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腰凳,講了很多不利寶寶發育的錯誤姿勢,卻忘了對媽媽的傷害

2020-12-23 媛媽育兒日記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說實話,帶孩子是真心累。

就說抱孩子這件事吧,就讓很多婚前柔弱的女性發展成了「女漢子」。孩子的體重會隨月齡增加而增加,月子裡抱抱還行,越到後面越吃力。

更何況,生活中還有一大堆事要忙,不可能時時刻刻把孩子抱在懷裡,此時如果有輔助作用就省心多了。

因此嬰兒背帶、嬰兒車、腰凳這些工具,就成了廣大寶媽們的救星。

不過,目前市面上的嬰兒用品質量參差不齊,包括嬰兒腰凳。在網上一搜,發現就連廣告圖片展示出來的姿勢竟然都是錯的,這簡直就是給新手媽媽們誤導呀!

0101關於腰凳的使用問題

首先,要強調的一個前提是,4個月之前的嬰兒最好不要使用腰凳。

眾所周知,新生兒在子宮中是蜷縮的,剛出生的那段時間,睡覺時也會一直保持蜷縮的姿勢,背部呈C型,兩條腿像青蛙一樣分開。

寶寶做出這個姿勢也是有道理的,此時的他們脖頸肌肉力量不夠,因此頭控不穩,這樣能緩解脊柱的壓力。

雖然我們都說抬頭挺胸更有精氣神,但對脊柱尚未發育完全的寶寶來說並不適用。

如果使用腰凳等工具,給寶寶的脊柱造成外部壓力,就可能造成損傷。

實在不方便,也建議大家選擇背巾或背帶這樣可以貼合寶寶身體曲線的工具。

等到寶寶能抬起頭並保持穩定之後,就可以選擇腰凳了。

現在的腰凳已經發展出了越來越多的款式,其中有些是多功能的。但正如前文中我提到的那樣,很多廠商和店家甚至都沒能掌握腰凳的正確使用方式,這不僅體現在宣傳圖中的誤導,設計不當也是我們應當考慮的問題。

0202使用腰凳的注意事項

腰凳的設計直接影響寶寶的姿勢,而這些錯誤姿勢,也會給孩子的生長發育帶來不利影響,主要需注意的有兩個點:

1)髖關節——寶寶的腿有沒有呈現標準的M型?

上文提到,新生兒的兩條腿自然呈現的形狀是青蛙那樣的M型,這是為了保證髖關節的發育,也使寶寶頗具安全感。

如果腰凳不能給到足夠的支撐,使寶寶的腿自然下垂,受力點都集中在了髖關節這塊區域,就很容易造成脫臼。

美國每年都會出現很多這樣的案例,家長必須重視起來。

2)脊柱——寶寶的後背有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撐?

傳統的背娃方式中,大家都習慣讓寶寶面朝裡。出於對危險的本能感應,父母都會用手扶住寶寶的背部,這其實是有道理的,能給寶寶的的腰椎支撐點。

不過,現在更多家長喜歡讓孩子和自己一同面朝外,共同欣賞外界風景,但未必妥當。

我們暫且不談面朝外對寶寶刺激性過強的問題,只說脊柱這一點。

由於寶寶靠著我們的身體,因此父母會下意識認為寶寶有安全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若腰凳有向下滑的趨勢,寶寶就會像坐在斜坡上一樣,此時他的背部與父母的身體會形成一個中空地帶,脊柱自然就無法得到支撐。

說完這些常規問題後,我還想說說一直以來被大家忽略的問題,那就是寶媽的腰。

其實關於腰凳這個問題,我們講了很多不利於寶寶發育的錯誤姿勢,卻忘了對媽媽的傷害。

0303使用腰凳給媽媽帶來的風險

必須要承認的一點是,腰凳能一定程度上解放寶媽的雙手,畢竟用傳統的方式抱孩子太久,很容易腰酸背痛、手臂麻木。

並且,由於孩子向一邊側著,媽媽們的脊柱長此以往也可能歪斜。

但與此同時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被大家忽視了,使用腰凳時,大部分寶媽的側面都會呈現這樣一個曲線,即腰後方向前牽引,屁股撅起。

