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荔波縣地處黔桂九萬大山腹地,生態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奇特,被譽為「地球綠寶石」「全球最美喀斯特」。然而如此美麗的荔波卻被貧困籠罩,長期以來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指導下,荔波縣充分發揮林業行業資源特色優勢,讓林業科技走向田間地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全縣18萬幹部群眾共同努力,荔波已於2020年實現歷史性脫貧摘帽。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湧流。
荔波縣是中國林學會定點幫扶縣。過去一年來,中國林學會按照國家林草局的統一部署,在荔波縣通過開展宣傳推介、科學普及、科技服務幫扶等方式,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優勢,運用「兩翼」力量鞏固拓展荔波縣脫貧成果。
小城荔波 姚先頓攝
科普惠民 讓精彩荔波飛出大山
荔波擁有保存完好的喀斯特原始森林,是地球同緯度難得的一塊綠洲,被譽為「地球腰帶上最後一塊綠寶石。」樟江河從這裡流過,千姿百態的水是荔波的精靈,不僅雕刻了瑰麗的喀斯特景觀,還養育著荔波的一代代居民,布依族、水族、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在這裡生產生活,傳承文化。
《中國影像方志——解碼神秘荔波》在CCTV-10播出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根據荔波的現實情況,中國林學會精心策劃、全面統籌,開展《中國影像方志——解碼神秘荔波》《航拍中國第三季——貴州荔波》等10期推介宣傳活動,就荔波生態旅遊、科學普及、文化保護、傳承歷史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攝宣傳,讓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古老文明插上騰飛的翅膀,為當地綠色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吸引力。
《誰不說俺家鄉好》在CCTV-1播出
《誰不說俺家鄉好》是為助力疫情後全國脫貧攻堅和復工復產,分享人民群眾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景而打造的特別節目。中國林學會抓住時機邀請中央電視臺攝製團隊赴貴州荔波,通過記者實地尋訪、演播室5G連線、網絡視頻徵集等方式,展現荔波脫貧致富、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成效,讓豐富多彩的荔波文化以人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得到廣泛宣傳。節目在CCTV-1頻道播出後,最高收視達到0.236,佔有率達到4.260。
根據荔波縣保護區、溼地公園的現實需求,中國林學會組織專家開展實地科技服務幫扶活動,挖掘「科普中國」微視頻創新創業大賽成果,充實當地林業科普信息化資源,開展一系列青少年林業科普講座,幫助推動林業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建設。
科技助產 實際解決林農之困
林業是農民最直接、最熟悉的行業之一,利用先進科技發展林草產業對助力農民增收作用顯著。林草科技扶貧,不僅能促進林草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經濟效益,更能傳播普及科技知識,提高人口科學技能,提升增收致富能力。
中國林學會通過「鄉人鄉品」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利用企業化管理與市場化運作,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造了一批社會責任感強、技術應用能力強、引領示範效益強、主動服務意識強的林業鄉土專家。通過林業鄉土專家的遴選、培育、示範,這一批鄉土專家已成為能夠「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個鄉村」的「金品牌」。中國林學會鄉土專家是基層科技人員的優秀代表,是打通科技推廣「最後一公裡」的攻堅力量。
荔波縣小七孔鎮覺鞏村油茶種植大戶龍朝清是林草科技扶貧的受益者。龍朝清是小七孔鎮當地人,承包了約3000畝的山坡用於發展油茶。記者走進油茶園聽龍朝清講他的致富故事。
曾經的黃沙地,連包穀都種不出,龍朝清通過到各地考察、參加培訓等,摸索出了在黃沙地種植油茶的辦法。如今已是發展油茶種植的第六個年頭,2019年有小部分油茶開始掛果,但掛果面積不大,情況不太理想,這讓他有點著急。
今年5月開始,科技服務專家團隊多次到龍朝清的油茶基地,不僅指出茶園管理的一些問題,還通過上門培訓進行除草、施肥、修枝、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
龍朝清說:「這片山以前全是黃沙地,包穀都種不成,這幾年茶樹開始結果了,現在還有專家團隊專業指導,我要再加把勁好好幹,把這片油茶基地做成標杆,讓我們的地產出更多果,帶動更多村民一起致富。」已與專家互加微信好友的龍朝清表示,現在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直接在線請教,有了專家的助力,他對於增加產量、過上好日子信心滿滿。
