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警方通報!51信用卡出大事:委託外包公司冒充國家機關暴力催收!創始人清晨致歉

2021-02-15 21世紀經濟報導

今天清晨(早上六點),51信用卡CEO孫海濤發布微博道歉,稱管理上不完善,給個別借款人造成傷害。

昨日,據e公司,現場目擊者稱,「今天上午,來了10多輛警車,大概100多警方人員,陣勢太大嚇人了。」下午,51信用卡大樓的附近,仍有數輛警車停靠在51信用卡大樓附近,一隊身著警服的辦案人員,從51信用卡所在的大樓走出來,然後騎著摩託車飛速離開。 

「這一次被警方帶走的人,裝了三輛大巴。」現場目擊者稱。

51信用卡由孫海濤創辦於2012年,聚焦於信用卡管理類的工具,但是由於盈利模式不清晰開始並不被投資人看好。直到2015年51信用卡從應用類「信用卡管理工具」向「小額信貸業務」業務轉型,開始大幅盈利,投資機構蜂擁而至。

51信用卡官網管理團隊介紹

2015年初,51信用卡接受了由紀源資本領投,小米及順為資本、京東跟投的5000萬美金B輪融資,又引入上市公司新湖中寶的B+輪融資。幾乎在宣布B輪融資的同時期,51信用卡也上線了自己的網絡借貸撮合服務平臺「51人品」,這很快成為51信用卡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2015年現金貸遠未普及,但就是51信用卡信貸業務上線後的第二年,51信用卡迅速實現超過2億元的淨利潤。

根據51信用卡披露的2019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錄得穩步增長,收益總額由2018年同期的約人民幣12.8億元,增長9.8%至2019年上半年的約人民幣14億元,上半年淨利潤達3.09億元。來自非信貸撮合業務的收益佔收益總額的比重從2018年同期的26.8%顯著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42.6%。同時,信貸撮合業務的資金來源中來自金融機構的佔比也獲得大幅提升。

截至2018年底,「51信用卡管家」APP已擁有7590萬用戶,為他們管理1.23億張信用卡。而據其近日更新的中報顯示,管理信用卡已達1.387億張,用戶達8340萬。

隨著網貸行業監管加強,51信用卡業務面臨挑戰。尤其在陰陽合同、暴力催收等方面的投訴不斷。

目前,51信用卡的主要業務仍然是信貸撮合業務,以51人品貸為平臺,為信用卡推介、貸款推介、信用卡代償、理財等收費業務引流以賺取服務費。

根據《中國新聞周刊》在聚投訴平臺統計,51人品貸投訴量為4215條,51信用卡管家投訴量為958條,51即刻有投訴量為605條,51借你錢投訴量為363條,51閃電貸投訴量為241條,整個51信用卡系列產品投訴量高達6382條。

51信用卡是2018年在香港上市的,當時被成為新經濟公司之一,上市首日51信用卡開盤價8.76港元,較發行價8.5港元上漲3.06%,成交額2.18億港元。

不過截至到今天,股價已經跌去了近80%。

A股公司新湖中寶10月21日晚間公告,公司對51信用卡分次累計投資2億美元,佔其總股本的21.83%,是其第二大股東。

另外,公司未向 51 信用卡派出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未參與其經營管理,也無任何業務和資金往來。因 51 信用卡暫未披露具體停牌原因,公司暫無法評估其對公司的影響。若其股價持續劇烈下跌,將對公司的投資收益和當期利潤有一定的影響 。

2015年,新湖中寶以5000萬美元投資51信用卡管家。51信用卡上市之時,新湖中寶表示,持有其超20%的股份。21日午後,新湖中寶股價盤中小幅下浮,截至收盤,當日股價下跌2.02%。

今年8月底,一名南京211大學畢業生由於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多頭借貸,360天內申請網絡貸款56筆,最終不堪重負選擇輕生。在他去世之後,催收簡訊依舊。更早之前,河南、廈門、陝西等地高校均出現了學生網貸被催債之後輕生的案例。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兩年前曾接觸過一位通過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裸貸」的大學女生,她的債主,亦即裸條持有者要求其去陝西某地見面,否則公開其不雅照。這種飽含威脅的催收手段讓其心理壓力劇增,試圖輕生未果。後在記者勸說下報警,將威脅者繩之以法。

