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觀點:懵懵懂懂地時候就戴上了皇冠,倪妮「謀女郎」的頭銜令同行垂涎,成看客談資,其中滋味和重量,只有戴的人最清楚。十年一晃,時尚麗人,高級女星,各種名頭標籤層出不窮,而只有「謀女郎」,這個當初令她驕傲的名號,似乎在如今成了她的鐐銬,避之而不及。
作者 | 瀞之 編輯 | Elaine
一襲黑色抹胸修身長裙搭配惹眼紅唇,再加上清新幹練的短髮,拎著高跟鞋的倪妮,昂首大步從鏡頭前走過。這身裝扮自然又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氣質、美貌、身材、氣場,倪妮出現的地方,總會伴有這些評價。
她有時是成熟美豔的。作為蒂芙尼的中國區首位品牌代言人出席紐約的品牌晚宴時,她身穿酒紅亮片吊帶連衣裙,戴著蒂凡尼品牌珠寶項鍊,搭配同色系的絲絨高跟鞋,手持蒂凡尼藍的傘,留下了一組色彩對比度極高的經典抓拍照。
有時是氧氣感十足的,比如那些被無數女孩模仿的街拍照。
有時又仙氣十足,就像她出席時尚先生盛典時的粉色羽毛晚禮服。
但外在與造型是倪妮的資本,也是她的痛點。
倪妮的熱度話題始終避不開與外形有關的詞彙:#倪妮氣質# #倪妮拎著高跟鞋下班# #倪妮黑髮紅唇港風造型#,而攜帶作品名或與演技有關的話題少之又少。
這對一個明星來說是好事,但對一個演員來說是無奈,因為對外在壓倒性的關注,讓她為作品付出的心血似乎都被忽視。
如果說一開始大眾的始於顏值是出於由衷地欣賞,那之後長期的外形熱搜則多少讓大眾對她的印象夾雜了些諷意。
有的帶著質疑地挖苦:
有的帶著尖銳地攻擊:
當對她的喜愛和質詢越來越走向兩個極端,她自己倒是先作了回應。
去年,倪妮現身金雞獎頒獎典禮時,又因#倪妮 生圖殺手#的話題上了熱搜,記者們在活動結束的後臺意欲圍堵倪妮做採訪,而在被曝光的視頻中,一襲華麗黑裙的她步履匆匆,帶著歉意與無奈,一臉誠懇地婉拒了記者們的採訪,並解釋道:
「我沒有作品,真的沒有底氣接受你們採訪 ,其他人都是(帶著)作品(來的),見到我就是『你穿的真好看』……你們等我哪天提名了(金雞獎)給你們做。」
倪妮真的沒有作品嗎?
出道即巔峰
很多大明星在邁出演藝生涯的第一步時,總是幸運的讓人感嘆命運的垂青。倪妮也是如此。
張藝謀在為《金陵十三釵》中的玉墨選角時提出的要求是:會南京話,英語流利,長相要對得起秦淮河的頭牌。
副導演在中傳南廣學院選角時,班主任打電話讓倪妮通知播音班上符合條件的女同學去報名。第二天一早,沒有報名的倪妮卻接到了副導演的電話,還處於睡意中的她三番兩次掛了電話,直到副導演發來了一條簡訊。
原來,班主任在得知選角條件後,覺得倪妮非常符合,便向當時竇驍、周冬雨的經紀人蒲綸推薦了她。蒲綸看了倪妮的照片和資料後向副導演舉薦。
此後一年間,倪妮再沒有收到過回音。直到有一天,她接到蒲綸的電話,告知她張藝謀正在上海,讓她過去見面。當時張藝謀正在上海宣傳《三槍》,時間緊促。他和倪妮只見了大概15分鐘,張藝謀後來說:「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角色最需要的東西。」
張藝謀到底在倪妮身上看到了什麼?
