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劉鳳林 編輯:徐松
騰訊新聞出品
山西攝影師劉鳳林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他的家庭也是千千萬萬中國家庭中的一個。翻開他珍藏的家庭相冊,也就翻開了過去三十年,中國時代變遷投射在一個家庭的縮影...
「從戀愛到結婚、從懷孕到生子……一張張當年不經意的照片勾起了我埋在心底的歡欣。」山西攝影師劉鳳林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他的家庭也是千千萬萬中國家庭中的一個。翻開他珍藏的家庭相冊,也就翻開了過去三十年,中國時代變遷投射在一個家庭之上的縮影。圖為1986年,山西省盂縣,劉鳳林與正在交往的女朋友在山上看風景。
1986年,太原火車站廣場,劉鳳林為女朋友在能源紀念碑前拍下了這張留念照。能源紀念碑由煤礦工人、鋼鐵工人、化工女技術員三個主要人物形象組成,成為當時太原的標誌建築,來太原的人都會在這裡留影。然而,1994年能源紀念碑因太原火車站廣場改擴建而被拆除。這張為女朋友所拍的照片無意中留下了當時太原的模樣,這位女朋友也即將成為劉鳳林的妻子。
1986年9月6日是農曆八月初三,星期六。按照太原人的習俗,這日子裡三六九全佔了,是一個上好的吉日。劉鳳林和妻子在太原舉行了一個在當時看來極其隆重的結婚儀式。
劉鳳林家只有56平方米,而婚房只有9平米,家具是這樣構成的——雙人床是單位配的舊床,加了一個床頭和床底就成了新床;妻子的哥哥幫忙做了一套3米長的組合櫃;電視機國產上海牌,收錄機國產紅燈牌,都是妻子陪嫁帶過來的。圖為婚禮第二天早上,劉鳳林和妻子拍下這張照片。
婚禮第二天中午,父親為一家四口張羅了一桌飯菜,開了一瓶清徐縣產的紅葡萄酒以表慶祝。劉鳳林記得,當年辦喜事都是喝清徐紅葡萄酒。結婚這一年,父親61歲,而母親於1978年因病去世。劉鳳林說:「是父親,又當爹又當娘把我們兩兄妹養大成人。」
圖為1986年至1987年,劉鳳林夫婦結婚生子所辦理的證件。結婚證是1986年7月24日辦的;妻子懷孕後,按照國家的《計劃生育條例》,劉鳳林到計生部門辦理了準生證,那是1986年12月23日。
新婚蜜月很快過去,不久,劉鳳林夫婦從家中搬了出來,到玉門河北岸的窊流村租了一個10平米的房子住下,準備迎接即將誕生的孩子。從1986年到1988年,小倆口在窊流村租住了兩年。那些年是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社會變革的來臨使個體戶、萬元戶、大包幹、港臺歌曲、迪斯科、喇叭褲、BB機、大哥大等新鮮事物不斷湧現,而劉鳳林也在這時擁有了一輛嶄新的鳳凰牌自行車。圖為懷孕的妻子和心愛的自行車。
在窊流村的日子,是劉鳳林和妻子最艱難的一段時期——院子裡沒有自來水,喝水需要出去挑;做飯還得生煤爐子。在窊流村的日子,也有劉鳳林最美的回憶:「愛人懷孕、孩子出生、愛人坐月子、孩子成長,都是在這裡。」圖為懷孕的妻子。
1987年4月21日,兒子劉金鑫的出生,給看似艱苦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歡聲笑語。圖為孩子滿月後回姥姥家,趁妻子給兒子餵奶,劉鳳林抓拍下這個瞬間。
1978年參加工作後, 劉鳳林購買了第一臺120海鷗照相機,結婚後又買了第二臺135DF相機。上世紀80年代,照相機還是奢侈品,膠捲更貴的驚人,但劉鳳林迷上了用相機記錄家人的生活點滴。圖為劉鳳林的自拍照片。
圖為1988年國慶節,劉鳳林夫婦抱著一歲多的兒子在太原五一廣場天橋留影。當時的天橋十分氣派,人們可以通過天橋去五一百貨大樓裡購物,也可以通過天橋進入五一廣場。2016年,五一路改造,這座太原市建成最早、最長的天橋退出了歷史舞臺。
圖為1993年,6歲的兒子剛上一年級,在家中寫作業,爺爺在背後看報紙。
1999年,劉鳳林家迎來了一位來自新世紀的「客人」——電腦。圖為劉鳳林為妻子和兒子拍下了這張照片。
時光飛逝,走過九十年代,劉鳳林一家來到了二十一世紀。圖為劉鳳林和妻子送兒子到北京考學。
2015年1月,老父親患心梗住院治療。劉鳳林這樣評價父親:「他是名老戰士,他有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從未向困難低過頭。」由於年齡的原因,父親只能通過保守治療,不久後康復回家過年。圖為劉鳳林在病床前照顧父親。
2013年,劉鳳林有了孫子,真正實現了四世同堂。圖為妻子、兒子、孫子和老父親,劉鳳林拍下了這一幸福的瞬間。
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9·3」前夕,全中國約21萬名抗戰老戰士被授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劉鳳林的父親劉根銀也是其中之一。圖為小重孫給老父親戴上獎章。
圖為92歲的老父親戴著獎章敬禮。
圖為劉鳳林一家的全家福。2016年,劉鳳林在妻子的幫助下整理照片,以《家·30年》為主題參加了2016年平遙國際攝影節。「看著照片中青澀的面龐,握著妻子那雙略顯褶皺卻無比熟悉的手,我內心感慨不已。」這就是劉鳳林一家的故事,這也是千千萬萬中國家庭的故事。(微信搜索公眾號中國人的一天或chinaoneday,加入微社區,分享你的故事,你也將有機會成為中國人的一天主人公。) (來自:騰訊圖片)
《中國人的一天》和《一面》邀請網友們一起翻翻自己的家庭相冊,回憶過去年代裡的時尚潮流,細數自己和家人的變化,一起感受時代變遷在我們身上留下的痕跡。您可以將您家的故事,以及您覺得最有時代感的家庭合影發送至 858801059@qq.com,我們將側耳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