細究系列案件始末,責任無疑是雙方的:一方面,借款人缺乏金融常識,在借款之前不能對自己的實際還款能力進行有效評估,成了這一系列案件的導火索;另一方面,簡訊催收、通知家人的催收,甚至上門催收則誘發了系列惡性事件。

遏制催收行業的蠻荒生長,須下猛藥。

9月3日,公安部官網發布《部署深入打擊「套路貸」違法犯罪活動並公布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提到,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共偵辦「套路貸」團夥案件189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8651人,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8790起,查扣涉案資產161.76億元。這其中,一些專門從事非法催收業務的職業催討團夥也被依法處理。

公開的典型案例中,2019年3月25日,江蘇省泰州市公安機關打掉虞某雲「套路貸」犯罪團夥,凍結涉案資金9億餘元。經查,2017年6月以來,犯罪嫌疑人虞某雲組織人員假借網絡借貸平臺名義,發布「低利息、無擔保」等虛假信息,誘騙借款人到平臺借款,當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時,對借款人以及借款人通訊錄中的親友、同事採用侮辱性語言、PS圖片等軟暴力方式進行催收,逼使受害人交納高額「逾期費」。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該團夥對913萬餘人次實施「套路貸」犯罪活動,涉案金額數億元。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涉事公司即為上海P2P平臺口袋理財。之後這家累計交易額超過300億的P2P宣布暫停發標。

類似案件並不鮮見,且銀行也時有捲入。

記者在裁判文書網搜索到一份8月30日發布的尋釁滋事罪二審裁定書,顯示為高平農商行提供催收的某金融外包公司人員,2017年到2018年期間在催收過程中,先後對26名被害人及家人進行滋擾,在被害人家中賴著不走或僱傭殘疾人靜坐,喊話、言語威脅等,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該公司被認定構成「惡勢力犯罪集團」,參與者最高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

嚴打成效斐然。

三年前,一位在某借貸APP上貸款逾期5個月,造成高昂逾期費的孕婦對記者這樣講述被催收的真實情節:「上我們家門催債的都是我們當地的小痞子,把我在市區的家的鐵門都砸爛了。還去了我丈夫的單位鬧事,差點讓我丈夫被開除。有人24小時跟著我,半夜在我樓下放音樂,每隔十幾分鐘喇叭長按一下,還發簡訊恐嚇我。連續三個月。」

儘管,當時上述借款人還款總金額已超所有本金和利息,但由於借貸平臺加收「截至當日未償還本息總額×0.1%/天」的逾期費,且每次還款都被當成還逾期費優先划走,導致帳面上本金一直有欠款,催收亦不斷。

而當下,掃黑除惡進行一年半之際,這些催收團隊似已一夜蒸發。

「打黑之後,那幫人再也沒有出現過,之前說要起訴我,但是也沒有真正起訴,可能是因為逾期費本身就是違法收取的。」時隔三年, 上述被催收女士近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以前是上門催收,現在主要電話催收多,打電話給我本人及父母,發了一些律師函。」另一網際網路金融逾期者對記者說。

大力規範的另一個結果是,催收公司的倒閉、消失,「肉眼可見」。

一位原催收公司創始人對記者感慨道:「催收公司的數量差不多是跟P2P一起到達巔峰的。最高峰時P2P有8000多家,但8000多家公司真的有這麼多專業風控人員嗎?資產質量參差不齊,相伴著催收公司也良莠不齊,大家都覺得『我可以幹這活』,造成了互金亂象。隨著P2P公司的收縮,催收公司的數量也在急劇減少。」

「沒有專門針對催收的整頓,其實主要查的是違規放貸。在違規放貸的過程中查到一些暴力催收情節,能同時導致好幾家催收公司被牽連。」一位從業十餘年的一線催收人員告訴記者,往往一個負債者同時欠幾家網貸的錢,導致A、B、C等多家催收公司催討。只要A出現了暴力催收情形,B、C兩家公司也會同時牽扯其中。

行業之所以被人嗤之以鼻,很大程度源於「外訪式」催收。

在外訪中,催收員易與被催收者爆發語言和肢體衝突。最明顯的就是2016年被稱為「滴滴打人」模式的「人人催」,可以讓平臺上沒有逾期的所有註冊者選擇固定催債區域,參與追債。對用戶而言,只要提供身份信息和頭像驗證,即可成為催收人,沒有固定章程如何進行催收,接單後,可以看到逾期者的家庭地址和被催收的記錄。根據催收難度不同,催收成功將會被給予欠款25%-30%的獎勵。

