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鄂交界處鄉民們的淚奔故事

2020-12-27 科技日報

喬彬 王中獻 楊振輝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

位於河南省西南部的南陽,是河南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面積約2.66萬平方千米,差不多相當於北京、天津兩市面積之和。人口超過一千萬。它的南邊與湖北隨州、襄陽、十堰、丹江口接壤,被稱為河南的「南大門」。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豫鄂交界處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區域,也上演了一幕幕讓人淚奔的故事。

從河南孟樓到湖北孟樓

「今年發生了疫情,我就沒回湖北老家過年。」小高說,可是父親2月10日打來電話說,家裡遇到特殊事情,需要他趕緊回家一趟。他就從北京西站乘火車往家趕,在12日晚上6點40到達河南鄧州火車站。

在火車站出口,小高和其他旅客排隊接受車站工作人員的一系列檢測:出示證件、測量體溫、消毒、接收疫情告知宣傳單等。

因為疫情防控,湖北、南陽各地相繼「封城」,南陽火車站和襄陽火車站關閉,去往湖北省襄陽市和老河口市的旅客只能在南陽鄧州火車站臨時下車。

小高的戶籍在湖北省老河口市,他和另外一名湖北籍旅客一起,被工作人員引領到附近的一個帳篷內休息。裡面擺放著摺疊床、被褥、桌椅、茶水和方便麵,還有電暖扇等。

「先在這裡休息,喝點水。如果餓的話,可以泡點方便麵,吃個火腿腸。」

「請你及時給家人聯繫一下,看能不能過來接你。」

「如果需要,我們可以免費幫你送到鄧州孟樓鎮路口,先在那裡的賓館住一夜,明天再回去。你看行不行?」

在車站值班的轄區古城街道辦事處黨員突擊隊員丁品一遍又一遍,交代完這交代那。末了,還不忘問一句:「還有啥事需要我們辦的,你一定說。」

等了不到一個鐘頭,大概7點半的樣子,一輛轎車停在了帳篷前。丁品嘶啞著聲音對小高說:「上車吧!給你送到孟樓。」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又遇到好幾處卡點,詢問登記,測量體溫,車輛消毒……司機小侯說:「最近幾天,接送的乘客比較少了。通常白天需要來回兩三趟,一部分乘客送到構林鎮魏集和湖北襄陽交界處;另一部分就送到鄧州市孟樓鎮。」

晚上8點多,終於到達鄧州市孟樓鎮。

在孟樓鎮疫情防控值班處,鎮派出所所長路德超接待了小高。「咱們到前面的雲聚地賓館先住下,明天你們可給家人聯繫再回去。」路德超從值班帳篷內拿出幾包方便麵和幾根火腿腸遞給旅客說道:「送給你們,別餓著了。」

雲聚地賓館,已經屬於湖北省老河口市孟樓鎮了,距河南鄧州市孟樓鎮的疫情防控卡點不到50米遠,打開圍擋大門,幾步即可抵達。當地群眾有「一腳踏兩省」的說法。

世世代代,湖北省的孟樓和河南省的孟樓,兩地地界相接,群眾互相往來,和睦相處,早已融為一體。

在雲聚地賓館值班的王冬娟說,就這個賓館,房屋主體部分屬於湖北,但是後院的小房屋就在河南地界上。她有幾家親戚就在河南,相距只有幾百米。

路德超一邊招呼小高上樓休息,一邊叮囑王冬娟:「做好登記,測量一下體溫。」「房間消毒沒有?」「有沒有熱水?」。

安排小高住下後,已是晚上9點多。黑夜如漆,雲聚地賓館的燈光溫暖明亮。賓館旁邊界碑上的「湖北孟樓」字跡依稀可辨。

豫鄂兩省友誼橋

一條「孟渠」隔開了豫鄂兩省,當地村民管「孟渠」上的兩省分界橋叫「友誼橋」。橋這頭是河南省新野縣判官莊村,橋那頭是湖北省襄州區翟灣村。

疫情發生後,每隔三五天,這座「友誼橋」上,就要上演動人的一幕。

每當這時,判官莊村村幹部王新金和黨員張建堤,就會拉一車方便麵、麵條、饅頭、蔬菜、肉等食品,經過嚴格消毒、登記後打開疫情防控卡點大門,把貨卸下來,人車返回後再次消毒。5分鐘後,翟灣村的張建聚開車把貨拉走,分給翹首以盼的村民。

