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又雙叒叕被罵了。
在娛樂圈,流量明星演技一直是個「說不膩」的話題。
他們總會因為演技太差、不夠敬業等一系列爭議,被娛樂圈的前輩們拎出來批評教育。
然而和之前被狙的下場不同,這一次的輿論攻擊風向卻發生了改變。大家不僅沒有異口同聲地斥責流量明星,反倒有些心疼他們時不時被踩低的命運。
而讓這一切發生轉變的,是一個許久沒有被大家關注過的名字——
演員金世佳。
01 又一次狙擊流量的金世佳
時隔好久,金世佳的名字再度在網絡上刷屏。
這一次久違的出現,不是因為他貢獻了什麼好的新作品,而是因為一段流量至上的訪談片段。
採訪裡,金世佳標榜自己是一個不喜歡去評價別人的人,因為覺得自己沒資格。
但真正聊到「流量明星」這個話題上,金世佳眼裡所謂的「資格」就有了。
採訪裡,他表達了一些對娛樂圈現狀的看法,基本上還是圍繞著老生常談的兩個主角——
流量明星,以及他們的爛演技。
讓金世佳強烈不滿的一點是,流量明星佔盡好資源,而下面拼命努力的人就沒有這樣的機會,這實在很不公平。
沒錯,這個「下面拼命努力的人」,指的就是他自己。
在金世佳看來,現在很多流量藝人明明什麼都不會,唱歌不行、跳舞不行、上綜藝不行,於是就來演戲「搶飯碗」了。
搶飯碗不說,還能憑著粉絲多、數據好,一來就演男一女一,真是便宜佔盡。
等到其他新人出來,沒有這麼高的人氣的時候,又抱怨這個世界對自己不友好。
談到流量明星這個話題,金世佳的言語裡,可謂儘是不滿,對於他們利用人氣佔資源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是,當話題轉到自己這裡,卻有些變了味。
別人只有流量不努力,得被罵;但自己天賦不好、又不努力,卻沒什麼關係。
別人演技差是原罪,但是到了自己這裡——觀眾認不認可沒用,導演投資方喜歡讓我演。
這番針對「流量明星」的矛盾言論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但是,和他的激進情緒不同,網友不僅沒有跟著他的輿論,一起表達對流量明星的不滿。
反而不少人替流量鳴冤,diss起了抱怨流量的金世佳,質疑他踩低流量、蹭熱度↓
一時間,金世佳成了網友們的「狙擊」對象,甚至還被網友封了一個新「頭銜」——狙擊流量專業戶。
的確,這已經不是金世佳第一公開發表抨擊流量的言論。
對於流量明星這個群體,金世佳似乎充滿了不屑和鄙視。哪怕被問到一些和流量不相關的話題,他也喜歡把流量明星拉出來遛遛。
採訪裡,被問到「有沒有覺得自己拍片的節奏太慢」,金世佳給出的回答是——
所以我要努力地拍爛片、賺熱度,把前兩年自己嗤之以鼻的事情幹個遍。
對於曾兩度拒絕蔡康永《吃吃的愛》角色邀請時,給出的理由是——"這個戲沒必要找我演,去找那些小鮮肉挺好的。」
和其他公開批評流量的前輩們不同,金世佳的「批判」在網友看來,總是有些陰陽怪氣、含沙射影的味道。
對於演員這份職業,金世佳一直覺得「要有羞恥心」。而流量明星在他看來,就是打破了這份羞恥心的存在。
所以,他自己是想當個藝術家,不屑於流量。
就連發文喊話王傳君,都是一副藝術家的言論——不能什麼戲都拍,什麼面都露,什麼熱度都蹭。
只想做藝術家的金世佳,對流量明星的不滿,已經由來已久。但是這種不滿,實際上卻缺了幾分底氣……
02 罵流量明星,金世佳夠格嗎?