當時「創新」該模式的平臺規定,逾期46日起,平臺將委託位於全國各地的第三方進行上門催收,「平臺將提供終生的還款催促服務。」

但外訪催收並不是網際網路金融和民間借貸的專利。

其實在更早之前,銀行的催收正如後來的網際網路金融催收一般無序。上述一線催收人士透露,2006年左右,很多國有銀行找催收公司都有一個硬性要求且籤訂在合約之中:必須有外訪團隊。後因催收公司對成本的控制,與銀行協商之後變成了「外訪比例」的條款,比如一百個催收案子中,必須有多少個上門催收。

但後來,銀行和催收公司都發現並不划算。銀行的邏輯是,用催收回來的欠款覆蓋佣金成本,但其實大規模開展外訪,就算提高了回收率,也覆蓋不了成本。

「按照現在公安部掃黑除惡的規定,基本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外訪,所以這個模式已經進入死胡同。」上述一線催收人士對記者表示。

當前,很多小額信貸機構以及從事消費金融的持牌、非持牌機構都已選擇終止「外訪式」催收。一位華東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人士告訴記者,其實不僅僅是掃黑除惡期間,在更早的監管要求P2P備案的時候,很多公司為了謀求合法身份,早已儘量避免外訪中的暴力行為。

一位華南網際網路金融公司CEO告訴記者,目前不但沒有外訪,電話催收都減少了。一方面,怕催促過多次,對欠款者造成心理負擔誘發惡性事件。另一方面運營商嚴防營銷簡訊和電話,「一半的電話都被運營商掐斷了。」他坦言,目前的催收工作很難進行。

另一家在美國上市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更直接。「不僅解散線下催收團隊,全部改為電話催收,而且電催全部採用人工智慧,辭退了電催團隊。」該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在大力規範催收的另一面是,逾期率的可能上升。

上述人士表示,他自己經手的案例顯示,30天以內逾期欠款,如果是銀行的客戶大概能催回90%,但網際網路金融60%就已經很好了。逾期3個月以上的貸款,銀行大概能收回5%,網際網路金融最多0.5%,十倍的差距。就目前形勢看來,他覺得雙方的催回率都會有所下滑,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

「一打擊暴力催收,逾期率就會攀升。」上述催收公司創始人表示。

追根溯源。「不該拿到貸款的客戶拿到了貸款,產生了問題,為了強行解決問題,就衍生了暴力。」上述催收人士表示。

而上文提到的原催收公司創始人坦言,在以互金為主的次級貸款市場,央行徵信體系並不覆蓋,互金公司完全不知道借款人的資產負債表,也不能像銀行一樣知道借款人究竟有多少張信用卡,只能閉著眼睛放貸,才會出現信用瘋狂擴張,「新聞中有人欠了20家、30家貸款」。在償債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抗拒還款甚至逃廢債。在壓力超過心理承受能力之後,出現極端行為。

「當時我接手的案子中,40%的人存在在2家以上公司借貸的情形。」上述創始人表示。

目前監管已經開始補位。9月4日,互金整治辦和網貸整治辦聯合下發《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下稱《通知》),其珍貴之處就在於,將非持牌的P2P網貸納入持牌金融才能進入的徵信體系,對失信者進行聯合懲戒。

