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一枚,和全天下所有男孩家長一樣,我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獨立又成才的男子漢,最擔心也最不希望的是孩子長大後不能自立,最終成為現在社會上存在的部分「啃老族」,依靠父母生活,不能獨立生存。
兒子13歲,進入了青春期,和大多數男孩也一樣,開始迷戀上了電子遊戲,開始有了各種自我的嘗試和衝突。我不斷的在各類育兒書目中尋找和吸收在這個時期應該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的經驗和技巧。
史丹福大學新生教務長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在她的《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一書中提出家長要及時的牽好手,適時地放開手。她還強調在18歲前,家長應該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思考、做好人生規劃、最終讓孩子過自己成年又成人的獨立人生。
凡事有度,在養育男孩的這條路上,心理學家、作家、也是知名演說家——萊昂納德薩克斯(Leonard Sax)醫師在他的美國亞馬遜教育類圖書暢銷榜第1名熱銷書《浮萍男孩》(Boys Adrift)中用真實感人的案例,以權威文獻與大量數據作支撐,從醫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個角度揭露今日社會中男孩發展所面臨的獨特危機與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同樣為我們提供了極具參考性的建議。
萊昂納德薩克斯(Leonard Sax)醫師,1980年於麻省理工學院畢業,隨後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和醫學博士學位。他根據自己的從醫經驗寫作的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心理學家》《美國醫學期刊》等許多著名的學術期刊上,著有《浮萍男孩》(Boys Adrift)、《棉花糖女孩》(Girls on the Edge)等眾多有關兒童發展與教養的相關著作。
在《浮萍男孩》中,薩克斯醫生提出的「讓男孩成為男人」的呼籲和朱莉的「讓孩子成年又成才」觀點不謀而合。
今天,有許多令人不安的事情發生在男孩的身上:他們對真實的生活缺乏熱情,冷漠、自私、不願意承擔責任、甚至不願意自己獨立生活;他們像浮萍一樣到處漂泊,隨著生命的潮流把他們帶到天涯海角。——《浮萍男孩》
讓男孩成為男人,讓男孩成年又成人,讓男孩擺脫「賴家王老五」的命運,我們一起來看看在《浮萍男孩》中,薩克斯醫生是如何建議父母們的:
● 在學校對男孩越來越不友好的今天,如何幫助男孩重新愛上上學;
為什麼說學校對男孩越來越不友好?
眾所周知,男孩和女孩的發育先天不同,一般來說同齡男孩普遍比同齡女孩發育稍遲緩。不僅僅是身體發育,還有心智發育。5歲的女孩已經基本上能夠在課堂上安靜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坐著聽課了,而5歲的男孩大部分還不能做到。在學校裡,老師會對同齡的孩子統一要求,男孩好動的天性和女孩好靜的天性比起來,女孩更容易受到老師的認可。男孩們往往更容易在這樣的對比中遭受到挫敗,從而產生不喜歡學校、不喜歡學習的念頭,最後導致厭學。
就我接近20年的一線教學經驗來說,在中小學裡,的確女孩比男孩更乖巧,更容易獲得老師和家長的認可,男孩是老師和家長頭疼的主要對象。
如何幫助男孩獲得學習的興趣,重新愛上上學?
薩克斯醫生建議:讓男孩晚一年上學。
這個建議,我也曾經多次對身邊的朋友說到。讓男孩晚一年上學,這是給男孩最好的生命禮物,讓男孩的心智發育和同級女孩相對比較接近,更能控制自己的言行,更強的專注力,自然就能在學校獲得更多的肯定,自然也就能夠有更強的學習興趣了。
記住:現在攔住他,將來他才能前進!
家長要意識到男孩的身心發展特點,不要急。
可以參考一下全球排名第一的芬蘭教育:芬蘭教育中,孩子7歲才開始上學,學校裡老師針對每個孩子進行個性化教學設計,讓孩子不競爭,不考試,真正的去發自內心的喜歡學習、喜歡探索知識,最終成就了芬蘭教育的全球第一地位,說白了,是內驅力的作用。讓男孩晚一年上學,等他準備好了再開始,他對學習的興趣自然會更好的被持續激活。
● 當你的男孩疑似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你該如何應對;
在過去幾十年裡,多動症和注意缺陷越來越多的被家長們提起,薩克斯醫生提到了《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主人公湯姆。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湯姆是個十足的多動症孩子,可是在故事裡,湯姆的聰明和頑皮不正是他的長處嗎?
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診斷為ADHD,並開始定期服藥,在《浮萍男孩》中,薩克斯醫生指出:即使服用這些藥的時間很短(一年或更短),還是可能會造成人格的改變。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威廉·卡裡松教授和他的同事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把興奮劑類藥物(如給確診ADHD的孩子吃的那些)給實驗室的動物吃,會造成這些動物在長大後失去動機。這些動物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他們很懶,不想動,甚至在情況很危險時,也不想逃走。——《浮萍男孩》
服用這類型的藥,會傷害正在發育的大腦中的伏隔核。伏隔核是大腦的動力中心,更準確的說,這個部分的大腦負責把動機轉換成動作。如果這個男孩的伏隔核受損,他還是會感到飢餓,但是他不會有去滿足這些欲望和需求的動機。
是不是很可怕?
