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黑龍江省曲藝團發布訃告: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因病醫治無效,於當天21時43分在哈爾濱去世,享年66歲。
師勝傑先後拜朱相臣、侯寶林為師,代表作有《小鞋匠奇遇記》、《郝市長》等。
師勝傑是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曲藝藝術貢獻獎」。他生前擔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主任,黑龍江省曲藝家協會顧問,哈爾濱市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
戳視頻↓↓↓
7歲登臺,與父親和說《捉放曹》
師勝傑本來是天津人,父親師世元是相聲大師張壽臣的徒弟。1959年,為了支援東北的藝術建設,師世元一家來到了哈爾濱,從此一家紮根在東北,傳播相聲藝術。
師勝傑7歲登臺,與父親和說《捉放曹》,後來年幼的他拜在了著名相聲演員朱相臣的門下。
「我是師勝傑,我是師世元,我們爺兒倆給您說的這段相聲,您要是喜歡聽,您到哈爾濱松花江相聲大會,每晚七點半準時開演,我們爺兒倆在那等您。」這是當時在廣播節目裡,師勝傑父親的口播廣告詞,那時候大伙兒都知道了哈爾濱有個小孩說相聲。漸漸的,師勝傑也有了自己的觀眾,有人會專門為他來,他不在,扭身就走了。
在北大荒最想的就是相聲
1968年,16歲的師勝傑被送到北大荒兵團二師八團五營四十五連——最基層的連隊。他曾說,那時自己最想的就是相聲,當聽到廣播裡馬季和唐傑忠的相聲《友誼頌》,自己曾經流下了眼淚,「當時我們都在歇晌,就躺在那谷垛上,我一下就坐起來,跟大家喊說,別說話,聽!這叫相聲。」
在兵團,師勝傑遇見了戰友姜昆。1976年夏天,他們二人搭檔在北京參加全國曲藝調演,表演《林海紅鷹》。期間,師勝傑經前輩趙連甲介紹,第一次見到了侯寶林。
當時的演出很成功,很多人以為師勝傑不會再回東北了,但是調演結束後,他還是回到了連隊,他的搭檔姜昆則調到了中央廣播說唱團。即便如此,二人之間的友誼一直保持著。
驚悉師勝傑逝世的噩耗之後,28日晚,姜昆寫了長詩《為勝傑送行》,深情回顧了自己和師勝傑從北大荒至今50年的情誼。
姜昆表示,師勝傑病重這一段時間,自己總怕接到關於師勝傑的電話,「多少次為你在夢中哭醒,多少次為你點燃祈福的心燈,多少次認為你生病的消息是誤傳」,但最終,好友病逝的消息還是傳來了。
成為侯寶林關門弟子
1977年,師勝傑調入黑龍江省曲藝團,成為專業相聲演員。1984年,他拜侯寶林為師。
有一天侯寶林請高英培吃燒雞,高先生問侯先生是否有什麼事,侯先生表示讓高先生先吃了燒雞再說。高先生吃了燒雞喝了些酒以後,侯先生才說自己想收師勝傑為徒,但因為師勝傑幼年拜過朱相臣先生,擔心其他同行會不樂意,所以想請高先生做個說客。
最終在高英培的幫助下,侯寶林順利收了師勝傑作為關門弟子。在演藝生涯中,師勝傑曾與相聲大師常寶華、侯耀文、石富寬等搭檔演出。
2004年12月6日,師勝傑與常寶華在演出中 攝影|北青報記者 崔峻
聽師父的話,一輩子紮根東北
當年原本有調離東北進北京的機會,但因為師父侯寶林的一句話「我就希望將來我到東北,那裡能有我的一個學生」,師勝傑從此就再也沒想過離開東北。
師勝傑的代表作幾乎都是以黑龍江為背景:《郝市長》講述了哈爾濱的一位市長為了解決市民生活問題深入基層,甚至連早點問題都親抓;小段《愛優點》則是把東北小夥小姑娘的性格通過談戀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師勝傑的相聲總是能夠與時代、與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關,反映時代特徵,反映民情民意,即便今天聽來,也具有時代意義。例如《小鞋匠奇遇》,講述了一個自學成才的小鞋匠在外貿局領導幹部的慧眼下被破格錄用,成為了翻譯,而那位想靠關係的局長兒子,卻最終空歡喜一場。
戳視頻,再聽一遍《小鞋匠奇遇》
今年7月,師勝傑曾做客央視
據悉,師勝傑在2017年底因病住院。2017年11月29日侯寶林大師百年誕辰專場,作為侯寶林的關門弟子,師勝傑也沒有露面。
今年3月,網友曬出了一組姜昆夫婦、侯耀華等人分別去看望師勝傑時的合影。照片中,師勝傑頭髮花白,顯得非常憔悴。
6月,相聲演員苗阜也曬出了師勝傑的照片,稱十個月後,老爺子重回舞臺,並表示過兩天還要一起演出。苗阜曾認師勝傑為「乾爹」。
今年7月,師勝傑重返大眾視野,做客央視「向經典致敬」欄目,與圈中老友及晚輩暢談相聲人生。鏡頭裡的師勝傑身體、精神狀態俱佳,讓關心他的相聲迷略感欣慰。
未料,三個月不到,師勝傑去世的噩耗傳來。
「我身上流的是相聲的血」
北青菌的前同事呂彥妮今年3月採訪了師勝傑先生,當時師先生在上海養病。以下對話摘自《師者,勝傑》。
您和侯耀文演《學評劇》,中間有一段唱,那段唱很苦,您在唱的時候,是把自己經歷也放進去了嗎?
師勝傑:沒有,那就是表演。我們那一段,也是因為表演,成了經典,別人也學不了,這就是相聲的魅力。那是十年前了,我記得當時我們倆也不「對活」(記者註:對活,即排練。)包括演《扒馬褂》,也不對活,所謂藝高人膽大,一來是對彼此的信任,另外是一種「抻練」,能耐大,咱場上見,上了場,還能絕對的嚴絲合縫,這多好玩兒。
您在臺上那麼鮮活,可是臺下卻又是另外一個樣子。
師勝傑:嗯,低調,不張揚,也不招惹是非。性格所致吧,就是比較內向,小時候受的苦比較多。後來的原則也是:不張揚,不宣傳,不炒作。但是在臺上就不一樣了,舞臺上要鮮活,要把你的功底全拿出來,不是為了取悅觀眾,而是回報觀眾,是感恩觀眾。
取悅和回報有什麼不同?
師勝傑:取悅——那就辦法、手段很多了,比如低俗,媚俗,庸俗,這是我理解取悅。真正的藝術是一種感恩,是一種回報,是讓觀眾檢驗你的水平。
「相聲演員」四個字在您大半生經歷裡面,它給您的是什麼?
師勝傑:咱不提「演員」。相聲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家庭,給了我子女,給了我衣食無憂的生活。所以,我感恩相聲,我要一輩子說好相聲,這才對得起「相聲」這倆字。
您的使命感是什麼?
師勝傑:我父輩是第六代,所以我們肩上的歷史責任擔子很重的,我們負責承上啟下,否則對不起祖宗。我身上流的是相聲的血,必須把它傳下去。
師先生,一路走好!
文|北青報記者 祖薇 滿羿
編輯|王子軒
綜合呂彥妮(ID:real-lvyanni)
更多精彩內容可戳↓↓↓
■女子公交車上遭猥褻,大聲哭叫無人勸阻?警方最新回應來了
■8人全部認罪!攜程親子園虐童案開審,園長明知老師虐童還提醒避監控
■執行死刑!陝西米脂砍殺9名學生的兇手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