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堅韌的感情,也有愛而不得的那一面;再精彩的劇本,也有大結局的那一頁。
走到了尾聲的《流金歲月》,以比我們想像中完美的結局畫上了句號,同時也在觀眾們的心頭埋下了一個又一個意難平。#流金歲月大結局#
01那些以愛之名的偏執,其實是在互相傷害
我是因為蔣南孫和父親起衝突的那個片段,毀了小提琴,扔了衣服包包,還剪了頭髮。大聲的告訴父親:「衣服、包包、還有頭髮,你說的那些我都還給你,從此我和上流社會再也沒有關係!」追劇的。
整個場景又颯又叛逆,這不就是我們大多數人青春時期的樣子們?平時乖順的外表下其實隱藏著一顆帶刺的心,一旦被觸到逆鱗就全然不顧,刺傷別人的同時也傷害到自己。
也許看的時候心裡會有些不舒服,但回想一下她當時內心深處那種斬斷後路的決絕,不就是現實中千千萬萬個和父母決裂的孩子麼,任性中有種破釜沉舟的天真,大抵是因為還沒有見過真正的生活吧。
只是有些道理,年少時候未必能想明白,總是在撞破南牆摔倒一次又一次之後,才明白父母初始的用意也許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父母給你最好的,可能不是為了讓你必須成為上流社會的人,過那種讓人望塵莫及的生活,而是不想讓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比別人過得差。
蔣南孫沒有錯,蔣爸爸也沒有錯,錯只錯在起衝突的那一刻,他們並沒有get到對方心底的那份在意。
很多人都不喜歡蔣爸爸這個角色,覺得他是被重男輕女的母親寵壞了,整天只知道炒股,最後把家都敗完了。
即便我們不喜歡這樣的人設,但不可否認這就是很多舊社會時期中國傳統家庭的真實寫照,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觀念影響下,大多女性都被迫接受著不公平的待遇,活成別人想讓你成為的樣子。
所以,蔣南孫反抗了,徹底撕掉大家閨秀的標籤,她和父親的決裂看上去是一個叛逆的小孩要去外面的世界開始栽更頭了,但實則是一個被從小被豢養著的金絲雀要去親自接受風雨的調教了。
可是,如果她知道父親後來會因為炒股破產而輕生時;如果她知道當家破人亡後那個她曾為之而不惜和父親決裂的章安仁卻瓦解了她最後的支撐時,還會覺得父親當初的反對只是因為看不起章安仁麼?
蔣爸爸太明白章安仁喜歡自己女兒的是什麼,是那一份大家閨秀的氣質,是未被世俗浸染的澄淨,最重要的是她的價值,而這一切早晚會被生活裡的雞零狗碎取代,如此便脆弱得禁不起推敲。
父母不想讓你去愛的人,也許不是嫌棄他配不上你,只是從某種層面而言你們可能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合適。
原本是在意彼此的父女,卻在表達愛的方式上,都忽略了對方的心思。
02人總是會把好感當成喜歡,又把喜歡誇張成愛
同樣是被「我是為你好」安排的人生,蔣南孫選擇了掙脫,而葉謹言的女兒選擇了終結。
當初葉謹言事業有成,他以為已經給了女兒最好的生活,可女兒卻自殺了,這是他內心揮之不去的傷,直至他在朱鎖鎖身上看到了女兒的影子,那一份愧疚找到了出口。
和朱鎖鎖本人一樣,很多人覺得葉謹言對朱鎖鎖的好不只是出於對女兒愧疚的補償,應該有愛情的因素在。
也有人說,整部劇最大的贏家就是葉謹言,他除了自己誰都不愛,看似他會為了朱鎖鎖利用身邊所有可利用之人,比如戴茜,比如唐欣。
看似他為朱鎖鎖做過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了她,放棄多年的合作夥伴謝嘉茵的公司;為了她,買了蔣南孫家的小洋樓;為了她,隻身一人開車400多公裡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為了她,知道謝家公司要垮臺,幫她做出了兩手準備。
但他能給朱鎖鎖的和朱鎖鎖想要的,也許根本不在同一個頻率,表白被拒的朱鎖鎖衝動之下選擇和謝宏祖結婚,也註定了她悲慘的婚姻生活。
葉謹言於朱鎖鎖而言,不是遇見你之前我的人生裡全是黑暗,而是遇見你之後苦難才接踵而來。
最傷人的事情,莫過於拼盡一切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才發現除了一身傷,什麼都沒有得到。
朱鎖鎖曾經被爸爸被寄養在舅舅家,看上去大大咧咧,似乎還有點放蕩不羈的樣子,但內心深處她不過是一個渴望真正擁有屬於自己家的姑娘。
朗達·拜恩在《秘密》中有這樣的觀點:吸引的真諦在於享受,而不是追逐如果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那些還未擁有的人事物上,就容易忽略你已經擁有的,這種過度的執拗只會讓你與自己想要的一切背道而馳。
也許是寄人籬下的經歷,讓朱鎖鎖太渴望家的安全感。以至於她把葉謹言對自己的好理解為愛情,即便是父女一般的年齡差,她也敢於表白。
也難怪她會誤會,畢竟葉謹言對她的那份好,讓所有人都誤會了,卻唯獨他自己是人間清醒,不給任何機會,永無可能。
而朱鎖鎖,也以為自己是愛葉謹言的,但誰能確定那份心動的最深處,沒有來自於安全感得到滿足的錯覺呢?
