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什麼賦予教父如此深奧魔力呢?讓他坐在黑暗房間的角落裡

2020-12-22 蔡祝洪看電影

拿著屠刀的優雅紳士「我要給他一個他不能拒絕的條件。」

這是他的談判技巧。他是一位優雅的紳士,一手拿著馬提尼酒,一手拿著屠刀;他是一位職業劊子手,談著骯髒的生意,穿著高貴的西裝;他只需要一個手勢,讓別人的生命難以保護;一個微笑,就足以把一場戰鬥變成一塊絲綢。他們是令人敬畏的人物,也擅長跳舞刺客。政治家和殯儀館老闆似乎永遠在等待他的溫柔呼喚,只是因為他的崇高承諾「總有一天——也許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我會讓你為我做點什麼。但在那天之前,請在我女兒的婚禮上接受公正,這也是給你的禮物!

那麼,是什麼賦予教父如此深奧的魔力呢?讓他坐在黑暗房間的角落裡,仿佛置身於宇宙黑洞的中央。人們尊重他,愛他,怕他。他是如此的複雜和深刻。紅血黑裙是電影《教父》中最莊重的基調。教父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知道自己作為「地下皇帝」的責任,比如《蜘蛛俠》中的一句話: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因此,他始終恪守自己的信條,決不販毒害人。為此,他拒絕了毒梟索洛佐的請求。那是教父告訴我們的。只要你能有尊嚴地面對這個世界,你就能有尊嚴地生活。因此,他可以隨意與高層政治家溝通。從社會底層到上層,他還可以編織一個無形而複雜的網絡。因此,無論是家庭利益的紛爭,還是手腳殘廢的詭計,教父似乎總是有能力和勇氣掌控一切,與世隔絕,俯瞰天空。

是什麼讓男人如此迷戀教父?梅格·瑞恩在電子情書中困惑地問道「這是我們男人的聖經,湯姆·漢克斯巧妙地回答,「麵包包含了所有的智慧。」

你不能掉頭。循規蹈矩據說《教父》這三集已經拍了18年了,對這本書和這部電影有很多評論。黑幫電影和江湖電影的經典之作應該是最新的《無間道》。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是以原著的魅力為基礎的。裡面的音樂現在比電影本身更受歡迎。我只能談談演員們的表演。馬龍白蘭度的老教父總是一種隨意和憤世嫉俗的紳士。他不再需要使用外部暴力和脅迫。他混亂的聲音,每一個字都能改變外面的世界,並能引起人類的混亂。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老人的陷阱——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他甚至不需要回報,只要別人承認他是教父,接受他的友誼。這是一個人堅強的心態,最高的自我實現感。在這方面,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所謂的成功人士/財富精英喜歡在人們面前表現出親和力和模範作風。

人們只需要像神一樣被崇拜。他們做一切都是為了幻想。我還是喜歡比爾蓋茨的回答。為什麼我這麼有錢?也許上帝給了我好運。所以,我覺得馬龍白蘭度的表演太真實了,也許他就是這樣。帕西諾的邁克從一個純粹的戰爭英雄成長為一個邪惡邪惡的新教父,他的表演水平非常高。當他在老教父的葬禮上看著其他幫派頭目鱷魚般的弔唁時,冷眼裡似乎流露出一種冷漠——他已經決定要掌握一切,一切都不能回頭,要遵守江湖規則。

我在發哥的《上海灘》裡也看到了同樣的表情。也許,當一個人決定以任何方式成為世界上最強壯的人時,他就接近了人類最初的動物本性。

安息吧,我尊敬的教父我最喜歡的電影是教父。在這一點上,我可以與許多人達成共識。馬龍的表演真是令人心碎。年輕時,我對他著迷,甚至模仿他

那種含糊不清的說話方式不起作用。一個普通的小男人即使失聲也找不到真正的聽眾。然而,口齒不清的教父,沒有人敢無視他說的每一句話。他總是毫無表情,但在他身後卻隱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一種優雅的狂怒、冷靜的殘忍、邪惡的妝容,就像毒蛇和老虎的混搭。他輕蔑地說,「讓我開一個你不能拒絕的條件」這是男人的權威;他溫和地說:「一個不經常和家人在一起的男人永遠不會是一個真正的男人。」這就是男人的價值。事實並非如此。真正的教父,馬龍白蘭度在生活中,是一個完全的混蛋,他的家庭是一群混蛋。 當然,他們是迷人的,有同情心的,可原諒的混蛋。

在白蘭度的家庭裡,女人都是紅杏,男人都酗酒成性,而且有很多人自殺。小馬龍的童年是在黑暗中度過的。他父親很少回家。他母親整天喝醉了,和一個又一個男人發生了關係。馬龍生命中唯一的溫暖來自一位友好的同性戀牧師。這使他成為一名雙性戀者,他因同性戀被軍事學院開除。