這其實和懷孕時肚子慢慢增大,給寶媽腰椎帶來的壓力是類似的。雖說椎間盤存在一定彈性,但若彎曲過度,就會導致腰間盤突出的情況。

做一個媽媽的犧牲真的挺大的,懷孕時腰椎本就多苦多難,結果還沒休息夠就要因為用腰凳抱娃再度受到損傷了。

很多媽媽抱怨產後腰疼,來源於剖腹產、無痛分娩打針,或是月子沒做好落下了「月子病」,其實真相未必如此。傷害腰的事,寶媽們每天都在做。

而腰間盤突出或腰疼的問題,又會進一步使寶媽們骨盆前傾,屁股大、小腹部贅肉顯現。其實除了影響美觀之外,骨盆前傾給寶媽的傷害還是挺大的。

0404骨盆前傾的危害

顧名思義,骨盆前傾就是骨盆位置向前偏移的一種病態現象。

它會給寶媽下背部以及頸部帶來嚴重負擔,因此除了腰酸背痛之外,肩頸也會存在酸痛問題。

若程度比較嚴重且長期持續,會使人體比例失衡、內臟下垂,骨關節由於負擔過重出現畸變現象,並使內外八字的腿型變得更加嚴重。

更可怕的是,骨盆前傾導致身體重心傾斜,各個部位的活動受到一定限制,會進而引發肌肉衰退、脂肪堆積。

而外在表現出來的問題,大概有這幾種:痛經、便秘、肩頸和腰背酸痛、體寒……

說多了都是淚呀,當一個老母親要付出的實在太多了!

0505保障孩子發育的同時,如何減少腰凳對寶媽的傷害?

有一說一,腰凳確實方便,但還是建議不要長時間使用,且使用時注重以下問題。

1)加強鍛鍊

男性雖然有啤酒肚,但他們幾乎都不會存在骨盆前傾的問題,這是因為他們的力量大,即便孩子坐腰凳,也不需要撅起屁股用力。

因此,寶媽們平時要加強鍛鍊,尤其是上半身腰腹部的核心部位。

只有這裡的肌肉強度足夠了,才能使身體四肢變得更加協調,即便帶孩子也能使得出力氣來。

2)儘可能綁緊一些

把寶寶抱上腰凳之前,寶媽一定要好好調整腰凳的位置,使綁帶更緊一點,緊貼身體。

這樣能很大程度上減少摩擦對腰腹部身體組織帶來的衝撞傷害,也能讓寶媽和寶寶都感覺更舒服。

3)挺直身體

前面提過可能會造成骨盆前傾的錯誤,寶媽們一定不要再犯了。雖然寶寶的重量很難承受,但也不能給自己帶來慢性傷害。

在腰凳這個問題上,很多寶媽都分享說,抱著寶寶不到半小時就感覺腰酸背痛,其實就是姿勢不當造成的。

抱寶寶時一定要儘量挺直身體,不要往後仰身或撅屁股,更不要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在腰上。

那麼,怎麼把抱寶寶的這個力均勻分布到全身呢?需要做到這幾點:

收腹;夾緊臀部;使頭、肩、脊柱、骨盆、腳跟都保持在豎直平面上,與地面垂直;如果孩子比較活潑,愛蹬腿,選擇M型標準的腰凳就更加重要了,兩條腿分開之後,寶寶即便亂蹬,也不會給媽媽的腰部帶來那麼大衝擊力了。4)用雙手提供力量

