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都挺好》講述了表面上風光無限的蘇家,由於蘇母的突然去世,瞬間分崩離析,關於蘇父蘇大強的贍養問題,矛盾不斷。
劇中家長裡短、兄妹爭吵,再加上老戲骨的實力演繹,讓劇中情節達到一個又一個的高潮。
劇中蘇明玉和蘇明誠關於他們的父親蘇大強該由誰負責養老時,蘇明玉說道小的時候因為母親偏心,她在18歲時和父母達成協議:斷絕父女關係,日後無需她來養老送終。
而後在蘇明誠因毆打蘇明玉被關在看守所時,兒媳朱麗也因蘇大強膽小懦弱說出過要斷絕父子關係的話。
那麼,問題來了:子女自願與父母斷絕血親關係之後,是否真的就無需贍養父母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權利可以放棄,義務不能免除。
父母子女關係,法律上指父母與子女之間權利義務的總和。主要有三種分類:親生父母子女關係、繼父母子女關係和養父母子女關係。前者是基於子女的出生事實而產生的天然血緣關係。後兩者是通過實施一定的行為而形成的一種法律擬制身份關係。
因此,前者是不能通過一定的行為如雙方當事人籤訂協議而解除,只能因父母子女一方死亡而終止,而後兩者是通過法律行為產生,因此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予以解除。
我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同時,《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所以,父子之間籤訂斷絕關係的協議是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就算籤訂了協議,還是需要按照法律規定贍養老人,幸而劇中蘇明玉和朱麗只是將斷絕父子關係用做讓蘇大強下決定的一種權宜之計,對於蘇大強,蘇家三兄妹還是很孝順的。
劇中蘇大強一直有個發財夢,他在得知好友聶叔在理財投資中掙了錢,便從彩票市場轉移,向理財進軍。
先是拿一萬塊試水,在嘗到高收益的甜頭後,就把自己攢了多年的四萬多元私房錢都投了進去。
一心坐等發大財的蘇大強,等到的卻是理財公司的人去樓空,血本無歸。被騙的蘇大強不吃不喝,甚至想要跳樓自殺。
有些人以為這只是電視劇,但是這樣的案例生活中並不少見。
《2018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中顯示,金融理財類詐騙全年舉報次數近3000例,居網絡詐騙之首。生活中,這些理財公司大多裝潢華麗、環境舒適,面向大眾不定期召開酒會,吹噓自己公司高收益、並有工廠做擔保,保本保息,吸引了很多荷包裡有錢的老年人的注意。
劇中理財公司正是以高收益為誘餌,輔以高大上的公司外貌,再加上穩賺不賠的保證,才抓住了貪心的蘇大強,而後由他給大眾上演了一出高息投資理財陷阱的普法宣傳。
生活中投資理財應先了解一定的理財知識,然後選擇正規的機構,不要輕信旁人宣傳的有公司作擔保,穩賺不賠,「保本保息、高收益」基本上都是不靠譜代言。
蘇大強愛上了保姆「蔡根花寶貝」了,並且想和她結婚,為表忠心,蘇大強想在房產證上加上保姆的名字,這個想法除開蘇家三兄妹的反對外,容易實現嗎?
生活中房產證加名有兩種情況:全款買房和貸款買房。全款買房加名只需要帶齊戶口本等相關證件去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相關手續就可以了。
如果是貸款買房的話又分為兩種,一是婚前房產證加名:婚前想把房屋變更成小兩口的名字。
大多需要通過贈與或者買賣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將房屋價值的一半過戶給另一個人,按規定需要交納契稅、營業稅、印花稅等稅費,這可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同時房屋貸款還未償清,變更還需要徵得抵押權人(一般為銀行)的同意,辦理抵押變更手續。
二是婚後房產證加名:如果房屋貸款仍未償清,還是需要徵得抵押權人的同意。
劇中蘇大強住的房子每月需要2萬元房貸要還,房貸也不可能一次性還清,所以蘇大強想在房本上加名字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簡單。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蔡根花寶貝跟蘇大強結婚圖的並不是不愛洗澡的蘇大強,而是他能在裡面跑步的大房子,蘇大強又被騙了。
整部劇看下來,有笑點有淚點,劇中不論是蘇大強的贍養問題還是投資被騙或者是感情受挫等,都折射出中國傳統家庭的一種生活狀態。
所謂家和萬事興,好久不見的朋友問候語大多是都挺好的吧,都挺好的。但都挺好的背後隱藏的是各種問題與矛盾。
法律是最低程度的道德,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不贍養父母不僅是沒有遵守優良傳統,且已經觸犯了法律,老人們是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實現老有所終。
隨著全民理財意識的不斷增強,滋生了很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公司,他們打著保本保息的旗號,而這些大多迎合了中老人的投資需求:有錢拿、不賠本,但最後往往是公司倒閉,本金無法兌付。
面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是需要經國家金融主管部門批准的,天上不會掉餡餅,風險和收益始終是成正比的,作為投資者,需合理投資、慎重選擇。
劇中也還原了當代老年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作為老年人,子女不在身邊,有些甚至老伴去世,他們是一個很孤獨的存在。
作為子女在滿足老人物質需要的同時,也要學會傾聽,保姆蔡根花正是填補了蘇大強精神上的空虛,所以他明知道是被騙的火坑還是願意往裡跳。
給老人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噓寒問暖,多溝通,或許就會減少老人被騙的概率,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要養老人之身,養老人之心,養老人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