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剛剛看到的一句話:「當她死去了,全世界突然愛她」。
崔雪莉(Sulli、최진리,1994年3月29日-2019年10月14日),出生於韓國釜山,韓國女歌手、演員、主持人,畢業於首爾表演藝術中學。2005年,崔雪莉加入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成為旗下練習生,開始為期四年的練習生經歷。
2007年,出演動作電影《出拳女郎》。2008年,主演愛情電影《傻瓜》。2009年9月5日,以演唱組合f(x)成員身份正式出道。
我有一個問題——
「人為什麼會自殺?」
對這個問題我想每個人的解讀都不一樣,尤其是有過類似念頭的人。
他們的體悟可能比一般人更深:
也許是無法接受自己的生理或者心理疾病;
也許是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物或關係;
也許是經歷了被人羞辱,遭受暴力的痛苦……
總的來說,一個人選擇輕生,肯定是在那個當下他覺得活著不如死了好。
自殺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病之一,而且它跟犯罪一樣正在日趨年輕化。
不過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個問題,並且很多人都在積極幹預。
比如,看到有人在微博留言要自殺。
很多網友會自發的在她的微博下安慰她鼓勵她,還會報警請求專業的幫助。
有的人認為真正想自殺的人是不會說出來的,確實有的人是這樣。
但也有網友提到,其實,雪莉在一些平常表現上多多少少也有在求救:
希望大家再疼愛她一些把!!!
他們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偽裝出一個快樂的自己,直到他崩潰,身邊的其他人可能還是全然不知。
但更多的人在自殺前是會發出預警信號的。
有的人會在網上留言,會跟親人朋友說「我不想活了」。
這是他們在跟世界告別也是他們最後的求救聲。
所以當你無法辨別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認真對待,而不是諷刺地對他說「我才不相信你會自殺」,這樣的話語可能會成為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看到有人出現這樣的行為異常,你可以主動過去單獨詢問他最近是不是遇到了什麼煩心事。
在這裡檸檬需要強調一點,千萬不要說:「這點小事有什麼值得你這樣的」。
永遠不要輕視他人的感受,你可以耐心聽他們訴說,表示理解支持和接納。
這樣他們痛苦的情緒才能得到宣洩,而且你的理解會讓他感受到溫暖,把跨出去的那隻腳收回來。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把他拉回來,那最好的方式還是求助專業人士的幫助。
當事情發生之後,我們才後悔也於事無補。
(因為這個突然的事情我們可以思考的還有很多)
雪莉的事件也不禁讓人產生疑問:
為什麼會有明星會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那些光鮮靚麗的外表和青春性感的表現背後到底還隱藏著什麼讓他們崩潰的原因呢?
我想說:
藝人表面上很風光,背後卻異常艱辛。
除了藝人多,競爭壓力大,有些經紀公司還會對藝人採取暴力壓榨,抽成非常高。
所有開銷還要藝人自己承擔,長期下來給藝人造成極大心理壓力。
很多人因此患上抑鬱症,很容易以選擇自殺來逃避煩惱,還有壓力大也是一個原因。
另外還有外界的一些謠言也對他們影響很大,雪莉之前遭受到的網絡暴力就十分可怖。
以下就是一些分析的原因,希望你能花幾分鐘了解一下:
1、生活在聚光燈下的他們,一舉一動都被媒體時刻關注著,完全沒有私生活可言。
2、成名前迫於生活困苦,成名後不僅不能放鬆反而要抵住輿論的壓力,做明星哪裡有大家看到的那麼簡單。
3、演員還有大量悲劇性情感,那這種負面情緒就要跟著他們很長時間。張國榮和喬任梁就可能是過度沉浸在角色裡無法走出來而得了抑鬱症,最後用自殺了卻此生。
4、公眾人物在面對不實報導和花邊新聞時很容易難過和激動,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更是用粗俗的言語抨擊明星,這種行動會給明星增加不少壓力。
5、缺乏認同感並且不被外界所理解,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我們的媒體,本就是些敏感脆弱的人,每天卻還有故作堅強,巨人也有倒下的時刻更何況他們。
6、明星的工作雖然也有說非常辛苦的,耗費精力最大的地方實際是公共交際運營,需要維持一個圈子裡的活躍度,才會有人找你拍戲,有人為你曝光,保持娛樂頭條。
7、他們的心態很容易失衡。經歷過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粉絲的熱捧,也會有從巔峰中跌落的經歷,大起大落之悲是最難忍受的心理折磨。
8、遭遇潛規則,有時候還會被黑勢力要挾著拍戲,被羞辱的恥辱,或者沒有得到的結果,又讓演員們的心理覺得非常的不值得,道德與失去都讓演員的內心更加鬱憤,。
9、明星雖然收入高,但他們所承擔的壓力也大。他們的作息是非常散亂的,有時候你可能通宵都不能睡,而且長期不規律的作息對身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好的東西會慢慢侵蝕他們的身體。
10、我最想說的,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網絡暴力」,很多人會在網絡上對演員進行人身攻擊,明星也是人,也會上網,也會想看看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然後就會看到那些傷害人的話語,很多明星都經常遭受惡語中傷、網絡的猛烈抨擊的不良社會輿論。
無論如何,死者為大,願逝者安息,生者珍惜!
最後檸檬分享給大家一些關於抑鬱,緩解情緒和避免情緒加重的幾點建議,望眾知!
第一點,學會接受情緒。
當我們有了負面情緒,通常第一反應就是「我不該這樣的,我這種情緒不對」,接著逃避壓抑自己的情緒。
也許能控制它一會,但是之後卻是更大的反彈,怨恨,抑鬱之類更複雜的情緒會讓你更不舒服。所以有了負面情緒,首先你要接受它,不要壓抑。
第二點,就是疏導情緒。
有兩種常用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就是直接發洩出來,可以找個人傾訴一下,又或者做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比如看看一些搞笑的視頻之類的,人的情緒在當下是最激動的,你用快樂的情緒一替換,即便它過會再來,也不會太強烈;
第二種呢,就是能理智的分析一下,讓你產生情緒的這件事到底是事實發生的,還是想像的?如果只是你自己想像的,要及時叫停。你可以回憶一下,你之前想像過不好的結果時,難道就真的都發生過嗎?
為什麼過於關注自己的情緒也會出現問題呢?
因為抑鬱、焦慮等這樣的情緒常常是一種習慣,你越關注越發現自己的情緒不對。
就像你要演講,你的內心一直是:我好緊張、我怎麼這麼緊張、我不應該這麼緊張焦慮,結果發現自己是不是更加緊張了?
如果這時候你轉移一下注意力,減少對這種情緒的關注,其實你的情緒會緩解很多。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