疫情防控以來,豫鄂兩省在「友誼橋」兩頭先後建立了疫情防控卡點,因為翟灣村村民平時生活購物都是在新野縣五星鎮的集市進行,往來就成了大家的「煩心事」。

「沒想到疫情這麼長時間,要不是河南那邊隔三岔五送來糧食、蔬菜,還真要餓肚子了。」翟開俊這一段老念叨這樣的話。

翟開俊是湖北襄州區翟灣村的村民。他和妻子常年在外務工,兒子兒媳和孫女常住襄陽,平時只有老母親一人在家。母親年邁體弱,吃穿用度全部靠買。想著春節就回家與母親歡度一下,也沒有購買太多的食物,誰知道疫情把他們封在了老家,春節前準備的食物早已吃完。

面臨同樣困難的,還有翟廣華一家。年前,他們一家5口回翟灣過春節,本想節後就出外務工,原來準備的吃喝用品所剩無幾。

翟開俊、翟廣華兩家的情況,肯定不是個例。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大家都沒吃的怎麼辦?翟灣村村幹部張建聚立即掏出手機,給王新金打電話:「新金啊,我這邊,翟灣村都快沒吃的了。給你商量個事,你在集市上給我們買點米麵油菜,可好?」

王新金是河南省新野縣判官莊村的村幹部。他一口答應:「這幾天,我們正想著你們那邊都沒法出來買東西,咋吃飯呢!」

放下電話,王新金立馬召集村委會幹部一塊商量。最後定下來,根據翟灣村的需要,每隔三天或五天,統一到集市上採購一批,送到友誼橋上,由翟灣村的村幹部拉回去,分給大家。

他們把這個意見給湖北那邊一說,張建聚就在電話裡大聲叫道:「太好了!太好了!我們村委負責把需要的東西,啥品種、多少,都報個你。」

為了幫助解決翟灣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難題,又不影響兩地群眾的疫情安全,判官莊村決定在「友誼橋」上建立「午間集市」,每3-5天開放一次,統一集中轉送翟灣村村民所需生產生活物品。

判官莊村村幹部張六合說:「為保證湖北父老鄉親的生產生活不被疫情所困,我們主動與翟灣村兩委結合,由翟灣村及時統計群眾需求、列出清單,我們再統一採購,消毒後送到『友誼橋』上,他們接收拉走。」

整個交易過程中,雙方都是電話或微信聯繫,人不見面,錢不經手,往返及時消毒。

防的是病毒,不是湖北人

「往年來客要辦好幾桌,今年只能打電話、發微信拜年了。」胡云芝說。

胡云芝是河南省鄧州市構林鎮董家村人,她的娘家就在董家村對面的石黃村,卻屬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石橋鎮。胡云芝說:「董家村和石黃村,親戚摞親戚,全村683戶,有200戶左右有親戚來往。往年春節,兩個村之間相互走親戚,熱鬧得很。」

1月22日,臘月二十八。得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當天晚上,張漢衛和石黃村支書石榮亮進行了緊急磋商,達成共識:春節期間兩個村子的親戚們不再相互走動,「今年不走親戚,為了年年走親戚。」

第二天一大早,兩村之間豎起了擋板。

看似絕情的「封村」,並沒有隔斷兩村之間的情誼。石黃村醫療物資短缺,董家村為他們送去了84消毒液,教給他們配比使用方法。還為他們送去醫用口罩,將村組幹部武裝起來。兩個村子同時開始消毒,共同抗擊疫情。「幫助他們也是幫助我們自己,他們沒有疫情了,我們也安全了。」構林鎮黨委書記鄭小濤這樣告訴大家。

「董家村對我們的幫助很大。」石榮亮感激地說,「等疫情過去之後,再好好表示感謝。」

同樣要表達謝意的,還有從蘇州返鄉的湖北省老河口市的李萍(化名)。由於途經湖北的火車不停,李萍只有在鄧州火車站下車。測量體溫、登記身份、查看健康證明……之後,李萍和同車的其他人被送到了鄧州市孟樓鎮疫情防控監測點。

「我們在對面湖北孟樓鎮租了賓館,大家可以免費食宿一晚,等候家人來接。」工作人員告訴他們。「真的嗎?」李萍覺得難以置信。

「我們防的是病毒,並不是湖北人。有的人是半夜到的鄧州,必須讓他們有吃的,有喝的,有住的。現在兩省交界處雖然被擋板隔斷了,但是我們的心總是連在一起的。」鄧州市孟樓鎮黨委書記李爽說。