如果寶媽沒有其他事要忙,只是抱孩子有些累才換成腰凳,那麼我建議最好用雙手扶住寶寶的背。

這樣一來不僅能保護寶寶的脊柱,也能減少寶寶向下壓的力量,讓腰部輕鬆一些。

目前針對如何育兒、減小對寶寶傷害的文章和建議特別多,相對來說,寶媽反倒成了被忽略的群體。

但帶娃的同時,我們也一定要愛護自己呀,身體才是本錢。

相關焦點

  • 關於腰凳,大家都在說不利於寶寶的發育,卻忘了對媽媽的傷害!
    關於腰凳,大家都在說不利於寶寶的發育,卻忘了對媽媽的傷害! 說實話,抱孩子是真的累!很多之前柔柔弱弱的女孩子在生完孩子之後,妥妥的變成了女漢子一枚,一手「拎」娃一手還得提著大包小包,實在是太累了,這個時候如果有一些輔助工具,比如說腰凳、背帶什麼的,就太省心了。
  • 講真的,腰凳這個神器真不能太早用!
    講真的,腰凳這個神器真不能太早用! 隨著寶寶的噸位越來越大,對於很多媽媽來說,抱寶寶出門rio辛苦,往往出門一次就累得腰酸胳膊疼。這時候,很多媽媽都會想到一個神器——腰凳,這傢伙能解放雙手,還能把寶寶安全地拴在身邊,出門也輕鬆了許多!
  • 3個月寶寶脊椎變彎,醫生告誡:別再這樣抱寶寶了
    由於寶寶太小,脊柱很脆弱,生理彎曲還沒有生成,這時候如果豎著抱,很容易導致寶寶的脊柱彎曲變形,知道原因後小佳的老公後悔不已,責怪自己無知。抱寶寶這件事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有很多講究,如果細究起來,可能很多父母抱寶寶的姿勢都是錯誤的。
  • 「穿著」寶寶去春遊,多圖版背帶、背巾、腰凳、背架......哪個才是您的好幫手?
    ,按照常理,此時就寶寶就可以用腰凳了但現實生活中,寶寶的發育情況有很多外部因素影響,自己每個寶寶發育也參差不齊,有的寶寶可能發育晚一些,要想用腰凳的話,自然就晚幾個月,即使發育正常的寶寶,如果你為了更加安全,可以推遲到寶寶6個月的時候使用。
  • 男星失手摔死自己的小女兒,千萬別再這樣抱寶寶了,太危險
    很多傷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看不出來,等TA們逐漸長大,歪脖子、高低肩、駝背、羅圈腿…這些問題全部凸顯出來之後,家長再悔不當初就晚了!甚至發生葛西健二這樣的悲劇,那就是一生的痛!寶寶長大後的脊柱側彎、駝背、高低肩,可能都是小時候你總長時間抱著TA睡覺!因為寶寶骨骼發育還沒有成熟、沒定型。長時間抱睡的姿勢會讓寶寶的脊柱長期處於外力下彎曲的狀態,那麼脊柱的發育就可能出現畸形、不正常彎曲等情況。
  • 帶娃神器「背帶腰凳」寶寶多大才適合?三個月?六個月?
    背帶腰凳是輔助媽媽們抱娃的工具,可以將寶寶置放於背帶腰凳而解放雙手,就不用擔心後期會導致手部過於受累受傷。而且還使寶寶獲得安撫和親切感,增加寶寶和你的感情交流。然而使用背帶腰凳還是有講究的,要怎麼用?什麼時候用等等。寶寶到幾個月才可以坐背帶腰凳呢?
  • 寶寶出門工具對比攻略:嬰兒車、背巾、腰凳哪個更方便?爸媽必看
    今天就先來說說關於 出門時的「帶娃工具」哪個更方便。一般帶娃出門,無非也就是 嬰兒背巾、嬰兒背帶、嬰兒腰凳、嬰兒車。2、 嬰兒腰凳腰凳也是不少家長會準備的帶娃工具,下樓溜個彎、去公園散個步,把寶寶放在前面抱著,很方便,也讓寶寶的視野更廣闊,方便家長查看寶寶或和寶寶溝通,有什麼異常也可以及時發現。
  • 這幾種行為會損害寶寶的脊柱,家長們別再做了!
    而寶寶脊柱發育好不好,與家長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有關,會對寶寶的脊柱發育造成傷害。下面家家月嫂就來和你講講傷害寶寶脊柱的幾種行為。 2.錯誤豎抱姿勢 寶寶出生後脊柱非常「柔軟」,沒辦法很好的支撐自己的頭部和頸部,家長的不正確的抱娃姿勢,尤其是豎抱寶寶,如果不注意承託保護,會損傷寶寶的脊柱發育。 美國兒科協會表示:任何月齡的寶寶都可以豎抱,但姿勢一定要正確。
  • 多圖版背帶、背巾、腰凳、背架......哪個才是您的好幫手?
    ,按照常理,此時就寶寶就可以用腰凳了但現實生活中,寶寶的發育情況有很多外部因素影響,自己每個寶寶發育也參差不齊,有的寶寶可能發育晚一些,要想用腰凳的話,自然就晚幾個月,即使發育正常的寶寶,如果你為了更加安全,可以推遲到寶寶6個月的時候使用。
  • 爸爸媽媽,請不要單手抱著我