所以,不要輕易讓你的孩子服用ADHD的藥物,也不要輕易去用ADHD給你的孩子貼標籤,如果他只是不能在課堂上安靜的就坐學習,如果他能夠有安靜的時間,那麼應該考慮的是這所學校是否適合你的孩子?或者說,是不是孩子還沒有做好準備開始學校的學習?
● 如何幫助男孩放下電子遊戲,擁抱真實世界;
前兩天的熱搜新聞裡,初二男孩因為被媽媽沒收了手機揚言要跳樓,媽媽報警,男孩被94年警察懟得啞口無言。孩子迷戀電子遊戲似乎成了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
為什麼男孩比女孩更迷戀電子遊戲?如何才可以讓孩子放下電子遊戲,擁抱真實世界?
在《浮萍男孩》中,薩克斯醫生提到:男孩先天個性決定他們比女孩更多的權力意志,這個特性在兩個月大的嬰兒身上就可以看到。如果你對一個權力意志動機非常強烈的男孩提要求,比如要他坐下,他會站起來;叫他站起來,他會坐下。他其實不在乎是坐下還是站起來,但是他需要知道,也需要讓你知道,他要站或者坐是在他的控制之下,他不需要你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正是因為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權力意志,所以他們對於充滿著主控感的電子遊戲格外迷戀,在電子遊戲裡,他們很容易就控制全場,他們可以掌管遊戲中角色的一切,即便輸了遊戲,也可以重新開始,直到贏為止。簡單的說,男孩子在電子遊戲中,更容易發洩自己在真實世界中不被認可,沒有場地發揮的權力意志。
所以,要幫助男孩放下電子遊戲,家長首先要管控好家裡的一切網際網路設備,嚴格控制時間,必要的時候拿走設備;其次更多的去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不論是運動還是其他活動,讓男孩在這些豐富的活動中去和男孩們一起參與,發洩多餘的精力同時獲取真實世界的體驗,他們很快就會發現,虛擬世界獲得的刺激和真實世界是不可比擬的。
● 哪些生活習慣的改變能減少環境毒素對男孩的毒害;
2006年,研究華盛頓波託馬克河裡魚類的科學家發現他們收集回去化驗的魚,雌魚都正常,雄魚卻很多都不正常,當他們檢查雄魚的性器官時,沒有發現精子,卻發現了卵子。這則新聞刊登在《華盛頓郵報》的頭版。河流中的水含有閹割雄性物質的故事很快有了新的進展,很快科學家們發現:雌性化或被閹割的雄性動物,包括多種多樣的哺乳動物、鳥類、爬行類和魚類,已經在全球各個地方被發現。
造成這一切的,是內分泌幹擾物質。
如何避免?當前環境下,也許我們已經無法避免,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以下幾點:
儘量讓生活習慣中拒絕一切塑料玩具、奶嘴,去找貼有「無PVC」標籤的產品;不要用塑料容器在微波爐中熱食物給孩子吃,換成陶瓷容器或者玻璃容器;避免用塑料瓶裝飲料,換成玻璃瓶;不要讓牙醫在你孩子的牙齒上用密封膠,除非牙醫可以保證它不含二甲酸鹽。● 讓「真正的男子漢」成為男孩的榜樣。
榜樣對於男孩的意義有多重要?《蠅王》的故事很典型:青少年沒有強大的領導者,很容易變成野蠻人。
所以,給男孩找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作為榜樣吧!一個不夠兩個,兩個不夠三個!不僅僅是爸爸參與進來成為榜樣,還可以是小區裡的那個高素質的鄰居,還可以是學校裡那個知識淵博有教養的老師,更可以是訓練場上靈活全能的教練等等。讓男孩有一個抬頭就可以看到的榜樣,讓男孩可以直接模仿並最終逐漸學會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寫在最後:
家有男孩,我時常都會復盤我對兒子的教養以確定是否恰當,是否能夠避免讓兒子成為一個沒有生活目標的人,是否能夠避免讓兒子長大後成為「巨嬰」、「媽寶男」,所以對於男孩題材的育兒書,新書一出來我基本上都會第一時間買來看。
這本《浮萍男孩》是薩克斯醫生多年的經驗匯集而成,全書有很多真實感人的案例,用各類權威文獻與大量數據作支撐,給了我很多啟發和思考。養育男孩不容易,畢竟男孩的社會責任感應該更重,要培養男孩找到人生的方向,成為獨立、有擔當的男子漢,拒絕讓男孩成為「賴家王老五」,這本書我覺得值得一讀!不論是從理論上,還是經驗上,都是極好的典藏書!推薦給家有男孩,和我一樣有些焦慮的你!
我是宸媽,專注於青少年教育教養,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點讚、關注和評論,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本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