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形勢複雜嚴峻

2021-01-18 今日中國
  

 

  2020年10月28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回顧2020年,儘管兩岸關係面臨外部「極限壓力」與島內「臺獨」挑戰,大陸自身也經歷了防控疫情、恢復經濟的艱難歷程,但大陸始終清醒地堅守民族復興的戰略目標,多措並舉應對各種複雜挑戰,成功地將一度戰雲密布的臺海「化危為機」。雖然兩岸關係風險挑戰會以新的形式出現,但隨著大陸各項事業全面向好向穩發展,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提升,兩岸關係將持續克難向前。 

  臺海形勢一度波雲詭譎 

  川普政府大打「臺灣牌」,借臺海「極限施壓」。2020年,川普為尋求連任,轉移國內矛盾,加大對華戰略遏制,不斷挑戰底線紅線。 

  美臺關係不斷法案化制度化。美國反華勢力持續推出各種涉臺法案、軍售,挑戰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除國務院部門高官接連訪臺並在國際上引發示範效應,美對臺軍售也開始「常態化」,次數與金額創下新高,軍售內容也轉趨戰略性、進攻性和高精尖武器,有意將臺灣打造為遏制大陸發展、消耗大陸綜合國力的「海上刺蝟」。 

  美全球戰略力量部署向臺海周邊轉移。三大航母打擊群「裡根」號航母編隊在衝繩東南海域活動,「羅斯福」號和「尼米茲」號在菲律賓附近海域進行雙航母演習,軍機軍艦頻頻在東南沿海高調現身,偵查近海軍事部署,試探開戰底線。 

  民進黨當局及島內「臺獨」勢力不斷侵蝕兩岸和平基礎。2020年蔡英文高票連任後,又「順勢罷免韓國瑜」,民進黨在島內政壇中一家獨大,加大「抗中謀獨」行徑。其具體包括五點:一是「以疫謀獨」升高兩岸對立對抗,在全世界輸出「武漢肺炎」等醜化話語。二是持續利用香港問題獲取政治利益,利用香港「修例風波」持續渲染「芒果乾(亡國感)」,利用港臺青年群體的涉世未深渲染對統一前景的恐懼。三是屢次嘗試「法理臺獨」。蔡英文連任後公開宣誓並推動成立「修憲委員會」,民進黨內王定宇、陳亭妃等「獨」派民意代表和「時代力量黨」「臺灣基進黨」等一度紛紛提出各式各樣的「修憲」提案,如刪除「國家統一前」等字眼,將現行「憲法」中「固有疆域」改為「臺澎金馬」等。四是持續推進「修法臺獨」。以所謂「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等阻撓兩岸開展民主協商對話,增加民眾參與兩岸交流的不合理負擔,破壞兩岸已有的交流機制、平臺,築起兩岸交流的法制高牆。利用檢調機關針對兩岸族群大查水錶,懲戒、制裁支持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力量、社會團體乃至臺灣普通民眾,在島內不斷製造「寒蟬效應」。五是掌控輿論污衊兩岸關係發展。利用網軍、新媒體不斷散布攻擊誣衊兩岸關係發展的消息,「綠化」島內輿論環境,關閉中天電視臺,使支持兩岸關係發展、對大陸正面的聲音嚴厲管控和鉗制,讓關心兩岸前景的海內外中華兒女憂心忡忡。 

  向來主張「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也一度動搖。國民黨敗選後,發展路線和發展前景不明。國民黨在黨產被民進黨清算,農漁會等基層組織被民進黨蠶食,傳統外圍組織紛紛瓦解的情況下,轉型寸步維艱。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提出兩岸新論述建議案,其中既沒明確說堅持「九二共識」,也未提到反對「臺獨」,整個論述被外界諷為「跟民進黨沒兩樣」。直到引發藍營基層強烈反彈,馬英九等黨內大佬紛紛表明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立場,國民黨中央才在「全代會」重新強調基於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的「九二共識」以延續兩岸互動,將轉型重點放在強化在野黨抗爭能量方面。 

