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參加了電影《奔愛》的首映禮,看前並沒有抱多大期待。每年的情人節,總得有一部愛情電影,戳一戳單身狗的痛處,也為戀愛中的人解決如何過節這個難題。
這類拼盤式的愛情電影太多了,從《全城熱戀》到《北京愛情故事》,從《我們結婚吧》到《戀愛中的城市》,這類影片往往靠著自身口味眾多,以幾乎碰運氣的方式取悅觀眾,因為這麼多種愛情故事,總有一種會讓觀眾代入,或有所感動,最差也可以去看看雲集的明星臉吧。
而唯一對電影有點期待的,就是幾位導演了:張一白、管虎、張猛、滕華濤、高群書,這些響噹噹的名字,隨便一個出來就可以獨挑大梁,這次五人集結,也算是對電影質量的一種保證吧。
沒想到看完電影,卻居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奇葩!真的,不是貶義。
我從來沒有見過哪部國產愛情片拍得像是脫離於現實世界的寓言故事。
《奔愛》由五個完全不同,之間又毫無關聯的愛情故事組成,整體上放棄了傳統拼盤式愛情電影的優勢,不再走惡意煽情的路線,同時模糊了時空設定,情節的荒誕感讓人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黑鏡》,如果你看過這部英劇的話,當然了,只是感覺,兩者並不能相提並論。
歌詞裡常常說:最熟悉的陌生人,能陌生到什麼程度?可以再次相遇相知相愛嗎?經歷七年之癢的夫妻該如何找回最初的悸動?當生命快要走向終點時,你是否願意放肆相愛?科技如何能為走入陰霾的愛情找到陽光?如果你發現你以為的感情一直都是錯的,你是否會繼續執著?
電影向觀眾的內心發出一個個疑問,五位導演用也幾乎是以炫技的方式表達著同一個愛情主張。愛情是神聖的,讓人捉摸不透。愛情又是平凡的,每個人都會擁有。電影並沒有教條式的告訴大家愛情是什麼,而是以幾種極致的方式告訴大家愛情的不同可能,而尋找真諦的方法只有一種:
那就是親自去嘗試。
電影的五個故事,臺詞很少,僅有的幾句卻都值得玩味。
第五個故事,佟麗婭的丈夫出軌愛上了周冬雨,但是在佟麗婭車禍生命垂危之際卻又把自己的心臟換給她,後來周冬雨對佟麗婭說:這個世界上只剩我們兩個人了。
而這個故事也確實如周冬雨說的沒有出現過第三個人。但這很明顯不是一部科幻片,這句話在我看來象徵著的是每個人的情感世界,這個世界裡只有兩個人:一個你愛的人(周),一個愛你的人(佟),而你愛著別人的心此刻卻在愛你的人那裡,是對曾經海誓山盟的不舍?還是在控訴外界對情感的桎梏……不管是什麼,都一定是對現實的諷刺。最後佟麗婭的選擇讓人百感交集,現實中我們的內心也會這樣選擇嗎?
而其他的四個故事,也都在不同導演的鏡頭下訴說著不同的愛情寓言:
第四個故事,一直走不出愛情陰霾的陳妍希終於展現在陽光下,各種愛情的心結總有方法解開,甚至是利用科學,也許愛情裡真的沒有不可能。
第三個故事,吳莫愁與王千源的公路之戀,旅程的結束也是吳莫愁生命的結束,愛情的生命期限又是多久?
第二個故事,張譯與梁靜兩人因為愛情的結晶(女兒)找回他兩失去的愛情,也許這才是維持感情的關鍵?
第一個故事,章子怡與彭于晏之間因為距離丟失的愛情在拉近距離後就找回了?假裝陌生的態度是否暗示著愛情需要的新鮮感?
日本小樽的雪、伊斯坦堡的巴扎集市、美國的66號公路、挪威看不見陽光的小鎮尤坎,塞班島的藍天與大海,整部電影輾轉拍攝自五個城市,讓觀眾領略異域風情的同時,跟著主演以不同的情緒尋找著愛情的真諦,或驚或喜,或嘆或悲。
每個故事都像一個不同主題的平行宇宙,讓觀眾在不同的時空中經歷著不一樣的愛情體驗。2個小時的電影,雖然分成五個故事,但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裡,每個導演都遊刃有餘,劇情上化繁為簡,情感上以小見大,共同抒寫了一本五味雜陳的愛情寓言集。
電影中,愛情細節裡的種種美好,讓人在這寒冷冬日裡感受到發自內心的溫暖,給我們帶來一些憧憬,但光影與現實中的區別,看過的人也自會尋找自己的答案。
電影畢竟是電影,每個人的愛情故事也許都能成為一部百轉千回的電影。而那些愛情裡的各種命題,對於觀眾來說,答案也許並不在這些銀幕中現成的愛情故事裡,而是在現實中奔向愛情的徵程中。
因此,鼓起勇氣,奔愛,就對了。
『熱薦電影』和你一起看電影,品生活!
微信號:good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