相關焦點

  • 【晚報】VR大會已籤約項目104個,總金額超650億;51信用卡外包催收公司涉;網際網路行業均月薪9296元,每天加班6.13小時
    20日產業對接會上,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與奧地利VRVis虛擬實境可視計算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維爾科寶虛擬實境科技有限公司籤約,南昌市政府與北京理工大學、高通公司、網龍網絡有限公司、大唐網絡有限公司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平安醫保科技VR檢驗實驗室、中國再生醫學研發及產業轉化總部基地等26個投資合作項目在會上集中簽約。
  • 51信用卡遭警方調查!或與暴力催收、數據爬蟲有關
    大跌34.32%後,目前,51信用卡已在港交所暫停交易。 ——文|初九 ——編輯|木由 上午,有網友爆料,警方突擊清查知名科技金融公司 「51信用卡」位於杭州西溪谷的辦公地點。
  • 招行信用卡催收細節:40家合作外包機構,自...
    持卡人延滯180日以上,採取相應的催收措施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收回極少部分。而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注意到,在這樣資產結構中,正常級佔比超九成。相比,截至2019年末,招商銀行不良貸款1.35%佔比中,次級、可疑、損失佔貸款總額的比例分別為0.3%、0.51%、0.54%。
  • 我們已經對暴力催收恨之入骨,但「詐騙」催收更是深惡痛絕
    近幾年,「暴力催收」這4個字已經是深惡人心,打心裡地的反感這些催收公司,自國家頒布《民典法》後以及從去年開始就對P2P平臺進行嚴厲監管後,近段時間,暴力催收反倒是想搶在2021年1月1日生效前,變本加厲的進行了。
  • 閃銀遭警方調查 涉嫌違法放貸和暴力催收
    近日,金融科技公司北京閃銀奇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閃銀」)因非法放貸被北京朝陽雙井派出所立案偵查的消息頻繁見諸報端。對於上述消息,閃銀官方於5月13日發布了否認聲明。不過,《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從閃銀客戶處獲悉,北京朝陽區警方正在向閃銀客戶收集相關證據,警方詢問的焦點主要集中於違法放貸和暴力催收。
  • 螞蟻金服2.1萬億助貸M3+逾期資產超400億,十大外包催收機構業務接...
    公開資料顯示,聯信集團服務涉及信用卡和消費信貸繳費提醒在內的金融外包服務,應收帳款管理和呆壞帳的催收與買賣業務。自1997年起,聯信集團先後在青島、北京、上海、廈門、成都、深圳、杭州、廣州、重慶、武漢、南京等全國各地建立了42家分支機構,現共有5700多名員工。
  • 催收公司是否有催討他人的資格嗎?不細查還真的不知道!
    很多人一旦負債逾期,催收就會如影隨形地跟在你日常生活的每一天。沒辦法,欠錢無法還清,被催收也是應該的。只要不是太過分,也都是自己應承受的。但是很多情況並不是這樣。很多朋友並不是真的欠了那麼多錢,只是利息太過離譜,下款金額和合同不符合,種種因素導致的!
  • 銀聯商務掛牌轉讓旗下金融服務外包公司,股東方包括曾深夜當街毆打...
    12月11日,廣西銀商桂鴻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下稱「銀商桂鴻」)51%股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轉讓價格為541.1萬元,轉讓方為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聯商務」)。資料顯示,銀商桂鴻成立於2014年12月,註冊資本1000萬元,銀聯商務持股51%,為第一大股東,剩下的49%股份由廣西桂鴻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桂鴻金服」)持有。
  • 別人欠信用卡,銀行卻催收到自己頭上,這種情況怎麼應對?
    但是在接到這個電話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我不認識這個同事,因為一旦我承認認識這個同事,銀行以後聯繫不上他肯定會一直打我電話的,當時銀行信用卡催收人員語句相當強勢,說他在申請信用卡的時候明明寫的是我的電話號碼,我怎麼就不認識他了呢?當時我就直接反駁他,你們在審批信用卡的時候有沒有核實這個電話號碼?
  • 「美的創始人被劫持」引關注 警方通報獲稱讚
    6月14日,網傳「美的創始人被劫持」,引輿論關注。6月15日清晨,佛山市公安局通過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帳號「公安主持人」發布警情通報稱,6月14日,順德區美的集團君蘭生活村一住宅有外人闖入,威脅住宅內人員人身安全。15日5時許,民警已抓獲5名涉案犯罪嫌疑人。事主何某某安全。
