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簡史」:蔣中正開戶,蔣經國存款,李登輝提款,陳水扁盜款,馬英九補款,蔡英文清戶頭。看他們吃了什麼,就知道他們做了什麼事。
之前,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一場公開活動中,被問到「軟絲是不是章魚」、「薑母鴨(福建傳統美食)是姜加母鴨還是薑母加鴨」時,都選錯答案,同時她又在被問到「最喜愛的臺灣食物」時拒絕回答,理由竟是「害怕得罪其他食物」,最後勉強說是「肉圓」。
當天現場新聞片段播出之後,外界譏諷嘲笑之聲不斷,紛紛認為蔡英文是「富貴人家大小姐,吃慣法國菜,當然不懂薑母鴨,你問她春雞(法式烤春雞)她可能比較懂。」
時間撥回到去年初,2016年島內領導人選戰正是最激烈的倒數計時階段,蔡英文在「臉書」上貼出一張獨自在傳統市場小吃店用餐的照片,簡單的一碗湯、一碗乾麵,呈現出親民簡樸的形象。然而就在她上任後不到兩個月,蔡英文就宣布不再吃領導人官邸大鍋飯,而是自掏腰包每月新臺幣六萬塊,聘請私人法國女廚師為她掌廚。
話說回來,領導人也是人,是人就難免有口腹之慾。回顧當局歷任領導人,蔣介石的飲食習慣是典型的大陸江浙口味,喜歡吃芋頭、豆腐乳、雪裡蕻等,他還特別愛喝雞湯。晚年蔣介石退居臺灣後,飲食越發清淡,最特別的是他的早餐菜色:一片木瓜、一碟醬菜、一盤炒蛋。
雪裡蕻
據說早年蔣介石不愛木瓜,但後來由於胃病,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天天吃木瓜,胃病症狀竟然漸漸改善,從此木瓜就成為外界拜訪官邸時必備的禮物,盛產季節時甚至堆得整個警衛室都是。
而炒蛋也大有來頭,黃埔軍校成立初期,擔任校長的蔣介石跟學生一起吃大鍋菜,但廚房會特別為他準備一個「校長炒蛋」,做法是把蛋汁打到插入筷子不倒的程度,加入蔥花,再用五分熱油邊炒邊煎,起鍋後外焦裡嫩,口感鬆軟,蛋香四溢,後來也被稱作「黃埔炒蛋」。
木瓜
到了蔣經國時代,他都跟官邸隨扈警衛一起吃大鍋飯,或者巡訪鄉間時隨意在路邊與民眾一起吃小吃。由於受到俄籍妻子蔣方良影響,蔣經國時不時喜歡吃西餐,家中秘制的羅宋湯也是官邸一絕,偶爾兩人也會光臨位於臺北市武昌街的俄羅斯餐廳「明星咖啡館」。
羅宋湯
蔣經國到了晚年仍然保留著從前在上海的習慣,每天早上都用前晚剩菜、剩飯加在一起煮成湯泡飯,再加一碟醬菜、一碟花生米、半個鹹鴨蛋。也有一說蔣經國最愛砂鍋魚頭,兒子蔣孝勇每次都會親手將魚頭兩腮肉夾到父親碗裡,那可能是他們父子間少數值得記憶的珍貴時光吧。
泡飯
曾經因為宴客惹出「三頭鮑」風波的李登輝,可能是臺灣地區領導人中第一個對吃講究的人。他的任內承接了上世紀70年代島內經濟起飛累積下來的大筆財富,每次重要宴會都是上龍蝦、鮑魚、排翅,動輒十道菜起跳。
李登輝本人則愛喝紅酒、吃牛排,口味也偏臺式,像是排骨酥、羊奶埔(一種漿果,採摘時會流出白色汁液,又被稱為「羊奶頭」)、土雞湯、佛跳牆等。
三頭鮑
陳水扁時代開始將臺式小吃引進重要宴會,像肉粽、肉圓、米粉等,當時也被外界批評為「小家子氣」、「難登大雅之堂」。
而陳水扁本人剛上任時,也以午餐只吃十個「冷掉的水餃」作為勤政愛民之宣傳內容,但後來很快又被拍到全家人一起到高級法式餐廳過生日,更不用說後來陳水扁牽涉進多宗弊案,他的「水餃宴」遂成為貪腐的代名詞。
肉粽
李登輝與陳水扁的前車之鑑之下,馬英九擔任地區領導人時,天天都吃中興官邸大廚房的「中興便當」,新臺幣50元一份,有飯有菜有肉,八年如一日。
某年當局重要宴會,馬英九貪嘴大吃紅豆餅,被妻子周美青「怒斥」而留下逗趣的珍貴畫面,外界才知道原來小馬哥愛吃甜食。卸任之後,馬英九與副手吳敦義選在臺式百元熱炒店宴請團隊當作「畢業典禮」,也被外界認為「非常親民」。
回顧領導人們的食譜,不禁讓人想到網絡上最近流行的一個段子「臺灣簡史」:蔣中正開戶,蔣經國存款,李登輝提款,陳水扁盜款,馬英九補款,蔡英文清戶頭。看他們吃了什麼,就知道他們做了什麼事。
有趣的是,這似乎也與西洋諺語不謀而合:
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麼,就是什麼)
本文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
作者:小明
微信編輯:肖川
圖片來源於網絡
覺得不錯? 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