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儒終於從《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被恭恭敬敬地請下來了,儘管他在其他訪談節目和對話視頻中,從不同角度表達、闡述了自己的憤憤以及道理,但總之是被《演員請就位》的欄目組從主力陣容替換到板凳隊員了。
2018年12月20日晚
一時間很多人對此發表了各自的看法,有支持有反對有中立------因為涉及到了對演技以及對表演作品的理解,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如果再往上一個層次想想:當下娛樂圈這個生態環境的總體態勢——也許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支持李成儒等實力派演員的一方堅持認為,出來當演員,就要有真本領——唱念做打、分析劇情和理解任務甚至生活體驗樣樣得有積累。換句話說,行走江湖靠的是一身響噹噹的武功。
支持郭敬明不惜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發S卡——力挺小鮮肉的一方認為,市場取向才是票房的保障,在特技特效等科技手段越來越成熟的今天,不需要在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浪費時間。流量是王道,誰擁有社交化族群最大化心理期許投射的屬性,誰就是好演員。簡言之,一身武功包打天下的時代過去了,觀眾們就是愛看臉蛋身段,愛怎怎。
稍扯遠點,有句老話叫做:亂世用人才,盛世用奴才。意思是說,在環境險惡的亂世,倚重虛虛呼呼吹吹拍拍的奴才十分危險,可能分分鐘會被殘酷的生存競爭淘汰掉。而到了太平盛世,生存競爭變成了生活表演秀,臉蛋漂亮、身段婀娜甚至柔聲細語就變成了主流的市場需求。
近些年汽車市場的硬派越野車的銷量下滑、品牌忠誠度下降的現實,也很好說明了這個道理——路越修越好,去趟拉薩開個SUV就可以了,幹嘛要買又貴又費油的硬派越野車呢?當下的生活環境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不需要通過太辛苦的奮鬥,就能獲得說得過去的生活資源,多出來的時間可不就要多看看好玩可笑的、只有漂亮臉蛋柔軟身段和八卦新聞甚至狗血橋段的東西。
用戶思維的營銷準則,用在李成儒這邊的老炮身上,是他們那一代人的消費場景所需要的;用在郭敬明需要的小鮮肉這一邊,也是這一代人的消費場景所需要的。這是生活乃至生存環境所導致的必然分野。
有人說,我們必須要提倡什麼、必須要堅守什麼、不能讓市場化、商業化的東西決定一切。
我看這倒不必多慮,存在環境決定存在本身。路修得再好,也有願意去沒有路的地方去折騰的群體;科技再發達,也有喜歡純粹體力勞動生活方式的群體。但是,永遠不會出現一種請馬來給汽車投票的荒唐情景;也不會出現汽車完全取代馬的生活場景。
每個人在年輕時代都會幻想自己是個屠龍少年;每個人在中年以後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變成一隻惡龍。
原因無他,你以為自己永遠是那個少年,而時間與環境變量的交織,早已把你送進了一個單向度的傳送帶。
你可以要求自己是個手藝人,但是當你面對著鏡子裡越來越臃腫、油膩的陌生面孔,要記得看看四周,還有沒有你施展手藝的空間。
這個施展空間越來越小是常態,更是正常的。
李成儒(心直口快)陳凱歌(腹黑口滑)等老炮們不必介懷,小鮮肉們遲早也會走到如你們今天這等憤憤、無助、無力並且被趕到替補席上的時刻。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老炮不死,小鮮肉們正在路上。