  島內民意對兩岸前景呈現出矛盾複雜的焦慮心態。其一,是不切實際的「倚美心態」。10月,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及臺灣國際研究學會民調顯示,「如果中美發生衝突影響臺灣安全,是否願意與美國一同對抗中國?」有58.7%的受訪者表示願意,24.6%表示不願意。「若兩岸爆發戰爭,認為美國會出兵協助臺灣」的受訪者有55.1%,表示不會的有32.8%。且不論民調的真實性和可信度,臺灣民眾的「倚美」心態確實由來已久,過半數的臺灣民眾選擇依賴美國。其二,是蒙昧的戰爭意識。民調顯示,如果因為「臺灣宣布『獨立』而引發臺海戰爭」,有66.0%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為保衛臺灣而戰,而不願意上戰場則高達26.1%;若情況假設為「大陸主動出兵攻打臺灣」,則願意為保衛臺灣而戰的比例提升到77.6%,不願意則為15.9%。另一方面,90.4%受訪民眾希冀兩岸和平相處,超過5成民眾認為應該要「維持現狀」,約兩成半的民眾認為要和大陸修復關係,只有約13%的民眾認同要「臺灣獨立」。一份針對徵兵募兵的民調顯示,18-19歲年輕人最願意上戰場,高達96.3%,但當被問到是否支持恢復徵兵時卻有87%不支持。巧合的是,向來是支持民進黨大本營的島內深綠網絡論壇上,熱門的話題也是不滿延長青年教召軍訓期限的討論。可見,在相當多支持戰爭的臺灣民意中,上戰場是同袍的事情,或者是美國人的事情,與自己無關。 

  多措並舉確保臺海化險為夷 

  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主動權。目前,大陸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兩岸實力對比差距不斷拉大,臺灣的GDP僅為大陸的4.26%,海峽西岸的福建省2019年GDP已經超越臺灣,大陸已經對臺灣形成全面性優勢。2020年1月19日,對臺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給兩岸關係定調,辯證看待兩岸關係前景,強調雖然美西方加大「挺臺遏我」,民進黨當局限縮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兩岸交流合作障礙叢生,臺海形勢更加嚴峻,但是兩岸關係「我強臺弱」的基本格局將繼續發展,大陸對臺吸引力影響力日益增強,民進黨操弄「恐中拒統」、遲滯兩岸融合只是一時逆流,「臺獨」不符合臺灣社會的根本利益,對臺灣民眾具有不可承受的風險。5月,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延續嚴厲警示「臺獨」分裂勢力同時,僅提及促進統一而沒有「和平」二字,但「一中原則」作為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石不動如山。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列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的目標任務,闡述了我們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政策主張,明確了反對的是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 

  高懸法治利劍反對分裂行為。5月29日,《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通過高調紀念《反分裂國家法》,討論針對「修法臺獨」等具體分裂行為的懲治,嘗試推動「臺獨」黑名單制度,更是有力地震懾了島內嘗試「修憲」「法理臺獨」等逾越紅線的「立法」活動。6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對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四種犯罪行為的構成及其刑罰作出明確規定,其實施細則更是明確納入「臺獨」與「港獨」勾連的行為。在某種意義上,《香港國安法》就是《反分裂國家法》規定的「其他必要措施」的具體延伸,將「臺獨」勾結「港獨」的活動納入管控範圍。按照國臺辦發言人的說法,「必將斬斷民進黨當局亂港的黑手,並嚴正警告民進黨當局,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行徑都是徒勞的,必將自食惡果」。 

2020年12月16日,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主持編寫的《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在北京舉辦新書發布會。這是大陸第一部系統論述1979年至2019年兩岸關係的著作

  兩岸關係仍將克難前行 

  展望2021年,兩岸關係仍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格局之下展開。一方面,國際格局持續深刻調整,中美競爭合作關係日趨複雜,美國新任總統將繼續推行「以臺遏華」戰略,打「臺灣牌」力度不會減弱。民進黨當局在島內「一黨獨大」,以「漸進臺獨」通向「法理臺獨」的動作會持續增加,「修法」「修憲」乃至「公投」「釋憲」等活動已開始鋪展醞釀,島內支持兩岸關係發展的積極力量不斷承壓,兩岸關係風險點由軍事摩擦向法律攻防轉移。 

  另一方面,由於大陸疫情防控得力,經濟恢復發展,兩岸民間交流孕育未來兩岸關係蓬勃生機,網絡交流成為兩岸交流的新形態。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以「維護和平穩定 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北京舉行,通過視頻連線與島內學者交流,重新凝聚兩岸和平發展共榮的共識。可以預期,大陸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日益成為先進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引領者、塑造者,對島內民眾的吸引力持續增加,而島內民意對蔡當局的不滿也在增加,寄望兩岸和平穩定的能量也在積累。 

