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喬任梁的離去被反覆消費後,陳喬恩也「躺槍」了。
前(16日)夜,明星喬任梁(英文名kimi)因為抑鬱症不幸離去,眾人一片愕然,娛樂圈眾多明星紛紛發文悼念,但喬任梁的生前好友陳喬恩(喬是陳赴大陸第一個好友,二人已相識7年)卻因為微博一直保持沉默被網民指責。
有大量網友炮轟陳喬恩不發微博就是冷血就是假朋友:
你不知道喬任梁死了,這都什麼人,跟沒事一樣。
kimi都發生意外了,你還在這裡搞宣傳。
作為kimi的好朋友,你不知道他的死訊嗎?徐璐都發微博了你不想說點啥?
喬任梁離世消息傳出前,陳喬恩發出的微博,目前已有33萬評論
除了陳喬恩這樣的密友外,不少娛樂圈的其他人明星也紛紛中招,比如趙麗穎比如鄧紫棋,後者在微博發布了一張自拍照,被網友罵,認為她不應該在這時候發自拍。
然而正當網友利用評論開展範圍攻擊時,他們「強烈譴責」的陳喬恩被臺媒報導在得知噩耗後,悲傷不已,其經紀人在微博洩露她哭到淚如雨下,只喝了兩瓶礦泉水。
這樣被網友「誤傷」的劇情,你是不是很眼熟?沒錯,最具戲劇性的是:令陳喬恩淚如雨下的、剛剛逝去的喬任梁,也在逝去後遭遇過同樣的「重擊」:
當時喬任梁死因尚未明晰,官方也尚未給出具體聲明,但他SM (性虐待)過度性窒息而意外身亡的消息,卻傳播的最快最猛。某些小編和網友們看著SM這兩個字母似乎發現了巨大的寶藏,極度興奮,還嘲笑喬任梁「太髒了」、「活該死」的人。
有小編甚至以這樣的標題吸引眼球:
本著「第一時間蹭熱點」的原則,某些媒體和大號,也開始有意無意地挖掘喬任梁的「特別」愛好。比如喜歡畫眼線和煙燻妝。
比如家裡的一切都是粉紅色的。
沒等官方調查,某些小編們似乎就坐實了喬任梁性癖好跟常人不一般的事實,微博微信上關於 SM 和性窒息的搜索量暴漲,期間微博甚至一度癱瘓。
然而,好在鬧劇沒上演多久,就在17日喬任梁經紀公司發布獨家聲明,確認喬任梁是因為嚴重抑鬱症而選擇自殺。
「把關人」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庫爾特·盧因1947提出的。因為大眾傳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經過這些工作人員的過濾或篩選,才能同公眾見面,所以他們便是信息傳播的「把關人」。「把關人」既可以指個人,如信源、記者、編輯等,也可以指媒介組織。
但這哥們兒的這套理論,OUT了。
微博、微信、知乎、貼吧、APP...在新媒體主導輿論的時代,一方面自媒體少有花時間精力去分辨信息源的真假,另一方面受眾也舉著「言論自由」的大旗,你一句我一句,口無遮攔。
因此,新媒體壓根不存在「把關人」。
舉個明星最常見的例子:
發生災難某明星不知道,微博曬日常,有人罵他無知,順口罵娘;
他刪掉微博,有他罵你不捐款,順口罵娘;
他捐了款,又有他罵你捐款少,順口罵娘。
——對於不少網民來說,罵他和罵娘才是最終目的,至於你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那只是一個發洩的由頭。網絡暴民如同一群群飢餓的蝗蟲,在不知道誰叫了一聲「看,有吃的」之後,蜂擁而來,席捲而去,留下一片狼藉。
那麼網絡興起十幾年,「網絡暴力」沒人管嗎?不是沒人管,是太難管。
曾有人非常「與時俱進」地提出「把關人2.0版」,說網絡新聞傳播中有三個層面的把關人會起作用:政府把關、網站把關、網民自我把關。
真的嗎?我們就以之前最被看好的「微博實名制」簡單舉例(ZF把關+網站把關),《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2011年就已出臺,規定微博「後臺實名、前臺自願」。同時也對傳播謠言、虛假信息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規定。
但是落地效果如何?或許有效單仍不夠:傳謠的依舊在傳,發虛假小廣告的依舊在發,如此容易界定的「非」都難以管理,更別說對喬任梁、陳喬恩等明星發表極端個人評論這種「是非難辨」的監管了。
如今的微博,不依舊是老中醫與小錦鯉齊飛,手撕明星與評論互撕一色嗎?所以還得是網民自我把關,然而這關乎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問題,恰恰也是見效最慢的。
「人人皆媒體」是新媒體環境下言論自由的巨大進步,但隨之而來的巨大代價,就是「人人都是潛在受害者」。在「把關人」的角色缺失以後,以及新的監控機制見效之前。網絡暴力如同出籠的兇猛野獸,隨時伺機發動襲擊。
對於明星而言,他們雖然首當其衝,但尚且能予以反擊,而對於被波及、被蒙蔽普通人而言,也只能無奈地緘口不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