    發生這樣的事情,令人難過和遺憾,但是相同的錯誤犯3次,還是不能被原諒的,網友紛紛質疑是故意而為...是不是故意我們不做討論,但是抱孩子的姿勢真的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家長可能覺得抱個娃有什麼大驚小怪,抱小心點別摔著不就好了?然而不僅僅是不摔著這麼簡單的,錯誤的抱姿帶給孩子們的傷害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看不出來,但等TA們逐漸長大,歪脖子、高低肩、駝背、羅圈腿…這些問題全部凸顯出來之後,家長再悔不當初就晚了!
  • 帶寶寶出門,「推車」和「腰凳」哪個神器更實用?專家:看去哪兒
    ②功能豐富嬰兒車除了讓寶寶乘坐之外,還有很多額外附加的強大輔助功能,推車下的置物筐也可以存放寶寶出門的必備物品,像是玩具、零食、水壺、紙巾等,對於媽媽們來說很實用。②寶寶體驗寶寶在腰凳上和媽媽非常接近,會讓寶寶充滿安全感,寶寶靠在媽媽身上也能夠安穩地入睡,同時寶寶和媽媽的互動頻次也會增加,提高親子關係。
  • 帶BB粗去玩,用推車還是腰凳?哪個更實用?
    春暖花開,隨著疫情的逐漸穩定,很多家長都帶寶寶粗門玩啦~而帶娃出門,最常用的神器就是推車或腰凳。那麼,到底哪個更實用呢?其實,推車和腰凳各有優勢,大家可根據出門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選擇。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推車和腰凳各有好處,至於寶寶出門選哪個好,建議根據出門目的地進行選擇:如果帶寶寶去打疫苗、下樓散步、去菜場買菜,選擇腰凳就比較好。這些地方人員密集,寶寶坐在腰凳上,媽媽可以用手護著寶寶,保證孩子安全。
  • 犯了很多媽媽會犯的錯誤
    《媽媽是超人》是一部講明星媽媽育兒的方法的節目。從這個節目中,許多媽媽了解到了明星媽媽她們是如何育兒的,如何與自己孩子溝通和交流。但是,明星媽媽的育兒並不是絕對正確的,也存在錯誤的地方。 伊能靜跟女兒米粒就參加了這個節目。在節目裡面,伊能靜與女兒的互動,讓廣大網友感受到了她對女兒滿滿的愛。
  • 如何正確抱寶寶?不同年齡段抱娃姿勢有講究!
    如何正確抱寶寶?不同年齡段抱娃姿勢有講究!小寶寶的出生對每個家庭來說是件很開心的事情,因為這代表著父母愛情的結晶。懷胎十月,每個寶寶的降臨,對每個媽媽來說都是痛苦伴著開心,但是有些新手媽媽就會顯得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樣帶娃,尤其是抱娃的姿勢。
  • 桃子水、學步車、腰凳、哄娃神器,這些很火的母嬰用品千萬別買!
    塗了也白塗的桃子水沒錯,第一個拿出來開刀的就是這個叫桃子水但沒桃子味兒,對痱子熱疹基本也沒啥用但火得一塌糊塗的東西,雖然做了功課,了解了配方知道根本沒用,但身邊有好幾個媽媽跟我說還是有用的,所以不信邪的我也親身試驗去買了一瓶~很好,果然沒用!
  • 寶寶出生一百天內,準媽媽可別做4件事,不然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要知道,寶寶出生後身體是極度稚嫩脆弱的,尤其是產後3個月內更是非常容易出問題。所以,新生兒出生一百天內,寶媽不要有這4種行為,對寶寶傷害真的很大!1、抱著寶寶睡覺新生兒期的寶寶發育還沒有完善,如果一直抱著反而不利於他的骨骼發育,如果長時間抱著寶寶的話,他的行動容易受到控制,而脊柱長時間處於彎曲狀態時,也很容易變形,最終導致駝背等。
  • 「新型把尿」悄然流行,年輕媽媽爭相模仿,卻不知正在傷害寶寶
    寶寶們的括約肌功能還沒有完善,寶寶在自主大小便的過程中鍛鍊了括約肌,如果強行幹涉孩子大小便,孩子的括約肌功能發育就緩慢,未來自主大小便的時間比正常孩子要晚很多。4、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脊椎把尿過程中,需要抱著寶寶的雙腿,讓寶寶蜷縮成一團,小寶寶的骨骼還很柔軟,很容易受到傷害,一旦姿勢有問題,小寶寶的脊椎就很容易受到傷害。
  • 別讓錯誤的抱姿傷害了寶寶的脊椎,怎樣抱寶寶才正確?
    我們也可以看看明星的做法,比如林志穎當時抱著自家的雙胞胎的時候,就是豎著抱的;剛剛出生的寶寶醫生也會建議讓孩子趴在媽媽的身上,這被稱作袋鼠育兒法。  ;  3-6個月,寶寶已經可以抬起自己的頭了,這個時候,豎抱的時間可以由孩子來決定。
  • 這種姿勢餵奶超輕鬆,新手媽媽們必須掌握!
    知道自己懷孕的消息,準媽媽們是幸福而甜蜜的。緊接著,看書、囤貨、補充營養,成為了生活的日常。一道思考題,考考各位準媽媽們:寶寶生下來後,第一件事要做什麼?圖片來源:站酷海洛沒錯,是餵奶。也許很多準媽媽覺得,「不就是餵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