疫情防控期間,經過孟樓鎮返回湖北的有四五十人,在當地包租的賓館住宿的有一二十人。鄧州市位於豫鄂兩省交界地帶,和湖北接壤處多達7個鄉鎮,邊界線長105公裡。同樣的愛心故事,也在其他鄉鎮上演。

李擁護是鄧州市劉集鎮李謙橋村三組村民,妻子的娘家侄子家住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溫崗村,孩子剛六七個月,急需奶粉。「正月十四,從街上超市賣了3桶奶粉,讓村幹部送到地頭,打電話說清奶粉放的位置。」李擁護說,「不見人,讓他們自己過來拿。」

鄧州市杏山旅遊管理區杏山村,與老河口市紀洪街道袁衝村相鄰,正在村裡卡口值班的王田告訴記者,兩個村的村民之間平時就有親戚來往,「袁衝村村民需要米、面、雞蛋、青菜了,給杏山村的親戚打電話,送到對方卡口外邊就返回,人和人不見面。同樣,杏山村有人需要買藥品和生活用品了,也可以給袁衝村的親戚打電話。」

半道不能回家的武漢小夥兒

「謝謝你們對我的幫助,讓我這個外鄉人不至於流落街頭!」2月6日,在淅川縣人民醫院,「流浪」到淅川的武漢小夥兒王強,被政府救助。

春節前夕,在安徽務工的王強準備回武漢過年。已經走到半路了,他母親打電話告訴他武漢疫情嚴峻,勸他先不要回去。1月22日晚,王強便從西峽站下了火車,隨後就「流浪」到了相鄰的淅川縣。淅川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王強決定在那裡來一次「窮遊」。

但隨著疫情防控等級的提高,淅川叫停存在明顯交叉感染風險的公共聚集活動,關閉所有公共娛樂、文化活動場所、餐飲住宿及農貿市場活禽交易等可能存在感染風險的場所,倡議廣大群眾不串親、不聚餐、減少感染風險。

王強不能入住賓館、無處就餐,很快便走投無路。2月6日,無奈之下,他撥通了110報警,說自己來自武漢,還謊稱感染了病毒,急需幫助。

淅川縣公安局接警後,立即會同醫務人員將王強送到淅川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檢查,發現王強雖有肺結核病史,但目前處於健康狀態。鑑於王強為外來人員,急需排查其行蹤路線及接觸到的人員,並對其居家隔離14天。

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後,王強道出了實底兒:「沒地方住,也沒吃沒喝的,我只是想用這種方式尋求幫助……」聽了這些,轄區商聖街道負責人馬翔二話不說,直接買來了泡麵和水,讓王強先墊墊肚子,並為他買來嶄新的被褥。

身在異鄉,小夥後續應該如何安置、咋隔離?「為躲避疫情而到走投無路的地步,小夥也是不容易,不過咱幫人,說啥也得幫到底。」隨後,馬翔及社區幹部還隔三岔五地來看望王強,有時給他送點特意熬製的能增強抵抗力的中藥,有時給小夥送三五百元現金,並鼓勵他要振作精神,要堅強起來。現在還在淅川縣王強,就一天到晚呆在房間裡看電視、上網,時不時眼圈泛紅,「來到這兒,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有啥說呢!」

