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子」中毒「真兇」現形!黃麴黴素不無辜,它是肝癌最毒物!

2021-01-09 健康界

這一周,在「酸湯子」中毒致8人死亡的新聞中,被送上熱搜的「黃麴黴素」遭到全網的口誅筆伐。這兩天,隨著「真兇」椰毒假單胞菌浮出水面,不少文章開始為黃麴黴素「喊冤」。

健康科普: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麵亞種產生的一種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是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它變質澱粉類製品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米酵菌酸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

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一100%。

酸湯子圖片

然而,黃麴黴素就真的無辜?

01

黃麴黴素中毒後2-3周有肝病表現

在該事件中,當慘劇發生後,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

黃麴黴素

據了解,黃麴黴毒素產生的條件是,攜帶產毒基因的黃麴黴或寄生麴黴生長於25℃~32℃、80%~90%的相對溼度和一定的營養物質。黃麴黴的最低繁殖溫度範圍是6℃~8℃,在0℃以下不能產毒。

黃麴黴菌是一種好氧微生物,其最佳生長環境是有點潮溼而又沒有過多水。黃麴黴毒素中毒後一般會在2~3周後快速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專家表示,即使該事件中的食材黃麴黴素超標,也難以達到致死劑量。

但是,黃麴黴素的危害,依然不容忽視,尤其是其作為肝癌的一級致癌物!

02

黃麴黴素是肝癌的重要風險

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等產毒菌株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是一種強毒性物質。天然汙染的食物中,黃麴黴毒素B1(AFB1)最常見,是目前已知最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

黃麴黴毒素B1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於1993年將AFB1劃定為(對人類)Ⅰ類致癌物。在一些國家和地區,AFB1被普遍認為在原發性肝細胞癌(HCC)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AFB1是黃麴黴素參與肝癌發生的主要形式。AFB1主要使TP53腫瘤抑制基因的第249密碼子突變(AGG到AGT),導致絲氨酸被精氨酸替代(即R249S突變),這一突變很少在HCC以外的癌症中觀察到。

在黃麴黴素暴露水平較高地區的HCC患者中,R249S突變佔TP53突變的50%-90%;而在美國的HCC患者中,這一比例下降到<6%。

此外,黃麴黴素還會與B肝病毒(HBV)感染產生協同作用,增加患肝癌的風險。慢性HBV感染可誘導細胞色素P450,使非活性AFB1活化。慢性HBV感染引起的肝細胞壞死和再生,也增加了AFB1誘導TP53突變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即使中等程度的暴露於黃麴黴素,也會使HBV感染者患肝癌的風險增加2倍。

一項全球調查顯示,黃麴黴素在4.6%-28.2%的肝癌病例中起決定性作用,尤其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我國被稱為肝癌大國,黃麴黴素「功不可沒」。WHO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肝癌的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佔全球半數,新發患者人數和死亡患者人數都接近40萬。

03

肝癌治療需要創新手段

在我國,肝癌的5年生存率在常見癌症中為最低,僅為12.1%。對於晚期肝癌,尤其是不可切除肝細胞癌患者,系統性治療選擇有限,患者確診後1年生存率不足50%。

據腫瘤專家介紹,我國約80%的肝癌患者首次診斷時已進入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術的機會。即使是根治性手術治療,5年內仍有60%-70%患者出現轉移和復發,肝癌的高轉移和復發特性成為影響患者長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我國肝癌患者迫切盼望更加安全有效的創新治療手段。

04

最新版診療規範肯定TOMO放療

目前,肝癌治療方法包括肝切除術、肝移植術、局部消融治療、TACE(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放射治療、全身治療等。國家衛健委年初發布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指出,肝癌治療領域的特點是多種治療方法、多個學科共存,應加強多學科診療團隊(MDT)的模式,合理治療方法的選擇要有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支持。

隨著現代精確放療技術的發展和相關臨床研究的深入,放療在肝癌治療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2019版肝癌診療規範充分肯定了放療在肝癌治療中的重要地位,並明確提出:建議採用三維適形或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IGRT)或SBRT等技術。同時,特別強調:螺旋斷層放療適合多發病灶的肝癌患者。

TOMO(託姆刀)放療照射方式1

TOMO(託姆刀)放療照射方式2

螺旋斷層放療是一種依託於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TOMO設備的癌症放射治療方法,將精確放療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既可以做立體定向放療,也可以做常規分割放療,為肝癌患者提供多樣化的治療選擇,滿足患者的個體化治療需求。

