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個月被綜藝《女兒的戀愛》刷屏了,打開微博熱搜總有幾條是:#金晨張繼科尷尬約會# #金晨約會新男嘉賓#....
最近的一條熱搜:#金晨害怕陳一鳴接受不了金大喜#
金晨是個在大眾面前大大咧咧,吃飯風捲殘雲般的女生,在和心動的男嘉賓約會時卻開始擔心自己的吃相是否雅觀,開始扭捏害羞起來了。
我這才發現原來女明星約會也會擔心自己給對方不好的印象,搞砸了約會。兩個人的關係因為男嘉賓溫吞含蓄的性格和金晨的刻意矜持而停滯不前。
戀愛節目總會給嘉賓們一個期限,幾次約會的時間就要一個最終答案。但回到生活裡,總有些曖昧無論如何難以推進,也給不出答案。儘管每天兩個人微信互道早安晚安,經常一起單獨吃飯看電影,甚至身邊人早就默認你們的關係,還是沒人主動捅破窗戶紙。
曖昧為何如此迷人?
曖昧關係(ambiguous relationship)指的是兩個人之間態度含糊、不明朗的關係,曖昧雙方通常介於朋友之上卻又缺乏情侶間的承諾。
曖昧意味著任何可能性,當兩人還不是伴侶時,自然也不用履行伴侶的義務和責任。曖昧可以享受情侶之間的浪漫氣氛,被人關懷和照顧的感覺。但也避免承擔了很多親密關係中的負面情緒。負責意味著承擔,就會帶來壓力,而沒有壓力的曖昧階段是最輕鬆最自在的狀態,也給雙方一個留餘地的空間。
比如曖昧中的人想去看一個新上映的愛情電影,馬上就可以約到曖昧對象一起,整個電影院會把他們當作情侶,他們彼此享受著這種美好的粉紅色氣氛,吃一桶爆米花,和肩膀胳膊似有似無的摩擦,以及耳語的一些生理快感,給曖昧的人們無限旖麗和期待感。
《我的id是江南美人》
曖昧享受的是即使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快樂,也就是說人在做出某個行為後就可以馬上得到成果,取得快樂或滿足。曖昧期間,當你需要人陪伴,曖昧對象可以消解寂寞,曖昧只需要享受愛情中的甜蜜和朦朧美感,可以逃避很多真正戀愛後雞毛蒜皮的小事。
像在網絡上聊天就是一種被人需要的滿足,每天有個人和自己互道早安晚安、分享生活,當下的孤獨感馬上就被有人關注的幸福感填滿了。
即時滿足欲望是人的本能。人是動物,生而就有滿足自己欲望的本能。
(Kelly McGonigal《The willpower instinct》2012)
而還有絕大多數曖昧的人們期待的都是修成正果的結局。但總是雙方好像都覺得即將水到渠成了,兩個人卻又想躲閃。
這種曖昧狀態無法進一步的狀態,被稱為「刺蝟效應」 (hedgehog effect),是一種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兩隻刺蝟為了互相取暖而依靠在一起, 卻因為彼此身上都長著刺,都感覺不舒服甚至會傷到對方,拉開一點距離反而都能獲得——一個舒適的狀態。
尤其對於一些有失敗感情經歷的人或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太過靠近不僅不能讓關係變得更加親近,反而會讓彼此感覺到不適和壓力感。
你真的想一直曖昧下去嗎?
曖昧雖然朦朧又浪漫,但曖昧始終是無法長久發展的。曖昧是一種浪漫愛情( romantic love)。這是一種充滿強烈感情暫時的狀態,幾個月後它就會漸漸消退(Hatfield et al, 1995; Hatfield &Rapson, 1998 )。愛是一種基於迷戀和性慾的吸引形式,激情消退以後,沒有依戀關係的盟約和責任,曖昧無果,時間一長,兩人就容易走到一拍兩散。
「情緒安全感」(emotional safety)在關係中的每個人達到的情緒狀態是開放並且脆弱的(Catherall, 2007)。
這種「情緒安全」是人們在親密關係中可以敢於展現自己脆弱的基礎,曖昧無法完全給予彼此安全感,也無法真正的靠近彼此。也就是說在良好的親密關係中,兩人是向對方傾訴或展示悲傷,煩惱還是真實的欲望等脆弱感是要以一個安全感為前提的,但曖昧是一種空虛,沒有落到實處的階段,那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
長此以往,對於自身家庭,成長環境或外部條件中取得的安全感會下降,更無法在這段曖昧關係中產生情緒安全感。而我們也不是因為表達脆弱而獲得安全感,而是有了情緒安全感可以更好的尊重和依戀,產生很多安全感願意去表達脆弱。
而在曖昧階段,很難去作出承諾或給對方安全感,再加上曖昧過長時間,想法越來越不明確,沒有一個明確的承諾,對彼此的關係就會開始猜測是不是自作多情,是不是他(她)暗示了拒絕,迷茫和恐慌佔據了本該日漸提升的情緒安全感,最後往往曖昧也就無疾而終了。
《凪的新生活》
好想打破曖昧!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在他的愛情三元論(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1998)中提出了一個觀點。
他說愛有三個組成成分:激情;親密;承諾。
也就是說激情➕親密➕承諾,才能組成長久的美好愛情。
激情是荷爾蒙相互吸引,是曖昧的前提。這種激情不止包括肉慾和生理需求,也可以是談吐學識,儀態儀表,是相互吸引的第一步。
然後儘管一段時間的交流和相處,相互分享生活,發掘共同愛好和興趣,甚至交換童年的回憶等讓人們產生信任和依賴情感。而絕大多數的人曖昧最終也只停留在這一步。
自我表露( self-disclosure )( Sternberg, 1998 )就是一種很好的提升彼此親密度和信任感的方式。這不僅使人們更深入地了解彼此,而且傳遞出的是信任的信號。
日劇《下輩子我再好好過》
曖昧雙方交換頗私密的信息是非常有益的。當人們交換信任和越來越多彼此生活的細節時,他們對彼此的吸引力也會越來越大。自我表露是表達一方信任對方,親近對方的標誌。
比如女生通常只會和同性的朋友或家人,分享生理期相關的話題,而對於男性卻很少提及。
當女生和一個男生說她生理期的種種,大概率她是向你表達信任,願意分享私密話題,和同時希望你關懷的信號。一個在曖昧階段,瘋狂隱藏真實自我的人,是沒辦法在依戀關係裡讓對方信任,也沒辦法產生信任對方的想法。
日劇《凪的新生活》
最後的最後就是————「承諾」
承諾就是將這段關係置於生活的重要位置,彼此如果產生了足夠信任和依賴,在一起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希望大家都可以和喜歡的人享受曖昧的朦朧美感,也能在曖昧後找到最適合你們的狀態,或是並肩牽手走下去,或是轉而成為知心朋友,都是對於曖昧的圓滿結局。不用總是小心翼翼,充滿憂慮擔心後悔,捅破曖昧結果是成功的,那就是愛情,不成功也會是成長。
「去取鮮花來保存,不必逗留著,儘管走下去,因為這一路上花自然會繼續開放」(泰戈爾)
-END-
策劃:雨 青
作者:Aurelia
編輯:番 薯
設計:昊 昊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