  • 90後涉黑女頭目:靠暴力催收起家,曾因懷孕取保候審
    圖源/自東營區警方「如果有人逾期還款,銀行就會識別出這些人,它不會找車主,而是找擔保公司。這時潤成就成立了催收部。」蔣林表示。據東營區法院消息,2016年10月份,李輝出面將具有暴力催收經驗的曹令令召入潤成公司,任命曹令令為催收部(後更名為風控部)負責人,負責貸款逾期催收工作,後通過他人介紹、成員相互拉攏、招聘面試等手段先後吸納20餘人為風控部成員。
  • 收數公司的黑歷史 是銀行背負不起的名聲
    微博大V與招商銀行因為信用卡催收糾紛引來的話題熱潮,隨著雙方的「和解」迅速降溫,雙方似乎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回歸了各自的軌道,畢竟這只是偶然發生的事件。所謂偶然就是意想不到,當事人在不知道自己亡妻有信用卡未還的情況下接到了態度不好的催收電話;招商銀行也沒想到外包的催收公司惹惱的人在微博有百萬粉絲。但是所有偶然的背後,其實都暗藏著一種必然。
  • 招行去年淨賺973億,信用卡被指高額利息、惡意催收
    數據方面透露出銀行現在的盈利表現正在得到改善,無論是資產質量、營收還是淨利潤,銀行整體呈現出向好的一面,但數據背後也無法完全掩蓋銀行背後存在一些問題。以招商銀行為例,招商銀行快報顯示,2020年招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905.08億元,同比增長7.71%,歸屬於該行股東淨利潤973.42億元,同比增長4.82%。
  • 「反催收」是什麼樣的「江湖」?
    作為一名代理律師,他受託為某銀行到肇慶進行一場常規債務催收,沒想到卻遭遇了一場暴力「反催收」,通過實時監控錄像發現胡廣被群毆的同事第一時間報警。「面對警察,債務人卻以『暴力催收』為由反誣。」談起那次遭遇,胡廣心有餘悸:「還好有隨身攜帶的記錄儀作為證據,要不就栽了」。被影響的,還有金融機構。對伍銘來說,去年以來,有組織的專業「反催收」已經影響到了信用卡催收工作的開展。
  • 招行信用卡披露前五大催收機構,最大供應商竟被爆曾向中概股做空...
    原標題:招行信用卡披露前五大催收機構,最大供應商竟被爆曾向中概股做空機構出賣信用報告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電訊5月28日,招商銀行發行「招銀和萃2020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入池資產為招行信用卡不良債權,證券發行金額為1.52億元,預計回收總額為2.01億元。
  • 上半年信用卡壞帳率暴增,逼迫催收與逾期者進入生死博弈!
    在信用卡糾紛越來越多的同時,與銀行協商解決債務的方式也已經在市場大行其道,甚至衍生出一條灰色產業鏈。面對違約的債務問題,銀行與持卡人逐漸形成了一種博弈關係。 瘋狂催收 「信用卡的壞帳目前上升較快,銀行內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 銀行信用卡債務的尷尬現狀:訴訟被告不來,催收效果有限
    聚焦案件本身,消金界發現,大量中國銀行、浦發銀行的信用卡糾紛案件被法院駁回,原因都是根據銀行提供的信息,法院無法確認被告信息的真偽。以一件浦發銀行信用卡糾紛案件為例,鄧某浦發銀行信用卡發生透支之後,浦發銀行向其催款無果,將鄧某起訴至法院。
  • 「你太太去世了,要不要幫她還信用卡?」微博大V怒了
    妻子剛去世,丈夫就被疑似招商銀行「催收公司」討債?近日,微博大V袁啟聰稱招行洩露個人信息、違規催收,引發關注。針對此事,昨天(11月16日),招商銀行回應南都記者稱,經查核,該行信用卡中心委託第三方公司處置帳務問題的流程合法合規,不存在洩露客戶信息的情況。
  • 殺伐果斷,近2000個帳號被處置,反催收聯盟慘遭滅頂之災
    要知道,前不久在警方抓捕,銀行反擊下,反催收聯盟才剛剛被大面積瓦解,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反催收聯盟捲土重來卻來得如此之快,真可謂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面對這個打不死的「小強」,快手官方宣布,將對平臺內發布付費學習反催收等高危金融廣告行為,進一步加強專項打擊。
  • 信用卡逾期,對方說要上門帶我去警局報案,該怎麼辦?
    在我們的信用卡逾期後,一開始只是由銀行內部人員客服進行打電話提醒持卡人進行還款,並不會有其它太過分的催收行為。 隨著持卡人逾期時間的不斷增加,銀行催收的力度也會慢慢加強。如果逾期的時間超過三個月以上,銀行有可能會把催收業務外包到第三方催收公司,這時候催收的力度可以說是最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