先說說玉墨是一個怎樣的女性。她是秦淮河畔的風塵女子,聽著吳儂軟語長大,又擅琵琶樂舞,在那個時代,這樣的女性是悲慘的。但在家國大義前,她還是選擇了捨生取義。
風韻成熟,媚而不妖,又不失純真與熱血。
倪妮身上天然兼具成熟與純真之美。這也是為什麼她的美貌總能衝上熱搜的原因。
但要演活一個如此複雜的女性,只靠臉蛋還不夠。
所以說,能夠遇到張藝謀,倪妮是幸運的,但更幸運的是,《金陵十三釵》給她配備了最頂級的團隊。
最先接觸到倪妮的是表演老師劉天池。她沒有看過劇本,只接到張藝謀的「口頭」命令,一是讓她擺脫學生氣,二是培訓過程要真實,不造作。劉天池曾對《山東商報》說:「就是要他們每個人往那裡一站,就是個風塵女子,不允許刻意擺弄。」
張藝謀還找到了上海世博會、深圳大運會的首席形體儀態訓練專家楊靜怡,讓倪妮跟她學習形體儀態。倪妮曾對媒體說:「調整飲食,加強鍛鍊。我每天在跑步機上跑步半個小時。20天就瘦了10斤,30天的時候就瘦了16斤,整個人的形象,氣質完全變了。」
為了更好地代入角色,倪妮還搜集了有關那個年代或者是更早的一些有關秦淮河畔風塵女子的信息,研究的方面小到金陵女子一言一行,大到外語、樂器、歷史背景,任何細節都不放過。
擁有運氣和高配置出場的加持,倪妮憑藉這部處女作在影視圈有了一席之地。作為當年的新任謀女郎,倪妮一度被寄予厚望。
幾年後,她和Angelababy、楊冪及劉詩詩被評為內地新「四小花旦"。然而,此後的發展,倪妮似乎辜負了市場對於她的期待。
這部成名作,是助她入圈的高臺,倒也成為了她至今的事業天花板。
高開低走的謀女郎
程羽蒙、喵喵、方茴,這是《金陵十三釵》後倪妮演過的角色。以青春愛情片為主,大多是不需多少演技與功力投入的花瓶,缺乏內在的表達。
人們還有印象的名字或許只有《匆匆那年》的方茴,還是因為九夜茴的原著小說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倪妮的方茴只給許多觀眾留下「清純美女學生」的印象,關乎她對於角色的表達終究略顯蒼白貧乏,似乎只是為了配合一個青春狗血愛情故事的發生填補了一個角色。
與張藝謀導演的相遇像是花光了她大半的運氣,出道多年,作品不算少,但也談不上多,除了《金陵十三釵》與《宸汐緣》的評分上8,其他作品的票房的口碑勉強,票房平淡,都再未能激大浪。
同是謀女郎,章子怡和張藝謀分手後,轉而牽手李安合作《臥虎藏龍》;周冬雨在沉寂了幾年後,憑藉《七月與安生》和《少年的你》徹底翻身;鞏俐更是不用說,早早就奠定了「女皇」的地位。
倪妮卻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她回應過「謀女郎」的頭銜,她說:「平臺高有時候就是一個空架子,你知道嗎?它只是把你放到了這個位置,沒有一層層的石頭堆砌,根基很容易就垮掉了。」
沒有根基穩固的高臺,終究是需要自己一點點重新再填充。
倪妮選擇了舞臺。去年,她加入了賴聲川的話劇《么么洞捌》,一人分飾兩角——民國女子和當代作家。
倪妮飾演的其中一個角色是記憶力超群的特工,擁有過耳不忘的能力。沒有日語基礎的她要從零學習日語。她請老師將臺詞換成日語並錄音發給她,每一天,沒人的角落裡,倪妮就蹲在一旁一遍又一遍地學,讀,練。
當一個演員選擇從銀幕上走到舞臺前,從允許不斷拍攝和剪輯的影視,走到容錯率低,與觀眾能夠實時情感共振的舞臺,至少,說明她對自己是有要求的,還是願意踏出舒適區的。
對於過去的經歷,外界的質疑她是否是一個演員而非時尚模特時,她曾對媒體這樣說: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顆童心。」
「我比較會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不管自己過去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傷害到別人或者自己,都不要太責怪自己,別去否定掉一切,去學著接受。」
當有人看到她的轉型,看見她在舞臺劇中與玉墨雷同的造型,質疑她是否是吃老本時,她曾對鳳凰網娛樂說:
「我是覺得我該到了一個階段,不能說是轉型,因為我覺得我一直沒有給自己設定一個特定的類型,我只能演這個一個類型,但是我是到了這樣一個階段想要去靜下心來去塑造一些更踩在地面上的人物。甚至可以說虐一虐自己,再逼一逼自己看看在表演上能夠做到如何。」
從「小花」到「花瓶」?
1988年出生的倪妮已然步入30+。至少在國內,30+的男演員是逐漸增值的,而30+的女演員則面臨角色尷尬的處境。
在這種尷尬的處境中的,不止倪妮一人,而是整個30+的女演員,包括85後四小花旦的發展路線與前景也都是大同小異。
85小花的造勢之作多是古裝偶像劇、仙俠劇,而成就和局限她們的同樣也是這類型的影視劇。特別是楊冪與劉詩詩剛火的時候,接到的作品大有霸屏的意思。同一個檔期連軸轉軋四五部戲,楊冪的作品輸出質量也逐漸走低。後來碰上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熱度和流量的加持彌補了她演技上的不足。
流量盛行的勢頭很快又過去,近年來《演員的誕生》和《聲臨其境》這類對演技與臺詞功底都頗具考驗的節目又受到了觀眾的廣泛關注,演技作為剛需的趨勢逐漸回歸。
楊冪也試圖通過放下顏值包袱以此證明演技的《寶貝兒》票房也十分慘澹,豆瓣評分也只有5.6。或許許多演員演技的展現包含了還原角色的「醜態」,但這並不代表「扮醜」就能證明自己的演技。
讓85後小花的局面更加尷尬的是,前有70後花旦的地位逐漸穩固且高升,後有95後新四小花旦的成長與崛起。
早一些的演員遇上了好的導演,在作品中打磨自己的機會。年輕一些的演員,她們鮮活的少年感,演技的靈動與可塑性都更具備潛力,只剩中間所謂「垮掉的一代」的85小花一直處於消耗自我和被市場消耗之中。
越是在這樣「前有追兵,後有猛虎」的階段,倪妮,以及85後的女演員們如何沉下心修煉自己的演技,去挖掘更多自身的可能性,用演技去詮釋角色,讓角色成全自我,才是她們的正課,畢竟,實力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