為了逃避這一切,他來到紐約,加入了百老匯。他憂鬱生活的憤怒使他成了街車欲望中的成功明星。」就像醒來坐在糖果堆上。「他受不了名聲。他覺得自己像個騙子,只好求助於心理醫生。為了幫助他克服焦慮,醫生甚至給他讀了希特勒的演講稿。

上世紀50年代初,馬龍踏入電影界,開始了他輝煌的旅程。他獲得了七項奧斯卡提名和兩項奧斯卡獎。同時,他不斷地結婚和離婚,生下了許多憂鬱的孩子。

他的妻子總是吵架,他的情婦總是自殺,他的孩子也有無盡的麻煩。

馬龍的長子克裡斯蒂安·白蘭度吸毒、藏匿武器、非法交易,並與父親的情婦吉爾上床,後者後來在車上自殺。切娜是白蘭度的小女兒。這個像太陽一樣美麗的女孩在家裡得不到愛,所以她去吸毒尋求安慰。

1990年5月16日,馬龍一生中最大的悲劇發生了:她的兒子克裡斯蒂安殺死了女兒切娜的男友德格。警察趕到時,達格已經死了,一顆子彈射中了他的臉頰。切娜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打火機,面前放著一杯酸奶。現在還不清楚發生了什麼:據布蘭多一家說,是一場打架,據辯護律師說是一場意外,「一切都是我父親安排的」,據陳娜後來說,陳娜自殺了。馬龍沒有參加他女兒的葬禮。

當被問到馬龍是否對這場混亂負責時,他說:「當一隻海鷗飛處2000多個腦袋時,誰知道它的羽毛會掉到哪裡去?

然而,馬龍真的能把重罪當作輕浮的羽毛嗎?他似乎被詛咒了,正如他在巴黎的最後一支探戈中所說:「你總是孤獨的,在你死之前,你無法擺脫孤獨的感覺。」——這是他一生的寫照。 我曾經想,這個雙性戀男人愛誰?也許只是他的兒子,那個殺人犯。我永遠不會忘記教父的故事:桑尼被槍殺。他對殯儀館的梳妝檯說:「你看,這就是他們對待我兒子的方式。」昏暗的光線照射在他的額頭上,下半張臉藏在陰影裡,眉毛皺起,形成了悲傷的皺紋——我的心繃緊了,很痛。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當父親遭遇最大的不幸時,我能感受到復仇的痛苦和憤怒。事實上,為了擺脫兒子克裡斯蒂安,馬龍的錢花光了。克裡斯蒂安仍在監獄裡服刑十年。受此打擊,馬龍暴飲暴食,體重驚人,昔日的「性感野獸」變成了肥豬。如果你想嘔吐,你可以去看馬龍的臉在壞電影「人的島」。他臉上的粉比日本藝妓的厚,就像一噸脂肪。

後來,他終於死了。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驚呆了一會兒。為了紀念,馬龍早就去世了,1972年被永遠埋葬。那年,教父出來了。他的教父倒在花園裡。鐘聲敲響,經典誕生。32年後,他第二次去世。這一次,他完全死了。在馬龍之後,他留下了一長串的人物:一個不朽的角色——教父,五部經典電影——《街車欲望》、《現代啟示錄》、《巴黎最後的探戈》、《碼頭風暴》、《教父》;六個自殺的情婦;17名律師;大約25個不幸的孩子;1100萬英鎊的債務。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想糾正你的說法。雖然你不常和家人在一起,但你仍然是一個真正的男人。因為你的角色教會了無數的男孩成長為男人。單憑這個理由,我永遠尊敬你。