相關焦點

  • 鄂豫臺三地的一場生命接力
    河南省臺辦報請省疫情防控指揮中心同意後回復,藥劑抵達鄭州機場後,安排專人專車送到鄂豫交界處。湖北省臺辦做出派遣取藥的銜接安排。圖為荊門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簡俊男取得藥劑。湖北省臺辦提供9日下午,AE993次航班抵達鄭州機場,河南省臺辦安排將藥劑送往鄂豫邊境;10日凌晨荊門市臺辦、荊門市臺協將救命藥劑送到了小宇母親馬先玲手上。
  • 豫鄂兩地村民「友誼橋」上秀真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刁良梓 通訊員 喬彬 張進超一條孟渠隔開了豫鄂兩省,一座「友誼橋」架起了親情。孟渠是新野縣五星鎮境內的一條水渠,終年波光蕩漾。它在五星鎮判官莊村東南與太湖溝交匯,成為豫鄂兩省間的一條分界渠。橋北頭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五星鎮判官莊村,橋南頭是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朱集鎮翟灣村。2月17日,判官莊村村幹部王新金和黨員張建堤拉了一車方便麵、麵條、蔬菜等食品,經過嚴格消毒、登記後打開疫情防控卡點鐵皮大門,把貨卸下,人車返回後再次消毒。
  • 泌陽縣四個班子領導前往焦竹園鄂豫邊省委舊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駐馬店網訊(本網記者 徐 明 通訊員 李新 董莉莉)為發揮領導幹部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示範引領作用,形成主題教育一開始就接受教育洗禮的鮮明導向,9月18日,泌陽縣四個班子領導和其他縣處級領導,以及市委第六巡迴指導組成員,全縣各鄉鎮(街道)黨委書記(黨工委書記)共同前往焦竹園鄂豫邊省委舊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 河南為什麼簡稱豫?「豫」字是什麼意思?
    誠謝廣大微友的支持中國每個省都有簡稱,很多省的簡稱都是一些不常見的字,比如湖北簡稱鄂,安徽簡稱皖,福建簡稱閩,江西簡稱贛,廣東簡稱粵,這些字除了作為各省簡稱使用之外,在其他地方基本上很少會見到。這些字雖然看起來有點奇怪,但其實每個都有悠久的歷史來源。這樣的簡稱還有一個,就是河南省的簡稱「豫」。
  • 豫中地區中心城市,汝窯陶瓷之鄉,河南平頂山市
    平頂山,河南省轄地級市,別名鷹城,中原經濟區重要的能源和重工業基地,也是豫中地區的中心城市。現轄2市4縣4區,面積7882平方公裡, 平頂山既是資源型工業城市,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還是中國曲藝城、中國書法城、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汝窯陶瓷藝術之鄉和中國唐鈞基地。
  • 央視《喜上加喜》來到「獼猴桃之鄉、香菇之鄉」美譽的河南西峽
    9月19日上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全新推出的大型綜藝相親節目《喜上加喜》來到了擁有「恐龍之鄉、香菇之鄉」美譽的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啦!西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系豫、鄂、陝三省交匯處的「金三角」地帶,境內資源豐富,景色秀麗,森林覆蓋率76.8%,是河南省資源大縣和區域大縣,被譽為「綠色王國」和「天然藥庫」,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所涉及的藥材共有1800多種,目前在西峽發現的藥材就有1300多種。
  • 央視《喜上加喜》來到擁有「恐龍之鄉、香菇之鄉」美譽的河南西峽
    9月19日上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全新推出的大型綜藝相親節目《喜上加喜》來到了擁有「恐龍之鄉、香菇之鄉」美譽的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啦!西峽位於河南省西南部,系豫、鄂、陝三省交匯處的「金三角」地帶,境內資源豐富,景色秀麗,森林覆蓋率76.8%,是河南省資源大縣和區域大縣,被譽為「綠色王國」和「天然藥庫」,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所涉及的藥材共有1800多種,目前在西峽發現的藥材就有1300多種。
  • 歷時25個小時 豫鄂臺三地接力為15歲少年生命護航
    2月8日20時30分,河南省臺辦突然接到鄭州市臺資企業協會的緊急求助電話:湖北荊門籍臺胞馬先玲春節前帶著15歲的兒子小宇回原籍探親,計劃於2月11日返回臺灣,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及臺灣方面的阻撓,原定武漢包機運送在鄂臺胞返臺一時無法成行,兩岸海運客運直航航線及航班也將於10日起暫停,而臺灣方面也不接受其通過第三地返臺。
  • 滬豫鄂晉掀起重大項目開工潮
    滬豫鄂晉重大項目建設密集啟動  新年第一天,山西全省開發區2021年第一期項目集中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三個一批」活動在各市同步舉行。其中,籤約項目413個、總投資2800億元,開工項目268個、總投資1288.6億元,投產項目245個、總投資556.7億元。
  • 歌曲背後讓人淚奔的故事——《聽說》
    一個有故事的人總會有那麼多說不完的故事。在此,幫我的好友友對初戀說幾句話:感謝遇見,遇見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你,遇見了那個不想失去的你。聽說你早已抱起了娃娃聽說你時常還會去那裡走一走聽說你也曾問起我了聽說你那天幸福的淚花濺滿了婚紗聽說你也堅信那是我所希望的聽說你把那些曾經的照片一遍一遍的擦聽說你也曾問起我了聽說你也曾問起我了相關歷史文章:歌曲背後讓人淚奔的故事
