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冶葛食之立死。有冶葛處,即有白藤花,能解冶葛毒。鴆鳥食水之處,即有犀牛,犀牛不濯角其水,物食之必死。為鴆食蛇之故。——《朝野僉載》
古代沒有保護野生鳥類的條例,人們可以自由養鳥。但有種鳥在晉朝被禁止餵養,這種鳥叫做鴆鳥。禁養鴆鳥不是為了保護它,而是怕人用它幹人性難容的壞事,因為這種鳥有劇毒,只需用它的羽毛在酒水中一划而過,人飲用後就性命難保,只有犀牛角能解鴆毒。因為鴆鳥劇毒,晉朝嚴防鴆鳥過江,高官飼養鴆鳥也會受到嚴懲,所養鴆鳥要當眾燒死。
古人這樣忌憚鴆鳥,那中了鴆毒有多恐怖?史書記載,南唐時,開國皇帝李昪想毒死功高蓋主的大臣周本,就在御宴上賜周本一杯下了鴆毒的御酒。周本察覺了皇帝的企圖,分出一半御酒要和皇帝共飲,搞得場面尷尬,皇帝沒法下臺。這時皇帝皇帝御用演藝人士申漸高挺身而出,接過周本遞給皇帝的酒一飲而盡,然後揣著酒杯走了出去,給皇帝解了圍。皇帝趕緊暗中派人去給申漸送解藥,可是解藥還沒有送到,申漸高就死了。史書用「腦裂而死」記載下申漸高的死狀,也記載下了鴆毒的恐怖。
用鴆毒害命雖然很好用,但鴆毒一來稀少,二來在古代也會嚴控。所以西門慶級別的民間藥材界富豪也不能得到,只能用「鶴頂紅」之類的去毒殺害命。鴆毒一般要都是皇家才能擁有,史上記載的鴆殺事件多發生在宮廷中。公元前194年,呂雉用鴆酒害趙王,就是樁著名的鴆毒殺人的案例。
議儲落敗不可活
劉邦當漢王時就開始專寵戚夫人讓原配呂雉很不爽。更過分的是,劉邦當了皇帝後,還想要他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繼承皇位。要不是張良等暗中出謀劃策,讓呂后請來名望如同天人的四個老儒士挺自己的兒子,呂后和兒子的地位和性命可能就保不住了。
劉邦死後,呂后垂簾聽政,獨攬大權。她在後宮罰戚夫人為奴,以洩奪寵之憤。另一方面,她還要想法收拾掉戚夫人的兒子趙王,以絕權力後患。沒有和戚夫人的恩怨,她八成都會幹掉趙王。被議過儲的人自己不想上位,還是很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推出來上位,是皇位穩固的隱患。雍正殺同胞兄弟就是出於這樣的想法,《甄嬛傳》十四王爺的悲劇確有歷史依據。
呂后費盡心思把年幼的趙王招到京城後,卻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障礙。她的兒子孝惠帝「突變」了她的基因,是個善良、仁慈的好少年,他聽說虎媽把同父異母的弟弟招進京,就知道虎媽要搞什麼鬼名堂。所以,他親自到京郊接上同父異母的兄弟,一直和兄弟同吃同住,形影不離。
雖然實權在呂后手上,皇帝兒子任性呂后也不能像以後的武則天那樣,廢了兒子自己上位。那時劉姓諸侯王有封地,有軍隊,有稅收,實力強大,她大封呂姓王也只能成抗衡之勢。廢掉自己的兒子,那基本就是廢掉了呂后自己。既然兒子的皇位是呂后自己的保障,那她也願意成全兒子的仁義之名,自己來做惡人。所以呂后沒有硬來,靜靜等待著時機。
終於兩個孩子還是太嫰了,一個貪玩,一個貪睡。有天孝惠帝想去打獵,因趙王沒睡夠不想去,就和趙王分開自己去了。呂后得到線報,馬上命人用一杯鴆酒毒殺了趙王。孝惠帝是不是少年老成,給虎媽留機會難以定論,因為皇家子弟不能作常人想。而呂后用的鴆酒更給現代人留下了重重迷霧。
「鴆」是如今的何種動物?
有人說鴆是孔雀,但現已證明孔雀的羽毛、血液均無毒。古書記載的鴆鳥雖然體型和孔雀差不多,但吃毒蛇、毒蟲的習性遠比孔雀可怕。它飲過水的水源,其他動物再飲用都會被毒死,這樣的毒性也不是對孔雀的描述。雖然現在中國沒有什麼毒鳥,但鴆鳥極有可能不是傳說。晉朝正史對當眾燒死鴆鳥的記載,說明鴆鳥曾出現在眾目睽睽之下,訛傳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鴆鳥因其特殊功能被捕殺滅絕了,它在大自然中進化出來的「護身符」,因有人類,就成了它不能存世的「魔咒」。
結語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在紐幾內亞發現了一種叫黑頭林鵙鶲的毒鳥,毒性與鴆鳥很相似,羽毛也含有劇毒,之後非洲又發現另外的毒鳥、歐洲都發現一種有毒的鵪鶉。毒鳥不是沒有,只是在我國可能發現得早,由於古人生態意識跟不上,加上毒鳥拉仇恨和有「妙用」,就遭到了趕盡殺絕的命運,「飲鴆止渴」也只能留下成語和傳說。不過,如果現在還有鴆鳥,那又要維護它的野生環境,鐵絲網又攔不住它,它飛到鬧市又該怎麼辦呢?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