相關焦點

  • 教父:黑手黨界的愛馬仕;《教父》:黑幫的史詩(十二)
    看得出來,麥克殺了索洛佐的事令教父十分痛心!這個小細節確鑿地表明,教父非常不願意讓麥克卷進來。他不希望麥克也成為黑手黨,他希望他最愛的小兒子能有正常人的人生。為了麥克能擁有光明的前途、燦爛的人生,教父其實早已謀劃為家族洗白。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不為毒品的巨額利益所動,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大毒梟的合作請求。
  • 《教父》原型,一輩子劣跡斑斑,直至死去他仍一身「清白」
    從電影中,你會得到很多啟示,事業家庭、愛情友情,做事的準則,做人的原則……電影中的兩任教父,同樣偉大,同樣令人折服的人,而如此偉大的「教父」,卻並不是完全杜撰。距離你的敵人近些如電影中,馬龍白蘭度給我們的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一幕,甘比諾或許只是坐在黑暗的角落
  • 偉大的電影《教父》背後,是一部垃圾小說
    普佐寫的那些全然不知羞恥的猛料或許為科波拉留下了更多的創作餘地,要是給他一部寫得更好的小說,說不定他還不能那麼放鬆地發揮呢,他沒準還會因為要儘量表達原作的風格而受到鉗制。普佐承認他就是為了賺錢,用他自己的話講,他「沒用什麼自己的才華」,對此人們還得照單全收。
  • 教父——黑手黨界的愛馬仕;《教父》——黑幫的史詩(一)
    這是《教父1》開場的第一句臺詞,可謂意味深長。這句臺詞是誰說的呢?是入殮師包納薩拉說的,是對誰說的呢?當然是對坐在他對面的教父說的。包納薩拉和教父是老相識,他們都是在美國的義大利人,也叫義裔美國人,並且都來自義大利的西西里。影片開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有包納薩拉一個人在說話,並且鏡頭始終只對著他。
  • 《教父》:真正「教父級別」的構圖和光影
    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這本電影史上最成功的黑幫電影《教父》。電影改編自馬裡奧·普佐的小說,整體內容和架構相對比較龐大,涉及的人物也比較多,但是主體是圍繞在40年代的美國,「教父」維多·柯裡昂(馬龍·白蘭度飾)和他帶領的柯裡昂家族在數十載時間裡的沉浮。教父總共有3部,圍繞著柯裡昂家族的興衰更迭進行,故事跌宕起伏,情感飽滿,可以找來看一看。
  • 教父:黑手黨界的愛馬仕;《教父》:黑幫的史詩(五)
    為什麼影片在開場環節對教父的次子——弗雷多如此輕描淡寫?作為教父的親兒子,弗雷多的地位難道還不如養子湯姆和教子強尼重要嗎?為什麼影片用大量的鏡頭去講述養子和教子的故事,而到了次子弗雷多這裡就惜鏡如金了呢?在我看來,這未必不是影片的一個暗示。暗示什麼呢?暗示弗雷多根本就是一個很羸弱的、影響力和存在感都很低的一個人物,羸弱到他的教父父親也不能讓他變得強大。
  • 教父:黑手黨界的愛馬仕;《教父》:黑幫的史詩(八)
    教父訓斥完桑尼,看見湯姆正往房間裡搬一個大花籃,便問道:我想影片在27分鐘的開場中已為此做足了鋪墊——作為一個將教父視為神一樣的存在的手下,路卡布拉西的忠誠度無人能比。而正是因為如此,教父才充分地信任他。派去做臥底的人,首要的條件就是忠誠。否則一旦進到敵人的陣地,叛變是分分鐘的事情。另外,教父派路卡布拉西去做臥底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不僅有忠誠度,而且也有能力,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黑手黨。
  • 《教父》陽光走向黑暗
    這個電影講了兩代教父的過渡,第一代是非常小心的,小心中藏著一絲霸氣。第二代本身想做個好人,想要走一條和父親不一樣的路。如果不是父親突然的被刺殺,他很可能成為一個政客或者律師之類的。但是,在父親遇刺之後,他那顆愛護家人的心還有保護家人的欲望讓他拿起了過去不願意觸碰的東西,照耀著他的也不再是單純的明淨的光,而是蒙上了些黑暗的陰影。
  • 《東京教父》—聖誕夜的幸福故事
    聖子耶穌誕生於馬廄之中,而拯救了流浪者們的嬰兒清子則是在垃圾堆裡被流浪者撿到。今敏在《東京教父》DVDBOX外盒的封面上為電影創作的海報圖案便是長著天使翅膀的棄嬰清子,面帶微笑,一手扶腮,穩穩地坐在一堆垃圾上。柔和的光線下,清子的身上發散出聖潔的光芒。
  • 劇本分享 | 《教父》三部曲匯總!
    「教父」三部曲就是這樣的一個傳奇。1972年首部《教父》上映,馬龍·白蘭度演活了一個黑手黨領袖;1978年《教父2》,阿爾·帕西諾接過教父權柄,繼續著教父的傳奇;再到1990年,《教父3》完結,被傳奇畫上句號。跨越了十八年的時光,它卻未曾蒙上灰塵,而是在黑暗中綻放著自己的光彩。
  • 《教父》:每個故事都有打動觀眾的方式,反派也一樣