人類在面對感情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往往會把好感當成喜歡,又把喜歡誇張成愛。
她半輩子都在追逐愛,但什麼是真正的愛,也許在她和謝宏祖離婚後的那個轉身時,她終於明白愛不是仰望,不是將就,不是感動,而是放手。
03婚姻只是「我愛你」的一紙證明,卻不是唯一證明
去經歷、去後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愛自己想愛的人,而不是別人眼裡正確的,哪怕結果並不如人意,至少這一輩子你為自己而活過。
這部劇,讓我覺得最諷刺的地方在於謝宏祖最後對朱鎖鎖說「三年後,我再來娶你」的話。
婚姻只是「我愛你」的一紙證明,卻不是唯一證明。從傷害開始的那一天起,愛就已經名存實亡。
雖然他們真的甜蜜過、互相溫暖過,也曾是對方漫漫長夜裡唯一的光,但那些傷害也確確實實存在著。
朱鎖鎖和謝宏祖的結局,告訴了我們什麼樣的伴侶不能嫁。
1 你可以和媽寶戀愛,但千萬不要結婚。
媽寶男通常是很重感情的一個群體,但是他們感情的開關一般都掌握在父母手中,一旦面臨必須在伴侶和父母之間做出選擇時,他們就會當逃兵,幾乎連抗爭都沒有嘗試,就果決的站在父母那一方。
像被父母寵壞的小孩子,根本不懂得人間疾苦。愛你時,你是天邊的白月光;不愛你時,你是床邊的一地雞毛。一旦得到,就會忘記當初踮著腳,扒著窗抬頭仰望的感覺。
最後還是媽媽的懷抱讓人心安,曾經愛你是真的,現在放棄也是真的;傷心是真的,解脫也是真的。
2 那些除了愛,什麼都給不了你的人。
就像謝宏祖愛朱鎖鎖那樣,但除了愛他似乎什麼都給不了她。那當這份愛變淡時,產生搖擺時,她將開始漸漸經歷失去的過程,直至一無所有。
因為世上沒有哪一種愛能夠絕對的天長地久,只有相對的細水長流。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長輩們希望我們在擇偶時能夠選擇物質條件相對好一點的,並非攀龍附鳳,而是人都是社會人,離不開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這樣,即便感情遇到了變故,但金錢不會背叛你。
3 拎清楚是心動還是感動,婚姻是雙向奔赴,而不是補償。
當一個人對你好時,你不能只圖他對你的那份「好」就選擇結婚。你要確定自己是心動還是感動,不然就是自欺欺人,等醒悟過來的時候只會刺傷兩個人當初的真摯。
從朱鎖鎖對謝宏祖的感情來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在表白被拒後心灰意冷,而當時謝宏祖拼命地追求與陪伴,讓她感動的成分是大於心動的。這種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感情,就算沒有謝宏祖母親的幹預,也遲早會出問題。
有人說,看完了《流金歲月》好像也跟著劇中的那些主人公們,跌跌撞撞的走完了半輩子,人生就是一個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的過程。
但我還是始終相信,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在等待另一個人,你不必急著去追逐,不慌不忙的做自己,你想要的都會靠近。
不然你看,蔣南孫和王永正,跌跌撞撞不還是等到了彼此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