聲名顯赫。
但也許是天妒英才,由於工作過於勞累,一天畢夏從樓梯上意外摔下,於1802年7月21日離開了人世,年僅31歲。
畢夏在他如此短暫的歲月裡留下了大量的論文和著作,他的研究和著作奠定了近代病理組織學的基礎,後世認為他是近代病理組織學的創立者。
他曾經說:「動物是由許多腑臟集合而成的,它們都互相連通,好似一臺機器,由許多零星小機件拼湊而成一樣。」在他之前的醫生和學者只知腑臟不能單獨存在,但為什麼不能單獨存在(存活),沒有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直到到畢夏的《四肢通論》等發表後,人類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也有人說畢夏從一定程度上創立人體解剖學,這個說法確也有一定道理。
醫學科普,我們是認真的。我是五號醫生吳昊,歡迎關注。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