隨著中國林學會林業鄉土專家的建設,區域林業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產生了明顯的成效。一是敢創新,用好一把「金鋤頭」。鄉土專家上聯科研單位,下聯農戶,參與林業科技專項研發,參加有關生產技術標準和規程的制定,帶頭進行科技試驗,帶頭開展良種良法的推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二是重示範,做強一大「金產業」。鄉土專家既有長年積累的實用技術,又有與農民方言溝通的便利,其做法可見、可仿、可學,更易被農戶接受。鄉土專家通過建設綠色產業基地,提高帶動輻射能力,有利於加快形成產業集群,有利於促進區域主導產業的發展。三是樂服務,成為一位「金鄉鄰」。鄉土專家與科技人員一起為林農提供精準服務,深入林農基地把脈問診,面對面授課、手把手示範,進行產前、產中、產後等各類技術指導。四是廣宣傳,鍛造一塊「金招牌」。通過編制鄉土專家宣傳手冊,在電視、雜誌、網絡媒體廣泛宣傳等方式,全面展示鄉土專家的自身技術特長和優勢產品,宣傳林業鄉土專家的技術成果, 打造出一塊「金招牌」。
貴州省荔波縣朝陽鎮八爛水果基地
拓展賦能 為引進產業牽線搭橋
想要發展好,引進、學習先進地區的優質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法寶之一。多年來,國家林草局幫扶荔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雙贏產業,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積極發展生態和經濟效益兼顧的林業特色產業,增強荔波內生發展能力。
「把田地流轉給公司種百香果,自己再到基地務工,一年的收入能到2萬多元。」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太吉村村民潘四妹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比種田好多了,還方便照顧家裡。」
百香果在荔波被稱為「黃金果」 姚先頓攝
荔波縣年平均溫度18℃左右,無霜期271-356天,非常適宜水果種植。2018年,荔波縣將福建的黃金百香果帶到了潘四妹所在的太吉村試種,大獲成功。引進產業興在家門口,百香果裡淘「黃金」,荔波縣黃金百香果種植面積達到7200餘畝,預計年產量5200噸,年產值3500萬元,輻射帶動1100戶4300人增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荔波縣依託生態環境以及優越的自然優勢,積極發展仿野生鐵皮石斛產業。樹上種植鐵皮石斛,不佔耕地又環保,還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一根根壯實的石斛條,被村民親切稱為脫貧致富的「綠金條」。經過3年發展,目前全縣發展鐵皮石斛種植加工企業共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專業種植合作社12家,全縣林下仿野生種植石斛已達5100畝,受益覆蓋農戶1859戶,年產量69噸,年產值達8100萬元,初步形成了原種擴繁-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格局。今年再新增種植5000畝,並在蘭鼎山森林公園內集中連片種植打造「荔波萬畝仙草原」,使之建成全國最大的活樹附生鐵皮石斛生產基地。
鐵皮石斛和黃金百香果產業成了近兩年來助推荔波扶貧產業發展的「新星」,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時任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對黃金百香果、仿野生鐵皮石斛產業給予高度肯定,並作出重要批示,為全省產業扶貧提供了「荔波方案」「荔波樣板」。
荔波縣特色林草產業的健康發展凸顯了林草科技在農村產業革命過程中的重要支撐作用,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譜寫了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實踐碩果和生動華章。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實現長期脫貧、永久脫貧才是根本目的。面向未來,以中國林學會為代表的林草科技社會組織將按照國家林草局推進林業、草原、國家公園「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好組織連接、科技創新、科學普及等工作,推動荔波綠色發展,促進荔波林業產業提質增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圖片除署名外由中國林學會、荔波縣林業局提供)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記者:果叮咚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林草扶貧丨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優勢 「兩翼」並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