  • 【黨史故事】汪鋒故居紀念館
    1946年1月,任中共陝西工委書記,同年8月任豫鄂陝邊區黨委書記、軍區政委和行政公署主任。新中國成立後,參與了和平解放西藏和護送班禪回西藏工作。1958年至1982年,先後任寧夏、甘肅、新疆等省、自治區第一書記等職務。1982年以後,汪鋒從事統戰及對臺工作,1987年4月,增補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8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
  • 國內少有的零差評景區,位於皖鄂交界處,素有「人間天堂」美譽!
    但接下來,作者想說,這個景區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零差評景區之一,這個地方就是天堂村,位於安徽省金寨縣和湖北省羅田縣交界處,有「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植物王國、花的海洋」的美稱。天堂村,古稱衡山,又名多雲山,是大別山第二高峰,它位於安徽、湖北、湖北大別山主峰的交界處,它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是皇帝參觀的地方,也是名人登船的地方。天堂寨風景區非常大,位於安徽省和湖北省的交界處,於是被一分為二,兩個景點同名但分屬不同省份,因為這種特殊的情況,遊覽這個景點經常穿梭在兩省交界處,挺有意思的。
  • 國內經濟最強省,淺勘:財稅電及四經普(粵蘇魯浙與豫川鄂)
    河南還是在豫川鄂裡,拔得頭籌, 湖北相對較低些,以1200億千瓦時左右,落後四川約300億千瓦時。三產用電較輕,各省大致是為同尺度比較(除天候影響差),如果說工業數據蘇粵接近,真正拉開兩省差距的顯然是三產,扣除不含深的廣東也比江蘇高出約180億千瓦時。
  • 歌曲背後讓人淚奔的故事——《莉莉安》
    可是如果你看過作者宋冬野的一些訪談,他說他的歌大部分無關愛情,大都是朋友的故事。看完這篇文章,也許你會更懂得這首歌唱的是什麼。其實,故事中的女人和旁觀者的女人便是整個故事的同一個主人公,她的名字就叫「莉莉安」。每次這首歌前奏響起的時候,我眼前都會呈現一個身影漸漸離開的畫面,那背影逐漸變小,模糊,直到第一句響起,回到現實,然後無限傷感。歌停止,才發現這不是臆想,不是夢境,它就是現實。他已經離開的現實。再也沒有誰比它更適合在孤寂的夜裡緩緩響起,平靜的語調,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卻又訴盡了衷腸。
  • 【鄉廚之星】 把「鄉廚」當做畢生事業—— 不悔、不惑、不滿
    鄉廚們辦宴,菜品的質量、價格大都是值得信賴的,鄉廚們攬生意活也都靠口碑。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鄉民們對鄉宴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鄉廚行業也開始百花齊放,其中魚龍混雜,辦宴質量、價格也良莠不齊。小部分人利益薰心,也想著摳成本或花點小心思去多掙點錢,期間難免會出現損害主家利益的隱患和具體行為。此時,鄉廚的口碑成為鄉親們選擇和評判的最重要的標準。
  • 河南信陽市有一個縣,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縣城建在2個水庫邊
    信陽市下轄有一個縣,就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全境擁有700多條河流,並修建了20座大中小型水庫,而且該縣城就在建在其中2個水庫邊。除此該縣還擁有1條高速公路和1條鐵路,但僅設置了1個收費站和1個火車站。 該縣有如此多的特色,那麼你能猜到是哪個縣嗎?
  • 炎帝神農故裡、編鐘古樂之鄉,三條線路帶你玩轉千年隨州!
    隨州是炎帝神農故裡、編鐘古樂之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香菇之鄉、中國蕙蘭之鄉、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曾 都 區千年銀杏谷—新四軍第五師舊址群—曾侯乙墓—廟臺子遺址曾都區,湖北省隨州市市轄區,地處鄂北,東承武漢,西走川陝,北通中原,南達荊湘。曾都區別稱「編鐘之鄉」,這裡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寒冷。2019年3月,曾都區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 看《八佰》遊梅州,「將軍之鄉」約定您
    例如2017年9月22日上映的電影《捍衛者》,講述了淞滬會戰中,梅州市平遠縣人姚子青將軍率領600壯士死守寶山城,最終壯烈殉國的故事;2019年在興寧大坪鎮屏漢村羅屏漢故居開機的電影《生死堅守》,以紅軍留守革命根據地為故事背景,講述梅州革命烈士羅屏漢、張瑾瑜夫婦的英雄事跡。
  • 烏魯木齊與昌吉交界處一山區發生雪崩 陳全國雪克來提·扎克爾第一...
    原標題:烏魯木齊與昌吉交界處一山區發生雪崩 4月8日11時46分,烏魯木齊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110轉警,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與昌吉市廟爾溝鄉交界處山區發生雪崩,10名徒步「驢友」(8男2女)被困,其中2人受傷。接警後,烏魯木齊市消防救援支隊迅速派出救援力量趕赴薩爾達坂鄉政府所在地,與當地救援力量會合向事發地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