在肝癌治療中,TOMO放療在提高靶區勾畫精確度、提高靶區照射劑量、減少呼吸運動對治療計劃的幹擾、降低正常組織照射損傷、降低放射性肝病的發生概率及嚴重程度方面優勢突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TOMO放療可以滿足40cm*135cm範圍內、所有病灶的任何劑量分布,實現所有病灶,一次照射,簡化治療方案,降低照射反應。

TOMO劑量優勢

TOMO照射優勢

對於肝癌放療,呼吸運動是導致肝臟腫瘤在放療過程中運動和形變的主要原因。TOMO自帶的MVCT為患者在每次治療前做一次CT掃描提供機會,配合自帶的劑量驗證功能,儘可能消除呼吸運動、腫瘤生長等造成的微小誤差,為每次治療做到精準無誤提供保障,極大地提升肝癌的治療效果,降低了復發轉移風險。

TOMO放療設備

TOMO腫瘤放射治療中心簡介

浙醫二院國際醫學中心TOMO腫瘤放射治療中心,引入世界領先的TOMO放療系統,匯聚浙江省知名放療專家,注重規範化診療,強調個性化處理,實現了腫瘤的確診分期、靶區勾畫、治療計劃制定和放射治療管理的一體化,通過精確、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為腫瘤患者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本文參考資料:

1. 2020-10-13中國醫學論壇報公眾號《「酸湯子」中毒事件致8人死亡,真相大白!黃麴黴原是背鍋俠!》

2. 2020-04-29醫脈通肝臟科公眾號《一文了解:食物中的最強致肝癌毒物——黃麴黴毒素》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 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J].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2020,40(2):121-138.