  儘管臺海形勢面臨各種各樣挑戰,但是兩岸關係仍將克難前行。 

     陳詠江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 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李鵬:2021年兩岸關係形勢仍會複雜嚴峻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接受記者聯合採訪時表示,2021年兩岸關係形勢依然會複雜嚴峻。兩岸關係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臺灣民進黨當局到底能不能回到「九二共識」這樣一個共同政治立場上來、能不能在臺灣島內停止「臺獨」分裂活動。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深化兩岸的融合發展,如何把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走實。十九屆五中全會所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實就是在落實融合發展。
  •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原標題: 過去一年,民進黨當局的各項政策不得民心,蔡英文更是在兩岸關係上大開倒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方面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大力度為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謀利造福。
  • 全國臺灣研究會在京舉辦臺海形勢座談會
    (圖片來源:全國臺灣研究會)中國臺灣網6月10日北京訊 今天,全國臺灣研究會(以下簡稱「臺研會」)在北京就臺海形勢舉行座談。會議由臺研會執行副會長王升主持,臺研會副會長汪毅夫、孫亞夫、李亞飛,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衛星、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臺研會秘書長楊幽燕、副秘書長鄭慶勇、嚴峻等參加座談。
  • 外交部:疫情使國際反恐形勢更趨複雜嚴峻,需跨國應對
    與會各方都認為,當前疫情使國際反恐形勢更趨複雜嚴峻,但國際社會應始終秉持多邊主義,加強團結,共同應對包括恐怖主義在內的非傳統安全挑戰。要堅持統一標準,旗幟鮮明反對「雙重標準」,堅定捍衛國際共識,反對以一已之私,將反恐政治化、工具化。要堅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重視預防性反恐和去極端化,努力剷除恐怖主義滋生土壤。
  • 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呈現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防控形勢複雜嚴峻
    國內多地報告本土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範圍廣、傳播速度快、患者年齡大、農村比例高等特徵,有的地方出現了社區傳播、多代傳播,防控形勢複雜嚴峻。
  • 新年開始,解放軍連日現身臺海,嚇得臺軍慌忙應對
    民進黨當局的累累惡行,使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遭到嚴重破壞,臺海局勢趨於嚴峻複雜。然而,眾所周知,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獨」註定是死路一條,祖國統一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新年伊始,解放軍連日亮劍臺海,繼續對「臺獨」勢力予以震懾。據環球網援引臺媒報導,解放軍軍機2021年已連續第4天現身臺灣西南空域。
  • 臺海迎來「重量級嘉賓」
    最近臺海局勢陷入了極度緊張之中,臺海空域上空長期盤旋著解放軍和臺軍的軍機。在這個時候,民進黨還不斷地叫囂「臺獨」言論,想著法的要給「臺獨」助力。而且從一開始,美國的身影就在民進黨的背後若隱若現。在這一次臺海危機中,美國不斷地出臺「涉臺法案」,並且派遣高層「到訪」臺灣地區,在兩岸問題上煽風點火,讓兩岸緊張對立形勢不斷加劇。甚至,美國還出動了軍艦和軍機進入臺海地區,讓局勢變得越發複雜嚴峻,近日,臺海地區就迎來了一個「重量級嘉賓」。
  • 臺海研究機構民調揭示:臺灣主流民意並未改變!
    【兩岸快評第1118期】  近幾年來,提到臺海局勢和兩岸關係,總離不開「複雜嚴峻」的定位。造成這一緊張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民進黨當局單方面拒絕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不斷勾結外部勢力,致使臺海區域陷入兵兇戰危氛圍之中。
  • 解放軍戰機亮劍臺海,一細節暴露蔡當局「緊張」
    當前,兩岸關係日趨複雜,面臨著嚴峻挑戰。臺灣民進黨當局以及「臺獨」勢力不斷挑撥兩岸關係,試圖製造一系列的事端,破壞臺海關係的和平與穩定。對此,外交部、國臺辦都曾發出嚴厲警告,反對一切「臺獨」活動,但臺灣民進黨依舊我行我素。當真聽不進警告?
