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節的內容中,我們深入地學習了光圈的概念,以及對應的曝光與視覺屬性,以此來思考脫離自動模式,探索手動拍攝下的創意視覺效果。在《攝影進階100節「必修課」》系列課程的第十章節中,我們將繼續之前的內容,開啟我們的「快門篇」。
應該如何了解快門?
我們都熟悉相機的快門聲,但是很少知道設備內部發生了什麼。
快門也是一個我們「看得見摸不著」的機械部件,它位於相機感光元件(數字傳感器或膠片)的前端,是一個通過開合控制感光元件曝光時間的「閘門」。該閘門由兩個快門帘組成(即:前簾與後簾),快門速度(圖像傳感器的曝光時間)由前簾打開到後簾關閉之間的延遲時間決定。
快門速度控制圖像的兩個重要屬性:曝光與動態效果。
快門速度與曝光的關係
快門速度會對圖像的曝光產生直觀的影響。較慢的快門速度,將產生較長的曝光時間,這意味著感光元件會獲得更多的曝光,從而產生更明亮的圖像。反之亦然,較快的快門速度,將產生較短的曝光時間,意味著感光元件獲得的光較少,從而導致圖像更暗。
當然,快門速度並不是影響圖像曝光的唯一變量,還有光圈和ISO以及您面前場景的實際亮度。因此,在決定快門速度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需要仔細根據曝光的「互易律」調整其他設置。
快門速度始終以秒或幾分之一秒為單位。例如,通常將1秒快門速度顯示為單個數字,並在其末尾帶有符號或字母「s」標識(1''或1s)。諸如1/250的幾分之一秒,通常顯示為1/250或僅顯示為250。在實際的拍攝中,快門速度每增加或減少一倍,相應的曝光也會增加或減少一檔。
快門速度與動態效果的關係
除了曝光之外,快門速度還可以控制如何在照片中捕捉運動,在不同的快門速度下會獲得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
有了光,感光元件就可以記錄運動。如果主體在曝光期間產生位移,相機將在最終圖像中以運動模糊的形式展現位移的軌跡,快門速度越慢效果越突出。但是,如果快門速度足夠快,則即使移動的被攝體也會在最終圖像中被定格。
運動模糊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出現在圖像中:畫面元素移動(動態模糊)或相機移動(相機抖動產生「糊片」)。
高速快門「定格運動」:
正如前文所述,高速快門適合拍攝快速運動的主體和高亮度場景。例如,在飛行中的鳥類或快速駛過的車輛等,通過定格獲取更多主體細節。如果在拍攝水滴時使用高速快門,則每滴水都會完全清晰地懸掛在空中,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力。高速快門也常用於體育攝影等題材,用來定格決定性的瞬間。
低速快門「運動模糊」:
「模糊」並不總是會帶來壞的結果,低速快門所帶來的運動模糊,適合於體現運動的動態效果或低亮度場景。例如,拍攝瀑布或海景,長曝光能夠為水流帶來絲滑般的夢幻效果,降低水的整體細節。或通過運動模糊為運動帶來更強的速度感。另外,還可以通過長曝光很好地捕捉夜晚車輛所產生的車流效果,或更可控光繪效果。
注意,在長曝光時需要使用三腳架,否則將有可能因手持相機抖動而造成「糊片」
手持拍攝安全快門
相機不僅會記錄主體的運動模糊,還會記錄因自身運動造成的畫面模糊。在較慢的快門速度下手持拍攝,曝光期間手部的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