如此瞧不起流量明星的金世佳,自己做得如何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要被打上大大的疑問號。
2008年,還沒大學畢業的金世佳,接到了IP熱劇《愛情公寓》,靠著這部劇一炮而紅。
即便如今的金世佳不想承認,但事實上很多人對他的印象,似乎就此戛然而止。
在那之後,雖然他出演的《一個勺子》斬獲多部大獎,但光環只在整個片子上,個體的榮耀與他關係不大。
至於出演了於正的《美人製造》、安東尼同名小說改編的《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金世佳的表現都反響平平,豆瓣評分只在及格線徘徊。
這些年,他一方面喊著「不能什麼戲都拍」的藝術家言論,但是另一方面——
不僅和他最不喜歡的「流量明星」合作,搭檔出演了豆瓣評分均不及格的《怦然星動》、《致青春》↓
而且,就連萬千期待集於一身的爆款續集《河神2》,到了金世佳手裡,評分也直降0.7↓
電視劇評分低的鍋,如果讓金世佳自己背,有點冤。
但是,金世佳作為演員的實力,的確沒有發揮到最大化。從因為難度低而拒絕角色,不難看出金世佳對自己的演技有著滿滿的自信。
在他眼裡,自己是個「只會演戲的人」,但是到了拿出作品的時候,觀眾眼裡的他似乎卻並非如此。
在《河神2》中,金世佳的演技飽受詬病,不少網友用「用力過猛、表演單一」來評價他。
《河神1》中李現飾演的郭得友,眼神清澈乾淨,充滿少年意氣↓
但到了金世佳這裡,郭得友卻著實演得有些油膩,缺少靈氣,引發了網友的爭議。
金世佳在演技上的弊端,其實在《我就是演員》時期,就已經有所暴露。
和宋軼對戰《催眠大師》的時候,雖然他將角色最初的傲慢到後來的失措拿捏得極好,但無奈臺詞功底不佳,像是在念課文,讓觀眾很難跟著角色走。
在《奮鬥》中金世佳與李蘭迪、王陽對戰,也被指出呈現出一種散漫之態。
導師們對他的表演略顯失望,連張國立也直言金世佳投入的感情太少。
最終,金世佳沒有戰勝小鮮肉,也輸給了老戲骨,成為三個人中角色演繹最不立體的那一個。
演出結束的金世佳承認是自己懈怠了,因為角色簡單所以過於自信,沒有完全投入角色。
過於自信,似乎成了金世佳的一種常態。
因為沒有拿出硬實力的底氣,雖然直到現在,金世佳還在陸展博的標籤裡打轉。但是在他眼裡——
我已經往前走了,揪著這一角色不放的觀眾才是太淺薄。
但不管金世佳承認與否,他一直嗤之以鼻的《愛情公寓》就是自己這些年唯一的代表作,一直想擺脫的陸展博標籤,也成為了他在大多數人心中唯一的記憶點。
在離開《愛情公寓》之後的他,再也沒有其他作品和角色供觀眾津津稱道。
能力和作品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野心,更沒有出眾的顏值扶持他走上流量的路。
如今的金世佳,在外界眼裡,只能不斷地靠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追捧藝術,抨擊流量。
03批評可以,但拒絕踩低
金世佳對流量明星的言論之外,其實也暴露了如今娛樂圈的演員生態——
當演戲這件事和流量明星掛鈎,似乎總是存在看得見的「鄙視鏈」。
流量明星,在擁有強大粉絲號召力的同時,很多時候也成了一道勸退觀眾的門檻。
他們靠著市場因素獲取資源紅利,但是卻屢屢給出了不及格的演技答卷。所以,一提到「小鮮肉」,大家腦子裡冒出來的印象就是「爛片」。
而在業務受到質疑的同時,摳圖、軋戲、濫用替身等等一系列不敬業的表現,也把流量明星徹底推向了觀眾的「對立面」。
自此,流量明星在路人和粉絲的眼裡,成了「割裂式」的存在——
在觀眾和業內人的眼裡,流量明星是一種反感性的標籤和符號;
而在粉絲心裡,偶像們卻是演技炸裂、努力又上進的好演員。
所謂的演技爭議,在粉絲看來,是觀眾們「雞蛋裡挑骨頭」 。所謂的口碑不好,也是導演和編劇的鍋。
這種「反批評」機制暴露出的問題愈演愈烈,到最後直接變成了「逮誰咬誰」,不去進行問題的討論和辯論,而是控評「打壓」。
長久以往,在飯圈文化形成的「流量保護機制」下,流量明星似乎也進入了一種「充耳不聞」的狀態——
即便演技被罵,也有著一股「要拿影帝影后」的迷之自信。
所以,當頭棒喝對於流量明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不管是成龍批評有些流量明星吃不了苦,還是老戲骨王勁松批評年輕演員不敬業,把背臺詞當成一件炫耀的事。
這種批評的聲音,對於年輕的流量明星來說,都是自省和進步的外界推動力。
批評,是影視行業生態中重要的一環,這一點毫無疑問。
但是,流量明星真如金世佳所言,如此登不上檯面嗎?那倒也未必。
「明明什麼都不會」這幾個字,可以說抹殺掉了他們的一切努力,冷血至極。
流量的走紅有著自己的必然道理,一定有著不可取代的魅力,才能夠讓他站在這個位置上。
愛豆舞臺,本就是自身業務能力的一大體現;更何況在演技方面,無論是後生可畏拿下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的易烊千璽,還是偶像轉型路上取得了進步的鹿晗——
流量明星的進步,不該被忽視。
就像秦昊所說的,「流量是沒錯的,你只有好大家看得多才有流量,這是一個褒義詞」。
而流量和演技,可以並存。我們向「流量」發起批評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徹底否認這個群體,讓流量從市場永遠消失。
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明星們在自身流量號召力的加持下,能夠貢獻出更好的作品,拿出與流量相匹配的代表作。
同樣面對流量明星演技的問題,黃渤的這番話,在小妹看來就理智又清醒——
很多流量明星的演技有些「令人擔心」,但是好的自然會被留下,經過歷練的那些人會慢慢成長為讓人放心的模樣。
我們不否認年輕的演員需要時間去成長,如果一年又一年的成長後,不見任何業務水平的長進,那麼觀眾給出再多的寬容和忍耐也無濟於事。
在現在這個淘汰機制不斷更迭的娛樂圈,他們註定是會被觀眾「淘汰」的一批人。
但是,如果因此而一昧否定流量,和「反批評機制」的飯圈文化又有什麼區別呢?
至於那些靠著踩低流量明星換來優越感的人,還是省省吧。有這個時間,不如好好琢磨下自己的演技。畢竟,有作品,才有說話的底氣。
否則,相信我,這個世界會一直對你這麼不友好。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