相關焦點

  • 「酸湯子」中毒事件致8人死亡,真相大白!黃麴黴原是背鍋俠!
    至此,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數已升至8人。經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現場提取物檢測,未查出氰化物(劇毒類)、有機磷類(農藥類)、呋喃丹類(氨基甲酸酯類內吸性廣譜殺蟲劑)、安定類(催眠)、毒鼠強(鼠藥類)等有毒物質,排除人為投毒可能。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隨後,黃麴黴毒素開始在網絡上被口誅筆伐。
  • 「酸湯子」中毒事件引關注 背鍋的黃麴黴素到底是啥
    關於黃麴黴素的知識點都在這兒  本報記者 馬愛平  10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消息稱,10月5日黑龍江省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
  • 「酸湯子」滅門案真相大白,原來是「它」惹的禍,黃麴黴素又背鍋了?
    媒體報導,警察已經排除了人為投毒,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然後.....各路媒體(含央視)就開始科普黃麴黴毒素的危害,還有些在科普「冰箱不是保險箱」對於當地官方通報的「初步判定黃麴黴毒素中毒」,小編表示不敢輕易苟同,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麼幾個問題:首先,黃麴黴毒素導致急性中毒得要多大的劑量?而且中毒後的典型症狀是否與患者症狀相符?中毒食物和黃麴黴毒素是不是典型組合?
  • 黃麴黴素中毒?米酵菌酸...
    因黃麴黴素中毒的人體病例不多見 常見的是哺乳動物中毒的案例 黃麴黴素到底是啥,如此致命? 據文獻報導,黃麴黴素最早發現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英國一家農場的10萬隻火雞因食用黴變的穀物,相繼在幾個月內死亡,而後的研究證明,致死因素就是黃麴黴素。
  • 黃麴黴素易誘發肝癌,它會藏在哪些食物裡?稍不留神就引起中毒
    想要預防肝癌,就要嚴防黃麴黴素,那麼,黃麴黴素會藏在哪些食物、哪些地方呢?怎麼做或能預防黃麴黴素,遠離肝癌?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下。黃麴黴素容易藏在黴變食物中,比如花生、瓜子等堅果,玉米面、大豆等糧食,以及花生油等食用油中。
  • 9人家中聚餐,7人中毒身亡!食材在冰箱冷凍一年,黃麴黴素嚴重...
    9人家中聚餐,7人中毒身亡!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中毒者女兒稱,當天共有12個人,9個人吃了四姨做的酸湯子,7個人去世了,就媽媽和小舅媽還在。媽媽目前狀態不是很好,住院治療至今已經花了20萬元,後期可能還需要百萬元的治療費。
  • 「真兇」不是黃麴黴素!而是……
    12日晚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已升至8人此前當地曾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然而經檢測「真兇」並不是黃麴黴素!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為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製品。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中毒後病死率高達40%一100%我國近幾年發生的中毒大部分與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關,北方以酵米麵製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麵製作的湯圓和以糯米泡製後做成的吊漿粑、河粉等食品為主。
  • 「要命的酸湯子」,為啥這麼毒?雞西一家庭聚餐7人死亡2人在搶救!
    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截至目前,共有7名患者經救治無效死亡,2人仍在搶救中。 專家說法,不良飲食習慣應廢除 酸湯子是什麼?它究竟好吃在哪?
  • 東北一家9口聚餐疑食物中毒7人死亡 黃麴黴素超標
    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該食材引發食物中毒。經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現場提取物檢測,未查出氰化物(劇毒類)、有機磷類(農藥類)、呋喃丹類(氨基甲酸酯類內吸性廣譜殺蟲劑)、安定類(催眠)、毒鼠強(鼠藥類)等有毒物質,排除人為投毒可能。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
  • 調查真相終於曝光:罪魁禍首竟是它,你家也...
    這一家9口人,就是因為吃了被汙染的酸湯子,才會導致集體中毒! 而另外三名年輕人,因為不喜歡酸湯子的口味,所以一口沒吃,這只能說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到底是什麼毒物能夠這麼猛?! 事件剛發生不久的時候,專家初步認定是黃麴黴素。 而在專家和醫生對酸湯子及胃液的分析後,事件發生反轉! 這一家9口中毒的不是黃麴黴素,而是米酵菌酸!
  • 為何吃麵條都中毒,大自然的天然毒您知道嗎
    新聞背景 【在10月5日,黑龍江省雞西市王某在跟親屬聚餐時發生意外,當時王某及其親屬9人在家中聚餐,期間他們食用了已經在冰箱冷凍一年的自製酸湯子,酸湯子就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像粗麵條一樣的主食。
  • 「酸湯子」事件最後1人離世,9人中毒無一生還!
    如此慘烈的中毒事件,震驚全國,也讓很多南方人第一次聽說了「酸湯子」這種食物。10月19日,國家衛健委為此發布了慎吃長時間發酵的酵米麵類食品的提示。酸湯子,是東北流行的一種小吃,大多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樣子很像我們常吃的粗麵條。
  • 大事記|雞西「酸湯子」唯一倖存者去世,到底是什麼毒性這麼強?
    近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某家庭聚餐引發中毒造成8人死亡的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昨日(10月19日),據紅星新聞報導,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唯一倖存者李女士已於昨日中午去世。至此,死亡人數上升至9人。 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一種粗麵條,當地稱之為酸湯子。
  • 家族聚餐9人中毒7人死亡!他們究竟吃了什麼;還有這些食物也有毒...
    據通報,10月5日,雞東縣興農鎮居民王某某及親屬9人在其家中聚餐,食用自製「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引發食物中毒,製作「酸湯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裡冷凍一年。經公安機關對現場提取物檢測,未查出有毒物質,排除人為投毒可能。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
  • 中毒慘案!「酸湯子」中毒事件最後1人離世,9人中毒無一生還
    導語:不知道有多少人對於酸湯子這種美食有所了解呢?可能有些人對於酸湯子的味道無法接受,但有些人對酸湯子是特別偏愛的。酸湯子的製作過程可能很多人並不了解,但它屬於發酵食品,如果保養不當產生毒素物對人體的健康會造成極大的威脅。
  • 「雞西食物中毒致8人死亡事件」最新調查:不是黃麴黴素,而是它!
    這幾天,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一起家庭聚餐引發中毒的事件,深深牽動著大家的心。據悉,當時食用了酸湯子的9人,已有8人搶救無效去世。 經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為該家庭成員自製,且在冰箱中冷凍近一年時間!
  • 發苦的堅果別不捨得扔,裡面的黃麴黴素毒性了解下!
    堅果是容易受到黃麴黴侵染的食物之一,發黴的堅果味道實在不佳,而這樣的堅果中可能含有更致命的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類致癌物(有明確的證據證明該物質致癌),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質之一。
  • 致9人死亡的「它」為何毒性如此強,生活中還有哪些可怕的「毒」?
    原本一場美好的親戚朋友聚餐,卻釀成9人中毒死亡的慘劇,醫生的全力搶救仍然沒有能夠挽救他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