  • 武漢結束超長梅雨季 高水位下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武漢結束超長梅雨季 高水位下防汛形勢依然嚴峻發布時間:2020年07月21日 15: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當日,武漢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通報當前該市防汛形勢。  據介紹,梅雨天氣結束,當地城市內澇風險雖有所緩解,但長江、漢江水位仍呈上漲趨勢,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今年6月8日武漢入梅,較常年偏早9天。梅雨期長達43天,較常年平均(24天)偏多19天,居1951年以來歷史第7位,本世紀第1位;平均雨日多達30天,較常年偏多13天。
  • 巴黎恐怖襲擊五周年:面對嚴峻形勢 法國加緊反恐步伐
    (國際觀察)巴黎恐怖襲擊五周年:面對嚴峻形勢 法國加緊反恐步伐中新社巴黎11月13日電 題:巴黎恐怖襲擊五周年:面對嚴峻形勢 法國加緊反恐步伐中新社記者 李洋這個紀念日顯得很特殊,主要由於法國現仍處於防控疫情與反恐的雙重考驗之中,需要「兩線作戰」;面對當前嚴峻的反恐形勢,法國加緊反恐步伐。舉行低調追思記者當天來到5年前巴黎恐襲的主要事發地之一巴塔克蘭劇院。
  • 【安徽未來一周雨帶南北擺動 防汛形勢嚴峻】預計今天安徽降雨有所...
    【安徽未來一周雨帶南北擺動 防汛形勢嚴峻】預計今天安徽降雨有所減弱,雨區位於沿江江南。明天起再次受主雨帶自北向南影響,安徽仍有強降水過程,並伴有雷電和大風等強對流天氣;21—23日沿淮淮北部分地區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4—26日淮河以南部分地區中到大雨,局部暴雨。目前,長江幹流安徽段仍全線超警。
  • 日本疫情形勢嚴峻 或致無家可歸人群生活雪上加霜
    中新網4月26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伴隨日本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該國針對流浪漢等生活困窘人員的援助活動也蒙受影響
  • 喀麥隆安全形勢仍較嚴峻 中國駐喀使館發安全提醒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月3日電 據中國領事服務網消息,根據喀麥隆當前安全形勢,外交部和中國駐喀麥隆大使館現發布新一期安全提醒,有效期至2021年6月30日。具體如下:近期,喀麥隆極北大區劫持、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仍時有發生。
  • 馬英九前幕僚:若蔡英文舉止過分,那臺海必「一戰定江山」
    文丨六七 審丨暗藍近期,隨著美國國內新冠疫情蔓延和經濟下行形勢的日益嚴峻,為了應對輿論裡越來越多的批評聲音,白宮開始頻繁地打起了「中國牌」。然而,貿易戰、「香港牌」,乃至關閉領事館的危機,都被中方有條有理地化解並反制。
  • 疫情形勢嚴峻智利礦業聯合會尋求三方對話
    面臨日益嚴峻的疫情形勢,近日,智利礦業聯合會要求與政府以及礦業公司進行談話。智利礦業聯合會不再像此前那樣強硬。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作為智利最大的礦業團體,我們請求進行三方對話以防止更多的礦工感染新冠病毒。」
  • 處於嚴峻形勢的黎巴嫩和伊朗如何走向社會主義?
    圖片來自「中東和北非社會主義者聯盟」 處於嚴峻形勢的黎巴嫩和伊朗如何走向社會主義 (華中師範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政黨研究中心 田嘉玉 編譯) 【編者按】2020年8月13日,中東和北非社會主義者聯盟官網發表文章,介紹了黎巴嫩和伊朗目前國內的嚴峻形勢,並強調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勞動條件,不結束對婦女的非人性化束縛,不結束各種形式的卡法拉制度,不結束反黑人種族主義
  • 2020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到底有多嚴峻?我們看幾組數據就知道了
    而2020年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尤為嚴峻,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堪稱「就業最難的高校畢業生」。為什麼如此說?我們看以下幾組數據就知道。企業對應屆生需求的降低對2020年高校應屆生就業產生了」致命「影響,成為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直接原因。
  • 秋雨形勢嚴峻,新晴天氣上線雷達雲圖預測降雨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秋季華西秋雨開始時間較常年偏早,雨量總體偏多,秋汛形勢嚴峻,絕不可小視和絲毫懈怠。 為解決短時降雨預測這個問題,新晴天氣APP上線全國降雨雲圖,可查看全國任意經緯度未來120分鐘的降水情況,以及大風、冰雹、雷電等強對流天氣發生概率。
  • 藍迪專家陳文玲:當前國際經濟形勢非常嚴峻 主要表現為四個「世所...
    以下是文字實錄:今天我想談的主題是「疫情下的國際形勢之嚴峻前所未有」。4月8日中央召開了政治局常務會議,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