    《教父》的故事從頭到尾發生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裡,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竟會對那些實際上十惡不赦的人物產生同情。馬裡奧·普佐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聯合創作的劇本似乎具有強大的魔力,使我們能夠完全從黑手黨的角度來看待它。唐維多科利昂不僅值得同情,也值得尊敬。在整部電影中,職業罪犯沒有做任何我們真正不喜歡的事情。
  • 《教父》黑幫家族仍然繼續,教父依然存在
    如此分析結構比較簡單、粗暴,但能大體能梳理出電影情節,不過我更願意從細節對照分解隱藏的電影環形結構:為突出黑幫家族特性,從開頭老教父在家裡的辦公室處理家族事務到電影結束新教父辦公室那扇緩緩關閉的門形成對照,完成交接。從老教父婚禮嫁女處理事務到新教父一邊按照義大利傳統當其妹妹女兒的「教父」,另一邊剷除其它家族的穿插鏡頭堪稱電影「神筆」。
  • 「教父一」權利的遊戲
    昏暗的房間內,棺材店老闆包納薩拉坐在辦公桌前,神態略顯拘謹。他在向房間的主人訴著苦。他的女兒有一個男朋友,有一天他女兒的男朋友夥同其他人要強姦他女兒,他女兒寧死不從,於是那幾人毒打了他女兒,但是警察和法院的做法卻讓他很不滿意,只是判了這幾個青年三年有期徒刑,還是緩刑。心存怨恨的包納薩拉來到這裡,把希望寄託於一個讓他感到恐懼和害怕的人,幫助他解決困難。而這個人,便是地下權力的掌控者,被譽為「教父」的唐 柯裡昂(以下簡稱老柯裡昂)。
  • 《教父》經典電影
    原著《教父》的故事是跌宕起伏起伏的;普佐的表現技巧頗見功力:在他的作品裡,一個本來令人感到義憤的情節都十分入情入理。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種令人恐懼的快樂,它植根於美國人的內心,使讀者接近一個令人興奮的、黑暗的、暴力的非法階級,給讀者帶來一種危險的生活方式。
  • 深度《教父》:麥克為什麼做卡洛孩子的教父,又決定殺死他?
    這是電影的華彩段落,亦是標誌著新老教父交接完成的儀式段落。在表面上,是宗教的神聖感,而在平行剪輯的現實中,則充斥著流血和暴力,是戰略和武力的交鋒。這個高度濃縮的華彩段落,回應了片名,「教父」的面子是宗教的、家族的,而裡子則是血腥的、黑暗的。「教父」的面子和裡子,恰恰就是麥克一生悲劇的根源,也是整個故事的根基。
  • 每日好片推薦之《教父》
    《教父》,這部偉大的電影是世界黑幫類題材電影的裡程碑,電影中的對白被無數人模仿,有些臺詞甚至已經成為廣為流傳的經典。這部人類電影史上璀璨的明珠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影片伊始便是影史上最為經典的鏡頭之一,光線昏暗的書房中,黑手黨教父(柯裡昂)懷抱著寵物貓閒適地坐在靠椅上,與人嚴肅的交談事情,而屋外天朗氣清陽光甚好。
  • 《教父》影評
    影片在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講述了一個家族近乎三代的「奮鬥」,故事如此龐大,人物如此繁多,場景變化多端,而整部影片或正敘或倒敘或插敘,把整個故事安排的錯落有致,演繹的跌宕起伏。通篇看完,回味無窮!影片的場景布置和人物刻畫是影片的絕筆!讓我們來看一個場景的布置及其中人物的刻畫。
  • 教父,您為何如此偉大
    至於他回到家報仇的事件,一方面可以說明他對家庭的重視程度,黑手黨唐·喬奇破壞了他的家庭,這是他不能忍受的,同時也是影響他一生的,正因為他小時候失去了家庭,長大後才會如此看重家庭,他深知沒有家庭是個什麼滋味。另一方面,其實也能說明年輕的維託·柯裡昂還沒有達到寬恕仇人的程度,電影沒有呈現他的成長,不代表他一開始就是完美的。
  • 男人的聖經《教父》
    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會是不同的——《教父》 教父這部電影很多年前就看過,當時年紀小跟本看不懂,這幾年經常翻來看,它似乎有一種魔力每當自己迷茫作為教父,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大家,所以老教父活著累,小教父也活得累,在《教父》中兩位父子的死,刻畫得很好,一個是舒暢而死,因為他找到了一位更有責任感的人來繼承事業;另一位卻是悔恨枯死,因為他保護不了自己的女兒,
  • 《教父》。
    看了那麼多評論賦予這部電影如此厚重的意義,感覺我的感受都很淺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老教父中槍,麥克雙殺,桑尼中槍這些情節。其實我對桑尼還挺惋惜的,他雖然衝動,火爆,但是對於家人真的很疼愛,妹夫讓妹妹閉嘴,他立馬說「不許你讓她閉嘴。」尤其是他看到妹妹的傷痕的瞬間,氣得立馬咬自己的拳頭,後來當街把妹夫暴打了一頓,賜我一個這樣的哥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